030 如何拆分设计贡献
对于由多方面因素影响带来的产品数据提升(功能升级、视觉优化、运营手段等),该如何把设计的贡献拆得尽量清楚呢?项目时间和资源有限,无法单独做视觉的A/B testing测试。
首先要看拆解贡献是不是合理(为什么要拆,有没有拆解的条件),再看准确拆解的方法(用什么方法测试和度量)。
你不妨问一个问题:怎么准确拆解开发人员对产品数据的提升的贡献?哪行代码促进了数据的提升?
每个专业领域有自己专业领域的度量方法,设计因为是一个交叉学科,所以多少会被作为最终评价的起点。
(1)UX在界面设计层面通常度量三个指标:可用性、参与度、满意度。
可用性的指标可以有:任务完成率、任务完成时长、错误率、整体可用性评估(一般由专家评估和用户测试组成),系统性能指标(开发侧的性能维度和基础可用性原则维度)。
参与度的指标可以有:关注时长(比如视频、活动页面)、第一印象(初次体验后5秒内反馈)、交互完成次数(点赞、评论等)、NPS打分、交互深度(一个交互流程中点击次数与纵深度)。
满意度的指标要根据你们实际产品的功能设计和运营设计来度量,比如,你做了一个活动运营项目是积分抽奖,积分是否容易获得,每次抽奖的积分数、奖品价值,是不是真的发奖,怎么证明你是真的发奖,都会影响用户的最终满意度。这里面定性的成分比较多,单纯看数据没有意义。
(2)无论你是交互设计师,还是视觉设计师,要度量作品产生的商业价值,最后还是要和商业数据的采集、整理、分析、提炼绑定到一起。比如,一个视觉设计改版之前(大到整体改版,小到Banner的替换)总是有改版的目的的,否则就是浪费时间和人力,在起始阶段就需要确定这次改版的目的、价值、衡量价值的指标和度量指标的手段。如果这个改版的重要性很高,指标对于产品数据的影响很大,就应该提前设置各种打点路径和A/B testing的手段,并随时监控变化。说什么时间不够,资源有限都是借口,本质上还是对整体产品设计的不理解,或者懒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