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全球系统性风险与机遇报告:以全球系统性风险理论与指数体系为基础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IMF与WB对主要国家的系统性风险监控

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表明,在经济金融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金融部门的稳健性对一国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在总结亚洲金融危机教训的基础上,IMF和世界银行于1999年5月联合推出了FSAP评估,旨在加强对IMF成员国(含地区,下同)金融脆弱性的评估与监测,减少金融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同时推动成员国的金融改革和发展。

IMF和世界银行首先在12个国家中进行了FSAP评估试点,从2001年3月起向成员国推广这一项目。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FSAP评估已成为国际社会广泛接受的金融稳定评估框架。截至2009年末,已有125个国家完成了首次FSAP评估。

对于发达国家而言,FSAP评估由IMF负责执行;对于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则由IMF和世界银行联合执行。评估人员以IMF和世界银行工作人员为主,并视具体情况邀请外部专家参加。IMF关注的焦点是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脆弱性,世界银行关注的焦点是金融部门发展。FSAP评估结束后,评估团根据其分析和研究结果及政策建议拟写《FSAP备忘录》。《FSAP备忘录》属机密文件,不对外公布。基于《FSAP备忘录》,IMF针对金融部门稳定性拟写《金融体系稳定评估》(Financial System Stability Assessment,FSSA),并纳入其对参评国第四条款磋商[6]报告后提交IMF执董会讨论;世界银行针对金融部门发展需求拟写《金融部门评估》(Financial Sector Assessment,FSA),提交世界银行执董会。参评国完成初次评估后,每隔几年都要进行一次更新评估,迄今已有约50个国家进行了更新评估。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张立华在“国际金融组织评测金融稳定与发展的全球动态”一文中,就IMF和WB的压力测试项目FSAP的发展进行了系统分析。结合IMF有关FSAP和FSSA项目,来看IMF与WB对主要国家系统性风险的监控与压力测试情况。

一、对主要国家的系统性风险监控:金融部门评估规划(FSAP)

IMF的国家报告中,有“金融部门评估规划”(FSAP),许多都与该国家金融部门的系统性风险评估有关。[7]比如,2016年6月关于英国的《系统性风险和关联性分析:技术说明》,关于德国的《IMF管理:监管、监督与系统性风险监测:技术说明》,以及2015年7月关于美国的《系统性风险监督与管理—技术说明》,2015年9月关于瑞士的《技术说明:系统性风险和传染分析》,以及2012年11月的《澳大利亚:通过更高的损失吸收能力应对系统性风险》等许多国家都有相关系统性风险的评估。同时,IMF还有金融体系稳定评估报告(FSSA),发布频率也很高。[8]FSSA的报告与FSAP的报告通常也在同一网页发布,实际上是后者针对一些金融体系非常重要的国家的评估,因为这样的国家金融体系的风险可能会产生国际影响。2016年8月4日,IMF发布了“金融部门评估规划”的说明。此前,2005年9月29日,IMF发布了《金融部门评估手册》。[9]我们以此为基础进行说明:

全球金融危机表明,一国金融部门的健康状况对于其本国经济乃至其他国家的经济有着深远的影响。1999年创立的金融部门评估规划(FSAP)对一国的金融部门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在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FSAP评估由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共同负责,而在发达经济体则由基金组织单独负责,评估包括两项主要内容:金融稳定评估(由基金组织负责)和针对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发展评估(由世界银行负责)。迄今为止,已对超过四分之三的成员国进行了评估。

(一)评估金融稳定和发展状况

FSAP评估的目标有两方面:衡量金融部门的稳定性并评估其对增长和发展的潜在贡献。

在评估金融部门稳定性方面,FSAP小组审查银行和其他金融部门的稳健性和抗冲击能力;进行压力测试,分析金融机构之间的联系,包括跨境联系;对银行、保险和金融市场监管的质量按照公认的国际标准进行评级;并评估监管机构、政策制定者和金融安全网对系统性压力作出有效反应的能力。虽然FSAP并不评估个体金融机构的健康状况,也不能预测或防止金融危机,但这些规划能够识别会引发金融危机的主要脆弱性。

在评估金融部门发展状况方面,FSAP审查法律架构和金融基础设施的质量,如支付和清算体系;识别该部门在提高竞争力和效率方面面临的障碍;并考察其对经济增长和发展的贡献。在低收入国家,有关银行服务的获取和国内资本市场发展的问题尤为重要。

(二)FSAP继续适应危机后状况

FSAP经历了2009年设立以来最显著的变化,主要是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这些变化包括,确定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之间的责任划分(基金组织负责稳定评估,世界银行负责发展评估),明确界定稳定评估的组成部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和抗冲击能力、监管框架以及金融安全网),采用风险评估矩阵,以及探索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单独开展标准FSAP的可能性(侧重于每个机构的主要责任)。

最近完成的2014年FSAP检查发现,2009年以来实施的FSAP在所有领域都得到改进,特别是压力测试覆盖更广泛的风险,并且加强了对溢出效应和宏观审慎框架的分析。采用风险评估矩阵后,对风险及其可能影响的讨论更加连贯一致。各国当局非常重视FSAP,已经落实相当大的一部分建议。此外,金融体系稳定评估报告(FSSA)的公布率也很高。

FSAP的分析结果给基金组织对成员国经济的更广泛监督(第四条磋商)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全球金融危机证明,基金组织的这两项工作需要进行更紧密的无缝对接。

IMF对基金组织监督现代化开展了广泛辩论,最近还进行了FSAP检查,在此背景下采取了一些重要步骤。2010年9月,基金组织决定对25个具有系统重要性金融部门的成员国每五年强制进行一次金融稳定评估。进行强制性评估的成员国名单根据其金融部门的规模和关联度确定。2013年12月,基金组织执董会修订了具有系统重要性金融部门的成员国的确定方法。新方法更加重视关联度。运用新方法后,具有系统重要性的辖区从25个增加到29个。此外,2014年FSAP检查讨论了将在FSAP中采取哪些行动,以进一步促进将FSAP的分析结果和建议纳入第四条磋商,特别是采用宏观金融过滤方法,在FSAP的大量微观和宏观审慎分析结果和建议中,挑选出那些将列入FSSA的分析结果和建议。

使FSAP的稳定评估成为强制性评估这一决定,目的是更好地维护全球金融稳定,但该决定形成了一个困难的取舍关系:由于29个系统重要性国家的FSAP比其他国家的FSAP难度更大、花费资源更多,非系统性国家、特别是低收入国家的FSAP数量已经减少。为解决这一问题,在资源封套大体未变的情况下,2014年FSAP检查建议更多运用多议题技术援助(涉及与金融稳定有关的多个领域),为第四条磋商中的金融稳定评估提供支持。

(三)金融体系稳定评估报告(FSSA)

2016年10月6日,IMF发布了“金融体系的稳健性”说明,说明了金融体系稳健性的重要性。疲软的金融机构,监控和管理不足,缺乏透明度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的金融危机和最近全球金融危机的核心。最近的危机还强调了有效的系统性风险监控和管理的重要性。这就是为什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经加紧努力,帮助各国实施政策,以支持健全的金融体系。

1.为什么健全的金融体系很重要?

一个国家的金融体系包括银行、证券市场、养老金、共同基金、保险公司、市场基础设施、中央银行、管理和监管当局。这些机构和市场提供了一个框架,进行经济交易和货币政策,并有助于有效地储蓄投资,从而支持经济增长。金融系统的问题,不仅扰乱了金融中介,而且也可以削弱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加剧了经济衰退,引发资本外逃,汇率压力,拯救陷入困境的金融机构会产生相当庞大的财政成本。此外,随着金融机构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各国之间的金融和贸易联系更加紧密,一个经济体的金融冲击会迅速蔓延到整个金融部门和国家边界。因此,具有良好监管和良好监管的弹性金融体系对国内外经济金融稳定至关重要。此外,IMF工作人员最近的分析工作指出了金融稳定、金融深度和金融包容性之间的关键联系。分析强调,政策制定者和监管机构考虑到金融稳定和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的权衡和协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如何促进金融体系健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其正在进行的双边和多边监督,其贷款计划的设计,以及提供技术援助,促进成员国的金融体系健全性。

双边监督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所有成员国提供的定期对话和政策建议。这被称为第四条磋商,并涵盖各国的宏观经济和金融发展的政策。深化过程中的金融系统问题的报道,该基金1999年推出的金融部门评估计划(FSAP)提供成员与他们的金融系统的综合评价。

多边监督引入多国或全球视角监督。随着经济和金融系统的日益一体化,许多相关问题跨越了多个经济体,经常发生从一个国家或金融系统溢出到另一个国家或金融系统的风险。通过多方工作,IMF旨在确定潜在的漏洞和相互联系,促进政策支持有序的全球金融环境。IMF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采取多边视角对金融稳定,并评估关键金融市场的发展和风险,以确定系统的漏洞。多边监督的其他例子包括半年预警演习,由IMF与金融稳定委员会(FSB)和区域金融部门监控项目,覆盖了中美洲、西非经济和货币联盟、中部非洲经济和货币共同体(CEMAC)、东加勒比货币联盟(ECCU)和欧盟。

在双边和多边层面进行有效的金融监管已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继2014年开展的三年一次的监督审查以来,IMF工作人员一直致力加强宏观金融监管。

IMF支持的方案通常包括加强成员国金融体系的措施。除了提供资金援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帮助会员识别诊断金融系统的问题;设计系统改革和银行重组策略;并确保这些策略是一致的,为适当的宏观经济政策和其他结构性政策所支持。最近的计划与重要的金融部门组成的例子包括塞浦路斯、希腊、冰岛和爱尔兰。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的技术援助,帮助成员国实施具体的改革,以发展和加强其金融体系。这种援助可能包括培训、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债务管理的意见,外汇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发展,支付体系和存款保险制度的设计安排,监管和监督管理金融机构的活动框架,应对危机的准备与管理、银行决议的策略等。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确定了一套核心和鼓励金融稳健指标(FSIs),对于评估金融系统的优势和弱点至关重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支持国家努力编制和宣传FSI。同时,IMF通过金融访问调查,为编制FSI投入更广泛的努力。

3.为何IMF要选择一些国家进行强制性的金融稳定性评估?

FSAP评估中会对一些国家进行强制性的金融体系稳定评估(FSSA),IMF做这样的工作在于监督评估成员的政策是否有助于系统的稳定。一些国家的金融部门非常庞大,与世界其他地区的金融业高度相关。通过对拥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部门的国家进行强制性的金融稳定评估,IMF可以更密切监视危机事件对这些成员的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因为影响的大小与金融部门紧密相关。

IMF已建立了一套标准,根据其金融业的规模及其与金融业在世界其他地区的联系,对一些国家进行评级。不过,这些标准不能反映一个国家更广泛的经济或政治重要性,也没有抓住金融部门的脆弱性。该基金将定期重新评估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部门的一系列国家名单,以反映随着时间变化的规模和联系。2014年9月24日,IMF公布了相关国家或地区名单,分别是:澳大利亚、奥地利、比利时、巴西、加拿大、中国、丹麦、芬兰、法国、德国、中国香港特区、印度、冰岛、意大利、日本、韩国、卢森堡、墨西哥、荷兰、挪威、波兰、俄罗斯、新加坡、西班牙、瑞典、瑞士、土耳其、英国和美国等29个国家和地区。[10]

那么,强制金融稳定评估和自愿FSAP评估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当一经济体的金融部门不被IMF列入系统性最重要名单之列时,是否参加FSAP的评估是自愿的。IMF对发达国家进行FSAP的评估,并和世界银行合作对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进行评估。IMF负责评估金融的稳定性和银行的发展。

对于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部门的经济体,IMF的金融稳定性评估必须每五年举行一次(比以往更频繁),是IMF根据IMF法案第四条下双边监督的强制性部分。在任何情况下,强制性评估将涵盖上述与金融稳定相关的关键要素。在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部门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世界银行的发展评估也可以在自愿的基础上,要么进行(强制性)金融稳定评估,要么进行单独模块的评估。遵守标准和规范情况的报告(ROSC)对所有成员都是自愿的。

二、金融部门评估(FSAP)与《金融部门评估手册》

根据人民银行2010年对FSAP的介绍,结合IMF2005年有关评估手册的说明,我们来看看FSAP的具体内容。

(一)IMF在《金融部门评估手册》(2005年)的说明

IMF在《金融部门评估手册》(2005年)中对金融部门评估进行了规范说明。

金融部门评估的目的是实现使用范围广泛的分析工具和技术,包括稳定与发展问题的综合分析:一是宏观审慎分析,包括压力测试、情景分析,分析金融稳定指标体系和金融结构的宏观金融联系;二是金融部门结构分析,包括效率、竞争力、集中度、流动性和进入的分析;三是金融部门相关国际标准、代码和好的实践经验的观察与遵守评估;四是根据国家的具体环境分析金融部门具体的稳定性和发展问题(例如,公共金融研究所的作用、美元化的影响、进入难或证券市场不发达的原因等)。

在评估中通常用的金融稳定和发展的广义定义。金融稳定既是指一种防止大量金融机构破产和倒闭的环境,也是指一种避免关键的金融服务出现混乱的状况,包括为储蓄者提供的存款和投资服务,给投资者提供的贷款和证券,流动性和支付服务,风险分散与保险服务,资金使用者的监控,以及非金融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塑造,等等。金融发展是一个强化和分散化这些服务以有效率地满足经济代理商的要求,同时刺激经济增长的过程。这样广泛的定义意味着金融稳定的程度可以从一个严重的不稳定情况到一个整体持续的稳定的情况。类似地,金融发展的范围也可以从基于涵盖多个金融部门的职能和部门的广泛的存在与均衡形式,到被狭义地集中于一个特定的功能或部门。而且,整个金融体系的发展是有序的,金融服务提供者的退出和进入是自由的,对于金融服务的提供者和实体经济而言有限制或者没有干预,或者由于金融不稳定和实体经济的破坏性显示出明显的无序。

金融稳定与发展之间的互补性和权衡需要在评估过程中仔细考虑。促进金融稳定的政策也支持有序的金融发展,阐明了金融稳定和发展之间的基本关系。然而,在具体的语境中,评审者必须权衡稳健性的增加与监管要求的成本以及对市场功能与进入进行审慎监管可能带来的副作用所蕴含的风险。同样,促进金融发展的政策必然涉及一些宏观经济和金融风险的增长,这些风险都需要管理。如此,促进金融稳定有序发展的过程必然涉及一系列金融政策的妥当安排和协调。

1.金融体系的三大支柱

与广义的定义一致,一个健全且运行良好的金融体系是由三大支柱构成,它们包括必须支持有序金融发展和持续金融稳定的主要政策和操作要件。下面列出的三大支柱也构成了评价框架的基础。

第一支柱是宏观审慎监管和金融稳定性分析,即由当局监测金融系统稳健性(风险与脆弱性)和稳定性对潜在的宏观经济和制度因素的影响(国内外)。

第二支柱是金融系统监管和协助管理风险和漏洞,保护市场的完整性,并为金融机构强大的风险管理和良好的治理提供激励。在金融系统监管的大部分地区好的做法体现了各种国际标准、规范和相关的评估方法;对一些地区小额信贷机构的监管监督,一致的国际标准还不存在。

第三支柱是金融系统基础设施,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金融的法律基础设施,包括破产制度,债权和金融安全网;二是系统性流动性基础设施,包括货币和外汇业务,支付和证券结算系统,货币、外汇和证券市场的微观结构;三是透明度、治理和信息基础设施,包括货币和金融政策的透明度、公司治理、会计和审计框架、金融和非金融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和市场监管安排和信用报告机制。

金融体系基础设施的这些要素构成了有效监管和管理的前提条件,有助于增加稳定性,并为充分的金融服务和持续的金融发展奠定基础。在某些领域的基础设施设计的国际标准和准则的存在有突出良好的做法(例如,支付结算系统,货币和金融政策的透明度),但另外一些领域则并非如此(例如,存款保险,市场微观结构设计)。

所有三个支柱的所有要素支持发展和稳定。作为技术分析的信息基础需要稳定性评估,需要重叠的发展评估,以及为金融部门的政策措施的优先和持续排序提供一个共同的分析平台。整体的分析框架和评估的分析方法,反映在IMF手册下面的内容中。

2.金融稳健性指标

第2章提供了有关结构和稳健性的关键系统和部门指标指导,包括核心和鼓励金融稳健指标(FSIS)、金融稳健的市场指标和进入市场的指标。第3章和第4章构成了这种综合评估所需的分析框架的核心,所有其他章节,实际上为这一评价提供了具体的支持。

对金融体系稳定和发展的综合分析与评估的关键步骤可以概括如下:

第一,通过分析非金融部门的金融稳健指标、金融结构和进入指标评估非金融部门的环境。

第二,通过分析宏观经济预测、预警指标、金融市场指标、税收和产业政策,评估宏观经济、行业和税收补贴政策对金融稳定和发展的影响。

第三,金融系统的风险和脆弱性评估:一是分析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市场和主要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的FSI(如暴露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以及可以用来抵御风险的资本可用性、收益和流动性资产等);二是监测市场指标;三是进行压力测试。在这一步的分析将借鉴合理的冲击和联系,以确定前面第一步和第二步的分析。

第四,通过进行定量基准和分析结构指标和数据的访问(如以调查为基础的数据),评估金融部门的结构和发展需求,包括其范围、竞争力和进入。上述分析将考虑到对金融发展和进入的宏观经济和行业状况的影响,尤其是在第一步和第二步分析到的情况。

第五,评估金融政策(包括金融监管和金融基础设施)的法律、制度框架和运作效率,包括制度和市场发展政策(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这种定性评估为第三步提供支持,以促进整体金融稳定。这种定性评估也纳入步骤四,制订一个促进金融发展的改革计划。

3.评估金融监管有效性的过程

第5章提供了一个评估金融监管,银行、保险和证券市场监管有效性的概述过程。该评估是基于巴塞尔委员会的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BCP);国际保险监管核心的保险核心原则(ICP)和方法;和国际证券委员会组织对证券监管的目标和原则。这些监管标准包括一套核心原则,可以分为四个核心组成部分:一是监管治理,与监管机构的监管目标、独立性、执法权力和决策安排相关;二是监管实践,包括法律、法规和程序的实际应用;三是审慎监管框架,参照对监管实体的内部控制和治理的规则与指导;四是金融诚信和安全网,处理政策和工具以促进金融机构和市场的公平性和完整性,以及在压力和危机的时候,保护储户、投资者和政策制定者。

4.评估金融信息和治理基础设施概述

第10章包含一个对金融的信息和治理基础设施的关键组成部分的概述,并解释了金融发展和有效市场纪律的作用。这些基础设施要素包括以下内容:一是货币和金融政策透明度的框架,评估使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货币和金融政策透明度的良好做法守则;二是会计和审计框架,有助于根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国际审计准则评估界定和验证信息披露;三是信用报告和金融信息服务,目的是编制、处理和共享借款人和其他债权人的财务状况和信贷风险的信息;四是对金融和非金融公司的公司治理安排,这是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评估公司治理的原则,并考虑到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特殊性的原则;五是金融机构的披露惯例,取决于监管框架、上市要求和公司法,部分根据《新巴塞尔协议》的披露标准进行评估。

5.评估系统性流动性基础设施的框架

第11章提出了一个评估系统性流动性基础设施的框架。这个框架是指一套制度及运转安排,它对市场流动性和金融公司的流动性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具有第一性的影响。该基础设施的关键要素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支付结算系统与证券结算系统的设计和运作,这根据支付及结算系统委员会(CPSS)的系统性重要支付系统的核心原则,与国际证监委员会组织(IOSCO),即CPSS建议的证券结算系统相关原则进行评估;二是货币政策工具和货币与外汇市场操作的程序设计,即从对货币市场流动性的影响和银行管理短期流动性的能力角度进行分析;三是货币、交易所和证券市场交易系统、价格发现机制和其他市场流动性和效率的制度决定因素的微观结构;四是国债和外汇储备管理战略和运作,这是根据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关公共债务管理指南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外汇储备管理指南进行的分析。这两个指南由总结了各国经验的支持文件补充(参见图1-3)。

图1-3 FSAP采用的评估标准

(二)FSAP评估的框架

FSAP评估以宏观审慎监测为核心,以金融市场监测、宏观金融联系分析、宏观经济监测为补充。

宏观审慎监测旨在识别影响金融体系整体稳定性的风险,评估金融体系健康状况及其脆弱性。其定量分析方法主要采用金融稳健指标(Financial Soundness Indicators,FSIs)分析和压力测试(Stress Testing),同时也运用一些定性分析,如对监管质量和金融基础设施健全性的评估。

金融市场监测用来评估金融部门受某一特定冲击或一组冲击时的风险,通常采用早期预警系统(Early Warning Systems,EWSs)模型,分析指标包括金融市场指标、宏观指标和其他变量。

宏观金融联系分析力图研究引发冲击的风险如何通过金融体系传递到宏观经济。宏观金融联系源于非金融部门对金融部门中介作用的依赖,包括非金融部门融资、居民存款、银行体系对货币政策的传导等。

宏观经济监测旨在监测金融体系对宏观经济的总体影响,特别是对债务可持续性的影响。金融不稳定将使一国付出巨大的经济成本,降低经济增长率和偿债能力并可能导致国家违约。

(三)评估内容

从各国或地区压力测试的实践来讲,FSAP压力测试可设计为防范一系列不同类型的金融风险,其风险大致可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含利率、汇率、价格波动性、股权、房地产和其他资产价格风险)、流动性风险、传染风险和溢出风险等。2009年以前,FSAP压力测试主要聚焦于偿付能力风险,如今更广泛的风险压力测试,几乎总是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传染风险,但对溢出风险(包括跨国金融风险敞口的测度)的压力测试却很少(参见表1-5)。这里主要关注四类主要风险的演变。

表1-5 压力测试的风险类型和运用领域

续表

FSAP评估的内容包括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评估、金融部门评估、金融监管评估以及基础设施评估。

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评估旨在评估金融服务提供情况,分析导致金融服务和金融市场缺失或欠发达的原因,识别那些阻碍高效提供金融服务的因素,侧重分析金融服务的客户以及金融体系满足客户需求的效率。考察金融服务的角度包括经济体系中金融服务的范围、规模、涉及面(reach)、成本和质量。

金融部门评估的对象主要包括银行业及准银行机构、证券市场、保险业等。银行业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市场深度(以总资产等指标衡量)、市场宽度(以客户基础和产品范围来衡量)、市场竞争和效率以及市场分割等。证券市场评估主要考察证券市场是否有深度和流动性,交易和发行的成本是否合理,是否有充足的债权、股权工具。对保险业的评估主要关注保险机构是否提供了投资和降低风险的工具,是否对长期基金提供了专业化管理,产品范围及定价是否存在缺陷,等等。

金融监管评估主要对银行监管、证券监管和保险监管进行评估。通过将参评国(地区)的监管实践与BCBS的《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IOSCO的《证券监管目标与原则》和IAIS的《保险监管核心原则和方法》进行对比,逐条评估参评国(地区)对国际监管标准与准则的遵守情况,评价监管效力,识别监管领域存在的风险和脆弱性,提出改革建议。

基础设施评估主要包括法律、信息和交易技术等内容。法律基础设施的核心内容包括债权人保护和破产法及其实施,评估指标包括合同的执行、破产程序的速度和效率、债权人和小股东的权利等。信息基础设施评估涉及会计和审计的规则与实践,以及对于公有或私营信贷登记和产权登记机构的法律和组织要求。对交易技术基础设施的评估主要关注大、小额支付系统,包括评估以时间和成本来衡量的货币转移体系的有效性,以及这些服务的可获得性。

(四)评估方法

金融稳健指标分析、压力测试以及国际标准与准则评估是FSAP的主要评估方法。

金融稳健指标是IMF为监测金融机构和市场的稳健程度,以及金融机构客户的稳健程度而编制的一系列指标,用来分析和评价金融体系的实力和脆弱性。通过分析FSIs,可以评估金融部门面对冲击时的脆弱程度,分析金融部门在受到冲击后可能对宏观经济层面造成的影响。金融稳健指标包括核心指标和鼓励指标两类。核心指标只涵盖银行业,借鉴了“骆驼评级(CAMEL)”的框架,包括资本充足性、资产质量、盈利能力、流动性和对市场风险的敏感性五个方面共12项具体指标。鼓励指标包括存款机构、其他金融机构、非金融公司部门、市场流动性、住户部门和房地产市场等方面共27项具体指标。

压力测试旨在分析宏观经济变量的变动对金融体系稳健性可能产生的影响,评估因宏观经济金融联系而产生的风险和脆弱性。压力测试可用于单个机构和整个金融体系,风险因素主要包括利率、汇率、信贷、流动性以及资产价格等,研究方法包括敏感性分析(sensitivity analysis)、情景分析(scenario analysis)和传染性分析(contagion analysis)等。

国际标准与准则评估旨在从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健性和透明度、审慎监管对金融机构稳健运行的影响、金融基础设施(包括公司治理、会计和审计标准等)的有效性等方面评估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其评估结果体现为《标准与准则遵守情况报告》(Reports on Observance of Standards and Codes,ROSCs)。FSB确认了12项国际标准与准则,FSAP评估下的标准与准则评估涵盖其中的9项,[11]它们是《货币与金融政策透明度良好行为准则》《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重要支付系统核心原则》《反洗钱与打击恐怖主义融资40+9条建议》《证券监管目标与原则》《保险监管核心原则和方法》《公司治理原则》《国际会计标准》和《国际审计标准》。

(五)对FSAP的评价与改进

继2003年和2005年的两次评价之后,IMF于2009年对FSAP进行了第三次评价。此次评价总结了FSAP推出十年来的经验,并结合此次国际金融危机教训提出了改革建议,指出了未来十年的工作重点和方向,形成了《FSAP十年:背景材料》《FSAP——十年回顾和改革建议》《FSAP更新报告中金融监管标准评估的新方法》和《金融部门与双边监督的进一步融合》四份报告。

1.现有FSAP评估框架存在的不足

总体而言,FSAP评估涵盖的主题明确,并能根据形势发展变化适时做出调整,但对非金融部门状况、全球宏观经济状况、潜在的系统流动性风险涉及不多,同时对资产证券化、危机管理、问题银行处置、资本市场状况等问题的分析不够深入。

具体到参评国,FSAP评估指出了金融体系的薄弱环节,但给出的建议不够具体、清晰和直接,其实施也滞后。不同国家对FSAP评估过程参与程度各异,影响了建议的实施。此外,由于遵循自愿参加原则,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FSAP评估未能覆盖所有具有系统重要性的国家。

2.未来十年的改革方向与措施

调整总体目标。一是增加FSAP评估的灵活性,使其更好地与各国需求保持一致。二是提高评估的质量、公正性和可比性。这需要开发更多的工具和方法来评估金融部门的稳定性和发展需求及其与经济的联系,加强金融稳定性分析、宏观审慎分析和跨境联系分析。三是将FSAP评估分析及其结果与IMF、世界银行的核心工作结合起来。IMF的目标是将FSAP评估与第四条款监督更紧密地整合起来,世界银行的目标是将FSAP评估的分析和建议融入其国别援助战略和其他金融部门工作之中。

维持基本原则不变。FSAP评估将在两个关键问题上保持不变:一是对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FSAP评估仍由IMF和世界银行联合执行;对发达国家,FSAP评估仍由IMF独立负责。二是仍遵循自愿参加的原则。

突出重点,分清职责。FSAP评估通常包括金融部门稳定性和发展需求两个方面的评估,两者互为补充,但界限难以明确划分。应进一步分清职责,IMF负责稳定性评估,侧重于短期;世界银行负责发展需求评估,围绕中期问题展开。

增强灵活性和连续性。由于资源限制等因素,FSAP更新评估的平均间隔约为6年。本轮国际金融危机表明,较长的评估间隔削弱了评估的有效性。未来将考虑在初次评估基础上,根据各国具体情况在FSAP更新评估中采用“模块式评估”(modular assessments),IMF集中于金融稳定问题,世界银行集中于发展需求问题。两者均可独立进行,以提高评估的灵活性和连续性。

改进分析方法,强化分析内容。除了改进宏观压力测试、构建指标体系、建立风险模型、提高风险监测频率、开发或有债权工具等措施外,还需加强宏观审慎风险评估工作。重点关注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开发跨部门、跨市场风险监测工具,加强系统性风险监测和管理,明确中央银行和其他监管机构的职责划分。

三、FSAP的核心是压力测试

《国际金融组织评测金融稳定与发展的全球动态》的作者张立华认为,IMF与世界银行开展的金融部门评估规划(FSAP)和FSSA,实际上都属于一种衡量金融系统稳定和发展的压力测试。目前FSAP在已经走过17年(1999—2016),经历了名义宏观审慎—微观审慎—真正宏观审慎的压力测试的发展过程。[12]张立华在相关论文中,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的FSAP压力测试的历史变迁进行了分析,审视了压力测试的预期效果,考察了压力测试的主要风险演变,反思了压力测试方法与建模的变化与争议,尤其是美国金融危机对压力测试的巨大挑战。

压力测试并不是一项新的发明,最早出现在工程学、心脏病学和软件编程等学科中,用于测试工程、心脏和软件编程的结构或超过正常运转能力的系统,其结果往往引发结构或系统崩溃,需要核实测试是否合乎要求,决定模式崩溃的极限点或检验其崩溃机理。20世纪90年代早期,J.P.Morgen将压力测试引入金融领域,其RiskMetrics方法使用在险价值(VaR)衡量金融市场风险。FSAP压力测试设置“极端可能损失”(extreme but plausible)的压力情景,以评估银行、保险公司等遭受的巨大损失,减少风险和保持资本弹性的应对能力。

(一)压力测试的发展历程

1.1999年至美国金融危机前的FSAP压力测试

美国金融危机前的FSAP压力测试名义上是宏观审慎压力测试,实际上仅是微观审慎压力测试。起初的FSAP压力测试在冲击的“组合层面”上展开,度量由于市场价格的极端波动导致交易账户的潜在风险。FSAP框架的所有压力测试,其范围从收入敏感度的基本估测到特定假设,精心设计蒙特卡罗模拟法或金融机构自身研发的模型等。FSAP压力测试尽最大努力调整到特定国家的具体环境,尤其反映出金融系统的复杂性和数据的可用性。随着时间的推移,FSAP压力测试变得越来越深奥复杂。较早的压力测试基于历史的极端情景,主要包含一个单因子敏感度分析。美国金融危机前,更多的压力测试评估的基本特征是关注情景分析、更多涉及监管当局(包括宏观经济模型或微观层面信贷模型)、更多涉及金融机构(包括内部模型和在险价值VaR模型),并常常包括银行间传染和非银行金融机构。

IMF检验了FSAP压力测试,发现测试的整个过程质量要求非常高,但压力测试结果的报告常常采取“黑箱”操作,数据和方法约束的局限性及对冲击选择的分析都很少讨论;发现压力测试模拟冲击的事件方法与其他许多情景分析之间有较大的差异;也观察到某些评估方法有意回避对政治敏感性的冲击分析。

Pierret和Aymanns et al.研究证明:因为银行偿付能力与市场参与方预期之间的相互关联性,银行融资成本与银行资本是关联的。在上述背景下,传统微观审慎压力测试模型的“局部均衡”方法假设外生性冲击,例如信贷质量或资产价格,并追溯单个银行资本关联损失的冲击,过于简化假设银行利润分配、信贷扩张或去杠杆化等的冲击行为。当分别度量偿付能力引发的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一般情况下,忽略银行间相互作用和宏观反馈效应。压力测试花费的时间越长,这种局部均衡法的缺陷越明显。通常,各国或地区简化假设为一年的压力测试使用的是静态资产负债表,但当假设为三年或五年时初始冲击压力测试会出现严重缺陷。

随着宏观经济情景的压力测试不断增长,信贷质量的原始冲击和整体效应与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滞后效应可以很大,压力测试所需时间持续增加。当然,过去微观视角的压力测试暴露出的这些缺陷,需要极高的智慧来应对,以摆脱微观审慎压力测试的局部均衡,引入更多的全系统或一般均衡的度量。

2.2009年至今的FSAP压力测试

回顾压力测试的进展,我们需要回答:一般均衡效应是否过度存在?事实上,压力测试“全方位”的一般均衡方法,即使可行,但并不理想。首先最重要的是,压力测试情景中引入监管当局或政府的政策响应,范围从忍耐到校正措施、干涉或救助,使得压力测试对监管当局提供的信息很少,不能较好地促进银行的风险管理。即使包括了银行本身对压力测试的反应也是存在问题的。抛开一般均衡的潜在交互作用,显然,全范围压力测试,由于假定的冲击,可能掩盖银行面临的困境。

2009年以来,FSAP压力测试从宏观上聚焦金融系统的弹性。我们知道,确保单个银行的稳健性既不是保证金融稳定的必要条件,也不是充分条件。所以,宏观审慎压力测试不能聚焦单个金融机构的稳健性,应从总体上关注金融系统弹性。换句话说,聚焦的核心是面对冲击时能够继续对经济提供不间断的金融中介服务。尽管这个原则早已众所周知,但是大多数压力测试是由大的中央银行,监管当局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来组织实施的。目前,不管他们使用的方法和模型如何复杂,还有待进一步修正。

2007—2009年一场百年不遇的美国金融危机开始蔓延全球,IMF与WorldBank深刻反思危机之前FSAP压力测试,修正FSAP压力测试真正成为宏观审慎压力测试,进行了一系列有深远影响的改革:澄清了IMF和WorldBank各自的职责,后者主要负责发展与新兴市场国家,其评估测试通常由两家联合实施;建立了制度问责制;加强了FSAP评测的分析与覆盖面;并引入模块分析法,使得IMF和各国金融当局对评测范围与时间拥有更大的灵活性。IMF认定了FSAP框架下金融稳定评估的25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这是监管条例第四款的强制性内容,规划每5年进行一次压力测试。其余金融机构的FSAP压力测试仍然采取自愿参加的原则。

(二)FSAP压力测试的方法与建模的变迁与争议

引入压力测试以来,IMF和WorldBank开发出一套金融监管压力测试的方法和模型。宏观审慎金融风险分析已经成为IMF评测单个金融系统和国际金融系统的核心内容。金融危机的教训促使IMF改进压力测试的稳健性和多用途。其中主要的改进是压力测试方法和模型的设计和应用。张立华一文大致从以下五类模型的历史变迁展开分析:

1.资产负债表模型的压力测试演进

资产负债表模型(BalanceSheet-Based)是压力测试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天然方法。一方面,资产负债表资料取自金融机构公开的资源,便于整个金融系统的比较与测试;另一方面,基于从下到上的视角测试金融机构的脆弱性,识别重要的风险驱动因子。

资产负债表模型压力测试是1999年由IMF和WorldBank开发的FSAP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测试模型是“第一代”资产负债表压力测试。该模型不仅使测试包括了银行的信用、市场、流动性和传染的主要风险,而且测算了金融系统脆弱性的差异。目前,IMF使用的主要资产负债表框架是Excel资产负债表模型,该模型取决于被测试银行系统的复杂性、数据及压力测试的应用实例。尽管最近由美国和欧洲当局开展的测试倾向于简单的资产负债表模型,但是,更加综合的压力测试框架(如英格兰银行和奥地利中央银行)变得越来越复杂,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暗箱”操作。

最近几年,“资产负债表”模型取得了不少进展。IMF发表了Schmieder,Puhr,and Hasan共同撰写的《新一代应用偿付能力压力测试》一文,该文引入了评测偿付能力风险的资产负债表方法,这类模型以Basel Ⅱ/Ⅲ的进展为中心。新模型通过调整风险加权资产,使得用户开展几百家银行多年的压力测试,其风险敏感度比原来的模型更髙、覆盖面更广泛。该模型的主要优点是,通过捕捉压力测试的风险加权资产,增加压力测试的风险敏感度,包括非内部评级银行。该模型满足开展更大风险敏感度、精细化和综合性的偿付能力压力测试。这种新方法可以度量简单风险结构的单个银行和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并可测算包括数百家银行的金融稳定。

IMF刊发由Schmieder、Hesse、Neudorfer、Puhr和Schmitz(2011)联合撰写的文章《新一代全系统流动性压力测试》,提出了应对流动性风险的新一代资产负债表压力测试模型。为保持透明度和相对简化,该模型使得压力测试更广泛、风险敏感度更髙。除了传统的银行挤兑模型的流动性测试外,这种模型测度了期限错配,包括银行和监管当局采用的全部资金流动的压力测试。全文提出了从不同视角进行压力测试和监控银行流动资金状况的方法。这种关联的Excel方法被用于开展全系统的资产负债表流动资金压力测试。流动资金模型包括三部分:(1)模拟银行挤兑压力冲击情景;(2)评测期限错配和展期风险,解释合约和行为资金流动;(3)建立资金流动和偿付能力风险的关联性。这种模型使得资金流动性压力测试更加精细化和综合化,有效解释明显不同于金融系统间的数据可用性。但是,测试结果的质量取决于数据的可用性。

2.网络分析模型的压力测试演进

网络分析模型是指映射和测度在一组代理人(如金融机构、人员等)之间的联系和流动。2007—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使得决策当局面临的挑战是难以将理论问题转化成用于发现和测度重要相关性的具体方法。压力测试需要重新关注网络分析模型。网络分析模型的主要优势是提供了相互关系的可视和数学分析,可以获知主要问题的网络模型特征和性能。网络模型分析金融监管在识别潜在系统和脆弱机构,以及探寻潜在的传染路径等方面是一个有效的压力测试工具。

为提髙压力测试效应,Espinosa-Vega和Solé(2011a)开发了一种测度直接和间接系统关联性的网络风险模型。在全球金融系统内应用网络分析模型度量信用和流动性冲击的巨大影响,显示系统和脆弱发生地,以及潜在的传染路径。有效跨国金融监管要求管控直接和间接的系统关联性。全文实证发现模拟不同信用和资金对银行系统的冲击,网络分析模型的效果是显著的;证明风险转移可修正整个金融系统的风险分布,因此,多种模拟算法能解释提到的风险转移。由于信息与数据的缺陷,需要改进跨国金融风险敞口中数据的收集与分析。该模型用于评测对一组相互关联的金融机构的几轮传染后的整体冲击,适用于测度单个和几组金融机构的稳定性。网络模型促使在银行网络范围内识别系统和脆弱性金融机构。也促使探寻不同金融冲击的传染链。模型的设定非常灵活。但除模型各参数需要作出假设外,模型的数据尤其机构间风险敞口数据可能难于获取。在越来越复杂的国际金融系统下,识别系统关联性引发的脆弱性是重要的。在压力测试期间,该模型的度量有助于监管当局决定哪一家金融机构太关联而不能倒。正如Espinosa-Vega和Solé指出的那样,更重要的是平稳时期的前瞻性压力测试分析可有助于监管和限制特定金融机构对系统性风险的贡献度。

IMF也开展了网络分析模型的实证研究。Chan-Lau证明了应用整体设计的网络模型技术,识别系统性风险的全球来源和区域来源的价值。模型利用单个银行与其他外国银行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需要的监管数据,实证显示智利银行系统的主要国内风险是影响家庭和国内公司的冲击,西班牙和美国银行对智利银行系统的影响程度较小。2007—2009年金融危机强调评估相互关联的脆弱性,或太关联不能倒闭的风险。作者在极端不利情景下,在成熟和新兴市场国家的银行系统中,在智利的单个银行间,阐明了使用资产负债表网络分析模型评估关联度风险。该模型用于评测信用和流动性冲击对相互关联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的影响,适用于测度影响单个金融机构或一组金融机构的异质性冲击如何影响金融系统。

网络分析模型能够通过导致金融系统性风险和导致其他机构倒闭的脆弱性对金融机构进行排名。其模型设定更灵活。但模型需要假定不同参数,所需数据非常不易获取。全球金融危机警示,金融关联性导致银行和非银行机构的溢出效应,对金融稳定造成巨大的风险。因此,金融监管当局需要具备改进直接和间接关联性的监管能力。在金融发展阶段和面对重大挑战时,运用网络分析模型保持金融稳定和促进金融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方法之一。

3.极值理论模型的压力测试演进

极值理论(Extreme Value Theory,EVT)模型是由Gropp and Moerman和Gropp,Lo Duca和Vesala引入的。EVT提出了分析极端事件的框架,对金融机构或系统的稳健性引发史无前例的巨大冲击。该方法利用计量经济和统计分析估计尾部风险事件的潜在多米诺骨牌效应。EVT方法首次识别了所有数据的极端事件,通常包括股权、CDS价格或资产市场价值的周或日观测值。EVT模型在特定的金融机构或系统中捕捉溢出风险时更加广泛。在分布均值给定的条件下,CDS价差或股权收益率变动的平均相关性在金融机构中可能非常低。当周度收益率或波动率的负值超过周收益率的联合分布左尾5%的分位数时,日度或周度的极端变动在危机事件中可能蕴含着巨大的溢出风险。

Chan-Lau提出的CoRisk模型是最接近极值理论模型的测量方法,测度金融机构的全系统金融风险。Diebold and Yilmaz提出的另一个参数方法——溢出效应矩阵,使用向量自回归和基于中心矩的关联方差分解,构建定向溢出效应。近年来,Jobst and Gray、Segoviano and Goodhart提出的非参“Copula”方法测度溢出效应风险越来越受到欢迎。非参数方法将金融系统或机构收益率等的多元联合分布分解为单个概率分布和机构相依结构。该方法评测指标包括单个机构违约概率、整个系统的联合概率等。但这些方法仍处于起步阶段,不易驾驭。

金融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使得估测跨国关联性对金融稳定和金融发展的有效监管是至关重要的。DUggar and Mitra使用违约距离和EVT方法,测度了1994—2005年爱尔兰大型银行与欧洲和美国银行间的传染风险。使用Ordered Logit模型调控全球对爱尔兰银行的冲击,发现来自英国、美国和荷兰对爱尔兰银行的传染风险是显著的,同时发现对爱尔兰银行的传染风险在前欧洲时期的英国和2001年后的美国是不同的。Logit模型在违约距离指标极端变动时,估测了银行系统间的条件相关性,该模型适合对溢出风险建模,其参数方法测度了基于计量经济模型的条件相关性。该模型的结果洞悉了危机期间银行系统的溢出效应方向,其方法是透明的、易复制的。但该模型假定数据有足够的极端变动,以深入了解危机时期的实际溢出效应。

Chan-Lau et al.?ihák和Ong运用极值理论框架,实证分析了国际银行系统的溢出风险,该模型测试极端冲击对全球系统银行的影响及全球系统银行影响另一个国内或国外大型银行的可能性,反之亦然。测试结果显示,全球银行对较大银行有不同的异质性冲击;银行对实体经济或金融市场的共同冲击是相异的。总体上,当全球环境动荡时,银行稳健性更容易受共同冲击的影响,暗示着银行溢出风险随着时间不断积累。

4.CCA模型的压力测试演进

未定权益分析(Contingent Claims Analysis)模型是风险调整资产负债表方法,该模型基于未来资产价值的未定变量冲击,得到承诺付款的债务估值的一致性信贷风险度量。该方法将这种不确定性转化为测度风险敞口,显示资产负债表风险是否形成或减少的可量化风险指标。CCA模型是由Blackand Scholes和Merton首创的期权定价理论的一般化推广,该模型构造了一个基于当前市场条件的前瞻性、一致性的框架。模型中资产可高于或低于承诺的偿还债务-违约障碍。Merton和Moody’s KMV首次应用于单个厂商,并扩展到金融机构。厂商和金融机构的资产市场价值不能直接观察到,而使用金融资产价格隐含在模型中。通过可观测价格和市场交易证券的波动率,可以估计隐含资产价值和金融机构标的资产的波动率。

Gapen、Gray、Lim and Xiao使用CCA模型测试了12个新兴市场经济体,估测了外币债务的风险指标。在政策和压力测试方面,CCA模型分析主权风险具有不少优势。与过去的债务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指标相比,该模型债务持续性分析更稳健。这些主权风险指标结合前瞻性市场价格和价值非线性变动,在估计主权信用风险,比传统宏观经济脆弱性指标或会计类比率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CCA模型可用于联合压力测试银行业和主权风险。该模型使测度主权风险作为风险敞口,即主权债务和收益人的期望损失。CCA模型可捕捉导致银行和主权的不稳定螺旋波的非线性反馈。持有主权债务的银行受到负向冲击可导致较高主权或有负债,引发主权风险增加,反过来进一步减少银行主权债务持股价值。恶性循环最终使得主权弱化,导致较高银行利差和资金成本。通过CCA整个经济资产负债表,系统性风险动态化与风险调整经济产出价值的新的重要测度相互关联。

CCA模型可使用将宏观经济因素与其关联的卫星模型。计量经济关系可在宏观因素和隐含银行资产,违约距离,或违约概率或期望损失间被估计。宏观经济因素的压力测试情景可用于预测银行资产变动,反过来影响银行信用风险指标和股权价值。GrayandWalsh(2008)提出了CCA模型的压力测试因子方法。该模型估计智利大型银行的风险指标,将宏观经济和金融因素关联起来。

Systemic CCA模型是CCA模型较好的扩展Gray和Malone、Gray和Jobst、Jobst和Gray认为Systemic CCA是前瞻性、基于市场数据的分析框架,测度金融机构的联合违约风险。该模型扩展了CCA模型的风险调整资产负债表方法,通过建立多元“大而不能倒”金融机构陷入单个期望损失组合困境时的系统性风险模型,测算了隐含资产价值与波动率。该模型界定单个期望损失的相依结构,分析线性与非线性相依及其对联合期望损失的影响,可洞悉多元联合尾部风险,这种测度尾部相依的方法较好地分析了随时间变化的极端关联性。Systemic CCA模型可用于量化特定机构对系统性风险的动态贡献度。Jobst and Gray(2013)将该模型应用于英国银行业。Jobst(2014)在压力测试框架下,使用系统性风险调整流动性动态因子模型测度了美国相关银行。

5.宏观金融模型的压力测试演进

全球金融危机时期,美国、英国等的金融机构经历了惊心动魄的倒闭和并购之战,导致世界经济的巨大衰退。正如Bemanke(2011)指出,危机事件的主要教训是,金融监管采用了纯粹的聚焦单个金融机构和市场的微观审慎方法,该方法不能探测重要的系统或全局风险。危机之后,世界公认将金融部门看成一个整体,通过较广泛的宏观金融模型对金融机构监管会更加稳健。该方法的主要特征是识别金融稳定不仅取决于单个金融机构的安全稳健,也取决于金融机构间、金融机构与实体经济间的相互作用。金融监管的宏观金融方法要求从整体上把握系统性风险的来源,包括监管显著重要性金融机构和金融系统内风险形成的内在顺周期性,评测单个金融机构之间风险相关性和分析与其他机构如何关联。Bemanke(2011)认为在国家金融监管框架内,需要明确地表示出宏观金融关联性,全球金融危机之前并没有引起监管当局的重视。从这个意义上说,宏观金融压力测试在克服传统金融监管的主要缺陷特别有效,该模型提供了一个评测厂商一系列共同风险敞口的一致性框架。而且,将预测的主要宏观经济和金融变量关联到机构,也有助于获知冲击如何通过金融系统传导至实体经济,得出金融稳定性的前瞻性评测。

Moretti,Stolz and Swinburne(2008)指出压力测试通常还没有成为各个国家主要的监管框架。但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宏观金融压力测试已经成为IMF的FSAP压力测试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值得注意的是英格兰银行(BankofEngland)成为宏观金融压力测试先行者。2005年,Bunn,Cunningham和Drehmann指出自21世纪早期以来,英格兰银行(Bank of England)一直在实施宏观金融压力测试。正如美联储(2009,2011)所述,2009年,在监管资本评测规划(SCAP)框架下,美国运用宏观金融压力测试评测最大的19家银行在更不利压力情景下需要持有多少资本,以应对潜在损失和满足信用良好借方的需要。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时期,宏观金融压力测试被用于测评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开展资本短缺测试,促进全球金融稳定。

大多数宏观金融压力测试聚焦于首轮效应,即关注与金融机构吸收逆向冲击和为经济提供信贷支持的能力。好像冲击仅一次性发生,通常,严重的宏观冲击建模可低估其预想不到的冲击。之后,宏观金融冲击被映射到机构的资本需求和潜在的信贷增长。美国压力测试SCAP模型中使用了前瞻性资产负债表方法,该方法对主要宏观经济和金融变量关于银行资本缓冲和其他资产负债表状况,包括投放信贷能力预测路径的冲击建模。因此,考虑到宏观经济和金融的交互作用和反馈效应的全周期,宏观金融压力测试的最大挑战是充分模拟特定冲击的系统影响。随着对银行风险敞口的反馈效应进一步增加,单个银行对给定冲击的响应可能导致市场的较大回应。随着银行信贷发放趋缓或紧缩,伴随经济或市场的初始冲击可能会进一步影响经济活动,即次轮效应,这对银行额外吸收宏观经济环境恶化有重要意义,即第三轮效应等。

Tiemanand Mae Chler通过信贷渠道,实证估计了由金融行业风险到实体经济的短期反馈效应,缩小了模型与实际关联度之间的差距。Roger and Vlcek认为宏观经济模型需要实体经济与金融有更多的关联性,这种关联性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前是非常缺乏的。

IMF网站上刊发了Demekas的研究文章《设计有效的宏观审慎压力测试》,该文提出了宏观审慎视角压力测试的两个目标:(1)单个金融机构引入一般均衡。压力测试结果不仅取决于冲击规模和单个机构资本缓冲,而且决定于各机构的行为响应和交互作用。目前,已经开发出的资产负债表模型和市场价格模型等,以整合偿付能力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其他类型风险,并捕捉到某些行为反应和反馈效应。(2)注重金融全系统的弹性。宏观审慎压力测试应该具备在面临危机冲击时,能够对经济发展继续提供不间断的金融中介服务。

(三)FSAP压力测试并未达到预期

1.压力测试的无效与失效

压力测试的真正意义不仅仅是能否预测未来,最重要的是当金融危机爆发时,政府、监管当局和金融机构能够应对危机、平息恐慌。IMF(2008)在其网站上发表了《冰岛:金融稳定评估更新》一文,指出FSAP压力测试结果表明金融系统是有弹性的。该文似乎预示着冰岛的FSAP压力测试结果非常理想。遗憾的是,2008年10月,冰岛主权债务危机开始浮出水面,紧接着,2009年12月,希腊的主权债务危机恶化,2010年3月,欧债危机开始向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西班牙等国蔓延。

美国财政部2009年对国内最大19家银行首次开展压力测试(SCAP),这种对银行账面公开问责的测试框架,提振了金融市场的情绪。2010年,美国压力测试改由美联储负责实施,并更名为CCAR。但是,最近美国财政部对压力测试提出质疑:压力测试的核心问题是测试结果都在预料之中,实践中并没有多少参照意义。压力测试结论应多一些意料之外,少一些意料之中。

全球金融危机对压力测试的有效性提出了质疑。这次危机提出了关于金融危机前压力测试可靠性的问题,许多压力测试不能有效捕捉相关风险和风险敞口,因此,不能对潜在金融脆弱性提供有效的预警。批评者将金融危机归结于数据质量差、压力设计缺陷、方法和模型不恰当或应用不正确。当压力测试受到指责时,金融危机提出了一个关键性问题:我们寄希望于当前和未来的压力测试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FSB-IMF-BIS(2011)认为当宏观压力测试成为金融当局在世界各国实施的宏观设施框架中标准化工具时,FSAP压力测试结果和效应成为最为关切的议题。

2007—2009年美国金融危机与2010年欧债危机验证压力测试的风险预警失效。美国金融危机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FSAP压力测试实施和结果造成了巨大的影响:(1)这两次危机凸显了压力测试本身存在着缺陷。正如Haldane的指出,金融危机前,对金融部门、监管当局和FSAP评估已达成广泛的共识,大多数压力测试没有检测到关键的金融脆弱性。(2)危机管理的压力测试能否提高测试结果的透明度仍然存在争议。

2.为什么金融危机前没能测度到濒临崩溃的金融脆弱性?

第一,FSAP压力测试的外围覆盖面太狭窄。通常情况下,压力测试不能覆盖初始期或传导中对冲击起重要作用的影子银行(如货币市场基金和承保信用保险的保险公司);不能覆盖关键的冲击传输和传导渠道,由交叉风险敞口传导、扩大冲击引发的主要金融机构间的关联性,正如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的破产那样。金融部门和实际经济或与主权风险之间的次轮反馈效应并没有包含在宏观金融压力测试之中。

第二,压力测试没有测试有些关键性风险因素,包括信贷风险、基差风险和应急风险。资产负债表估值没能完全反映经济价值。基于监管和会计准则的压力测试高估金融系统的弹性。例如,主权债务的市场压力测试往往在监管资本中没有完全反映出来,这不能以市场价值估测每种证券。当市场需要银行的较大资本,反映监管最低水平的偿付能力压力测试的最低资本回报率显得不足,导致某些银行尽管通过了压力测试,但此后不久将面临严重的困境。

第三,压力冲击不够严重时,不能刻画真实的尾部风险事件。某些情况与真实的事后冲击相比较,压力测试情景的设定太温和。其他场景,如CDOs(债权抵押证券)和其余结构产品,数据系列不够长,不能提供压力情景的基础。Rosch and Scheule指出,时变相关性和极端市场风险,尤其是尾部风险,不能在压力测试中很好地反映出来。

毋庸置疑,需要进一步改进压力测试的框架。从全球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中吸取教训,尤其是就冲击的严重性来讲,某种程度上可将全球金融危机时期引发的冲击作为尾部风险的一个参照。可是,包括所有相关的风险传导渠道,以及金融部门和实体经济间的反馈效应,挑战依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