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IMF与WB的全球金融稳定职责与相关报告
一、IMF和WB的全球金融稳定职责
(一)IMF推动全球经济金融稳定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货币合作。它还推动国际贸易发展、促进高水平就业和可持续经济增长以及减少世界上的贫困。IMF由189个成员国治理并对这些成员国负责。IMF的主要宗旨是确保国际货币体系,即各国(及其公民)相互交易所依赖的汇率体系及国际支付体系的稳定。
IMF向成员国提供有利于促进稳定、减少对危机的脆弱性、鼓励可持续发展以及提高生活水平的经济和金融政策的有关建议。IMF还监测影响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的全球经济趋势和发展,推动成员国之间关于各国政策产生的区域性和全球影响的对话。除了这些“监督活动”外,基金组织还提供技术援助帮助成员国强化体制能力,并向它们提供资金,促进其在发生国际收支危机时的调整。
推动经济稳定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避免经济和金融危机、经济活动的大规模变动、高通胀以及外汇和金融市场的过度波动。不稳定会提高不确定性,阻碍投资和经济增长,影响生活水平。一个动态市场经济必然包含一定程度的波动和逐步的结构变化。决策者面临的挑战就是将本国和他国造成的不稳定最小化,同时不降低经济通过提高生产率、就业和实现可持续增长来改善生活水平的能力。
经济和金融稳定既是国家层面也是多边层面关注的问题。正如近期金融危机显示的,各经济体之间的相互联系更加紧密。脆弱性更容易在各部门和各国之间扩散。基金组织通过其监督、技术援助和贷款等关键职能帮助各国实施稳健和适当的政策。
1.对成员国的监督与磋商
每一个加入基金组织的国家都承诺履行将其经济和金融政策接受国际社会监督的义务。基金组织的任务是监督国际货币体系并监测其189个成员国的经济和金融发展形势及政策。这一过程,即所谓监督,同时发生在全球层面以及单个国家和地区。通过考察成员国可能给国内和国际收支稳定造成的风险,基金组织评估国内政策是否促进了本国稳定,并就所需的政策调整提出建议。当一国政策促进国内稳定但可能损害全球稳定时,基金组织也会建议采取其他措施。
基金组织通过与每个成员国定期(通常每年一次)举行磋商来监督成员国的经济。通过磋商,基金组织工作人员与各国决策者,通常还有私人部门、工会、学术界和民间社会的代表讨论经济和金融的发展与政策。工作人员评估风险和脆弱性,考虑成员国的财政、货币、金融和汇率政策对其国内和国际收支稳定的影响,评估其对全球稳定的影响。基金组织吸取各成员国的经验,提供政策建议,推动每个国家的宏观经济、金融和国际收支稳定。
基金组织协定以及近期通过的综合监督决定对监督框架做了规定。针对所有成员国的各项倡议也为监督工作提供信息,这些倡议包括:第一,系统性评估各国对危机的脆弱性;第二,金融部门评估规划评估各国的金融部门并帮助制定应对风险和脆弱性的政策;第三,在标准与准则倡议下,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和其他机构一道,评估各国在若干政策领域遵守国际公认标准和良好做法准则的情况。
2.监督全局形势
基金组织也密切监测全球和地区趋势。基金组织的《世界经济展望》、各《区域的展望报告》《财政监测报告》以及《全球金融稳定报告》等定期报告分析全球和地区宏观经济和金融的发展。基金组织拥有广泛的成员国,所以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促进对成员国群体共同关注的问题开展多边讨论,并推进对促进稳定所需的政策达成共同理解。在这一背景下,基金组织与发达和新兴经济体组成的二十国集团合作,评估这些国家的政策框架是否符合推动全球经济均衡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在全球危机爆发后,基金组织检查了其监督职能,引入了许多改革措施,改善成员国以及跨境的金融部门监管,促进对宏观经济和金融发展之间相互联系的理解(例如通过《世界经济展望》中关于溢出效应的各章),并推动关于这些问题的进一步讨论。基金组织还加强分析对宏观经济至关重要的结构性改革,以帮助各国促进持久的、具有包容性的经济增长。
3.贷款与资金援助
即使最好的经济政策也无法完全消除不稳定或避免危机。当某一成员国遭遇国际收支危机时,基金组织可以提供资金援助,支持有关政策规划,以纠正宏观经济根本问题,限制对国内和全球经济的不利影响,帮助恢复信心、稳定和增长。对于经济基本面较稳健的国家,基金组织也为其提供预防性信贷额度来预防危机。
基金组织的融资为成员国纠正国际收支问题提供喘息空间。通过与基金组织密切合作,成员国当局就基金组织支持的贷款制定调整规划。是否继续提供贷款支持取决于成员国能否有效实施这些规划。为了应对全球经济危机,基金组织加强了贷款能力,并于2009年4月批准对资金支持机制进行重大调整,2010年和2011年又通过了进一步改革。这些改革的重点是,加强危机防范,缓解系统性危机期间的蔓延效应,以及根据成员国的表现和情况采用适合它们的工具。在第十四次份额总检查下的增资生效后,基金组织审议并于2016年初提高了非优惠贷款机制下的贷款限额。为扩大对最贫穷国家的资金支持,基金组织在2009年大幅提高了通过减贫与增长信托向低收入国家提供的优惠资金,而优惠贷款机制下的平均贷款限额提高了一倍。此外,2015年将贷款限额提高了50%。这些贷款在2018年底之前是无息的,而紧急融资的利率永久设为零。最后,目前正在努力获取约150亿美元(110亿特别提款权)的额外贷款资源,为基金组织的优惠贷款活动提供支持。
4.其他支持与内部治理组织
第一,数据整合。为应对金融危机,基金组织与成员国、金融稳定委员会和其他组织共同努力,填补对全球稳定重要的数据空缺。
第二,技术援助与能力建设。基金组织帮助各国加强设计和实施稳健的经济政策的能力。在其核心专长领域提供建议和培训,包括财政、货币和汇率政策、金融系统的监督、统计和法律框架等。
第三,特别提款权:基金组织发行一种称作特别提款权(SDR)的国际储备资产,用以补充成员国的官方储备。特别提款权总额约为2040亿特别提款权(约合2860亿美元)。基金组织成员国之间可自愿用特别提款权兑换货币。
第四,治理和组织结构:基金组织对成员国政府负责。其组织结构的最高层次是理事会,由每个成员国的一位理事和一位副理事组成,通常来自中央银行或财政部。理事会每年在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年会之际开会一次。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由24位理事组成,通常每年举行两次会议。基金组织的日常工作由代表全体成员国的24位成员组成的执董会执行;其工作受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指导,并由基金组织的工作人员提供支持。总裁是基金组织工作人员的首脑并担任执董会主席,由4位副总裁协助。
(二)世界银行的历史与定位
世界银行集团由以下五个机构组成: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D)、国际开发协会(IDA)、国际金融公司(IFC)、多边投资担保机构(MIGA)和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ICSID)。其中,IBRD、IDA一起组成了世界银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D)向中等收入国家政府和信誉良好的低收入国家政府提供贷款。国际开发协会(IDA)向最贫困国家的政府提供无息贷款(也称信贷)和赠款。国际金融公司(IFC)是专注于私营部门的全球最大发展机构。IFC通过投融资、动员国际金融市场资金以及为企业和政府提供咨询服务,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增长。多边投资担保机构(MIGA)成立于1988年,目的是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以支持经济增长、减少贫困和改善人民生活。MIGA通过向投资者和贷款方提供政治风险担保履行其使命。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ICSID)提供针对国际投资争端的调解和仲裁机制。
世界银行为全世界设定了到2030年要实现的两大目标:第一,终结极度贫困,将日均生活费低于1.9美元的人口比例降低到3%以下。第二,促进共享繁荣,促进每个国家底层40%人口的收入增长。
世界银行的主要做法包括:第一,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低息贷款、无息贷款和赠款,用于支持对教育、卫生、公共管理、基础设施、金融和私营部门发展、农业以及环境和自然资源管理等诸多领域的投资。部分世界银行项目由政府、其他多边机构、商业银行、出口信贷机构和私营部门投资者联合融资。第二,世界银行也通过与双边和多边捐助机构合作建立的信托基金提供或调动资金。很多合作伙伴要求世界银行帮助管理旨在解决跨行业、跨地区需求的计划和项目。第三,世界银行通过政策建议、分析研究和技术援助等方式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支持。我们的分析工作通常为世界银行本身的融资决策提供依据,也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自己的投资活动提供借鉴。此外,我们支持世界银行为之服务的国家开展能力建设。通常,世界银行也主办或者广泛参与讨论各种发展议题的会议和论坛,这些活动往往是与合作伙伴共同举办的。第四,为确保各国获得全球最佳实践,帮助创造前沿知识,世界银行不断寻求完善知识共享和与客户及广大公众保持接触的途径。
此外,作为世界组织,世界银行还会定期发布《全球金融发展报告》,并与IMF合作对一些发展中成员国进行FSSA评估。世界银行《全球金融发展报告(2015/2016)》在世界银行报告系列中排名第三。[1]它为金融部门的政策辩论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贡献,建立在新的数据、调查、研究和广泛的国家经验上,尤其强调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该报告的结论和政策建议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支持;中央银行的工作人员,财政部门、金融监管机构;非政府组织和捐助者;学者和其他研究人员和分析师;金融发展社区的成员。今年的报告侧重于长期融资——股权或债务融资距到期超过一年,并确立其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扩展金融的期限结构往往被认为是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这需要为私营部门的厂房建设、机械和设备的投资,以及基础设施投资融资。如果没有长期融资,家庭不能投资于住房或教育,或他们的储蓄也不能享受更高的长期回报。直接推动长期金融供应的尝试并非没有受到非议,因为有时也会给纳税人带来巨大的成本。该报告强调,各国政府和国际机构必须着眼于帮助克服市场失灵和体制与政策弱点的改革。他们还必须改善风险,共享信息,提升金融素养,保护消费者。该报告还跟踪了200多个经济体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前和之中金融体系的状况。
二、IMF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与全球金融稳定图
IMF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GFSR)对于全球风险有全球金融稳定图的评估方法,对于全球金融稳定有着非常直观的展示。通常,该图中的六个维度会被再分解为六个子图加以分析说明。
以2016年10月的GFSR报告中全球金融稳定图为例,我们可以很方便地了解该图所代表的含义(参见图1-1)。
图1-1 IMF全球金融稳定图:风险与环境(或条件)
资料来源:IMF2016年10月全球金融稳定报告。
从2009年4月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到2016年4月,我们发现宏观经济风险下降了两个数量级,市场和流动性风险下降了一个数量级,新兴市场风险下降了一个数量级,而信用风险下降了四个数量级,货币与金融宽松了三个数量级,风险偏好上升了两个数量级。
从2016年4月到2016年10月,短期风险有所下降,但中期风险有所上升。具体而言,我们发现宏观经济风险、市场和流动性风险保持不变,新兴市场风险下降了一个数量级,而信用风险上升了一个数量级,货币与金融宽松了一个数量级,风险偏好上升了两个数量级。
根据六个分解的子图,其中,宏观经济风险由主权信用、通胀或通缩风险、经济活动和经济不确定性四个指标构成,新兴市场风险由基础设施、波动性、公司部门和外部融资四个指标构成,信用风险由银行部门、公司部门和家庭部门三个指标构成,货币和金融状况由货币政策状况、金融状况指数、借贷环境和QE与央行资产负债表扩张等四个类别构成,风险偏好由资产配置、相关资产回报、新兴市场和不确定性四个类别构成,市场和流动性风险由流动性和基金、波动性、市场头寸和资产估值四个类别构成。
与金融稳健指标(FSI)比较而言,全球金融稳定图更直观、指标更简单、也更直接。但其问题在于其指标体系的简单化与分散化,没有形成统一的指数。
三、全球金融稳健指标(FSIs)的编制与应用评价
根据IMF2015年11月的报告,金融稳健指标(FSIs)亦称宏观审慎指标(MPIs)探讨了一国金融机构、公司和居民部门的金融健康和稳健情况,它支持经济和金融的稳定性分析。在经历了最初咨询会议和对一些成员国的调研后,IMF执行委员会在2001年6月列出了FSIs的系列核心指标和鼓励类指标。2003年6月,IMF执行委员会重新评估了FSIs的进程,讨论了进一步推动该项工作的方法,鼓励进一步的发展、编制和使用FSIs工作,同时也获得了众多成员国、国际组织和其他标准设计机构在这方面的广泛支持。同时,执行董事们评估了《金融稳健指数编制指南》(草稿),他们认为这为基金成员国编制FSIs的概念与定义建立参考标准的里程碑。
IMF执行董事会一贯强调的重要性在解决金融业机构健全,促进金融部门的监督,增加透明度和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并强化市场纪律。
(一)FSI的编制的开端:2001年报告
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IMFC)和七国集团(G7)强调了评估金融系统漏洞的重要性。在其2001年4月29日公报中,IMFC指出在实施基金的举措对金融部门监管的进展,并继续把重点放在“帮助成员国发展健全的金融部门以防止金融的脆弱性”。同样,在其2001年4月28日公报中,七国集团指出,基金“应进一步为金融部门编制并分布金融宏观审慎指标的工作”。
金融稳健指标(FSIs)的发展,或宏观审慎指标,[2]和宏观审慎分析方法旨在回应这些建议,从而满足不断增长的对金融系统性风险和脆弱性评估技术改进的需求,及其在基金及其成员国政府日常工作中的应用。基金目前正在使用或正在开发的宏观审慎分析和预警系统等分析工具,监管脆弱性,确定采取先发制人的行动,并防范危机。早期的预警系统一般侧重于外部脆弱性,通常利用宏观经济指标作为主要的解释变量。宏观审慎分析侧重于国内金融系统的脆弱性,利用金融稳健指标(FSIs)作为最重要的统计指标,涉及相关国家金融业相对于宏观经济、外部因素和资本账户发展的稳健性。
三个关键的建议和工作重点:
第一,该报告提出了FSIs一个“核心指标组”和“鼓励类指标组”。核心组包括15个银行系统的指标,这些指标是被发现的针对银行系统分析显著的、有用的,揭示了对宏观审慎指标的调查,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相关的,同时是有用的(参见表1-1)。鼓励类指标组包括了银行外的其他指标,包括其他部门和市场相关的评估金融部门脆弱性的指标(参见表1-2)。
表1-1 FSIs核心组指标(五类15个)
表1-2 FSIs鼓励类指标(六类26个)
第二,在建议中,根据企业的经验及分析的重要性,加强了公司部门及房地产市场的财务指标,是一项高度优先考虑的问题。
第三,它提出了更为系统的数据整理,尤其集中在核心组上,是与在FSAP/FSSA过程中的当局合作执行的,在那些第四条磋商中,包括深入的金融部门的评估。所提供的方法是为了提供灵活性的选择指标,它们能最相关地评估在一个特定国家的脆弱性,以避免用一个标准衡量所有国家。
(二)《FSI的编制指南》(2006年)
金融稳健指标(FSI)就是一个指标篮子,由众多的指标构成,本身不是一个指数,也没有什么算法之类的东西。当然,其编制指南中有关框架仍然具有借鉴价值。现以《金融稳健指标编制指南》(2006年)(以下简称《指南》)简单概述如下,核心集中在导言部分。除导言外,全书分四部分,共有14章并加一附录。
1.《指南》的目的与定位
《指南》的主要目的是就基金组织执行董事会确定的金融稳健指标的概念、定义、来源以及编制和公布技术提供指导。《指南》旨在鼓励金融稳健指标的编制,促进这些数据的跨国比较,并对金融稳健指标数据的编制者和使用者提供帮助,支持对各国和国际金融体系的监督。
金融稳健指标是反映一国金融机构及其对应方:公司和住户的金融健康状况和稳健性的一系列指标。它们包括加总的单个机构的数据以及代表这些金融机构运作所在市场情况的一些指标。计算和公布金融稳健指标是为了帮助宏观审慎分析。后者是指评估和监督金融体系的实力和脆弱性,以期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性,特别是减少金融体系崩溃的可能性。
金融稳健指标是一套较新的经济统计数据,反映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面将介绍的概念框架证实了这一点。一些概念取自于对单个实体进行监测的审慎和商业测量框架。其他一些概念取自于监测经济总量活动的宏观经济测量框架。鉴于《指南》所具备的灵活性,因此,可利用这些框架来构建《指南》提出的数据。还就如何在这些框架和《指南》提出的数据之间进行协调提出建议。然而,仍需要建立一些新的数据来源。从这个意义上讲,《指南》为未来的开发工作提供一个基准和参照点,并作为数据编制技术援助的参考文献。
基金组织执董会代表的国际社会认为,提高金融稳健指标数据的可比性将是一个中期目标;但是,在讨论《指南》撰写工作的过程中,许多评论家强调需灵活运用《指南》中的指导意见。编制此套新的宏观统计数据是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使用人员应认识到,取自各国审慎和商业测量框架的这些数据不尽相同,因此会影响跨国可比性。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重新审计资本协议的工作将更加侧重于风险敏感度,这将影响对主要来自监管数据的金融稳健指标的计算,《指南》将来的修订本将纳入这些修改意见。
编制金融稳健指标还要求编制机构具备掌握较高技能的工作人员。
2.编制《指南》的背景
通过为可行的项目投资配置资金和提供支付服务,健康和有活力的金融体系有助于经济活动的开展和增加福利。然而,经验表明,金融体系易受不稳定和危机的影响,它们会对金融活动造成扰乱,造成巨大和广泛的经济成本。随着金融市场的放开,政策制定者和其他人员越来越认识到金融部门的弱点会造成重大的系统性影响。长期以来,人们监测的是单个机构,现在,开始同时监测单个机构的集体行为对各国金融体系稳定造成的风险。此项工作就是所谓的宏观审慎分析。
传统上,审慎数据报告和分析的焦点是微观审慎目标,即限制单个机构倒闭的可能性。宏观审慎分析对数据的需求有所不同,因为它关注的是确定整个金融体系风险。例如,增加房地产市场贷款,或者增加公司部门贷款,在短期内会增加个别银行的盈利,如果其他银行也有同样行为,整个银行部门对房地产部门的风险暴露就会急剧加大,或者公司部门的债务/股本比率就会上升,这些均可能引起宏观审慎关注。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家机构的外生风险将成为整个金融体系的内生风险。
此外,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和速度,使得监测金融体系实力及其对资本波动适应能力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加。金融部门通常在全球金融市场和国内借款人之间起传导作用,而且正因如此而对外部资本市场和国内市场条件的变化很敏感。另外,国内银行的缺陷会对消费者和投资人的信心、资本流动、公共财政以及国内金融中介产生普遍影响。
还需关注非金融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和盈利指标。公司财务方面的缺陷,如高杠杆率和/或低盈利,都会通过对资产质量的影响而直接影响金融部门的实力。另外,财务情况较差的公司还会使一国经济更易受到外部冲击的影响,降低其抵御冲击的能力。政府也起着重要作用。
对宏观审慎分析重要性的认识增加了对辅助数据的需求。为此,基金组织在2000年对其成员国和地区性国际机构进行了一次调查,以确定对于数据编制人员和使用人员来说,哪些指标对国家和地区当局的宏观审慎工作最相关。此外,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还在1999年开始实施“金融部门评估规划”(FSAP),其目的是确定金融体系的实力和脆弱性,帮助制定适当的对应政策。此工作涉及使用根据各国现有数据来源编制的金融稳健指标。
根据对成员国的调查结果、金融部门评估规划工作取得的经验以及与对此项工作有兴趣的国际机构的交流讨论,制定出一套关键的金融稳健指标,并于2001年6月提交到基金组织执董会。从此次会议开始,根据不同的选择标准,通过了一系列核心和鼓励指标(经批准的金融稳健指标)。2004年1月,执董会对指标清单进行了修改。为有助于确定未来的工作重点,核心指标被认为适用于所有国家,鼓励指标可以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制定。同时,执董会鼓励基金组织工作人员编写《编制指南》,帮助编制人员编制经批准的指标和进一步开展此方面的工作。
《指南》是一份内容全面的文件,它不仅解释如何编制核心和鼓励类金融稳健指标,而且还提供可以获取计算金融稳健指标所需的数据序列的概念框架。此外,在磋商过程中,还建议了一些相关数据序列,它们有助于对金融稳健指标的解释,如关于一国金融体系结构的信息。然而,在参阅《指南》时,编制者应认识到,就数据要求而言,核心类指标最重要,鼓励类指标次之。虽然《指南》尽可能地利用现有数据体系,但编制金融稳健指标还是会增加统计负担。增加成本的幅度取决于若干因素,包括可得数据的数量、金融体系的结构以及开发数据跨越的时间段。
3.《指南》的主要内容
从已经完成的工作看,各国编制和公布的金融稳健指标的范围和种类不尽相同,但是由于存款吸收机构在各国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金融稳健指标(特别是核心指标)被认为是分析各国金融体系当前健康与稳健状况的主要指标。《指南》反映了这一点。此外,由于资产的信用质量直接影响存款吸收机构的盈利和稳健性,所以,有关其主要客户(尤其是公司和住户)的信息也有重要的分析价值。是否需要其他金融机构的金融稳健指标,则视其在经济中的重要性而定。
金融稳健指标需涵盖金融健康和稳健性的几个方面。在一个金融体系中,资本实力对所有类型的机构都很重要,特别是作为防止意外损失的“缓冲”。监测金融机构稳健性的主要考虑还有其资产的结构和质量,以及对金融风险的暴露程度。收入和支出的信息也至关重要。例如,不能产生足够的收入,任何一个实体都谈不上金融健康和稳健。对非金融公司而言,重点是它们的负债和支付到期金融债务的能力。简而言之,金融稳健指标的目的是监测头寸(和风险暴露)和流量的变化,因为它们能够反映金融部门脆弱性的增加,有助于评估金融部门对付不利形势的能力。
因为大多数金融稳健指标采用比率形式,因此,需定义计算金融稳健指标所需的基础数据序列。此外,在考虑对这些独立的数据序列进行定义时,许多数据显然可以从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中获得。因此,对所有部门,包括存款吸收机构和非金融公司来说,《指南》都基于这样一个假定:即基础数据序列应尽可能从内在一致的,包括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的财务报表中获得。根据从内在一致的财务报表中获得的数据序列计算金融稳健指标比率,提高了指标的分析效用,而且由于财务报表项目之间稳定的相关性,能够控制公布数据的质量。
在为确定定义提供指导方面,《指南》借鉴了《1993年国民账户体系》、有关手册(如《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以及由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的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2004年)。这些国际测算体系均在内部一致的财务报表框架的基础上制定指导原则。关于存款吸收机构,《指南》还参照了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有关工作。国际测算体系有很多相似之处,《指南》在概念方法方面允许灵活处理,以便适应各类体系的差别和满足宏观审慎分析的需要。《指南》也对在国际和各国出现的新的测算问题,例如,房地产价格和一些金融市场信息,提供方法上的指导。
尽管尽可能利用现有的测算体系,但是,宏观审慎分析的要求与现有体系所解决的问题不同,这点在制定的框架中得到反映。
对于存款吸收机构,宏观审慎分析监测的是该部门作为整体的盈利、资本实力、资产的质量和构成以及对金融风险的暴露程度。这些也是监管部门的重点,但它们的监管对象是单个机构。此外,监管部门可以根据单个机构的具体情况调整会计原则,而宏观审慎分析则要求对部门中的所有实体采用一致的会计原则,以避免宏观数据不对称。
部门重点和一致采用会计原则同样适用于其他宏观数据,如国民账户、货币总量和国际清算银行的国际银行统计。然而,它们的分析侧重点不尽相同。国民账户数据的重点是生产、收入及其分配和使用以及产生的金融债权和债务。与这些数据序列相比,金融稳健指标框架更着重于资本实力和盈利性,因此避免在部门层次上双重计算资本和基于资本的活动至关重要。换言之,宏观审慎分析注重将各组账户合并在一起,而国民账户数据则侧重于总产出和集团内单个实体的活动。此外,存款吸收机构之间的债权和债务积累具有宏观审慎分析意义,这不仅是为了监测潜在的蔓延,而货币总量侧重于存款吸收机构相对其他部门的债权和债务,因此需要抵消部门内部的头寸。
此外,值得指出的是,与其他测算体系相比,《指南》没有清楚确定为宏观审慎目的需涵盖哪些机构。《指南》要求在合并的集团基础上编制金融稳健指标,以支持稳健性分析;这涉及将分支机构、附属公司与母公司的活动进行合并,而不考虑地点问题,这更类似于对单个实体的商业会计和监管。可以单独区分位于国内经营的数据,如果当局认为这些数据对于稳定性分析具有实质性意义(例如,为了反映与其他宏观经济信息之间的联系)。本书第五章详细讨论了这些方法。
《指南》认为,一般情况下,在分析金融稳健指标时,需考虑各国的特殊环境。一国金融体系的结构对于金融稳健的评估有很大关系,例如,存款吸收机构的数量、跨国所有权的程度、政府所有权的比重、其他金融机构的相对规模以及运用证券市场筹资的程度。所有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对金融稳健指标的解释。因此,就可以提供关于金融体系结构的那类信息提供了指导。一方面,这有助于为金融稳健指标分析提供背景信息(包括通过同类组数据和离散分析);另一方面,可为政策制定者和其他使用者提供有用信息。一国的金融基础设施是否健全,例如,金融市场和支付系统的发达程度也非常重要。《指南》就可以公布金融体系结构的那类信息提出建议。
在制定编制数据所需框架的过程中,与专家的磋商引出一些超出经批准的金融稳健指标要求以外的问题。第一,制定的框架应足够灵活,以便在分析需要变化时能进行调整;为宏观审慎分析目的制定部门财务报表的想法与此是一致的。第二,建议纳入其他一些符合具体稳健要求的数据序列,如关于或有负债和向特殊目的实体转移资产的价值的信息。第三,此框架应尽可能地参考和考虑国际和地区机构的统计需要。在编制《指南》过程中,基金组织工作人员与其他机构进行了磋商。
《指南》认为公布供市场参与者、政策分析人员和其他使用者使用的金融稳健指标很重要。以较高的频率及时公布数据有助于在早期阶段发现新的变化,并有助于数据的分析和比较。此外,数据公布还需辅之以数据诠释(关于数据的信息),这样,使用者能够理解编制有关信息采用的方法。本书第十二章更详细地讨论了这些问题。
最后,经验表明金融稳健指标只能为宏观审慎分析提供一部分数据。其他有用指标包括:(1)能更全面地反映经济和金融环境的指标,例如资产价格、信贷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包括其构成)增长、通货膨胀以及对外头寸;(2)一经济体的机构和管理框架,特别是通过评估其遵守金融部门国际标准的情况;(3)压力测试的结果;(4)金融体系的结构和金融基础设施的强度。更广义地说,金融稳健指标数据还可作为早期预警体系的补充,在危机防范中起作用。
需特别指出的是,如与金融稳健指标结合使用,压力测试可以在几个方面提高这些指标的实用性。第一,估算的金融稳健指标通常是压力测试的结果,而且,在一些情况下也是一种“中间投入”。例如,通常用于对资本充足性比率的金融稳健指标的影响来测量宏观经济冲击的影响。第二,压力测试可以就不同金融稳健指标之间的关系提供信息。例如,在使用银行信贷风险模型的压力测试中,“冲击”借助不良贷款产生的影响来衡量,这对基于不良贷款和资本充足率的金融稳健指标的变化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直接测算。另外,压力测试为金融稳健指标提供了补充,而且还能够直接估计金融稳健指标很难精确计量的一些类型的风险,包括银行间的风险传播。
4.《指南》的结构
《指南》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概念框架——第二章至第五章;第二部分:对金融稳健指标的说明——第六章至第九章;第三部分:金融稳健指标的编制和公布——第十章至第十二章;第四部分:对金融稳健指标的分析——第十三章至第十五章。还有若干个附录。
编制《指南》是为了鼓励各国编制和公布经基金组织执行董事会批准的金融稳健指标。第二部分就如何计算清单上的各个金融稳健指标提供了指导,但在编制人员使用这些指导意见之前,需对一些概念作出界定:各个部门的定义、编制数据使用的会计原则、计算比率所采用的各个数据序列的定义以及部门内的涵盖范围。第一部分讨论了这些问题。第三部分中,《指南》就编制人员在处理这些数据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编制和公布实践问题提供了指导。第四部分提供了关于金融稳健指标分析用途的信息。每一部分中的各章节具体讨论以下问题:
第一,概念框架。第二章确定和界定构成金融体系的主要机构和市场。第三章提供金融稳健指标的会计原则。第四章提供会计框架和部门财务报表,确定和定义计算金融稳健指标所需的数据序列。第五章解释如何加总和合并数据。
第二,对金融稳健指标的说明。第六章界定关于存款吸收机构的经批准的指标。第七章界定关于其他部门的经批准的指标。第八章界定关于金融市场的指标。第九章就编制关于房地产价格的数据提供指导。
第三,金融稳健指标的编制和公布。第十章和第十一章概述金融稳健指标的编制。第十二章提供公布金融稳健指标采用的框架。
第四,对金融稳健指标分析。第十三章讨论金融稳健指标和宏观审慎分析。第十四章讨论金融稳健指标的分析用途。第十五章讨论同类组数据和描述性统计数据。
第五,附录。附录一总结2000年对各国进行调查的情况,以便于了解各国对金融稳健指标的需要和有关编制经验。附录二以表格的形式概述《指南》包含的每个金融稳健指标的详细信息。附录三就金融稳健指标及有关的数据序列提供更多的定义。附录四就如何从国民账户和商业会计框架中取得金融稳健指标序列提供信息。附录五提供一套数字示例。附录六讨论准备金提取、利率风险、压力测试等问题。在起草《指南》时,国际上尚未就这些问题形成共识,也没有可以借鉴的最佳做法。最后,附录七是术语解释。
第六,术语。对于同一个项目或是工具,不同的方法可以采用不同的术语。因此,有必要注意《指南》使用的术语与经批准的金融稳健指标清单使用的术语是一致的。因此,监管机构使用“呆账备抵”的地方,《指南》可能使用“呆账准备金”。其他术语取自《1993年国民账户体系》(尤其是该账户体系覆盖的部门账户中的项目)和监管领域。在少数情况下,在文中适当的地方也会说明同一项目/工具的其他名称。
(三)FSI指标体系的发展
根据2015年11月的相关报告,其指2006年编制指南提供的FSI核心组与鼓励组指标,只有40个,尚较2001年6月的指标体系少1个指标,分类结构上也有不同:核心指标组无分类仅有12个指标,鼓励指标组分为六类28个指标。但整体指标并无太大差异。
2011年11月,作为一个国际专家广泛协商过程的一部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部门召开了金融稳健指标参考国家组会议(FSIRG),有来自32个国家和10个国际组织与地区组织的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审议了两个问题:第一,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面对金融机构的监管框架的变化(在银行业所谓的巴塞尔协议),和G20要求加强这些指标的报告和宣称(参见2009年向G20国集团财长会议和中央银行行长所作的“金融危机和信息差距”的报告),更新了FSIs核心组和鼓励组指标的列表;第二,讨论并商定了更新FSI指标列表的工作计划和行动。基于FSIRG的“关键点和结论总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部门发展了FSI工作项目,并包括了2006年指南修订工作。修订后的FSI指南将反映新的和新兴的方法和编制的问题,新加入一些可以提高FSI政策分析实用性的指标和分析工具。
2013年9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工作人员告知执行委员会,为响应用户的需求和金融业发展对FSI指标进行修订(参见“修改金融稳健指标体系报告”和“修改金融稳健指标体系政策文件报告”)。修订后的FSI列表包括的新指标,扩大了金融业的覆盖面,包括货币市场基金、保险公司、养老基金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金融公司和家庭。
根据2013年“金融稳健指标:对于核心组和鼓励组指标的修订列表”,在对存款机构的核心FSI指标中,增加了普通股一级资本与加权风险资产的比率(偿付能力充足率)、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稳定资金可用金额与稳定资金所需数额的比率(净稳定资金比率)等三个指标。存款机构鼓励组指标中增加了一个指标,即私人部门的信贷增长率。
针对其他金融公司增加了两类新指标:一是其他金融公司资产占整个金融体系资产的比率,包括货币市场基金资产占比,保险公司资产占比,养老保险金资产占比,其他金融公司资产占比;二是其他金融公司资产占GDP的比重,包括货币市场基金资产占比,保险公司资产占比,养老保险金资产占比,其他金融公司资产占比。
新增加了针对货币市场基金的两类指标:一类是部门占整个投资的比率,包括中央银行、存款机构、其他金融公司、政府、非金融公司和非居民等;有关流动性的投资久期占总投资久期的比率,包括1—30天、31—90天和90天以上等三类。
新增加了针对保险公司的四类指标,包括:一是股东股权与投资资产的比率(资本保险公司),二是总的保费收入减去保费支出占总保费收入的比重(保险公司的风险自留比例),三是ROA,四是ROE。
新增了针对养老保险金的两个指标:一是流动性资产与下一年度估计的养老金支出的比率,二是ROA。
非金融公司鼓励组指标中,除了原来的债务股权比率(外部债务与股权的比率,外币债务与股权的比率)、ROE、收入与利息本金支出比外,还新增了ROA、收入与利息支出比、流动性资产占比、非金融公司债务占GDP比重等。
在家庭鼓励指标中,除了原有的家庭债务占GDP比重和家庭债务本息与收入比外,还新增加了家庭债务与家庭可支配收入比。[3]
在G20数据差距倡议(DGI)中,基金也被要求调查其标准化方法的规则整理,这些方法可以提供FSI实时的尾部风险、集中度、分布变化和波动性。因此,修订后的FSI指南还包括所谓的集中度和分布变化方法(CDMs),以进一步提高FSIS的有用性。CDMs提供的信息不是平均信息,而是监控金融部门的脆弱性和风险的额外工具。CDMs可以包括以下指标:(1)最小、最大和均值;(2)加权标准差、偏度;(3)四分位数和最低的四分之一的资产份额;(4)集中度指数(赫芬达尔)。经修订的FSI引导审查全球计划于2016年,在出版前的版本预计在年底,但目前尚没有看到。
(四)FSI的应用与评价
1.FSI的应用情况
2009年7月31日,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网站,第一批成员国发起的定期报告和金融稳定指标与详细的元数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在一段时间内添加到列表的成员国报告。
FSI所覆盖的国家日益增加,2015年10月时,已经有103个国家和经济体按照要求向基金报告了FSI,包括G20的所有国家(参见图1-2)。
图1-2 FSI:报告的国家与经济体的演变
资料来源:IMF’s FSI website.
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编制金融稳健指标。《全球金融稳定报告》(GFSR)从2011年4月开始发布FSI,但目前已经不将其作为附录发布,但仍然与GFSR的统计附录相连,在IMF的公开网站上可以查询。[4]
从相关网页上查询可知,GFSR的FSI指标包括了六个核心指标,分别是银行法定资本与加权风险资产的比率、银行资本与资产比率、银行不良贷款与总贷款的比率、银行拨备与不良贷款的比率、银行的ROA和银行的ROE;六个指标的时间跨度从2005年到2016年,以年为时间间隔;所代表的国家分为发达国家、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两大类,发达国家有35个,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有105个,分为六个经济区域,分别是中东欧13国、独联体12国、亚洲发展中国家19国、中东和北非19国、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22国、西半球20国。当然,2010年前的指标没有那么多经济体。
FSI的数据和元数据网页中,有国家数据系列、国家元数据系列和跨国数据系列三类。在国家数据系列中,有四类指标,分别是金融部门结构数据[5]、FSI、金融部门表现数据和所有部门的最新数据,数据都可以分国家分年或季度下载;跨国数据系列中,有各个区域或经济组织的FSI系列。
2.对FSI的评价
FSI是系列指标时间序列的集合,而不是一个各国或各区域的单一指数,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全球综合指数。因而,FSI是IMF作了近140个国家的数据整理,其更多的是具有基础性意义。由于相关数据下载存在着一定困难,数据的进一步应用也存在着困难。
同时,由于数据更多是以年(或季度)为间隔,对于风险的反映有极强的滞后性,是一种事后监管,与其宏观审慎监管政策的定位有较大的距离,往往跟不上真实的监测需要,以至于其并没有能真正预测2008年的次贷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
未来在全球主要国家数据完整的基础上,可以在FSI基础上形成更为连续的、指数形式的全球金融稳定指数,但仍然不具有实时监测的功能。这一点需要进一步的突破。
四、世界经济论坛《2016年全球风险报告》的主要内容
世界经济论坛的《2016年全球风险报告》。该报告关注未来十年全球风险可能的演变和互动。2016年度与过去的调查结果有较大的差异,因为报告在过去十年中所警告的风险正在开始以新的,有时是以意想不到的方式表现出来,并伤害人们、机构和经济体。气候变暖可能使今年的温度较在前工业时代的温度上升1摄氏度以上,6000万人,相当于世界上第24个最大的国家,也是最近的历史中最大的人口规模,被迫流离失所。网络空间犯罪导致全球经济损失估计为4450亿美元,高于许多国家的国民收入。在此背景下,该报告呼吁采取行动,建立应变能力——“韧性的要求”——并确定实际中可以怎么做的案例。作为IMF和WB的一个补充,我们从其报告内容的形式纳入这里。
在全球风险认知调查的受访者中,地缘政治的担忧依然连续两年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报告因此深入研究国际安全形势,探讨是什么驱使这个演变,特别是,它如何受到第四次工业革命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可能的三种未来情景,通过建立公私合作的新方法来抵御安全威胁。
该报告还进一步探讨了新兴的全球风险和主要趋势,如气候变化、网络依赖、收入和财富差距的上升等,如何影响已经非常紧张的社会,突出了集中在三个集群的风险。为帮助建设风险防范能力,该报告从特定利益相关者的角度来分析全球风险的防范能力,并从区域和国家层面分析了全球风险对企业界的影响。
(一)全球风险与趋势的指标说明
“全球风险”被定义为一个不确定的事件或条件,如果发生,可能会造成在未来10年对几个国家或行业的重大负面影响。“全球趋势”被定义为一个长期的模式,目前正在发生,可能有助于扩大全球风险和/或改变它们之间的关系。世界经济论坛将全球风险分为经济风险、环境风险、地缘政治风险、社会风险和技术风险等五大类,每类风险下面包括若干个具体指标。其中,经济风险包括主要经济体的资产泡沫、主要经济体的通货紧缩、主要金融机制或机构的失败、关键基础设施的失效或不足、主要经济体的财政危机、高结构性失业或就业不足、非法贸易、严重的能源价格冲击、无法控制的通缩等。其中,世界经济论坛关注到了主要经济体的资产泡沫、主要金融机制或机构的失败、主要经济体的财政危机等三个与大金融相关的指标。正如其在全球风险中对各类风险的具体风险指标的描述,应该说世界经济论坛的风险描述是相对比较全面的,尽管被定义为全球风险,接近全球系统性风险的概念(参见表1-3)。
表1-3 全球风险
续表
同时,在全球趋势当中,世界经济论坛提到的13个指标也是非常重要的趋势,是全球风险指标中重要指标的趋势性描述,如人口老龄化、国际治理变迁情况、气候变化、环境退化、权力转移等(参见表1-4)。
表1-4 全球趋势
续表
(二)世界经济论坛全球风险报告的不足
世界经济论坛每年发布一次的全球风险报告对于全球多维度的风险进行了描述,具有很重要的启发意义。在报告的分类描述中,也充分应用到了指标计量、图形显示和地球图示与标注等方法,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但是,综合起来看,该报告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第一,每类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不明确;第二,所有指标与金融指标的关系不明确,因为金融指标,尤其是金融市场指标越来越成为全球风险的直接或间接反映指标;第三,指标图示的直观性降低了相关指标在历史连续性中的比较;第四,指标依赖于全球风险调查,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但调查的指标与金融指标之间的表现差异、连续性差异,仍然值得思考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