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苏东坡:像我这样的人真不多!
这般聪慧能几人?
在王安石与苏洵相识后发生过一件有意思的事。有一天,王安石像别人夸耀自己的儿子王雱记忆力超群,四书五经只读一遍便能成诵。因苏洵历来对王安石存有偏见,便嘲讽他说:“谁家的儿子需要读两遍?!”王安石鸦鹊无音。
这里“谁家的儿子”便指的是子瞻和子由两兄弟了。众所周知,苏轼21岁考中进士,其弟苏辙18岁中进士。而苏轼的学问,就连当时的文坛盟主欧阳修都十分钦佩,不禁赞叹:“三十年后,无人知我也!”这样的少年天才,王安石自愧其子弗如。苏轼的博学多才,来自于他那幼小的心灵启蒙。
苏轼的母亲,那是一个真正的贤德之妇,可以用《红楼梦》中的李纨来作对比。少年的老苏整日东游西荡,在有了苏轼之后才下定决心考取功名,但却一连多年总考不上。索性,他就回到家里看苏轼他们读书。令他欣慰的是,他这两个儿子不仅已经读完了四书,而且已经开始学习《后汉书》。而这一切,都归功于他的那位贤妻。对于妻子,老苏终身是钦佩和敬爱的。尽管他是一个严肃的哲学家,但在妻子病逝后还是写下了不少抒情文字。其中最著名的便是他在给亡妻的《祭文》中说的:“昔余年少,游荡不学,子虽不言,耿耿不乐……有蟠其丘,惟子之坟。凿为二室,期与子同。”唉,没想到你是这样老苏,真真是人人争唱饮水词,老苏心事有谁知?
在老苏的家学中,有一项博闻强记的学习方法,那就是抄书。苏轼曾将《唐书》和《汉书》均抄写过一遍。凭着这样的记忆方法,他到六十岁时还能清晰记得。这让人不得不佩服苏轼抄书时够做到心无旁骛,同时养成了眼到、口到、心到的良好学习习惯!
除了记忆力超群,苏轼还有一大特点就是极富想象力。在参加科举考试时,他杜撰了尧帝和皋陶三杀三恕的故事,让梅尧臣大为惊叹。而在此后的几十年中,他那充满了教条的几百个寓言故事,无一不是对他那高超想象力的体现!
会玩的生命才有意义!
在对苏轼的评价中,林语堂说他是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月下的漫步者。其实苏轼除了豁达、乐观、漫步外,他最重要的习性还是玩。相比整日待在朝堂之上,听那群假道学者滔滔不绝,苏轼更喜欢到田野上去采风。所以,他这一辈子都乐于与农民打交道,他一生所做出的建树,亦无一不是为了百姓!
在苏轼小时候,堂前树上的鸟巢里有一窝雀,他一放学就喜欢往里面窥探。苏夫人告诫他们兄弟与丫鬟不得去影响鸟的安息。几年下来,因为院子里的鸟雀无人伤害,竟来者愈多,都在上面筑巢。随着时间推移,这些鸟雀也喜欢接近他,经常飞到他的书架上,他只是呆呆地看着,也未曾去伤害。
后来,他还喜欢上山找石头回来自己做砚台,那些砚台在他入京做官时还舍不得丢弃。
苏轼在离任杭州太守时写道:“西湖天下景,游者无愚贤。深浅随所得,谁能识其全。嗟我本狂直,早为世所捐。独专山水乐,付与宁非天。三百六十寺,幽寻遂穷年……读我壁间诗,清凉洗烦煎。策杖无道路,直造意所便。应逢古渔父,苇间自延缘。”
这是他写给晁端彦的,将自己在杭州的快乐生活一告无余。苏轼说:“西湖的美景,那可是不同寻常的,他们把我贬到这儿,殊不知这儿才是人间的天堂呢。”
在苏杭,他整天游山玩水,不是一个人独坐山林听鸟叫,就是泛舟于西湖上喝大酒。喝了酒就题诗,题了诗便睡觉。除了向湖上的货郎买烧鸡,嗑瓜子,他还把妓女带到人家佛门清修之地。用诵经的木鱼给她的歌舞配乐。待玩好了,玩累了,就侧身往和尚的僧铺上一躺。和尚们觉得他是俗人,他觉得自己比和尚更像个和尚!
可是,当朝堂上那群党人知道他在杭州玩得那么嗨,他们会开心吗?
果然,在王安石拜相的第一年,苏轼便因乌台诗一案入狱,成为了第一个因写诗而入狱的人。好在大难不死,第二年被发配黄州。然而苏轼最会玩的日子,却是从黄州开始的。元丰四年,他在黄州城东开垦了十亩地,并自称“东坡先生”。从这时开始,至此后的二十年,他与陶潜之间的情感共鸣变得越来越深。
他喜欢竹杖芒鞋而出,遇着大雨亦欣然往之。他经常在夜晚雇舟游江,史称“夜游”。其中夜游的代表作便是他那篇赫赫有名的《前赤壁赋》。除此之外,他还自己盖房子,可以说他一生的住处基本上都是自己搭建的。房屋搭建好了,他在四壁画上些四季景物,又在院子四周种下些橘子树、柚子树、苹果树,等待经年酿酒或摘食。
而说起他月下漫步,最有名的便是他那篇名为《记承天寺夜游》的杂记了。此等月色,此等意境,东坡居士你可真会享受啊!
“吃货”的世界你比不了!
东坡先生初到黄州,日子过得实在寒酸。他自己也说:“布衣蔬食,随僧一餐,差为简便。”看吧,穷得只能去寺院蹭饭了。当然,东坡先生也知道这并非长久之计,这不,很快就发明了新膳食来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
据说黄州猪肉极贱,“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好吧,既然都不会做,那我就给你们发明个新吃法。很快,他就发明了“东坡肉”,差不多就是今天的红烧肉。他把猪肉放上酱油,加少量水,文火慢炖。熟了再加点葱、姜、蒜泥、芫荽,这样一锅美味就成了。
此外他还教人做鱼。把鲤鱼洗净腌好,塞上白菜心,放锅里煎。又加入小葱,小翻动。待半熟,再加入生姜、萝卜汁和酒。即熟时,再加入点橘子皮来助消化。不得不服,东坡先生你想得可真周到啊!
说了吃,便该谈喝了,喝酒是东坡先生的最爱。每到一个地方,那里的太守县令,文人志士都喜欢备好酒菜来请他,就连会酿酒的孤寡老太太也喜欢把新酿送去给他品尝。有时就连和尚道士也来陪他一起喝酒。喝着喝着,东坡先生就喝出情趣了,也想学着做酒。他曾经酿造出橘子酒,桂花酒,也做过米酒。还把桂花酒的酿造方法刻在石头上,留待有缘人搜索。
对于酒,东坡先生虽不如张方平和欧阳修那般海量,但却能自得酒中乐趣。至于为不为醒者传,那就是另一回事了。但他也确实写过一篇《酒赋》来谈论他喝酒的乐趣。他说:“惟此君独游万物之表,盖天下不可一日而无。”可见,他是极喜欢酒后神游的,又曾在一篇小文中说他在酒后被龙王邀请至龙宫畅游!此等酒趣,当真为世所罕见。
东坡先生的“吃货”境界,那可不是一般俗人的境界。他除了吃山珍海味,鱼虾鹿兔,荔枝橘子,也吃得下那些糟糠菜饼,苍耳芋头。他不像弟弟子由那样挑食,却是什么东西都能吃出味道来。
一次,他的朋友钱勰送来请帖请他吃饭,东坡先生一到,见桌上只有三样东西:白汤、白米饭、白萝卜。钱勰说:“我请您吃的是‘皛’饭。请品尝吧。”原来东坡曾在黄州过了一段苦日子,回来说他喜爱乡村的简朴生活。钱勰便以此“三白饭”待客。东坡先生感觉被愚弄,次日便又以“毳饭”请之。这“毳饭”又称“三毛饭”,即一毛不拔,什么都没有。钱勰望着桌子,两眼干瞪,对东坡的心思灵巧大为钦佩。之后二人吃了一顿盛餐。
一顿饭都能吃出这么多新花样的,恐怕也就只有东坡先生了吧。述时不由捧腹大笑!
岭南的月色真美啊!
从哲宗绍圣元年开始,苏东坡的人生轨迹只有一个,那就是一贬再贬。在第一次被贬之后,他跨过大庾岭,又横越了南部的巍峨山脉,一路颠沛流离,这才到达惠州。到了惠州之后,他望着那满山的橘树、荔枝、甘蔗,心里略有安慰,觉得这还不至于是一个难以生存的地方。很快,他便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在给朋友的信中说道:“风土食物不恶,吏民相待甚厚。”可见,这样的东坡,他无论在哪里,都注定不会寂寞。
在流放岭南期间,他与朝云的爱情有了巨大的发展。这时她已经是东坡先生的妻子了,同时也是他一生中极重要的知己。东坡先生给朝云写了很多唯美的爱情诗和词,在这些诗词中,多有着对她的深情赞美。他准备建造一所新房子,好好生活。然而,在房子未建成之时,朝云便患疟疾去世了。也许这三个女人的死对他而言都是幸运的,因为第一个之死,唤醒了他那刚刚萌芽的爱情,第二个之死,避免了和他一起黄州流放的日子。而第三个的死,将再也不会知道他这一生最悲惨的时刻。
果然,不久,他又再遭贬斥。这次他的目的地是海南岛。
对于此次被贬,东坡先生知道都是拜他那个曾经攀崖刻字的“好朋友”章惇所赐。临行前,他给王古的信里说:“今到海南,首当做棺,次便做墓。”
唉,东坡先生那时是怀着何等的勇气前去啊?!
在海南那阴雨连绵,雾气蒙蒙的日子里,一切都发霉了。东坡先生后来的病,可能就与在这里泡了几年湿气有关。到了此地,他的主要交友对象便是那些农夫,猎户,穷秀才了。他在给弟弟的信中自嘲道:“我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在我眼中天下没有一个不是好人。”
在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东坡先生终于受令被召回,可是却不幸患上了消化系统疾病。不足两月便神游西去。关于东坡先生的病,他自己说道:“岭南万里不能死,而归宿田野,遂有不起之忧,岂非命也夫!然生死亦细故而尔,无只道者。”
东坡先生平生倡导浩然之气,他说:“浩然之气,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随死而亡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狱,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此理之常,无足怪也。”
一百多年后,文天祥又说:“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也许,东坡先生本身就是这浩然正气的形体吧。因此他并非死了,而是仍以另一种形态存在于天地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