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乱世序幕:周室权威的衰落
平王东迁洛邑城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诗经·王风·黍离》
相传这首诗,是两千多年前东周大夫路过故都镐京,见到昔日宫殿遗址上长满了黍,因而发出的悲叹。
对周人来说,虽然天子依然在位,但是离开了这个有着三百年荣耀的镐京,就是国家已经灭亡了。普通周人如此,那些身居高位的周王室大臣和天子周平王当然也知道这个道理,故土难离,可是他们不得不离开这镐京热土了。
公元前771年,因为遭受了父亲周幽王的不公平待遇,太子宜臼联合自己的舅舅申侯做了一回带路党,将周的生死大敌戎狄人,在各地诸侯反应过来前带入了王继之地。按照计划,这些戎狄人杀死了周幽王,然后在抢了一把之后,赶在各地诸侯救援之前撤退了。并且,各地诸侯面对唯一的继承人宜臼很爽快地表明了态度,拥立其做了天子,是为周平王。可是,超出计划的是,戎狄人经过这次带路事件,熟悉了镐京附近的地理,而且也对镐京的财富上了瘾,隔三差五的就会有小规模部队进入周王室领土抢掠。
不过,对如愿以偿的周平王来说,这都是小问题,毕竟周王室的财富积累还够戎狄人抢上很长时间,而且直接承担损失的不是周平王自己。可是没想到的是,因为这些抢掠,那些受损的贵族不满意了,而且面对被小小戎狄轻易打败的虚弱周王室,其他诸侯开始蠢蠢欲动了。
雪上加霜的是,似乎老天爷也看不惯周平王的这种行为。平王继位之初,即发生了川竭山崩的天灾,在当时的天命观念下,这便是“天不吊周”。因而,包括周的贵族在内,人们想方设法逃避这场大灾难。
随后,犬戎入侵,天灾人祸纠结在一起。有组织的和无组织的,在周王室领土上,兴起了一股东迁移民热潮。其中,以郑国的东迁最为典型。本来,郑国是在现在的陕西华县一带,这里是属于周王畿之内。郑国的开国之君是周桓王之弟,时任周司徒的郑桓公。这是一个深得民心的重臣,而且对王室忠心耿耿。
面对这一幅亡国景象,无力抵御甚嚣尘上的末日流言的郑桓公,被迫求救于太史公伯阳父。值得一提的是太史公是掌管王室历史记录的官员,而且占卜、预言、散播流言、星相解释、解梦等,反正有关神秘主义的事情都是由其负责。
这些恶意的揣测、世界末日论的散播者就包括伯阳父。
一天,郑桓公找到太史公说:“王室有这么多变故,我到哪里去逃命呢?”太史公回答说:“只有洛河以东,黄河、济水以南可以安居。”郑桓公说:“为什么?”太史公说:“那地方邻近东虢国(今河南荥阳东北)和郐国(今河南新密东南),虢、郐二国的国君贪婪好利,百姓不亲附。现在您身为司徒,百姓都爱戴您,您如若请求住在那里,虢、郐的国君看到您正在掌权,就会轻易分给您土地。您果真居住在那里,虢、郐的百姓将都是您的子民。”
▲周平王东迁
▲犬戎石刻
郑桓公说:“周朝衰落,哪些国家将兴盛?”
太史公说:“大概会是齐国、秦国、晋国、楚国吧?齐国,姜姓,是伯夷的后代,伯夷辅佐尧帝掌管礼仪。秦国,嬴姓,是伯翳的后代,伯翳辅佐尧帝安抚各个部落。至于楚国的先祖,都曾经有功于天下人。周武王打败商纣王后,周成王将叔虞封在唐,那里地势险阻,凭这样有德的子孙与周朝的衰落相并存,它也一定会兴盛起来。”
虽然这些话不符合逻辑,但是出自于掌握沟通天地的太史公之口,郑桓公很是同意,不久就向东迁徙到了雒邑东面。
郑国本来是王室的屏障,现在这个屏障走了,连个挡戎狄刀的诸侯都没有,平王所带领的周王室直接暴露在敌人兵锋之下了。
另外,士兵们也开始躁动起来。
《诗经》“王风”中有一首《扬之水》,写的就是被周平王派遣到申、甫、许等国驻守的周兵的不满与怨思,“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甫、许)”,士兵们埋怨,为什么申、甫、许国的人不来和我们一起站岗放哨呢?名义上是防止楚国入侵周之门户,实际是替平王的母家当看门狗。为什么,因为周平王的舅舅申侯在这次动乱之中立下了从龙之功,然后以其身份和功劳把持了周王室的权力,这对一直是宗族作为根基的周王室来说是一种颠覆,诸侯更加不满起来。
面对来自内外的压力,平王开始筹备东迁事宜。
东迁的目标很明确,就是洛邑城。因为早在三百年前,伟大的政治家周公旦就好像预见了王室衰微的这一幕,早早为此做好了预备方案。
洛邑是一座规模宏大的都城,已经建设好了太庙、宗庙(文王庙)、考宫(武王庙)、路寝、明堂“五宫”,城内还有“内阶、玄阶、堤唐、应门、库台、玄阃”等不同的通道。而且洛邑城的地势非常好防守,城墙高大,四面都有可以做要塞的防御地形。
对周平王来说,虽然洛邑周边的田地都是处女地,没有经过大规模开垦,经济基础薄弱,但是完备的基础设施和都城的名义,是迁都的最好选择。
公元前770年,东迁正式提上了议事日程,不过没想到一开始就受到了当时的大贵族周公的狙击。周公反对道:“镐京,左边有崤山、函谷关,右边有陇国、蜀国,而且沃野千里,这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天府之国。现在,大王如果舍弃镐京,迁都到洛邑,臣认为不可!”
知识链接 戎狄
戎狄是相对于华夏而言的。这两个概念都不是从血统划分的,华夏只是穿着漂亮衣服居住在房子里的人,而戎狄则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群体。他们的力量并不是很强,在春秋战国时代,一直受到华夏人的压制。有人分析,如果周平王能够团结周王室的力量,励精图治,对付还处于原始社会状态的戎狄是很容易的。
然而,平王并没有信心在镐京和压力抗衡,忽视了周公的谏议,在秦、郑、晋等诸侯的保护下,率领周王室人员很快迁徙到新的都城——洛邑。
而这次迁都就是周王室噩梦的开始!
知识点思考 为什么周公反对迁都?
周公是一个职位的称呼,世世代代都由这一家人担任周公,是周王室内部的大贵族。对他来说,镐京有其熟悉的环境和既得利益,在新的都城,肯定会重新有权力和利益划分,这对既得利益者周公是不利的。和历史上的所有迁都一样,既得利益者大贵族都会反对迁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