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一般而言,传记多是给人物写的,可能是给一个人写,也可能是给若干个人写,或者给一个群体写。给一个城市写传记,到目前还不多见。
但是,每一座城市都应当有一部属于自己的传记,连云港市也是这样。
一
写人的传记,应该触及人的灵魂。写城市的传记,应该体现城市的特有价值,体现城市吸引世人的独特文化。每座城市都有每座城市的特有价值和独特文化,每座城市凝固的历史都受孕于这座城市的价值取向。《连云港传》的任务应该是对连云港发展的历史脉络进行系统、有序梳理,在千头万绪中探寻一条贯穿城市发展始终的、能代表连云港城市特质的主线,能浓缩连云港发展历史的载体。
连云港的特有价值、特有文化是什么呢?一言以概之,这是一座与丝路结缘两千年的城市。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的节点、交汇点,她赋予连云港开放性、国际性的特质,使这座城市具有厚重的历史责任感,这就是维系这座城市精神的灵魂。这个灵魂所依附的载体:海陆丝路——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赋予连云港双向开放、通向世界的区域特色,展现了连云港在中国开放布局中的特有价值。
在丝绸之路发展史上,丝路沿线的许多城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对丝绸之路的维护、东西方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如西域丝路南道的于阗、楼兰,北道的龟兹、焉耆、高昌,河西的敦煌、武威,以及中原地区的固原、长安、洛阳,甚至有些今天看来比较偏远的城镇,在丝绸之路漫长历史的某个时段中,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今天位于陕西最北端靖边县的统万城,能有多少人关注?但在439年北魏灭河西的北凉政权,打通了从河西经过薄骨律(灵州)、夏州(统万城),沿鄂尔多斯沙漠南缘路到达北魏首都平城的捷径之后,却是西方世界与平城交往线上的关节点。有些是历史上著名的古国,如古楼兰国,也早已随着时间的流逝、历史的变迁,成为过眼云烟,留下诸多难解之谜。
但是,连云港不同,在海陆丝路发展史中,具有标志性、唯一性和延续性。
标志性。海上丝路发展史中,秦代徐福率童男童女和百工等数千人于古朐港东渡日本,海州成为海上丝绸之路东亚航线的起点,早于郑和下西洋1000多年,是有文字记载的海上丝绸之路的标志性事件,是历史上中华民族海外交往的成功实践。陆上丝路发展史中,秦始皇立秦东门阙,秦代的驰道——山川东海道联系朐县与咸阳,使海州成为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唯一性。在中国,丝绸之路的起点在西安、洛阳,丝绸之路文化的辉煌在敦煌,丝绸之路的核心区在新疆;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在泉州。连云港与丝绸之路的密切关系不如西安、敦煌,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密切关系不如泉州。但是,连云港是同时与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有紧密联系的区域,是西向陆上丝绸之路、东向海上丝绸之路的双向起点,又是丝绸之路东向、海上丝绸之路西向的枢纽,用周绍良先生28年前的话说“连云港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陆两条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连接点”,用现代的词汇讲,是“交汇点”,这个特殊的角色在国内是唯一的。
连续性。就如连云港是一个几千年历史连贯性的城市一样,连云港与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的联系也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连贯性。纵观连云港的历史,海陆丝路贯穿连云港历史发展的过去、当代乃至未来。可以说,连云港的发展史也是一部“一带一路”的发展史,“一带一路”交汇点的建设史。隋唐以降,海州成为大唐帝国和新罗、日本交往的重要城市,大量来往于海上贸易的新罗人在宿城设立新罗所与新罗村,海州是海上对外运输线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海州的云台山作为江海关的所在地,与广州、漳州、宁波一起被指定为对外通商口岸。在近代,孙中山先生关于连云港建设成为东方大港的构想和陇海兰新铁路的贯通,连云港成为新亚欧大陆桥的东方桥头堡的桥头堡。在当代,多重国家战略叠加,连云港成为“一带一路”的交汇点和战略支点,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的节点城市、上合组织出海基地、江苏“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区和战略先导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第一个国际合作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和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四次共同出席该项目签订协议、建成运行仪式的“中哈物流基地”在连云港落地,更是凸显了连云港的特殊区位和时代责任。
回顾连云港历史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轨迹,秦汉以来曲折多变,唐宋达到鼎盛,明清落入低谷。但连云港与之联系一直没有中断,新亚欧大陆桥从太平洋西岸的连云港穿越10870公里的欧亚大陆到达荷兰的鹿特丹,使地球上最大的陆地板块和最大的海洋有了交通的便利和联系的节点;“一带一路”倡议又赋予这条亚欧国际大通道更广阔、更厚重的责任与意义。
在这个历史进程中,海陆丝路畅则连云港兴旺,海陆丝路断则连云港衰落。现代丝路的兴起,“一带一路”倡议的践行,连云港必将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二
连云港是一个底蕴厚重、历史连贯的城市。我们说连云港与海陆丝路结缘两千年,只是以徐福东渡为时点。事实上,连云港厚重的历史文化中隐藏了许多与同时代相关的海陆丝路之谜,这些丝路之谜的年代远超两千年,如东夷文明蕴含着早期海、陆丝绸之路的密码,冰川时代连云港与日本九州、秘鲁的联系,将军崖岩画中的文化内涵对日本岛乃至美洲大陆的影响等。这些内容本书已经有了初步涉足,更多的内容有待于我们今后更深入地研究。
连云港还是一个碎片化严重的城市。
首先是迁徙性导致碎片化。自然地理环境的沧海桑田,海陆沉浮,在连云港市境,特别是在古代、近代的海陆互换过程中尤为活跃。孔望山是4000多年来黄河改道多次夺淮入海始终没有被吞没的古文化堡垒,但仍有许多文化遗产遗物失传、消失,至今留下的一些造像、石刻等遗迹,仍有许多难以破解的谜让人追思。云台山原是“海上仙山”,就如苏轼在《次韵孙职方苍梧山》诗中称赞的那样:“远托鳌头转沧海,来依鹏背负青天。”自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海涨沙淤,人们可以“策马上云台”。
地理环境演变拉动城市变迁,牵动港口变迁。从公元前221年秦代首设朐县到今天,2000多年的建置史,名称虽未改,治所却几易其地,城址屡有迁徙。从秦汉之际朐山岗嘴秦代方士徐福扬帆东渡蓬莱,到元明时期移址于新坝,代之而起青口港、大浦港再到老窑建东方大港。
其次是战争导致碎片化。连云港这块古老的土地,由于其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成为历来兵家必争之地。从上古东西轴线上的夷夏之战到商、周伐夷;从吴越北上到楚国问鼎中原;从秦始皇立石东门到南北朝时期的烽火鸣镝;从隋、唐一统到金人南侵;从宋金交战到大元帝国的统一;从元末群雄割据,到朱洪武一统天下;从民国军阀混战到日寇海上登陆。4000多年战争的硝烟此散彼起,金戈铁马之声中,城市随之或崛起或衰败,文化也随之或绚丽多彩或蒙难暗淡。刀光剑影中典籍文献流失,难以还原历史的硝烟与壮烈,只能从有限的史籍记载中、沉淀的历史文物中,去寻找逝去海州的史影。
三
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多元的文化形态赋予连云港这座城市厚重的历史。如此厚重的历史文化载体与碎片化共一体,使《连云港传》的撰写异常艰难。
在《连云港传》的撰写中,我们要像一只编织丝网的蜘蛛,在散乱而繁杂的史料中有条不紊地转动织梭,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充分利用已有的研究成果,整合史料,化无序为有机,尽可能全面地向读者展示连云港“一带一路”发展的整体脉络。用“一带一路”这条“项链”,串起连云港历史和当下的粒粒“珍珠”,让连云港在“一带一路”的运行轨迹中熠熠生辉!
《连云港传》的撰写,是以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为主干,对连云港历史的一次重新回顾,重新探索和解读。但碎片化使连云港的发展痕迹、文献资料受到严重破坏,出现史书失记的不足,典籍文献的缺失。重要的历史,或人或事或遗迹,被碎片的尘埃深深掩埋,成为“失落的文明”。我们要对现有碎片化的历史文献进行重新梳理,更要对考古发现、古建筑、古遗址、石窟寺、石刻等进行再研究、再整理,从中挖掘与我们研究主题相呼应的内容,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例如,20世纪在连云港考古发掘过一定数量的作为唐宋时代外销瓷的各类瓷器,正是这些五彩缤纷的瓷片弥补了史书失记的不足,还原了古海州地区唐宋时期作为中国外销陶瓷的重要口岸和航路的历史本来面目。
连云港海陆丝路的发展轨迹印证了这样一个道理:“丝绸之路是一个具有顽强生命力和具有文化包容性的人类文明沟通行为与连续活动。这是一条千古不废的发展之路。从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历史深处走来,其生命力之顽强,犹如旷野里见证丝路繁荣的胡杨,生千年,长千年,立千年,不死不倒又千年。”这是一项新的、有意义的挑战性研究,我们为之奉献。连云港文化的特殊性也使我们交出的作品会有与常规作品不一样的特色,希望大家批评、指正、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