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马哈之雾(珍藏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误读8:内幕消息

主要误读:巴菲特的社交圈让他有很多内幕消息,这一点一般投资者无法做到。

我方观点:尽管我们不能完全否认在巴菲特中后期的操作中,社交圈曾给他带来了的一些“信息便利”,但如果说巴菲特主要是靠这些便利而获得了投资上的成功,就有些言过其实了。

身边有些朋友在提起巴菲特的成功时,经常会露出一副不以为然的表情。他们认为巴菲特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本身是多家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能进入公司董事会,加上身边有一个广泛的社交圈,这些能让巴菲特得到很多内幕消息。

我们在此单设一节讨论有关“内幕消息”的话题,不仅是因为这样的观点对巴菲特本人不公,更重要的是它对那些立志模仿其投资方法的投资者也会造成负面影响,让那些不明就里的投资者可能由此望而却步。

在就事论事之前,我们想先说说认知的本末问题。当我们走进由格雷厄姆、凯恩斯、费雪、芒格以及巴菲特等人用近100年的时间共同搭建的投资殿堂、探索其成功的秘密时,我们重点要关注的理应是支撑这座殿堂数十年不倒的基石或承重点是什么,而不是一些散落在墙角和边缘的零星物件,除非你认为这些物件本身就是基石与承重点的一部分。

尽管我们不能完全否认在巴菲特中后期的操作中,社交圈曾给他带来的一些便利,但如果说巴菲特主要是靠这些便利以及从中获取的内幕消息而获得投资上的成功,则实在有些偏颇。请注意:我们在这里强调“中后期操作”,是因为到了这个时期,他的社交圈才有可能形成某种投资上的“便利”。但如果这一观点的逻辑成立,这岂不是表示巴菲特前期的成功靠的是自身能力,而后期却转为主要靠内幕消息?这样的推理不免有些牵强和主观。

判断巴菲特是否主要(或在很多时候)靠内幕消息进行投资其实并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我们下面就尝试以巴菲特的投资标准及其操作准则的三个基本特质为立足点,来展开对这个问题的讨论。

特质1 优

本书中我们已多次提到巴菲特的“四只脚”投资标准:(1)我们能够了解。(2)良好的经济前景。(3)德才兼备的管理人。(4)吸引人的价格。第一项标准涉及对产业和产品繁简的判断;第二项标准涉及对“城堡”是否美丽、“护城河”是否宽广的判断;第三项标准涉及对经营者道德品质和领导才能的判断;第四项标准涉及对一家企业价值与价格是否匹配的判断。那么,内幕消息应从属于哪一项标准呢?

我们认为——或者说逻辑本应如此——内幕消息大多是与企业是否会有业绩惊喜联系在一起的。而当一个投资人判断一家企业是否“优质”时,内幕消息却往往帮不到什么忙。我们不能根据一家公司的每股收益会在下个季度暴增而得出这是一家优秀公司的结论;我们恐怕也不能根据一项洽谈中的并购,而据此认为“青蛙”会从此变为“王子”。至少巴菲特在确定买入并持有哪家企业时,并不是这样做的。事实上,不少巴菲特重拳出击的投资,在其进入后却面临了较长时期的负回报。如此看来,如果确实有内幕交易,这所谓的内幕交易还真没起到好的作用。

特质2 大

巴菲特曾教导学生:“当你们离开学校后,可以做一张印有20个圈的卡片。每次你们做完一个投资决策时,就在其中一个圈上打一个洞。那些打洞较少的人将会变得很富有。原因在于,如果你总能为大的想法而节省的话,你永远不会打光所有的20个洞。”这里的“卡片打洞”思想,与他在数十年里一直致力于为伯克希尔公司寻找“超级明星”、寻找“伟大公司”、寻找“大生意”,找到后就“下重注”的投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循着这种寻找“大”企业、“大”生意的投资思想,巴菲特先后买入了华盛顿邮报、大都会/ABC、可口可乐、富国银行、吉列刀片、通用再保险、美国运通以及沃尔玛等公司,并长期持有。在这一过程中,内幕消息显然也是帮不上什么忙的。而且,如果仅靠一些内幕消息就将自己及股东的大部分身家长期“压”在其中,这不是我们眼中的那个巴菲特,更不会是被美国媒体评为“世界上最伟大投资人”的巴菲特。

特质3 长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巴菲特的投资特质的话,应该是“一个企业投资者”。企业投资与长期投资就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不可分离。正如我们在前面讲过的,内幕消息大多是为短期投资或“业绩投机”(它甚至称不上是“价值投机”)服务的,而一个志在寻找能终身相伴的“妻子”而不是“一夜风流”的企业投资者,应当不会也不大可能关注甚至青睐一些内幕消息。

当巴菲特宣布将华盛顿邮报、大都会/ABC、盖可保险、可口可乐以及吉列刀片列为“永恒持股”时(尽管他并没有完全做到),当巴菲特把其他一些重点公司列为重仓和长期持有对象时,我们认为他靠的是对公司和管理人的认可、对企业商业模式的垂青以及对企业长期经济前景的信心。而所有这些内容,与所谓的内幕消息显然都是不相关联的。

综上所述,一个以“优”“大”“长”为其主要行动特质的股票投资人,内幕消息不大可能是其成功的主要原因。当然,我们在不认同巴菲特主要是靠内幕消息买入股票的同时,也并不否认在巴菲特成名后,随之而来的社交圈给他带来的一些投资便利。例如,在买入盖可保险前与公司关键人物的“促膝长谈”、买入可口可乐之后与公司董事长兼CEO长达九年的私人书信往来,以及他在与美国最大的汽车租赁公司的总裁打了一场高尔夫球后,改变了对美国运通的看法并决定重仓买入该公司股票。这些对巴菲特的投资决策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本节要点:

(1)巴菲特的“四只脚”投资标准,与所谓的“内幕消息”便利几乎格格不入,更不要说他经常会寻求内幕消息的帮助。

(2)将巴菲特界定为一个主要靠内幕消息取胜的投资人,不仅对巴菲特本人不公,也会让那些立志模仿巴菲特投资操作的人望而却步。

(3)否认巴菲特主要靠内幕消息取胜,不代表他没有类似的投资便利。但如果将其当作他投资成功的前提与基础,则与事实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