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2018年,改革开放迎来了第40个春秋,中国人民大学迎来了复校40周年的纪念,距离77、78级校友入学,也已经过去了整整40年。中国改革开放大幕徐徐拉开,77、78级校友自从与人大结缘开始,以艰苦奋斗、自强自立的精神,探求真知、博学笃志的求学态度,心系社会、报效家国的责任担当,书写下与改革共命运、与时代共发展的精彩人生故事。
40载时光荏苒,历尽沧桑。1978年7月7日,国务院批复了教育部《关于恢复中国人民大学有关问题的请示报告》,诞生于抗战烽火、成长于革命征途的中国人民大学结束了短暂的驻足,重新迈开了奋进的步伐。此前不久,来自五湖四海的几百万考生,走进了高考考场。他们的经历注定不凡:虽曾历经苦难,却始终奋发向上,希望通过这场考试改变自己的命运。1978年4月20日,1977级3个班240名同学走进人大校园;10月20日、21日,1978级22个班1077名同学入校,由此与中国人民大学结缘,同他们的母校一起,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中获得了重生。
40载岁月如歌,见证芳华。77、78级学生是中国人民大学复校后的第一批学生。复校初期,办学条件虽艰苦,但他们求知的热情和飞扬的理想却并没有被阻挡。八百人大教室慷慨激昂的演讲、露天食堂的饭菜、一本本油印的教材……这方校园的一情一景,都成了他们最珍贵的记忆。他们激荡于古今中外的学说思想中,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关注着社会的日新月异,与母校共同进步成长。
40载心怀感激,师恩深重。中国人民大学复校的消息传来后,曾散作漫天星火的人大教职员工,克服了种种困难重聚校园。面对中国人民大学的新一批大学生,老师们感到的不仅是兴奋,还有重新搭建学科体系、立德树人的沉甸甸责任。大家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全身心投入到教学、科研和日常管理任务之中,使复校后的中国人民大学,很快回归到了它在社会中应有的地位。教职员工们的辛劳付出,让77、78级同学们终生难忘。
40载春风化雨,桃李芬芳。77、78级校友从人大启航,奔向新时期现代化建设的各条战线。从敢为人先、推动国家社会向前发展的政界精英,到筚路蓝缕、艰苦创业的商界翘楚,再到闻名遐迩、潜心治学的专家学者,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努力奋斗,奉献着青春和智慧,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77、78级校友不仅是时代变革的见证者,同时也是时代变革的参与者和推动者。他们持之以恒地践行着“实事求是”的校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断谱写新的华章。
40载砥砺奋进,不断前行。中国人民大学复校40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校园面貌焕然一新,新校区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开工建设,绘就出了“世界一流、北京最美、独具风格”的现代化示范校园蓝图;学校各项工作全面推进,一流学科发展和绩效评价体系制定完成,“双一流”建设稳步推进,科研工作取得新进展,人才培养工作在稳健中不断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扎实推进,国际交流水平持续提升。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着包括77、78级校友的大力支持和无私帮助。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部《与改革开放同行——中国人民大学校友口述史(第一辑)》收录了40位77、78级校友的口述访谈,用文字还原了40位改革开放见证者的求学经历和奋斗故事,刻画了时代背景下一段段跌宕的人生轨迹,描绘了一个个鲜活的人大校友奋斗者的形象。尽管囿于种种条件,不能访谈所有校友,但相信本书记录的故事,可以为人民大学的校友群像增添一抹耀眼的亮色。
追寻改革足迹,聆听改革声音,塑心聚能,澎湃向前。在这个独具意义的历史时间节点,我们感受历史的厚重,也目睹了新时代的成就。重温历史,我们体会信仰的力量;阅读今天,我们见证斐然的发展成绩;畅想未来,我们对中国道路更加自信。
我们与77、78级校友共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共同回望改革之路的征途,温习中国人民大学与党和国家共命运的光荣传统,是为了在新时代找准自己的前进方向,继续扎根中国大地、创办世界一流大学。
我们与77、78级校友同行,“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复校40年起点上的中国人民大学年轻而充满朝气,在这个古老而伟大的国家,改革的步伐已走过千山万水,仍需披荆斩棘。年轻而充满朝气的中国人民大学,必须在伟大的时代中准备好承担自己的使命,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勇做“双一流”建设的排头兵,勇做时代之问的答卷人,勇做民族复兴的筑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