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外语教学与研究(2017)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硕士研究生英语课程体系的调整——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设计本文为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教改项目“基于学习情况调查的硕士段英语课程体系的进一步建设与完善” (项目编号:jg2014009)的部分成果。

大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王慧莉 曹 硕 孙成志

摘 要:为达到国家对研究生人才培养的目标,以“硕士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的调查”结果为依据,结合有关英语教学专家的建议,并从现有的教学和管理资源出发,提出大连理工大学新的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的设计方案。新的课程体系以学术英语课程建设为主,拟为学术硕士开设三大类英语课程:学术通用英语、特殊用途英语和英美文化;为工程硕士开设工程硕士英语。在任务教学法的基础上,增加内容与语言融合教学法和对分课堂教学方法的使用。

关键词:英语教学改革 学术英语 特殊用途英语

一、引言

2013年大连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实施了改革,以培养人文素养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基本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但国家有关研究生英语教学的最新政策,对培养国际化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吸引海外优质师资、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与跨文化交流能力、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与世界高水平大学和学术机构有深度的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深度参与国际或区域性重大科学计划、科学工程,参加国际标准和规则的制定”等要求与指标都对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以国家政策方针为指导,结合我们现有的教学资源,以“硕士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的调查”结果为依据,外国语学院提出修改完善硕士研究生英语课程体系的建议,即回归英语教学本位,重点建设学术英语课程。

二、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符合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国家政策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印发《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中的“发展改革任务”中的第四点“扩大国际合作,提升国际影响力”明确指出:“树立开放合作共赢理念,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研究生教育国际竞争优势。”第15条为:

“主动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积极对接国家外交战略,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开展研究生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快建设学位资历框架体系,推进双边和多边学位互认工作,加强与周边国家、区域的研究生教育合作,形成深度融合、互利合作格局。鼓励研究生和导师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鼓励有条件的培养单位到海外开展研究生教育。以“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为引领,积极推进沿线国家学生来华留学。配合中国企业走出去,以海外研发、培训等基地建设为依托,与企业合作进行定制培养。加快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与跨文化交流能力、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此外,教育部《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中的第二章“遴选条件”中的第七条第六个方面中指出:“国际交流合作方面,吸引海外优质师资、科研团队和学生能力强,与世界高水平大学学生交换、学分互认、联合培养成效显著,与世界高水平大学和学术机构有深度的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深度参与国际或区域性重大科学计划、科学工程,参加国际标准和规则的制定,国际影响力较强。”

以上两个文件对学校、研究生和导师都明确了具体的任务,并对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提出具体的要求。如何应对这一挑战成为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的教师需要思考和解决的一个课题。

2.符合专家关于英语教学规律的论述

改革高校英语教学,朝着学术英语方向发展,近期已成为外语教学研究专家和一线教师们关注的问题。蔡基刚(2014)指出,英语是一门为专业配套的公共基础课程,课程设置目的是为专业人才培养服务,各学科的专业培养方案或教学大纲几乎都要求自己专业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本专业外文书籍和文献资料的阅读能力,能正确撰写专业文章的外文摘要。能用外语与同行进行学术交流”。但实际情况是,学生花很多时间在学英语,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率逐年提高,听说能力有很大改善,但在自己专业领域用英语开展学习和工作的能力还是相当薄弱。蔡基刚认为,鉴于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实际情况,应当把重心放在通用学术英语上,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学术技能(如搜索和阅读文献的能力、撰写规范的学术论文和摘要的能力、进行科研成果汇报的演示陈述能力以及参加学术讨论的能力)和学术素养(如搜索、评价、综述和运用信息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分析事物因果关系和相关关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以及沟通交流、跨文化交流和团队合作的能力)(蔡基刚,2015)。

文秋芳(2012)也认为英语课程体系应包括学术模块。学术型模块再分为一般学术类与特殊学术类。一般学术类课程指的是专业分类不精细的学术型课程,例如学术写作。特殊学术类课程是与某个特定专业相联系的课程,例如国际法、传播学、会计学等,相当于以前常说的“专业英语”。

上海早在2013年就开始了逐步实施大学学术英语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参与的高校多达26所。成效明显,学生满意度提高,能力也大幅提升(李卿,2015)。

3.符合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英语教学的实际需要

3.1 学生对学术英语学习的需求

根据国家政策和专家建议,为了优化现有的硕士研究生英语课程体系,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率,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外国语学院公共英语研究生教研室于2017年5月上旬对2017级硕士研究生进行了一次“硕士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的调查”。此次调查历时2个星期,收回有效问卷1 297份。涉及硕士研究生2个级别的4门课程,15名中外教师。

问卷包括个人信息、课程设置规划调查和现有课程学习情况调查三个部分。调查结果表明,学生最想选修学术通用英语和特殊用途英语两大类课程,同时对基本技能的学习仍有很大的需求。具体包括:

在目前能够开设出来的课程范围内,学生最希望学习的课程为:口语>阅读与写作>学术论文写作>学术交流英语>工科英语>英美电影赏析>科技翻译>英美文化体验>英美文学欣赏>人文社科英语>理科英语>管经英语。其中,67.1%的工科学生希望开设工科英语;50.8%的理科学生希望开设理科英语;74.4%的文科学生希望开设管经和人文英语。

(1)学生主观上建议开设的课程主要为:口语>专业英语>科技翻译>听力>英美文化。

(2)63%的学生更倾向“2门课程,1门16学时,1门32学时”的学分制度。此外,对现有的四门课程的认可度呈均匀正态分布。

这次调查说明:开设学术通用英语和特殊用途英语课程已经成为学生的迫切需求;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注重学术用途和专业用途外,教学任务以输出(口语、写作)为导向,同时兼顾英语听力、阅读、翻译等基本技能的提高,新的课程体系可以在已有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梳理和整合。

此外,外国语学院主管研究生工作的副院长和研究生公共英语教研室的负责人参加了在2017年5月在桂林召开的全国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研讨会,会上大多数代表均提出研究生英语教学的重点应是学术通用英语和特殊用途英语;外国语学院研究生部主任作为“全国教育语言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参加了全国教育语言学年会,与会代表交流了学术通用英语和特殊用途英语的具体教学体会和经验。由此可见,研究生学术通用英语和特殊用途英语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3.2 完善现有教学管理的迫切需要

3.2.1 分级考试

现有教学管理中一个主要问题是英语分级考试。我校2014年开始采取分级教学,允许达到“英语六级”和其他权威英语考试一定成绩的学生免修英语。

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发展。文秋芳(2012)认为,如果让这些人免修,不加培养,“放任自流”,他们的英语水平不仅没提高,还会降低,十分可惜。分级考试后,高端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对低端资源又过量“挖掘”,这是英语教学“高投入、低产出”的主要原因。在我们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感觉到分级考试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管理。为了讲授大量一级基础技能课程,每学期借调多名其他教研室教师为硕士研究生讲课,不利于教学管理,教学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以学术为本的教学体系可在一定程度实现师生双方面的“各尽其能,各取所需”。

3.2.2 课程安排

目前的课程设置存在一个明显的问题:第一个学期的课程学时明显少于第二个学期,这样就造成第二个学期的课程很难安排,需要数名从其他教研室的外请老师,给教学管理带来一定的问题,包括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学质量难以保证等,因此建议尽可能把一学年的学时平均到两个学期,同时保持教学队伍稳定,从而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硕士研究生课程设计思路

1.课程设置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和教育部《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的指导原则,基于对学生的调查结果,设计了以下研究生公共英语的教学模式及具体课程设计方案。

为学术硕士开设三大类英语课程:学术通用英语、特殊用途英语和英美文化;为工程硕士开设一类课程:工程硕士英语。

(1)学术通用英语(2学分)

拟开一门课程:学术英语。具体包括两个模块:国际学术会议英语(旨在培养学习者在国际学术会议中宣读论文、即席答辩和交流讨论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学术论文写作(旨在掌握英语科技论文写作规范和语言表达技巧)

(2)特殊用途英语(1学分)

拟开两门课程:理工英语(将语言与理科专业相融合,提高口语和写作的表达能力)和文科英语(将语言与人文社科专业相融合,提高口语和写作的表达能力)。

(3)英美文化(2学分):旨在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提升学习者的综合素养。

(4)工程硕士英语(2学分):根据国家和学校的规定,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和内容等需保持一致,该课程旨在综合训练和提高工程硕士英语阅读、口语、翻译和写作能力。在研究生院的统筹安排下,该课程的网络课程建设已基本完成。具体课程设置如表1:

表1 课程设置

picture

新教学课程体系的优势:①基本技能的训练,如口语和听力等,自然融入每门课程内容学习中;②工程硕士提前修课。工程硕士为2年制,提前选修英语课,更为合理,利于安排专业学习;③两个学期的教学工作量大体相当,可以避免借调其他教研室师资力量的被动局面,保证教学队伍的稳定性,利于教学管理。

上述课程设置改革思路在外国语学院内部进行充分论证的基础之上,也征求了包括前文提到的蔡基刚、文秋芳等国内一线专家学者以及校内外部分硕士、博士生导师的意见和建议。

2.教学理念与模式:任务型教学法、内容与语言融合教学法和对分课堂的有机融合

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一直采用任务教学法,注重学生的参与,有效地调动学习兴趣与热情。鉴于新的教学课程体系,在任务教学法的基础上,增加内容与语言融合教学法和对分课堂教学方法的使用。

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Approach;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TBLT)强调学生作为语言学习的主体,积极主动地把握练习语言的机会,从而适当地运用语言完成各类交际。在任务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学习和未来工作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王鑫,2011)。

内容与语言融合教学法(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CLIL)是一种科学的将内容(知识)和语言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学生使用英语来学习知识或者完成任务,进而习得英语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语言和相关的知识共同发挥作用。基于“内容与语言融合教学法”理念的教学方法都是以学生为中心,以相关的知识为背景,注重学习过程,注重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注重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实现知识水平和语言能力的共同提高(Marsh,2002;Coyle,2006)。

对分课堂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强调学习的核心是学生的内化吸收,没有精彩的讲授,就不会有深刻的吸收,没有深刻的吸收,就不可能进行有效的讨论。对内化过程的强调,从根本上实现了讲授和讨论的有机融合,在“重教”和“重学”两个极端之间获得适宜的平衡,切合中国的中庸之道。对分课堂的切入点:深入分析学生学习的心理过程;改革教学流程。对分课堂操作方法:核心理念是把课堂时间对半切分,一半给教师讲授,另一半给学生讨论;讲授和讨论在时间上错开,学生中间有一定时间自主学习,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

picture

图1 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模式

3.课程考核方法

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体系相结合。最后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

4.教材建设

拟开设的四门课程中,除了新增的特殊用途英语课程需要编写教材,其他均有成熟的教材和完善的课件,可以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教学课程体系调整的顺利过渡。已有教材包括:

《国际学术交流英语》,主编:王慧莉、刘文宇,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实用任务型学术写作》,主编:王慧莉、刘文宇,曹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10。

《工程硕士研究生英语综合教程》,主编:王慧莉、刘文宇,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06。

《英美文化体验》,主编:王慧莉、刘文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05。

5.师资队伍

中教和外教搭配的教学队伍,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研究生公共英语教研室共有教师10名,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3名,讲师3名。另有3名外教。

四、面临的工作

1.取消分级考试

明确英语免修的条件。

2.调整学生选课时间

工程硕士以往是第二学期选修英语课,现要改成第一学期选课。

3.整合现有的教学素材

重点建设新开设的特殊用途英语课程。

4.优化免修英语的条件以及成绩考核办法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五、结论

研究生公共外语教学完善和改革势在必行,特别是学术类英语课程的构建符合大连理工大学“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目标,也契合国家研究生教育发展方针政策。新的课程体系设计既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符合研究生的英语学习规律,又利于教学管理。回归教学本位的改革定位,加上任务型教学法、内容与语言融合教学法和对分课堂的有机融合,会更好地服务于研究生的专业学习和学术产出。

参考文献

1. Coyle,D.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 Motivating learners and teachers [J].Scottish languages review,2006,13:1–18.

2. Marsh,D.CLIL/EMILE-The European dimension: Actions,trends and foresight potential [M].Brussels: The European Union,2002.

3. 蔡基刚.从通用英语到学术英语——回归大学英语教学本位[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4,(1):9–14.

4. 蔡基刚.国际化和英语化——语言政策是一种选择[J].外语电化教学,2015,(3):l–8.

5. 李卿.学术英语的课程设置——以部分上海高校为例[J].山东外语教学,2015,(8):63–68.

6. 王鑫.2011.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24):61–62.

7. 文秋芳.大学英语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课程论视角[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2,(2):13–17.

8. 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s7065/201701/t20170120_295344.htm l.

9. http://www.gov.cn/xinw en/2017–01/27/content_5163903.htm#1.


注释

[1]本文为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教改项目“基于学习情况调查的硕士段英语课程体系的进一步建设与完善” (项目编号:jg2014009)的部分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