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老子》第三十九章新研
《老子》第三十九章,是该书中非常重要的一章,尤其这一章的上半部分,论述的是“道”作为本体的绝对地位与作用,这个本体没有使用“道”之名称,而是用“一”来表示,这是值得重视的一个问题。[1]但是,本章想要讨论的是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对第三十九章的文章结构和思想结构如何加以诠释,尤其是对“致数舆无舆”以及最后一段话如何加以诠释。第三十九章王弼本如下所示:
这一章,如上所示,可以分作上中下三段。郭店楚简无此章,除一些文字差异外,马王堆帛书《老子》甲乙本、北大汉简本、河上公本、严遵本、傅奕本等重要版本均大致相同。这说明,第三十九章的结构基本上是稳定的。但是,上段“昔之得一者……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这部分作为一种本体论,似乎很难导出后面关于谦卑不争的工夫论或者说实践论。换言之,第三十九章前后的内容,在思想逻辑上并不具有一贯性。那么,应该如何给予合理解释呢?这里首先提出结论。第一,我们要把第三十九章、四十章、四十二章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将第三十九章放在这个大环境下来分析。第二,中段“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以及“侯王自谓孤、寡、不”作为一种工夫论,很可能是与第四十章“弱者,道之用”相应的,第四十二章的“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也是如此。第三,下段“故致数舆无舆”的“舆”应该作“车”解,第三十九章下段不应该视为谦卑不争的工夫论,这部分内容和上段“一”的本体论思想是呼应的。
一、第三十九章、四十章、四十二章是一个整体
第三十九章是否存在错简,自古就有人提出疑问。姚鼐认为,第四十二章“道生一”到“冲气以为和”共25字应该在第三十九章“昔之得一者”之上;“故贵以贱为本”的“故”是衍文,从“贵以贱为本”到“非乎”共29字,应在第四十二章“人之所恶”上。马叙伦继承姚鼐观点,进而提出,第四十章的“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和第四十二章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都应该并到第三十九章来;再把“贵以贱为本”到“珞珞如石”的这部分并到第四十二章去。[2]马叙伦没有说明具体段落应该如何布置,依笔者的想象,或许是如下这样一个格局吧。
第三十九章:
第四十二章:
也就是说,马叙伦设计的第三十九章完全成了“道”的生成论和本体论。[3]第四十二章完全成了谦卑不争的工夫论和实践论。然而,马王堆帛书以及北大汉简本的出土证明,至少在西汉初,《老子》已经是现在的格局,因此,姚鼐、马叙伦等人的调整,只是想象的结果,事实未必如此。
但是,姚鼐、马叙伦等人的研究仍然给我们很大的启发,第三十九章和第四十二章存在非常类似的结构,即本体论(如第三十九章)和本根论、本原论、生成论(如第四十二章)之后,都出现了“侯王”“王公”自称“孤、寡、不”的话题,都强调自我贬损、谦下不争的重要性。因此,这两章存在亲缘关系,放在一起讨论是应该的。不仅这两章,第三十九章、四十章、四十二章可以视为一个整体。[4]第四十章的“反者,道之动”说的是事物一定会向着相反方向发展运动,这就是“道之动”。依据这样一种必然性,老子进一步推出“道”的作用方式或者说人对“道”作用方式的领悟和运用,所以下一句就是“弱者,道之用”,就是说在构成事物的相反相成的两个侧面中,老子更强调居于弱势的一面。当事物的运行轨迹即将到达发展的顶点时,老子告诉你需要努力延缓发展的速度,设法改变发展的方向,以避免极限的降临;当事物的运行轨迹已经到达发展的顶点时,老子告诉你甚至需要不惜牺牲利益或尊严,以避免衰退的开始。或者从一开始就留出让步的空间,保持伸展的余地,这就是刻意求“弱”的“道之用”。王弼对于“反者,道之动”一句,正是用第三十九章“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来解释的:“高以下为基,贵以贱为本,有以无为用,此其反也。”
如果将第三十九章、四十章、四十二章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那么,或许在历史上,这三章有可能是合在一起的。这样的话,如果将第三十九章、四十二章的部分内容,看作是与第四十章相对应的,也没有什么不合适。
注释
[1]这个问题,刘笑敢有比较详细的归纳,详参刘笑敢《老子古今》上卷第413~415页。
[2]马叙伦.老子校诂.北京:中华书局,1974:393.
[3]这种设计恐怕难以成立,因为强调“一”之本体论的内容和“一”之上再加上“道”的“道生一”的内容,不可能在同一章节。
[4]当然第四十三章也有关,“天下之至柔”延续了“柔弱”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