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新蓝图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引论 运筹社会治理的理论指南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与此同时,随着改革逐渐步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凸显。为应对这种形势,党中央运筹帷幄,及时把社会治理提上党和国家的重要议事日程,把构建一个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社会作为重要战略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观大势、谋大事,站在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全面深化改革全局来思考和研究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

习近平一直高度重视社会治理问题。在担任总书记以后,他又对社会治理做了许多新的论述和指示,对党关于社会治理的理念、思想和战略做了新的发展,将其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习近平关于社会治理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内容非常丰富,初步形成了一个既具有历史视野和洞察力,又富有时代特征和针对性的理论体系,为新时期新阶段的社会治理擘画了新的宏伟的蓝图,是新时期新阶段运筹社会治理的理论指南(见图1)。

picture

图1 习近平关于社会治理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基于内在的逻辑联系,如图1所示,习近平社会治理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内容可以概括为四个部分七个方面。所谓四个部分,是指总的来看,习近平社会治理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可以概括为“问题意识”“基本方略”“总体要求”和“主要内容”四个部分。其中,“主要内容”部分又可以划分为调适社会关系、激发社会活力、化解社会矛盾、巩固国家安全四个内容,与前面的“问题意识”“基本方略”“总体要求”加起来,总共是七个方面。在后面展开详细论述之前,这里将这四个部分七个方面的内容简要勾勒如下。

(一)社会治理的问题意识

社会治理是基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而来的时代问题,必须用这样一种问题意识去统率和运筹社会治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和共同期盼,是贯穿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变迁以及中国人民全部革命和建设活动的主题,自然也是引领社会治理工作的灵魂。社会治理必须自觉紧扣这样一个历史和时代的主题,避免政治浪漫主义思维,致力于解决中国“赶超型现代化”[1]进程中发展与秩序的矛盾,着力克服转型悖论可能引起的转型困境,在避免出现颠覆性错误的同时,打造一个既和谐有序又充满活力的社会。

(二)社会治理的基本方略

社会治理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领导,自觉服从于、服务于和贯彻落实党关于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社会主义道路是鸦片战争以来无数仁人志士经过无数失败和牺牲而选择的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的道路;相应地,社会治理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必须坚持而不能偏离社会主义道路。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特征。社会治理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就必须服从党中央关于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必须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只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领导,自觉贯彻落实党中央的部署,社会治理才能找准自己的工作定位,工作中才有根本遵循。

(三)社会治理的总体要求

坚持社会主义与完善社会主义、坚持党的领导与完善党的领导,是一体之两面。要更好地坚持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就必须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和改进党的领导。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是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和改进党的领导的内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道路。因此,必须自觉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工作导向,围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不断改进社会治理方式,着力推进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提高社会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

(四)社会治理的主要内容

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发展、现实需要和社会治理工作的内在联系,社会治理的具体内容可以划分为调适社会关系、激发社会活力、化解社会矛盾、巩固国家安全这四个主要方面。

(1)着眼于形成共建共享的社会格局去调适各种社会关系,重点是调适阶层关系。这是社会治理的源头性工作,也是全局性工作。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关键在体制创新,核心是人,只有人与人和谐相处,社会才会安定有序。”[2]因此,社会治理的首要内容是调适社会关系,使人与人和谐相处。而共建共享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必须按照共建共享的原则去调适各种社会关系。只有真正做到共建共享,才能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在此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才能真正实现共建共享。

(2)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不断创造有利于群众积极、广泛、有序地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条件,释放和增强社会活力。

一个停滞的社会不可能是一个安定的社会,更不可能是一个和谐的社会。于是有社会治理的第二项主要内容:激发社会活力。只有充分激发社会活力,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才能永葆强大的动力,才能保持经济社会长期、持续、健康发展的势头,社会安定和谐才有坚实的、可持续的基础。为此,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按照政社分开、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的原则,推进社会组织培育及管理,加强社区治理和社区建设,清除各种体制机制障碍,让人民群众的优势和潜力能够充分地发挥,让一切创新源泉能够充分地涌流。

(3)立足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减少和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维护社会稳定、增进社会和谐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在转型悖论的作用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存在“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怪圈。怎样在充分激发社会活力的同时走出这一怪圈,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于是有社会治理的第三项主要内容:化解社会矛盾。尤其是当前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社会形势复杂多变,社会矛盾易发高发,只有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处理好维稳和维权的关系,畅通群众诉求的表达、沟通和救济机制,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才能切实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

(4)深刻洞察国内外大势,筑牢国家安全体系,严防安全事件和安全风险,保护人民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

国家安全是社会稳定最基本的方面,也是社会活力有效发挥的最基本的条件。维护国家安全是社会治理题中应有之义。当前,“国际形势正处在新的转折点上,各种战略力量加快分化组合,国际体系进入了加速演变和深刻调整的时期”[3],在中国利用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不断崛起的同时,各种国际势力也试图扩大对中国的影响。在国内,改革、发展和稳定的任务依然艰巨繁重,风险因素不断增多。为此,必须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和安全意识,深入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密切关注和科学研判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加快完善国家安全体系,努力减少人民生命、健康和财产面临的风险和遭受的威胁,严厉打击国内外势力对国家长治久安的破坏。

在上述七个方面中,第一个方面以恢宏的历史视野确定了社会治理的历史定位,同时给出了社会治理的中心问题和根本目标,以及运筹社会治理的思想方法。第二个方面则从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全局的高度规定了社会治理的基本方略,包括社会治理的根本道路、社会治理与社会主义建设其他内容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治理应当遵循的发展理念。第三个方面是对当前社会治理的总体要求,包括基本的工作导向和具体的工作思路。第四至第七个方面则指出了当前社会治理的四项主要内容。这七个方面有总有分、有主有次、有历史有现实、有抽象有具体、有理论有政策,内容上彼此呼应,逻辑上前后一贯,共同构成习近平的社会治理思想,为新时期新阶段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描绘了宏伟的蓝图。

一张蓝图干到底。社会治理要以钉钉子的精神,一代接着一代干,撸起袖子加油干,共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王雅林.中国的“赶超型现代化”.社会学研究,1994(1).林毅夫,蔡昉,李周.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第2章.

[2]习近平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加强和创新特大城市社会治理.人民日报,20 14- 03- 06(1).

[3]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准确把握世界军事发展新趋势与时俱进大力推进军事创新.人民日报,2 01 4- 0 8- 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