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济
据廖善金的《泉上乡的传统经济与民俗文化》,在宁化东北隅的泉上有80家造纸厂,还有6家主要的纸业商行在泉上墟,其中3家为本地,1家来自长汀,2家来自江西的南丰与南城。纸由泉上肩挑经水茜、安远运往江西广昌县的塘坊,第四天再经船运至汉口。木材则以木筒形式漂流到明溪县的盖洋,最后到福州。用作建筑、造纸与改良农田的石灰被运往邻近的建宁县与明溪县。
钟晋兰的《安远的宗族、经济与民俗》对位于宁化西北隅的重要市镇安远做了很好的研究。她告诉我们,居住于该镇墟上的35%是本地人,他们主要是农民;29%来自江西,他们主要经营布匹与中药材生意,药材由长汀商人带到漳州加工为成药后再卖给宁化商人。民国初年,3位来自南丰与南城的老板在江西会馆创办了一家织布厂,拥有10多台织布机与30多名女工。产粮区的安远的肉猪为放养,价钱与县城南部的曹坊看齐。由连城、长汀、建宁东来的商人给猪穿上草鞋赶回家乡出售。由于安远人不吃耕牛,而连城人则最爱吃牛肉,所以到安远买牛赶回家乡卖的连城商人不少。[1]
宁秀峰的文章《水茜乡沿溪村的宗族、经济与庙会》是关于他自己的家乡水茜乡沿溪村。当地有超过四分之一的人口从事肩挑贩运的工作。一部分在当地饲养的毛猪会直接售卖给宁化县城的屠商。他们会到乡村来收购,再安排肩挑30里到下沙,然后以小舟运到县城去。[2]有些猪会被运到长汀去,但大部分会卖给本地的屠商和附近的墟市。肩挑贩卖的还有大米和盐巴,大米最终的目的地是长汀,而盐巴会经过安远再往江西全境。[3]在水茜,带饲养的鸡[4]鸭和加工的米粉干到附近的墟市贩卖也非常普遍。五个附近的墟市都有不同的墟日。它们相距水茜30~60里,一般肩挑贩卖都当天往返。
其中一个例子是中沙的墟市,距离水茜30里。当地肩挑贩走墟的情况与水茜相若。在中沙的墟市除猪与大米外还有老鼠干与野生动物出售。一位78岁的老人忆述他当年挑鸡到北面20里的顺昌县去卖,再挑回布匹与小百货,来回需五六天时间,可赚到10个光洋。他还忆述挑荔枝等水果走300多里到南丰,回来则挑旧棉被。张印祥的《中沙村的宗族、庙会与传统经济》提供了一个表显示各墟市的距离和主要流通商品。
据伊昭浩的《翠江航运与民俗》,1945年在宁化翠江上航运的船共45艘,船工160人。他从档案馆中整理出来的表显示,其中55人从清流来,25人来自上杭,22人来自长汀。从宁化来的已登记船工共有34人,当中24人来自横锁,20人姓吴。宁化北面的炭、柴、米用肩挑或独轮车运往下村与谌坑桥,再以小船通过东溪运往宁化。较大的平头船则用以运载陶瓷、砖瓦,经由西溪往宁化。两河于县城相汇成翠江。大米经此运往永安,回程载食盐。
离开县城,禾口是宁化的最大墟场,京果、布匹、酒、豆腐店各有20多间。其中最富有的是2位来自广东的商人,都是经营鸦片生意的。此外,赌场亦是一项大生意。特别在每年水口庙华光大帝的庙会,会期长达一两个月,赌桌多至50~60张。每天还会演戏。陶器为当地最重要的产品。街上有3家售卖陶器的店,也会肩挑或船运到外乡出售。据罗华荣的《石壁传统社会调查》,每当窑厂出窑时,会有30~200人前来赊贩陶货。农闲时,单淮土乡便有200多人前来参与贩运陶器。
禾口及附近乡村有500~600个没有田地而当挑夫的贫民,他们当中有三分之一专为各店铺挑货。比如,禾口的挑夫会挑纸到省境外的江西石城,再挑回从丰城以船运到石城的布匹,或从雩都同样以船运到石城的蓝靛染料。约有150人则常年肩挑米或豆子往单程180里的汀州,回程挑食盐与日用杂货。当中约有一半人是自雇,约一半人是各店雇请的。一般五天来回一趟,可净赚3个光洋。比较而言,在店里做帮工的,每月工钱有10~15个光洋。另有150位禾口的挑夫专门挑纸、香炉、水果干,经过济村到180里外江西广昌县的白水寨,回程时挑糖、木耳、京菜、爆竹之类。约有一半的禾口挑夫属于自雇,他们会到任何有利可图的地方,有些从宁化取得货源,有的会跑到600里外的吉安去卖鞭炮。半个月的行程却可净赚60~70个光洋。禾口墟上120多间店铺,超过一半为张姓人所有。商店各类主要货物由张姓认定价钱后,会向其他姓氏的店口施压,不得降价。1946年,一场张氏的内斗促使新墟场成立,但导致一人死亡又被告上法庭的惨剧。
据赖扬恩的《淮土乡凤山村传统社会调查》,在淮土乡凤山村,有一半的村民以挑担补充生计。他们多挑米、豆、茶油,由江西石城或180里外的宁都黄陂进货。有些会在宁化南面的造纸区一家一户叫卖。但大部分还是挑到长汀与连城。当地有句顺口溜:“挑不掉的黄陂,填不满的连城。”足以反映这条线路的繁忙。在淮土乡附近的各乡村,农民也一样在农闲时替县城的商人肩挑。他们挑纸,通过济村到江西的南丰和白水寨,还会自己挑陶器到邻近的福建县份去零售。不论在本地养的小猪抑或邻近江西各县各乡的猪,都会在淮土的墟场上大量出售。剩余的会被本地的挑担者买下转运到曹坊、长汀和连城的乡村去卖。
一如治平与泉上,安乐是宁化的一个主要造纸中心。据廖仕耀的《安乐乡的传统造纸与墟市经济》,安乐各村纸厂不少于108家。他列表交代了各纸厂的产量、厂主与所在地,诚为难得。安乐的山主多租山给长汀的做纸师傅,这些师傅的技术工艺甚少会传授给本地人,他们做的纸大部分售予汀州纸行商人。从长汀他们担回盐、糖、布和京果、杂货。安乐墟市的其中一个主要功能是满足做纸工人对米和豆的需求。本地不生产的都由县城运来,而且还会运往长汀乃至汕头。
巫平峰的《坪上村墟市经济与民俗庙会》所记载的坪上村墟市已不复存在,但曾在宁化的经济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它距东面曹坊20里,距西面的方田20里,并位于宁化往南130里外的长汀、150里的连城和往西的江西之路上。江西盛产的烟叶、茶油、菜油、大米、莲子、豆豉、毛猪与水牛会被驱赶或肩挑1000多里到坪上,最远达汕头。每年经此往连城、上杭、广东的“穿上草鞋以防磨损”的猪牛多达3万头。一如宁化的其他地区,坪上是产粮区,农民还可饲养猪只。猪和米均是坪上墟场的主要货品,供应宁化南部和长汀北部的做纸区。农村的屠夫在墟期前的半夜便杀猪,然后出发以便天亮前赶到坪上。大部分的米均由当地的米贩子在各村各户收购并存于私人的仓库中,其后再挑到山坑口装船,水运至长汀,90%的米是卖给广东的商人。赌博和吸食鸦片为坪上墟场的另一个特色。
廖仕耀关于他自己的九寨塘的《九寨塘廖氏宗族社会与神明信仰》给我们提供了宁化经济的另一面。九寨塘位于宁化南端曹坊与方田的交界。1362年,明溪陈有定在曹坊平曹柳顺之乱后,廖氏渐渐定居下来。开基祖之四孙成了廖氏在九寨塘的四大房。他们或其后裔分别占据九寨塘的不同居住点,形成不同的有趣经济形态。居于黄桑坪的一房依靠种植竹、杉木、狩猎和采集山货。康熙年间,建有纸厂,销往长汀。伐木的权利也卖给木商,由他们来安排砍伐和运输。为确保旱作物的种植,狩猎成为必需。每年端午节后的两个月,是采摘野生蘑菇和自己种植的各种蘑菇的时候。
谢屋等村落与黄桑坪的条件相似,但能种植更多的竹和建有6间纸厂,以至相对比较富庶,有能力培养子孙读书。居于义柏村的一房由于有较多的山谷坑垄田,种田者不少,但亦可能成为他们发展的一个障碍。一如其他农民,他们须于农闲时当挑夫以帮补生计。这房的其中一支有赖造纸和借漂流往江西的杉木生意而致富。此房的一位科考落败的子孙后来专注于做桅杆杉木生意,把连根挖起的杉木漂流至扬州。特别有趣的是此房与来自治平的蓝姓之关系。据蓝氏族谱记载,其第11世祖被廖氏邀请到九寨塘管理竹山。现蓝氏已发展至第29世,101人,他们实际上是廖氏的合同仆人。
第四房的廖氏与义柏村一房的情况相若,大部分为农民,而且缺乏资源。结果,有两支外迁,一支留居于梁畲塘,并开始学习烧制瓦砖,运用当地一种黏性很大的灰泥,称之为“鸭屎泥”。廖氏的村落在每年上半年专门从事棕衣与棕绳的制作,下半年则从事粉干的食品加工,二者均是从外嫁女儿的别姓宗族那里学习来的。[5]也有居于梁畲塘的廖氏迁往附近的岭下,并于清初发展成为一个通往长汀、淮土、石壁路上的小墟镇。岭下廖氏渐渐把他们经营的小本客店和肩挑生意,发展成为外出远门到淮土或曹坊的茶叶和药材生意。
《宁化县的宗族、经济与民俗》一书中还有许多其他农村经济专业的记载。诸如翠江上的以鱼鹰捕鱼的渔民,提供松枝柴给禾口烧窑用的方田山民,用苎麻织夏布、以冬茅草打草鞋、利用席草或黄麻织草席的禾口及淮土村民,石壁杨边村的养鸭民,等等。作者往往详尽地描述产品如何制造与分销,罗华荣的《石壁传统社会调查》还描述如何种植和移栽禾苗!
这些经济活动许多都与特别的神明和习俗有关,主要的墟市庙宇和有名的神明如五通(禾口、中沙、凤山)、天后(坪上)、关帝(泉上、安远、淮土)有关,但也有与本地神明如张公(安远)、伊公(河龙)、吴文真仙(安乐)有关。有趣的是只有后者才有故事流传。据宁秀峰的《水茜乡沿溪村的宗族、经济与庙会》,1905年在水茜沿溪由四姓的年轻人所组成的湖南戏班是崇拜清源祖师,神坛设于村戏台后的房间。在学期间,每逢初一、十五日,须宰杀偷来而非买来的鸡或狗祭坛,目的是惹失主发怒咒骂偷东西的人,新学员若能被骂是好事,越骂越不害怕,越能大胆登场,越有脸皮!水茜的武坛都挂“先师先祖历代宗师”,开馆开坛均要杀狗杀鸡,其后每逢初一、十五日也要杀鸡杀狗祭坛。
在造船以前,要杀一雄鸡,并把鸡血淋在船座(支架木船的工作台)和木工的祖师爷杨公的神位上。其后每天香火不断。新船下水前,师傅要杀公鸡或乳狗,把血淋于船头、船尾、船舵、船桨上,并一边说吉利话。宁化城关码头、横锁以至翠江下游各险滩旁,分别都建有龙王庙。于此,船工和商人货主都前来祈求一路平安和许愿、还愿。五月初五龙王会被抬到江边巡视后再送回庙宇。船工前来朝拜并在庙里打醮。若久旱不雨,龙王会被抬到江边暴晒。
在翠江地区,进山伐木前[6],须于山脚选取巨石作山神神龛,并杀鸡祈求保佑。砍伐后木材下山时要进行同样的仪式以谢山神。同在翠江地区,油坊在开榨前均须祭祀赵公———可能作为财神。在淮土凤山,油寮主则须在开榨日到村口水口旁社公坛前杀公鸡作祭。在油寮对着门的土墙上,还须设一关公神龛,摆上关公像,或贴一红纸作为观音或太上老君的神位。同在凤山,每年开工前要杀一公鸡,把血滴在工具上。每年的正月初二,又要杀一鸡以祭赵元帅和硝公———做鞭炮的祖师。在禾口,烧窑前要到窑侧的罗隐先生神坛上香。他是许多宁化神奇故事的主角。如碰上火不好烧时,会按“客家人”的想法用狗血压邪而买一头小狗到窑门口宰杀,并将小狗沿窑四周拖上一圈。[7]廖仕耀的《九寨塘廖氏宗族社会与神明信仰》写道,廖氏在装瓦胚进窑前总会杀狗祭窑,以求烧窑顺利。
在宁化无疑和经济有关而最特出的习俗是取“墟胆”,分别在《宁化县的宗族、经济与民俗》一书的六篇不同的文章中提及。它们都同意“墟胆”须从一繁荣的墟场里盗取,再埋于新墟场中以助其兴旺,在墟日中发出低沉声音,在远处也可听到。在大部分地方,墟胆被认为是石头。比如在河龙,墟胆便是像胆一样大的石头。武功高强者会被派到附近的墟场,找到合适的石头,把它捡起来,大喊一声“我某某墟场到此取胆”,便边喊边疾走,不被当地追来的人士抓着,并把石头埋在新墟场的中心位置。据罗华荣的《石壁传统社会调查》,墟胆须到已兴旺的热闹墟场去偷,并偷回十二种物件:茶叶、盐、谷、豆、麦、高粱、玉米、算盘、秤、猪骨、鸡骨、砖或石头。
几姓拣定兴墟的日子后,便派几位狡智的年轻人到江西广昌去偷,并在隆重的嘈吵的仪式中把墟胆埋到街道中心数尺深的地下。
据廖仕耀的《安乐乡的传统造纸与墟市经济》,在安乐,当地人会透过童乩问当地的神明吴文真仙墟场的地点。真仙还会告诉他们须准备什么,用红绸包好,装入水缸中,以便埋葬。依据真仙的吩咐,道士会主持缸的埋葬。不幸的是,做墟胆时没有取得牛尾和草鱼给埋下,所以在安乐墟,这两样东西都不能卖。无论怎样祷告,连城的牛贩从安乐买得的牛肉都无利可图。巫平峰的《坪上村墟市经济与民俗庙会》写道,在坪上,要盗取七十二种物件作墟胆埋在妈祖庙门外两米深之地下。埋葬前还要杀猪宰狗,把血淋在物件上,然后以泥土填平,并用河孵石砌成花朵为墟胆。任何在墟胆中缺少的东西都不能在墟场上售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