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干部德的考核评价制度的发展
干部考核是人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领导干部审视工作、改进工作、完善工作的一种有效工具选择,不仅对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有着重要作用,而且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也有深刻影响。孔子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领导干部道德品质状况关乎民心所向,与政权建设和稳定密切相关。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再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德一直作为干部考核内容的重点并具有时代烙印,历经时代变迁不断发展。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经历几十年的探索和实践,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干部德的考核的政策法规,为研究官德考核发展奠定了客观基础。我国党政领导干部德的考核的主要法规政策文件见表2-1。
表2-1 党政领导干部德的考核的法规政策
续前表
以政策演进的角度,关于我国党政领导干部德的考核可从以下几个关键时间节点进行划分。
(一)建党以来到新中国成立时期干部德的考核制度
建党初期,革命工作尚处于摸索阶段,领导干部的考核评价也在初步创建,这一时期对干部的考核称为“审查”。1928年7月,《中国共产党组织决议案草案》提出了考核党员干部的标准,明确规定了以思想觉悟、组织纪律、对敌斗争的立场和群众工作的能力为评判党员干部的内容和基本标准。1940年中组部《关于审查干部问题的指示》指出,干部政治素质是否纯洁,对于保障党的路线的执行,具有决定意义。干部审查的主要内容是从历史和现在工作表现上考查干部在政治上对党的忠实程度;审查范围上,涉及干部的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政治审查结果是干部工作变动的重要依据,以政治品质巩固党内团结。此时干部德的考核重点在政治品质方面。在1943年《关于审查干部的决定》中,更是强调干部的政治行为和背景。以开展整风运动审查干部,保证革命队伍的纯洁。
受限于这一阶段的历史特征,这一时期对干部鉴定审查的重点放在立场、思想、作风等方面,重视干部的思想政治品质,已具有官德评价结构的雏形,为后来考核评价体系的完善和健全奠定了基础。
(二)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时期干部德的考核制度
1949年11月中组部做出的《关于干部鉴定工作的规定》指出,对干部鉴定的主要目的,已经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防止和清除奸细转变为促进干部素质的提高和干部工作的改进;现阶段干部鉴定是对干部在一定工作或学习期内各方面表现的检查和总结;鉴定的重点放在干部的立场、观点、掌握政策、遵守纪律、联系群众、学习态度等方面;对新干部的鉴定重点放在划清敌我界限,树立革命的人生观方面。[1]1953年,中共中央《关于审查干部的决定》指出,审查干部主要从政治上进行,在各级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工作,由各部分工负责,逐级进行;允许干部对审查结果申辩。社会主义建设阶段,为保证科技队伍的健康发展,1964年《科学技术干部管理工作条例试行草案》指出,要尽快建立一支“又红又专”的科学技术干部队伍,并在政治思想、业务方面做了要求。其中政治思想方面,考察了解干部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和执行情况;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修正主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阶级斗争中的表现;和他们的政治历史、道德品质、思想作风。审查内容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德的具体要求,官德考核向前有所发展。虽然在后来的“四清”和“文化大革命”中,考核秩序被破坏并中断,但这一阶段制定的规章制度,为后续领导干部德的考核制度的建立完善奠定了基本框架。
(三)改革开放至今干部德的考核制度
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干部考核迈进新的历史时期。中组部1979年《关于实行干部考核制度的意见》明确指出,干部考核的标准和内容,要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进行考核。将德作为干部考核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且放在首位,凸显了其不可或缺的作用。内容中阐明,考德,是考核干部的政治立场和思想品质,主要看是否坚决拥护党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遵守党纪国法和社会主义公共道德,热爱祖国,努力为四个现代化贡献力量。干部考核实行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方法,把平时考察和定期考核结合起来,并建立了相应的反馈机制。在制度层面,领导干部德的考核有所完善。1988年中组部颁发了《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年度工作考核方案》、《地方政府工作部门领导干部年度工作考核方案》和《关于试行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年度工作考核制度的通知》,都指出考核内容为领导干部德、能、勤、绩四方面,德作为干部素质结构的一元已成为考核制度法规中常态化内容,成为干部评价内容体系的基本要素。1998年,《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暂行规定》在领导干部考核内容中指出,思想政治素质包括理论素养和思想水平、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政治品德和道德品质。干部德的考核内容进一步扩大,突破了传统强调的政治品质和单纯的道德:内涵方面,继承了积累的实践经验,保留精华;外延方面,随现实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新时期下,中共中央发出通知指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培育良好社会风尚。2001年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阐述了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在以德治国方略的指导下,建设公民道德的同时,道德修养在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中日趋重要。2009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是保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要求和重要保证。选拔干部既要看才,更要看德,从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等方面完善干部德的评价标准。2011年《关于加强对干部德的考核意见》指出,突出德在干部标准中的优先地位和主导地位,树立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加强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的考核。对领导干部德的考核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形成以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政治纪律、党性原则等方面的政治品质表现和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等方面的道德品行表现为内容的考核评价体系。习近平在2014年10月召开的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特别是要“把对干部德的考核具体化”。[2]
[1]罗国亮,赵铮.新中国60年来干部考核制度的历史演变[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9(5).
[2]习近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N].解放军报,2014-11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