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与新零售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六、我国零售业发展演变概况

(一)发展历程

零售作为商品从流通领域到消费领域的最后一环,其行业发展水平因国家的发展程度不同而有所不同,发展速度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而改变。计划经济时期,我国零售业发展缓慢,行业水平较低,向市场经济转型后,零售业步入发展正轨,发展速度加快,多种零售业态相继出现,经营范围不断扩展,推动着我国消费市场的格局的转变。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零售业的发展如果以业态的发展为标志,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前是以国有大型百货业态为主体的单一业态发展阶段;1992年尤其是1996年到2000年处于百货、连锁超市、专业店、专卖等多业态并存的发展阶段;进入21世纪,出现了互联网零售活动,进入网上商店为代表的无店铺快速发展阶段;2010年进入以苏宁易购网上商城上线为标志、由互联网引导的线上线下融合发展阶段。

1.发展初期(1992年以前)

大型百货业态为主体的单一业态阶段。计划经济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商品流通体系的特征为与计划经济相符的分配型,所有商品均由国家统购包销,采取一、二、三级批发到零售的单一渠道,业态以国营百货商场、副食商店、采购供应站为主,形式单一,零售业发展极为缓慢。1978年,中国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零售业流通体制改革也随之启动。1984年之后,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流通领域改革主要包括开放工业自销、鼓励个体商业、取消垄断特权等,一部分采购供应站逐步转变为大型百货业态,全国兴起了建设大型商厦的热潮,百货业快速发展,仅1986—1990年,我国新建的大型零售商场数量就相当于前35年的总和。90年代初期,中国经济较为低迷,商业企业经营环境极不景气,大型百货业却以惊人的速度扩张,在经济中一枝独秀,业绩显著提升。据有关资料统计,在大中城市,年销售额在1﹒2亿元以上的大型百货商场从1991年的94家快速增长到1995年的624家。

2.成熟期(1992—2002年)

连锁超市为主体的多业态补充并存阶段。由于百货业过分强调规模扩张,在业态本身的调整、升级和创新方面严重不足,导致行业内竞争持续加剧,甚至出现恶性竞争,至90年代中后期,大型百货商场开始进入衰退期,销售额和销售利润增速趋缓甚至下降。在这一时期,我国流通领域的供需关系发生改变,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格局逐渐被打破,市场上的商品纷纷出现供过于求或供求平衡的状态,买方市场格局初显,推动零售业爆发新的变革。在此背景下,超市以空间扩大化、成本低廉化、时间节约化的优势异军突起,并在市场的推动下快速成长与发展,与传统百货商场形成竞争,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超市的产生与发展标志着零售业态新的变迁。

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零售业变革后,连锁经营超市的出现初步改变了零售业分散、规模小和管理模式落后的状况,实现了初步的规模化经营。进入90年代后,大中型连锁超市发展速度增快,同时,便利店、专卖店、仓储式商场等新兴业态逐渐与连锁业态整合,并在政府的推动和鼓励下加速整合,形成了以连锁超市为主体的多业态共同发展状态,单一业态在零售业中的比重逐步下降。

3.创新发展期(2003—2010年)

网上商店为代表的无店铺快速发展阶段。90年代以后,由于电话的普及,电话购物迅速发展起来。进入21世纪,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各种无店铺销售形式大量涌现,并实行电话网、电视网、互联网、邮政网“多网合并”营销,无店铺销售从直接邮购发展到电话售货、电视售货、网上商店、自动售货机售货和访问售货等多种方式。2003年,淘宝网正式诞生,并迅速成为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的领军企业。这一阶段,以网络零售为主体的大量B2C和C2C电子商务零售企业发展迅猛,淘宝网、京东、当当、唯品会等互联网零售企业不断崛起,网络零售交易商品从最开始的家电数码、服装服饰等标准类商品逐渐向食品药品、家装家居等非标类商品拓展,网络零售方式从C2C模式向B2C模式发展,特别是网上购物发展迅猛,成为无店铺零售的主要形式。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4 980亿元,较2009年增长89﹒4%,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从2009年的2﹒1%增至2010年的3﹒2%。

4.融合发展期(2011年至今)

互联网引导的线上线下融合发展阶段。互联网技术在零售领域的应用逐步深化,影响了消费者的行为和习惯,对传统的百货商场、超市、专卖店等零售业态造成了不容忽视的冲击。为了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零售企业不断创新经营思路,调整业态组合和渠道结构,零售业态进一步细分,并与各种渠道相互融合、相互渗透。2010年苏宁易购强化虚拟网络与实体门店的同步发展,正式开启了由互联网引导的新一轮零售业发展历程。在这一阶段将以消费者为主导,以大数据、云计算为基础,以智能终端、移动互联网为推力,带动零售企业组织形式、经营模式、渠道方式发生深度变革,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已是大势所趋。

综合百货商场逐渐摆脱传统的大而全的经营模式,重新进行零售角色和功能定位,经营商品不再追求包罗万象,而是从少数大类商品入手,深入挖掘更丰富的品种,突出特色化、主题化、专业化,经营方式不断创新和改造,进而完成传统百货店的角色与功能的转换。2014年3月底,阿里巴巴与银泰商业宣布进行战略合作,银泰商业开始进行线上线下全面商业融合。双方将构建一套打通线上线下商业的基础体系,实现线上线下的商品交易、会员营销及会员服务无缝连接。银泰商业全面参与到阿里巴巴集团天猫及淘宝平台的活动中,尝试新的消费模式,并推出虚拟购物卡等利于线上支付的工具,实现线上线下双向渗透。

苏宁最先迈出专业店线上线下融合的步伐。2012年,苏宁开启O2O模式,提出要做中国的沃尔玛+亚马逊的目标。2013年2月,苏宁发布公告称公司正式改名为“苏宁云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逐步探索线上线下多渠道融合、全品类经营、开放平台服务等多业务形态,打造“店商+电商+零售服务商”的中国零售新模式;6月,全国所有苏宁门店与苏宁易购实现同品同价;9月,苏宁首次对外阐述“一体两翼互联网路线图”,指出互联网零售的发展方向;第四季度,苏宁在一线城市推出互联网门店。经过多年互联网零售转型的摸索,苏宁实现全品类、全渠道、全客群的经营布局,围绕互联网零售的“一体两翼”新格局确立。苏宁线上业务迎来爆发式增长,2015年,苏宁线上平台交易额达502﹒75亿元(含税),同比增长94﹒93%。

(二)发展现状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以及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我国零售业延续多元化发展态势。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国内流通市场逐渐开放,外资零售企业加速涌入国内零售市场,我国零售业市场竞争愈发激烈,流通业经营和管理方式快速转变,中国零售业迅猛发展,信息化、品牌化、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然而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消费市场持续疲软,零售行业承受巨大压力,高速增长态势被打破,进入低速增长阶段。消费热点缺乏、电商零售分流、要素成本高企制约了零售业的发展,零售行业景气度处于低位。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2010—2015年全国连锁百强企业销售增幅持续回落,这五年增速分别为21%,12%,10﹒8%,9﹒9%,5﹒1%和4﹒3%,2015年成为进行相关统计以来销售增幅最低的一年。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的数据,2015年,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零售额同比下降0﹒1%,增速首次出现负增长,增幅比上年回落0﹒5个百分点,这也是自2012年以来增速连续第四年下降。

1.行业规模

2003—2008年,我国经济增速较快,消费市场增长也较迅猛,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08年增长21﹒6%,达到最高点。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发生之后,我国经济增速放缓,消费增速开始下滑,2012—2015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分别为14﹒3%,13﹒1%,11﹒9%和10﹒7%,呈逐年下降趋势。近年来,由于经济增速放缓,居民收入水平增长缓慢,消费市场较为低迷,加之网络购物的兴起和发展,居民日常消费观念和习惯逐渐改变,消费回归理性,对我国零售业的发展也产生一定影响。零售业销售规模虽然继续扩大,增速却呈逐年下降态势,零售业告别高速增长时期,进入缓慢增长阶段。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3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额为49﹒66万亿元,同比增长21%,增速有所回升;2014年,销售额达54﹒13万亿元,同比仅增长9%(如图1-30所示),增速比上年大幅回落,新增法人企业单位数9 639个,总数达18﹒2万个,同比增长5﹒6%,销售额和法人企业单位数增幅分别比2013年下降12个百分点和18﹒2个百分点。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统计,2012—2015年,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零售额名义同比增速分别为10﹒8%,8﹒9%,0﹒4%和-0﹒1%,增速持续下降至负数。其中,2012年增幅较2011年大幅放缓11﹒8个百分点,成为我国零售业下滑最大的一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消费增速虽然不断下滑,但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程度仍在逐步提高,不断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由投资出口驱动向消费驱动转变。商务部的信息显示,2015年我国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4%,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我国成功实现经济增长由投资和外贸拉动为主向由内需特别是消费拉动为主的重大转型。

picture

图1-30 2009—2014年我国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销售额及增速变动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零售业正经受来自多个方面的挑战,亟须各大零售企业作出战略调整,探索新合作、新发展、新路径;在激烈的竞争中,深化自身优势,认清消费者的新需求,及时作出调整,在商品管理、供应链管理、渠道管理方面下功夫;在电子商务方面,结合自身实际进行相应的转型。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零售业内部应合理配置资源,促进线上线下和谐发展。2015年,零售业低迷状况仍未改善,零售额首先下降,增速连续第四年回落。根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的数据,2015年全国百家重点大型企业零售额在上半年同比增长0﹒6%的基础上,全年零售额同比下降0﹒1%,全年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0﹒5个百分点(见图1-31)。

picture

图1-31 2005—2015年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零售额名义增速
资料来源: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

2.传统业态

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消费信心不足、人工及租金成本上升、网络零售迅速崛起等因素的影响,传统零售业态原有的经营和管理模式受到挑战,竞争压力加大,利润严重下滑,零售额增长明显放缓,购物中心、专业店、超市和百货店销售增幅均有回落,百货店增速回落最快,发展形势较为严峻。据商务部重点流通企业监测数据,百货店、专业店、超市销售额增速分别从2010年的19﹒3%,19﹒5%和14﹒3%下降到2015年的3﹒4%,0﹒3%和6﹒8%,年均降幅分别为3﹒2个百分点、3﹒8个百分点和1﹒5个百分点。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2015年连锁百强企业中,百货店、超市、便利店和专卖店等业态连锁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速分别为-0﹒7%,4﹒1%,15﹒2%和16﹒1%,各业态增速比上年均有放缓,其中,百货业态增速由正转负,为各业态中增速最低的。

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零售业在扩张模式、运营方式、渠道选择等方面积极探索新路径。传统业态纷纷作出结构性调整,降低扩张速度,关闭不盈利或亏损的店面,对盈利的店面进行改造升级,更加贴合消费者购物需求和体验。零售百强企业中多家百货、超市等传统业态企业销售额负增长。根据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的数据,2015年零售百强企业中,业态以百货为主的共有54家,销售规模同比增速为2﹒9%,比上年下降3﹒5个百分点,其中有22家企业出现负增长,比上年增加4家;业态以超市为主的企业共有28家,销售规模同比增速为4﹒2%,比上年下降1﹒4个百分点,其中有7家企业出现负增长,比上年增加1家。据联商网对主要连锁零售企业关店情况的统计,2014年全国主要零售企业(百货、超市)共关闭201家门店,远超2013年全年35家的关店数,同比增长474﹒3%。其中,超市178家,百货23家;外资零售企业关店数达141家,占关店总数的70%。2015年关店潮仍在持续,仅上半年就关店121家,全年关店数是2014年的两倍多。与此同时,企业将现有店面进行升级改造,增加现代消费者热衷的设备和实用性区域,如提供免费WiFi,配置专门设备对店内商品与电商平台进行现场比价,开辟顾客休息区和儿童乐园区,满足进店顾客的选择性需求,国美电器和苏宁云商在此方面做得较为成功。

除零售企业关店止损和升级店面外,零售业内部整合加速,并购整合事件较多。同种业态联合,优势互补,力争双赢,2013年11月和2014年10月永辉超市两次购买中百集团股票;2013年10月物美商业收购卜蜂莲花在北京、上海等地的36家店铺。跨业态、跨行业合作也在进行,2014年5月步步高商业收购广西南城百货;苏宁于2012年9月收购母婴用品电子商务网站———红孩子,进军超市的首家门店———苏宁精选超市于2014年8月8日在南京正式对外营业;家乐福进驻中国20年来推出的首家便利店———家乐福easy 2014年11月24日在上海闵行区龙柏新村试营业。百货业也在积极探索销售新渠道,创新经营模式,2014年4月银泰商业与阿里巴巴进行战略投资合作,共同打造百货线上线下经营;2015年8月,阿里巴巴以283亿元入股苏宁,线上线下企业合作进一步加深。

3.网络零售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零售业经营模式的转变,消费者传统的生活和消费观念发生了改变,网络购物作为一种新兴的消费模式迅速成长,这种以连锁经营、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为主体结构的新型流通方式,有效满足了人们追求便利化、个性化、多元化和国际化的消费需求。网络购物使人们快速接收所需商品信息,并可以进行价格和质量的对比,摆脱了传统购物方式时间、地域和品种上的限制,真正做到“足不出户,购尽全球”。自产生之初,电子商务和线上购物的交易规模扩张就极其迅速,不断向二线和三线城市、县乡甚至农村扩展和渗透。据艾瑞咨询统计,2012年我国网络购物市场规模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1﹒3万亿元,同比增长66﹒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2%;2013年和2014年,网络购物规模继续扩大,分别达1﹒85万亿元和2﹒8万亿元,同比增长42%和48﹒7%,相当于同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8%和10﹒7%,2014年年度线上渗透率首次突破10%;2015年,网络购物规模达3﹒8万亿元,同比增长36﹒2%,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占比为12﹒6%,较2014年提高2个百分点(见图1-32和图1-33)。

picture

图1-32 2009—2015年我国网络购物规模及增速
资料来源:艾瑞咨询,http://www.iresearch.com.cn.

picture

图1-33 2009—2015年我国网络购物交易额及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
资料来源:艾瑞咨询,http://www.iresearch.com.cn.

网络零售平台商品种类齐全、价格优惠,能满足消费者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的需求。网络购物能有效节约消费者的时间和交通成本,将消费者的碎片化时间有效利用,便利化特征明显。网络零售平台与物流企业合作,能及时快速将商品配送到顾客手中,无须消费者自行搬运货物,购物舒适性有所提高。网络购物支付方式多种多样,如借记卡、信用卡、电子钱包、第三方支付平台等,支付更加快捷安全。因此,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在网上购买所需商品。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亿人,其中网购用户规模达到4﹒48亿人,比例高达六成,网购渗透率进一步提升,使用网上支付的用户规模达到4﹒55亿人,城镇网民占比73﹒1%,规模达5﹒19亿人,农村网民占比26﹒9%,规模达1﹒91亿人,城乡差距仍然较大。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有助于网络零售发展的政策及法规,网络购物环境逐渐成熟,配套设施日益完善,网络零售业将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面对消费者的新需求和新选择,众多传统零售企业纷纷涉足电商,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零售模式,如苏宁推出苏宁易购,走“店商+电商+零售服务商”的云商模式,国美打造“国美在线”平台,沃尔玛收购1号店开启线上线下超市互通模式,银泰商业与阿里巴巴开展战略合作,等等。同时,由电子商务零售平台起步的企业也纷纷开始布局自己的线下实体门店,如聚美优品先后开张数家实体门店,满足消费者对商品体验的追求;京东商城在许多区县先后开启多家“京东帮”服务店,通过消费者的切身体验,实现农民与电商的亲密接触和品牌渗透。由于消费者的购物行为日趋理性,网络零售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电商应在品牌塑造、渠道下沉、产品扩展、服务优化等方面加倍努力,打造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促进网络零售行业向多元化、多领域发展。

4.连锁经营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截至2015年12月,中国企业开展在线销售、在线采购的比例分别为32﹒6%和31﹒5%(见图1-34),利用互联网开展营销推广活动的比例为33﹒8%。大型零售连锁企业网上零售交易快速增长。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CCFA)的数据,2015年连锁百强企业网络销售额达到710亿元,比2014年增长85%。在开展网络零售的83家连锁百强企业中,近80%的企业拥有自建平台,超过70%的企业采用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线上渠道开展网络零售,有20家企业开发了自己的APP。

picture

图1-34 2011—2015年全国企业开展在线销售、在线采购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从连锁经营水平看,连锁百强企业门店总数加速上升。2015年,门店总数达到11﹒1万余家,同比增长4﹒7%,比上年高0﹒5个百分点(见图1-35)。平均新开门店多于关闭门店,但开新店的速度放缓,关店数目增长较快。单个企业平均门店数增加53个,其中,平均新开门店115个,同比下降16%;平均关闭门店62个,同比上升39%。

picture

图1-35 2012—2015年连锁百强门店总数增长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连锁经营协会.

连锁百强企业销售规模增速放缓。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数据,2015年连锁百强企业销售规模达到2﹒1万亿元,同比增长4﹒3%,比上年放缓0﹒8个百分点,比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低6﹒4个百分点;连锁百强企业销售规模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6﹒9%,比上年降低1﹒1个百分点(见图1-36)。整体连锁水平基本保持稳定。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4年连锁零售企业商品销售额为37 340﹒61亿元,同比下降1﹒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3﹒7%,比上年下降2个百分点。

picture

图1-36 2010—2015年连锁百强企业销售规模增长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连锁经营协会.

5.交易方式

从企业支付方式创新来看,大型零售连锁企业积极引入多种移动支付方式。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数据,2015年连锁百强企业中,有55家引入移动支付,其中,22%的企业引入一种移动支付方式,78%的企业引入两种及两种以上移动支付方式,29%的企业移动支付额占总支付额的比例超过10%。从银行卡支付来看,银行卡消费业务快速增加,单卡消费金额上升,单笔消费金额下降,呈现小额多次特征。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共发生银行卡消费业务290﹒30亿笔,金额达55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7%和29﹒8%,银行卡渗透率达到47﹒96%,比上年提高约0﹒3个百分点(见图1-37)。全国银行卡卡均消费金额为10 106元,同比增长17﹒7%,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笔均消费金额为1 894元,同比下降11﹒7%,降幅比上年增长0﹒8个百分点(见图1-38)。

随着智能移动化设备和4G网络的普及,移动端交易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可满足人们随时随地购物的需求,相对于PC端更加方便快捷,因此移动端交易备受消费者青睐。易观智库的数据显示,2015年移动购物交易规模四个季度同比增长均超过120%,全年总交易额达2﹒08万亿元,同比增长140﹒6%,占网络购物规模的比重达54﹒1%,首次超过半数,预计2018年移动购物交易规模占比将超过70%。从平台看,天猫、京东等移动端交易额占比更高。2016年“双11”,天猫移动端交易额的占比达到82%,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京东商城移动端下单量的占比达85%,苏宁移动支付的占比达83%,国美在线移动端交易额的占比达72%。无线化是电商的未来,移动端网上购物成为主流是大趋势,消费者的无线客户端购物习惯正在逐渐形成,随着我国移动端环境的不断优化与成熟,终将步入移动化网络购物新时代。

picture

图1-37 2008—2015年社会消费银行卡渗透率增长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picture

图1-38 2009—2015年全国银行卡消费金额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6.转型模式

面对网络零售的快速发展,一些传统零售业态的顾客被严重分流,线下零售企业纷纷加快转型步伐,试水线上零售,积极探索传统零售企业转型,与互联网零售融合发展的方法和路径。国美于2011年4月上线电子商务平台国美在线,苏宁于2012年2月上线电子商务平台苏宁易购,先后开启了网络零售模式,迈出了企业围绕互联网零售转型的步伐。百盛推出线上零售平台百盛网,王府井百货推出王府井网上商城,银泰百货推出线上商城银泰网,沃尔玛掌控网上超市1号店,等等,线下零售企业不断深化系统整合、资源共享、商品融合,优化供应链和价格策略,改造企业组织架构,促进线上线下全面融合。

苏宁云商报告显示,2015年公司线上业务实现自营商品销售收入402﹒93亿元(含税),开放平台实现商品交易规模(指完成收款及配送服务的订单金额,剔除退货影响)为99﹒82亿元(含税),公司线上平台实体商品交易总规模为502﹒75亿元(含税),同比增长94﹒93%,苏宁在转型O2O零售模式方面较为成功,有力促进了企业发展。国美电器报告显示,2015年,国美在线交易额同比增长114﹒5%,移动端交易额同比大幅提升511﹒8%,增速较为惊人,移动端交易额占国美在线交易额的比例达55﹒5%。据艾瑞咨询统计,2015年第三季度,苏宁易购在自营商品为主的B2C市场中占比达9﹒9%,仅次于京东位居第二;唯品会和国美在线分列第三和第四,在自营商品为主的B2C市场中占比分别为7﹒2%和4﹒1%。

(三)面临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零售业快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百货店、超市、专业店、专卖店、网店等各种零售业态不断涌现,并逐步走向多元化发展之路。但由于前期发展速度较快,零售业企业众多,竞争日趋激烈,行业内价格战频现。此外,零售企业前期盲目扩张速度太快,未做相关分析而一味追求规模的扩大和门店的增加,并且没有进行人工和店面等相关成本控制,成本利润率持续偏低。近年来经济不景气,在电商的冲击下,众多大型零售企业未能及时进行策略分析和经营转型升级,导致亏损门店增多,业绩严重下滑,暴露出诸多问题。近几年来,面对经济增长放缓、竞争加剧、成本上涨等一系列不利因素,零售企业积极拥抱互联网、回归零售根本,在门店优化、商品采购、供应链管理、全渠道营销转型升级等方面积极探索,服务质量和竞争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但销售增速仍在回落。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数据,2014年连锁百强企业销售额和门店数增幅均出现新低,分别增长5﹒1% 和4﹒2%;2015年销售额增速继续放缓,门店数增速有所上升,增速分别为4﹒3%和4﹒7%,见图1-39和图1-40。2014年百强企业正式用工人数同比下降0﹒3%,就业人数首次出现负增长;2015年就业人数继续下降,百强企业正式用工人数下降3﹒1%。

1.同质化竞争突出

近年来,传统零售企业和新兴网络零售商均存在转型升级慢的问题,品牌化、差异化不足,经营模式单一、产品同质化问题十分明显。百货商场及购物中心仍沿用出租柜台和联营方式,千店一面,定位雷同,自身特色不鲜明,商品种类、层次、柜台陈设差异不大,使得自有品牌和差异化经营进展缓慢,百货企业自营比例只有5%。超市普遍采用价差加后台毛利的盈利模式,即30%的毛利来自价差,70%的毛利来自进场费、条码费、促销费等,这种畸形的盈利模式是令供给关系紧张的源头。购物中心品牌同质化率达60%,各大购物中心为吸引客流纷纷引进苹果、ZARA、H&M、GAP、外婆家、绿茶、呷哺呷哺等,品牌大同小异,竞争十分激烈。专业店经营商品同质化程度高,价格战频发,如家电专业店,经营商品区分度低,商品种类、性质、消费层次高度一致,缺乏特色,难以维持消费者长期的后续消费。电商行销手段单一,价格战手段被频繁使用。数据显示,2012年有9家电商使用价格手段刺激销售业绩,这不利于市场秩序的规范和行业良性发展。

picture

图1-39 2009—2015年连锁百强企业销售额及增速
说明:由于2011年统计口径有所调整,增速不具可比性,故未提供2011年的销售额及增速数据。资料来源:中国连锁经营协会.

picture

图1-40 2009—2015年连锁百强企业门店数及增速
说明:由于2011年统计口径有所调整,增速不具可比性,故未提供2011年的门店数及增速数据。资料来源:中国连锁经营协会.

受消费环境欠佳、网络零售的冲击、人工及租金成本上涨等因素的影响,传统线下零售企业依靠地理位置吸引顾客的优势已不复存在,销售显著下滑,逐渐演变为消费者的“体验地”和“试衣间”。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统计,全国百强零售企业中以百货、超市为主的企业2015年销售规模同比增速分别为2﹒9%和4﹒2%,较上年分别下降3﹒5个百分点和1﹒4个百分点。连锁超市及大型超市由于价格优势逐渐弱化,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也在逐渐下降,面临客流量下滑、新一代的消费者大量迁移至线上的危机。由于传统零售企业资源配置较为完善,体量较大,零售基础设施与布局不合理,经营模式固化,盈利模式稍显畸形,加之信息系统和技术手段不发达,在转型升级方面行动迟缓。

2.企业经营成本高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价格与人力资源成本不断升高,零售企业经营成本持续上涨,盈利难度不断加大。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数据显示,2015年连锁百强企业人工成本上涨4﹒2%,房租上涨8﹒6%;家乐福2016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公司净利润1﹒43亿美元,同比下滑超过40%,大幅低于市场预期。近年来我国企业融资成本有所降低,但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仍然较高。有数据显示,美国企业平均融资成本为2%,日本仅为1%左右。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显示,2016年3月,我国企业融资成本为4﹒6%,其中,小型企业、微型企业的融资成本分别为6﹒7%和7﹒1%。

企业由于成本高企,盈利能力趋弱。东方财富网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大陆上市零售企业(85家)人均营收(营业收入/员工总数)143﹒6万元,同比下降14﹒5%,有45家企业人均营收同比下降,经营利润出现下滑;利润总额和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316﹒4亿元和218﹒3亿元,同比分别下降2﹒4%和0﹒8%;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分别为7﹒8%和2﹒2%,比2014年分别回落0﹒6个百分点和0﹒3个百分点;经营活动净收益占利润总额比例为62﹒4%,比2014年回落6﹒2个百分点(见表1-10)。2015年连锁百强企业销售规模平均增长4﹒3%,增幅连续6年下降,其中三成企业销售负增长,创进行连锁百强企业统计以来增长水平新低。

picture

表1-10 2013—2016年我国大陆上市零售企业财务指标

picture

续前表
资料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3.市场集中度低

我国零售企业在资金、成本控制、物流管理等方面能力较弱,融资能力不强,负债较多,利润率偏低,导致零售企业经营规模偏小,无法体现规模经济。近些年大型流通企业增长较快,企业自身扩张能力有所增强,但与国外大型零售企业相比,扩张能力差距仍然较大。我国零售业是基于分散型的消费需求而产生的,零售经营的分散性特征明显。由于我国城镇化水平较低,中小城市和农村零售业分散程度较高,零售企业在信息收集、加工储备、仓储物流、营销传播等方面提升乏力,相对于大城市来说,零售企业的经营和销售活动受到多方面限制,市场力量薄弱,导致零售市场集中度较低。

目前,我国零售业百强企业中仅有苏宁、国美等少数企业年销售额达到或突破1 000亿元,行业集中度仍然偏低,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2014年我国连锁零售企业销售额占商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6%,而美国这一数字已达80%以上。2015财年美国零售巨头沃尔玛的营业收入达3﹒1万亿元,比2015年我国连锁百强企业销售规模之和多1万亿元。2014财年全球零售业250强中,我国企业上榜15家,美国有78家企业上榜。我国零售业市场集中度低,缺少具有强大市场竞争力的零售企业,且零售企业间互动较少,经营信息化和管理水平较低。2014年,中国零售业加快并购重组步伐,在行业整体低迷的环境下,市场集中度有上升之势。《中国零售力量2015》的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零售企业并购总规模较2013年增长4﹒5倍,国内企业间并购交易规模增长4﹒73倍,外资企业并购中国企业交易规模增长4﹒97倍,百货、连锁超市业态并购活跃度较高。步步高收购广西南城百货公司100%的股份,物美集团收购中国百安居70%的股份,华润创业与英国零售集团Tesco成立合资公司等,均表明不同业态、不同规模的零售企业通过并购实现跨地域扩张的愿望。

4.行业发展欠均衡

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居民收入日益增长,为零售业加速发展提供了条件与动力,但部分商业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经营主体丰富度不够,商品有效供给不足,零售服务功能较弱,无法满足居民的日常消费需求。从区域布局看,零售业城乡分布欠均衡,城市商业体高度繁华,商品供应相对过剩,而农村及偏远地区零售业发展较为落后。从网点布局看,城市中心商圈、大型购物中心建设过剩,部分地区商业综合体过度集中,导致商圈内企业恶性竞争,微利经营,甚至亏损经营,而奥特莱斯、免税店、品牌旗舰店等高端品牌消费场所相对较少,社区菜店、便利店、早餐店、家政服务等居民生活服务网点建设不足。从供需结构看,大量低品质、低价格、同质化商品充斥市场,不能适应消费者不断升级的品质化消费需求,更无法引领消费、创造消费,盈利能力较差,制约行业需求的增长。零售业发展欠均衡加剧我国消费外流现象。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游客在境外消费约1﹒2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

5.配套服务支撑不足

随着零售企业向三线、四线城市扩张及网络零售快速增长,相配套的物流配送、售后服务等却发展缓慢,导致“最后一公里”、产品退货难等问题突出。我国零售业正值转型升级时期,离不开高水平的信息技术和高效通畅的物流网络。而我国大部分零售企业的配送中心对分店经营商品的平均配送率只有60%~70%,配送环节十分薄弱,物流成本高、效率低、标准化程度低。在信息化方面,大多数零售商仍未建成统一的信息系统,未建立完备的企业信息中心。据统计,我国现有商业网点36﹒3万个,许多零售企业在购、销、运、存、财务及日常管理中仍采用人工方式,应用计算机、收款机的商业企业不足20%,且应用水平低。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现有的连锁零售企业平均每家拥有门店17家,但实际上不少企业仅有3~4家连锁门店。我国规模最大的上海华联超市公司所拥有的门店数与零售业巨头沃尔玛在全球拥有的5 000多家分店相比,差距很大。上海大多数连锁零售企业都有自己的车辆与仓库,但自有车辆实载率仅为26%。

零售业传统的竞争点主要在于价格优惠力度,配套服务质量鲜被企业重视,而在整体消费环境低迷及网络零售服务日益优化的背景下,现代化配套服务成为线上线下零售的关注点,服务质量高低成为培养顾客黏性和忠诚度的关键。提升服务水平已成为零售业行业发展的战略性需求。近年来,零售企业逐渐意识到零售配套服务的重要性,迈出提升服务的步伐,深入社区、家庭开展服务,解决居民的民生问题。

与跨国零售企业和跨地区零售企业相比,本地零售企业区域性口碑、品牌特色突出,在发展配套服务方面优势明显。北京超市发针对不会做饭的人越来越多的情况,定期举办“教吃教做”活动,并向社区居民发放《健康膳食手册》。苏宁云商不仅打造店面和电商融合平台,而且将店面商品和网络商品全面互通,在门店内设立体验中心、儿童乐园等供用户体验商品,服务的优化和提升有效增加了门店客流,并提升了企业品牌形象。沃尔玛将1号店、中国区电商总部和山姆会员店三网合一,统一积分和营销,让顾客无论在哪个渠道购物都能获得一致的购物体验和独一无二的服务。

[1]http://www.chyxx.com/industry/201602/390021.html.

[2]李铎,孙麒翔.谁挤进了跨境电商20强.北京商报网,http://news.ctoy.com.cn/show-27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