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不能借“实践唯物主义”反对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在当代哲学领域一直存在“实践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之争,这种争论由来已久。从西方到东方,然后进入中国。我们重视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中的地位,也重视多年来学者们在讨论实践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关系中的积极成果,但坚决反对少数学者以所谓“实践唯物主义”取代和反对辩证唯物主义。
(一)“唯实践主义”意在制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分裂
有些年轻人不理解在“实践唯物主义”同一名称中可以隐藏着完全截然不同的观点。他们望文生义,以为“实践唯物主义”就是重视实践的唯物主义。既重视实践又坚持唯物主义,这有什么不对?其实,实践唯物主义主张者的观点各异。我所尊敬的一位著名学者虽然倡导实践唯物主义,但并不否定辩证唯物主义。在他主编的《实践唯物主义研究》中,明确反对“唯实践主义”的观点,强调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哲学发展最彻底、最科学的形态。
然而,西方“实践唯物主义”的倡导者另有他说。中国极少数追随者也另有他说。他们所要坚持的是否定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这是一种有唯物主义之名无唯物主义之实的“唯实践主义”,我称之为“实践唯心主义”。这些学者把“实践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对立起来,认为只有他们主张的“实践唯物主义”才是正确的,而辩证唯物主义是恩格斯主义、斯大林主义,是旧唯物主义哲学的复活。这实际上是在“实践唯物主义”的旗号下,咀嚼西方重复过无数次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对立、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马克思本人哲学思想的对立的残渣剩饭。别的不说,以西方马克思学中鼓吹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立的最起劲者——诺曼·莱文为例,他把恩格斯说成是马克思思想的伪造者;还说马克思主义不同于马克思本人的思想;斯大林的辩证唯物主义是对马克思本人的历史阐述方法的侵蚀,而毛泽东延续了斯大林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沿袭了斯大林的辩证唯物主义。很明显,马克思是他们心目中那种“实践唯物主义”哲学路线的首创者,而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则是辩证唯物主义者。他们制造马克思主义理论分裂的图谋显而易见。
以马克思没有使用过“辩证唯物主义”为据来否定辩证唯物主义,是没有道理的。从哲学史来看,一种哲学的名称往往不是由创立者本人确定的。康德批判哲学、费希特同一哲学、黑格尔的绝对观念的哲学等,都是同时代或后人对他们思想本质和主要观点的概括。其他如唯理论、经验论、实用主义、逻辑实证主义、后现代主义、后马克思主义之类的名称也并非都是理论首创者的自我定名。任何一个思想家的哲学体系都是先有思想,随后才逐渐出现名称的。辩证唯物主义是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世界观,取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本人的文本中是否包含关于世界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观点,而不是以“辩证唯物主义”这个名称是否由他们首先定名为据。
任何一个稍微读过马克思和恩格斯著作的人,都可以从他们的著作中列举出许多有关世界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论述。马克思致恩格斯信中明确说过,“当我们真正观察和思考的时候,我们永远也不能脱离唯物主义”[1]。只有把根本没有的东西如实践本体论、实践一元论、人本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之类的观点强加于马克思和恩格斯,才是伪造。
(二)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如果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不是辩证唯物主义,那是什么?难道是非辩证非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是唯心主义?是形而上学?肯定不是。世界观具有时代性,是处于一定时代条件下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时代把握。不同时代的世界图景可能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世界观不能离开自己面对的客观物质世界。当然,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是立足于实践的新世界观。
说辩证唯物主义是世界观,不等于它只是自然观,是一种把人排除在外的关于世界本质的自然观。人不仅生活在自然环境中,同样生活在社会中。自然观和社会历史观都是世界观,而且在理论上是相互渗透相互支撑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不能没有自然观,更不能没有社会历史观。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在研究自然的客观本性时,并不排除人和人类社会,而是在人与自然关系中,在自然与社会关系中研究自然的客观本性。这种研究并不是对无人世界的研究,因为人只能面对人类的世界。但它并不停留于此,它必须进一步追问:现实的自然界即人化自然界何以可能?人化自然与自在自然如何在实践基础上转化和统一?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是最无片面性的世界观,它既不是对无人的自在自然界的研究,又不同于把现实自然界局限于人化范围而排除“外部自然界的优先地位”的自然观。
人不可能从虚无中创造人化自然,否则只能走向神创论,因此承认自然界的优先地位,承认自在自然与人化自然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相互区别但又相互联系的两个部分,对坚持辩证唯物主义是非常重要的。人化自然以自在自然为前提,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世界的基本观点。尽管辩证唯物主义以其实践观点高于和不同于旧唯物主义,但它之所以仍然称为唯物主义,属于唯物主义派别的原因就在于此。它并没有因为有人化的现实自然而否定非人化自然的存在;也没有因为应该从主体角度观察客体,而否定从客体自身观察客体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观察的客观性永远是辩证唯物主义一条重要的方法论原则。这条原则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就是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从实际出发”和“实事求是”原则。因此,把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仅仅归结为人化的现实自然观,就是在为客体依存于主体的唯心主义自然观帮忙。
无论当代哲学中存在多少种转向,在任何一种转向中都会有一个无法回避的基础性问题,这就是人类面对的世界究竟是不是客观物质世界。这个问题如影随形,永远在哲学研究的问题中以不同方式存在。世界的客观性问题,从根本上决定哲学家对自己所转向的问题的研究方向。
(三)否定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难以立足
“实践唯物主义”的主张者,似乎反对的只是辩证唯物主义而不反对历史唯物主义,相反特别重视历史唯物主义。实际上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相互渗透、相互支撑的。哲学史证明,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者可以是自然观上的唯物主义者;而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者,历史观必然是唯心主义的。如果一个哲学家否定世界的物质性,否定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怎么可能期待他在历史观上产生唯物主义观点呢?“从历史运动中排除掉人对自然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排除掉自然科学和工业”,就不可能达到“对历史现实的认识”。如果没有一个客观自然作为前进的基础,作为人与自然现实关系的前提,历史观永远无法跨越唯心主义的栅栏。
如果否定辩证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只能重新回到所谓人本主义的历史观。人、人的本质、人性等问题,在文学、美学、艺术、伦理、政治,几乎各种人文社会科学中都有影响,但它从根本上说是哲学问题,是历史观问题。但不同的历史观对人、人的本性、人的本质、人道主义可以有截然不同的观点,可以表现为两种不同的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并不否认西方启蒙学者人本主义思想的进步性,也不否认人道主义的价值。马克思主义需要人道主义,但它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依据的人道主义,可称为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或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因为它是从历史唯物主义高度来考察人、人的本质和人性等问题,并为人类真正实现人道主义创造条件和开辟道路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并不是人道主义的最高体现,而只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才能真正实现人道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之所以称为唯物主义历史观,不能称为人本主义历史观,是因为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它不是用人性的异化和复归、用人的本质解释历史,也不是用我们都是“人”之类的抽象说法来掩盖社会的阶级对立和利益对立,用人道主义来否定阶级斗争和革命的必要性。即使是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也是人道主义从属于马克思主义,而不是马克思主义从属于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整体,而人道主义是其中的重要原理和价值取向。历史唯物主义之所以称为唯物主义,正在于它把物质资料生产方式作为全部社会结构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科学地理解人、人的主体地位、人的本质和人们相互关系等问题。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90周年的重要讲话中,胡锦涛同志又一次重申“以人为本”,并强调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如果脱离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的基本观点,脱离中国共产党人一贯主张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就容易把“以人为本”混同于西方的人本主义,把一个有不同历史观,有截然不同看法的人道主义、人本主义等哲学问题,变为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本质的定性用语,把历史唯物主义变为人本主义历史观或人道主义历史观。这个事实说明,只要否定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就难以立足。列宁说它们是“一块整钢”,并不是因为后者是前者的推广和应用,而是因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自然观与历史观是不可分的,贯穿其中的是同一个原则——以实践为基础的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相统一的原则。
某些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从来没有打算如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来改造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而是在书斋里、在文本里讨论哲学。在当代中国,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则的是非之争,不能脱离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实践历程和丰富经验。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历史,就是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世界观指导下,立足中国实践的历史。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最为重视实践。把重视实践观点与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视同水火,完全是蛰居书斋学者们的主观臆想。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