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人类是怀着十分喜悦的心情跨入21世纪的,在对“千年虫”的恐惧一夜之间消失之后,人们对未来的无数期盼油然而生。然而,随之而来的各种事件并没有给人类带来喜悦,先是2001年美国的“9·11”事件,接着是世界各地不同程度地出现的环境污染事件、恐怖事件,再接着是肇始于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各种事件……一个又一个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恶性事件的发生,一次又一次地粉碎了人们对未来的希望。于是,我们发现人类正进入一个不同寻常的时代,这个时代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征,并使人们产生了许多新的困惑。
人们突然发现:我们进入一个纠结的时代,进入一个焦虑的时代。就如习近平同志所说:“今天,我们也生活在一个矛盾的世界之中。一方面,物质财富不断积累,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文明发展到历史最高水平。另一方面,地区冲突频繁发生,恐怖主义、难民潮等全球性挑战此起彼伏,贫困、失业、收入差距拉大,世界面临的不确定性上升。”[1]
就人类社会来说,人们现在感到十分纠结,不知道将走向何方。2000年往前推9年,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解体了,实践证明传统社会主义模式至少在苏联、东欧已经失败了,一个充满梦想的时代结束了。一时间,所谓“社会主义失败了”“马克思主义过时了”“人类历史将终结于资本主义”等观点甚嚣尘上,影响到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甚至人类的历史命运;2000年往后推8年,美国发生次贷危机进而引发国际性金融危机,进而演化为经济危机、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实践已经证明,已经固化了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隐含自身难以克服的制度性危机,而且当今世界存在的诸多矛盾和问题都与资本主义制度有关,另一个神话也随着危机的扩散而破灭了。当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都不同程度地遭遇危机之后,当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和资本主义发展模式都被证明无法解决当今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时,人类将通向何处呢?有何种更好的替代方案呢?人类处于纠结和焦虑之中。
就当代西方国家来说,国际金融危机并没有结束。金融危机已经从发达国家扩散到全世界,已经从虚拟经济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金融危机正演变成经济危机、社会危机,进而演变成政治危机;曾经发生在英国的骚乱、发生在美国的“占领华尔街”行动已经表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失去了方向。美国人在纠结,他们何时能走出危机?他们是否还能继续统领世界?美国新当选总统特朗普到底会把美国带向何方?欧洲人在纠结,他们如何才能解决主权债务问题,维护欧元区的稳定?英国脱欧以后欧盟是否会解体?如果欧盟解体,欧洲将会怎样?世界将会怎样?这一切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性。
就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中东、北非局势还没有改变。一代枭雄卡扎菲,也就是那个一直喜欢住在帐篷中的卡扎菲,最后被永远地埋在了黄沙做成的帐篷之中。卡扎菲生命的终结标志着一个个人专制时代的结束,也标志着又一个家族政治、部落政治的结束。但卡扎菲的死亡并未给非洲带来一个全新的时代,更没有带来一个民主自由的时代。埃及、叙利亚、伊朗、伊拉克的局势始终充满着不确定性。虽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进入后工业社会,呈现出许多后现代的特点,但广大发展中国家仍然处于前工业社会,全球近十亿人的基本生存问题还没有解决,如此等等,发展中国家充满变数,呈现出诸多的不确定性,仍然面临着方向性的选择。
就中国来说,虽然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贫富收入差距、地区发展差距在扩大,生态环境在遭受破坏,腐败现象有所蔓延,人们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没能显著提高,经济增长乏力。伴随着思想文化的多样多变,我们一时间甚至失去了自我:我们是谁?我又是谁?我们是那样的困惑和迷茫。
过去,我们常讲: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从此,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这是几十年前的话。今天,马克思主义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最大的挑战,莫过于人们不信或者不真信马克思主义。对此,习近平同志有过这样的描述:“社会上也存在一些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有的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中国现在搞的不是马克思主义;有的说马克思主义只是一种意识形态说教,没有学术上的学理性和系统性。实际工作中,在有的领域中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2]
马克思主义不是宗教,但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是科学就值得研究、值得信仰、值得遵循。马克思主义至少应该成为我们的政治信仰。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发现:中国人集体无信仰或者说信仰缺失。长期以来,我们一直从工具理性的角度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而没有从价值理性的角度理解马克思主义。对许多人来说,有用,我就信仰,没用,就不信仰。地方官员认为马克思主义解决不了现实问题,青年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解决不了就业、买房等生活问题。
“五四”时期,中国打出了“打倒孔家店”的旗号,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清算扫清了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障碍。“文化大革命”时期,我们开始大规模的批林批孔运动,中国传统文化再次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可今天我们重新竖起了孔子像,国学在全球热了起来,孔子学院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始复兴。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也充满了疑惑。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我们对新自由主义进行了批判,认为拉丁美洲和俄罗斯的实践以及这次金融危机已经证明了新自由主义的破产,但在中国某些地区或领域,新自由主义却大行其道。西方有学者甚至认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正好证明了新自由主义在中国的成功。我们对新自由主义、对现代西方文明充满了疑惑。
马克思有一句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3]这句名言同另一句名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一起刻在了位于英国伦敦北郊的海格特公墓内的马克思的墓碑上。这两句话看似简单,却蕴含着马克思一生的学术精要和奋斗目标,前者反映了马克思毕生的学术追求,后者反映了马克思毕生的政治追求。然而到今天,我们深深地意识到,现在的哲学家似乎连“解释世界”都不太可能,更难谈“改变世界”。难道我们的理论研究就是这种状况?!
总起来看,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4]。世情国情的这种变化必然反映到人们的思想中来,必然反映到社会的意识形态中来,进而带来思想领域的新变化。如何适应时代发展要求进行理论创新和思想创新,如何维护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维护国家的思想稳定,如何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成为各民族共同思考的问题。正因为如此,当代中国正在思考思想文化建设和价值观建设问题;也正因为如此,党中央对意识形态和思想政治教育给予了高度重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意识形态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2013年8月,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2016年5月,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用“五个面对”概括了当下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新形势、新任务:“新形势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地位更加重要、任务更加繁重。面对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主流和非主流同时并存、社会思潮纷纭激荡的新形势,如何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际发展环境深刻变化的新形势,如何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如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面对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断呈现、各类风险和挑战不断增多的新形势,如何提高改革决策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新形势,如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软实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面对全面从严治党进入重要阶段、党面临的风险和考验集中显现的新形势,如何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5]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回答了事关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他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6]
本书是本人多年研究意识形态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成果的一个汇集。全书共分为四个板块,一是社会转型期的意识形态工作,主要从理论上论述了社会转型期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经验、当前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对新时期如何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从理论上论述了我们为什么需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决条件、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主趋势和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效的举措;三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研究,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历程,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积累的主要经验,结合现实分析了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分析了社会转型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遇到的挑战,并对新形势下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进行了思考;四是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主要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系,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保障机制和管理体制,并结合现实畅谈了对从整体上推进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学科建设的思考,最后分析了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术话语体系的形势,提出了创立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思路。以上内容各自独立,但也有十分紧密的联系,是作者本人对相关问题的一个整体性思考,只是这些思考显得不是十分成熟,在此只能请读者多多谅解了。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本书的主要内容大都以论文形式发表于相关学术刊物,此次只是做了必要的修改;还有部分内容曾作为其他课题的阶段性成果被收录于课题最终成果之中,此次也只是做了些许修改。在此书付梓之际,还要特别感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牛晋芳副编审,是她促成了本书的出版并为此付出了辛苦的劳动。
秦 宣
2017年春节于北京
注释
[1]习近平.共担时代责任 共促全球发展: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人民日报,2017-01-18.
[2]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05-19.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40.
[4]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05-19.
[5]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05-19.
[6]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人民日报,2016-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