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宋代《周礼》学的研究基础
《周礼》初名《周官》[1],又名《周官经》[2],是“十三经”中唯一一部详言班朝治军、设官分职的制度之书。洪业先生曾评价此书:“影响于后世之政治制度殊大,如由北周迄于清末之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即隐师《周礼》之意者也。”是书文繁事富,体大思精,举凡政法文教、礼乐兵刑征赋度支、城乡建置、天文历法、宫室车服、农商医卜、工艺制作几乎无所不包,是研究我国古代政治史、官制史、思想史、社会生活史的重要典籍。
因为《周礼》对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影响深远,在经学、史学研究方面又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故自西汉末以来,历代研究论著层出不穷,援引《周礼》议政者更是不胜枚举。宋代是《周礼》研究较为繁荣的历史时期,也是《周礼》研究范式从考证之学向论辩之学转变的重要阶段。宋代《周礼》学不仅深深影响了元、明、清初的《周礼》学,对清代乾嘉以后的《周礼》研究也大有启示,因此宋代的《周礼》学史值得我们研究。
注释
[1]《周官》之名始见于《史记·封禅书》,《汉书·礼乐志》《汉书·王莽传上》《汉书·郊祀志》中俱载是名。杨天宇先生在《关于〈周礼〉的书名、发现及其在汉代的流传》(杨天宇《经学探研录》,153~168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一文中指出:“《周官》之改名为《周礼》,当在王莽居摄之后、居摄三年之前(公元6—8年)。”
[2]见《汉书·艺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