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息资源产业实证研究(2016)(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报告系列)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3.5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对信息资源产业发展指数的评价对象、评价样本、指标体系构成、指标权重、缺失数据估算、影响因素构成和测算等进行了解读。重点解读了指标体系构成和产业发展指数的影响因素及其测算方法。信息资源发展指数的评价对象是中国各省级区域信息资源产业及其细分行业的发展情况,评价样本是全国及除港、澳、台外的31个省级行政区域的信息资源产业及其细分行业。在概念界定上,本书基本沿用关于中国信息资源产业发展与政策的系列报告中对信息资源产业及其细分行业构成的界定,将信息资源产业划分为信息资源采集业、信息资源加工业和信息资源提供业三个大类,其中,信息资源采集业包括14个行业,信息资源加工业包括14个行业,信息资源提供业由65个行业构成。信息资源产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分为显示性指标和解释性指标两部分。指标体系测算所用的数据全部来源于各类统计年鉴中公布的客观数据,并对小部分缺失的数据进行了估算。在权重确定上,本书采用TOPSIS改进方法和熵权法确定了显示性指标权重与排名。

信息资源产业发展指数的理论基础是E-SCP模型。产业结构、产业行为和产业环境属于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产业结构主要包含进入壁垒、产业主体差异化和产业集中度等指标,产业行为主要包含产业创新、产业竞争、产业包容和产业代谢等指标,产业环境主要包括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社会环境和技术环境。本书重点解读了产业行为、产业结构和产业环境的具体测评指标构成和测算方法,对指标构成、子指标含义、子指标测算及各指标数据来源进行了详细说明。在后面章节中,将依据在本章所提出的指标体系和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对我国信息资源产业发展情况展开评价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