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探讨
围绕大目标找准突破口
郑必坚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勾画了我国“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冲刺准备。“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们聚焦“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化社会治理体制改革”这一主题,非常及时、特别重要。
我们正处于重要的历史关头,要紧紧围绕大目标,干成大事业。这个大事业就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的一项任务,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任务落实到社会建设方面,就是要通过深化社会治理体制改革,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达到确保整个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目的。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必须深入研究和遵循现代社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解放思想,坚决破除各种不合时宜的旧观念、旧思想的束缚;坚持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相结合,研究以社会治理理念的创新引领社会治理方式、方法和手段的创新,提出社会治理的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新方式和新手段,逐步完成由传统的治理理念和治理方式向现代的治理理念和方式的过渡。在深化社会治理体制改革、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十分重视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从而凝聚共识,统筹规划,协同推进,防止各部门出台政策的碎片化。
以社会治理的概念取代社会管理的概念,本身就是理念的转变。管理的主体是政府,治理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一字之差,体现着对政府职能认识上的转变。社会治理的新理念以人民群众为主体,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社会治理的过程是政府与人民群众双向互动、多元参与的过程,要充分激发各种社会组织的活力,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
当今的社会发展明显出现利益多元化趋势。面对今天社会格局存在着众多利益诉求各不相同的群体,社会治理的方式方法明显具有合作、协商的特征。用民主协商的办法来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冲突和纠纷,以及和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实际问题,自然成为社会治理的一种制度性方式方法。所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
政府主导,多元参与,民主协商,自然要求社会治理的运作方式要开放、公开和透明。
在社会治理中,法制是前提、基础和保障。必须坚持依法治理,运用法制思维和法制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同时,要强化道德约束,规范社会行为。
总之,我很赞赏这样一种概括的说法,说社会治理要能够达到:政府善治、合作共治、基层自治、社会法治、全民德治。
就社会建设而言,当前最要紧的是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抓紧解决突出问题,切实取得实效。具体说来,至少有如下几点:
第一,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目标,加强社会建设,特别抓紧补齐基础工作的“短板”。
一是抓紧补齐民生保障的“短板”。民生与国家兴旺、人民幸福、社会稳定息息相关。今年5月,在浙江,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坚持经济发展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7月,在吉林,他又指出,民生工作直接同老百姓见面、对账,来不得半点虚假,既要积极而为,又要量力而行,承诺了的就要兑现。近些年来,由于各级重视,民生保障取得了重大进步、得到了很大改善,但仍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就业难、就学难、就医难、住房难、养老难等问题依然很突出。加快补齐民生保障这个“木桶短板”,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非常重要而急迫。
二是抓紧补齐基层工作的“短板”。基层工作是我们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基。当前,城乡基层基本建设总体有了很大改善,但也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城乡服务设施不完善、社区服务管理不到位、社会组织活力不足、社工队伍发展不充分、志愿服务长效机制不健全、社会领域党建工作薄弱等问题仍然很突出。这些基本问题都需要我们在“十三五”期间抓紧解决好。
第二,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目标,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特别要抓紧完善顶层设计。
一是抓紧完善体制机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的重点改革影响之广前所未有,成就之大举世瞩目,但社会体制改革严重滞后、运行机制创新严重不足。当前,我国改革总体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但社会体制改革仍处于起始阶段,任务还十分艰巨繁重。我们必须按照“四个全面”“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否则,社会建设就会举步维艰,影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
二是抓紧完善政策法规。党中央明确提出,改革既要加强顶层设计、摸着石头过河,更要于法有据。当前,社会领域政策滞后、法规短缺,与形势任务发展变化不相适应。社会改革发展的形势要求我们,必须把健全政策、完善法规摆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加快推进社会领域政策体系建设和法治体系建设。
第三,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目标,创新社会治理,特别要抓紧破解重点难点问题。
一是着力破解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难题。人口流动大潮带来了城市社会的活跃和乡土社会的式微,同时,人口过快过量向大城市流动,加剧了城市人口资源环境矛盾,使“大城市病”突发高发,使农村人口“空壳化”、发展边缘化。这就需要我们积极探索打破户籍、地域、身份等界限的实有人口服务管理方式,需要我们从长远持续发展、区域协同发展的角度,正确看待和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这是一个世界性、世纪性难题,也是我们每一个人、每一天都要面对的问题。
二是着力破解互联网服务管理难题。针对当前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现象,如何管好用好互联网成为亟待破解的现实难题。为此,必须按照积极运用、科学发展、依法治理、确保安全的原则,着力创新虚拟社会治理,建立健全网上网下综合防控体系和网上动态监管机制,充分激发广大网民积极参与的活力,积极参与网络社会治理和网络文明建设。同时,还必须注重把发挥传统优势与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把依法治理、创新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治理、系统治理落实到网上网下,努力走出一条依法创新虚拟社会治理的新路子。这也是一个世界性、世纪性难题,同样也是我们每一个人、每一天都要面对的问题。
以上所举,都是大事,不是小事。强调从大处着眼,就是说视野要宽;强调从小处入手,就是说落点要实。总的来说,是抓住主要问题,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积极、稳妥、扎实地工作。至于如何做、如何做得更好,就靠大家了。在座各位,都是中国社会建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排头兵。我希望也相信大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能够奋发有为,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业绩,为“十三五”和第一个“一百年”交出一份圆满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