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苏联地区
一、2015年原苏联地区政治经济形势综述
(一)原苏联地区地缘政治形势
位于欧亚大陆腹地的原苏联地区是多种文明的交汇之地,也是近两百年地缘战略斗争持续之地。在能源地缘政治学中,“世界能源心脏地带”这一概念包括了世界能源供应心脏地带和世界能源消费心脏地带。前者是指从北非马格里布到波斯湾、里海、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这一大型区域,而原苏联地区就包含在内,具有极为丰富的油气资源。后者则包括“内需求月形地带”的东亚、东南亚、南亚和欧洲大陆,以及“外需求地带”的北美、南太平洋。[1]欧盟、中国、美国、日本等国由于巨大的能源需求,对原苏联地区投入了极大的关注。
就地区内部国家关系而言,原苏联各国在巩固与扩张的基础上继续相互渗透和反渗透。一方面,经济上,地处资源丰富的里海地区附近的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小国和俄罗斯这一大国都是著名的产油国。俄罗斯旨在于区域内恢复统一电力系统,共同参与油气开发和里海问题,以确保地区政治稳定和自身的领导地位。为了防止俄罗斯对于能源市场的垄断,原苏联地区的多个小国呈现出制衡俄罗斯单极发展的油权均势特征,旨在通过和区域外其他国家进行能源合作削弱俄罗斯在油权上的垄断地位,减轻对于俄罗斯的经济依赖。
另一方面,政治上,原苏联地区的国家同样认识到域内大国俄罗斯所能提供的安全保障。过去,原苏联国家,尤其是中亚五国在独立后呈现出向西方倾斜的地缘政治取向。然而在近些年,这一地缘环境发生了变化:中亚与欧洲—大西洋共同体的联系变得松散,而中国和俄罗斯分别由于经济上强势的投射能力和政治上的顽强存在,在该地区内的影响力不断上升。俄罗斯仍然可以通过军事安全施加影响。此外,区域内恐怖主义抬头,使得俄罗斯以及原苏联地区其他国家正面临复杂的安全问题。尤其是在俄罗斯空袭叙利亚境内极端组织后,“伊斯兰国”公然宣布将对俄罗斯实施恐怖袭击,使得该地区的安全形势有所恶化,进一步促进了区域内国家在安全上的合作。
2015年,该地区迎来了一系列新的变化。克里米亚事件之后,西方一直对俄罗斯实施经济制裁。继2014年俄大型能源公司与西方合作受困、美埃克森美孚公司冻结了与俄石油公司90%的合作项目之后,2015年美国继续扩大对俄的制裁规模,并于8月将远东鄂霍次克海南基林斯基油气田列入出口禁令名单。[2]欧美市场的缩减和政治上与美国、北约和欧盟关系的紧张使得俄罗斯意识到融入“西方”的想法难以实现,从而日益重视同地区的原苏联国家在安全和发展上的重要性。为了强化区域内的联系和合作,俄罗斯于2015年积极主导了区域内重要的经济一体化组织——欧亚经济联盟的建立。2015年1月2日,亚美尼亚成为该联盟的第四个成员国;5月29日,该联盟与越南签署了首个自由贸易区协定;8月12日,吉尔吉斯斯坦也加入了欧亚经济联盟。[3]作为一个新的制度化的地区性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联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此机制同样面临诸多问题。首先,由于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在起草联盟条约中存在较大分歧,条约最终文本大幅缩水,各国仍然可以维持贸易和投资的壁垒,建立统一货币和发行中心的设想也遭到否决,经济一体化的程度大大减弱。其次,由于地区内其他国家在克里米亚事件后对于俄罗斯的战略不信任有所上升,在政治上该区域内的国家推进一体化的意愿进一步降低,甚至哈萨克斯坦和白俄罗斯的总统都曾表示不排除退出联盟的可能。最后,俄罗斯经济的衰退也影响了欧亚经济联盟中的其他国家的经济形势和整个联盟可持续运行的前景。卢布的贬值造成哈萨克斯坦的出口缩减,其货币坚戈也因此遭遇贬值;白俄罗斯2015年上半年GDP同比下降3.3%;吉尔吉斯斯坦的外贸额同样发生缩减;前三个季度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之间的贸易额也下降了三成左右。[4]该联盟的建立和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俄罗斯的资金供给。然而在国际市场上原材料尤其是能源价格急剧下跌和卢布大幅贬值的不利形势下,俄罗斯难以保证持续注资,因此短期内原苏联地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合作仍然面临严峻和复杂形势。
而在和区域外国家的关系上,原苏联地区渐渐成为国际瞩目的能源“生命线”,因此也是全世界能源博弈最激烈的地区之一。2015年,中国、美国、日本、法国、土耳其、印度和韩国等国的政要相继访问这一地区,如此密集的到访在这一区域尚属首次,表明域外大国为争夺在原苏联地区的影响力展开了新的较量,这将改变这一地区的地缘政治形势。
美国将关注投向原苏联地区既有政治目的也有经济考虑。政治上,美国通过首次与中亚五国外长举行“5+1”对话,探讨了地区局势,强调了安全合作的重要性,旨在加强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军事存在,遏制和削弱俄罗斯的军事影响力。经济上,加强和这一地区的军事联系也有确保美国油气供应的考虑。由于美国在这一地区的投资主要集中于能源领域,因此其积极修建管线以确保里海的油气输出,并且开展能源外交以保证本国公司能够顺利进入这一地区。美国曾提出旨在推动能源合作的“大中亚计划”和“新丝绸之路”计划,希望建立贯穿中亚和南亚的交通、通信和油气管道,减少中亚国家对于俄罗斯和中国的依赖,然而这一计划推进缓慢。
在美国国务卿克里到访这一地区前,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也首次访问了中亚五国,随行的还有庞大的日本企业家代表。除了希望增强经贸和投资合作、谋求更多能源资源之外,更旨在和美国形成协调,以遏制中俄两国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力,搅乱俄罗斯推动的欧亚一体化战略和中国实施的“一带一路”计划。[5]
在日本和美国试图确认和中亚的合作之前,印度已经抢占先机,其总统莫迪在2015年7月遍访中亚五国,利用早前举行“印度—中亚”对话所积累的传统友谊开展卓有成效的能源外交,主要和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阿塞拜疆开展能源合作,并且与俄罗斯成功签署了防务与能源协议。[6]
欧盟也对原苏联地区投以更多的关注,并且通过外交途径提倡建立世界天然气供应竞争保障机制,希望将里海附近的国家作为天然气进口的重要替代选择,减少对于俄罗斯的依赖。
2015年该地区最引人注目的变化当属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构想的实施。近年来,中国已经成为原苏联国家最主要的贸易伙伴和最主要的投资来源,大量投资流向当地能源、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俄罗斯自身经济状况的恶化导致其在该地区内影响力下降,同时俄自身也需要与中国在经济方面的合作,因此默许了中国对这一后苏联空间的不断介入。该地区其他国家为了提振自身经济发展,也积极构建和中国的合作关系。2015年,普京总统和习近平主席共举行了五次会晤,并都举行了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大阅兵。政治观察家们所预想的中国主导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俄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之间针锋相对的情况也并未出现。实际上,中俄领导人对于两个计划的对接和互补进行了讨论。因此,原苏联地区呈现出一种经济上依赖中国,而安全上依靠俄罗斯的趋势。
(二)俄罗斯政治经济形势综述
1.俄罗斯政治形势综述
2015年,俄罗斯国内政局保持了基本稳定,通过反对西方制裁、打击亲西方的反对派、隆重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强调俄罗斯对克里米亚的主权等措施,俄罗斯国内的爱国主义热情、民主主义情绪和政治凝聚力上升,普京在民众中的支持率持续高涨。
2015年9月,俄罗斯全境内举行了1万多场不同级别的选举活动,共有39个政党参与竞选,数千万选民参加投票,21个联邦主体选出了州长,11个联邦主体选出了地方议会议员,其中,执政的统一俄罗斯党继续保持明显优势。[7]在对外抵抗西方压力的同时,俄罗斯严厉打击了国内的政治反对派和亲西方的非政府组织,包括通过立法规定和媒体宣传等方式,有力地防范了“颜色革命”。
在总体稳定的同时,俄政治和社会中也存在不稳定因素。实力下降的政治反对派仍然活跃,尤其是2015年2月27日前副总理、反对派领导人涅姆佐夫被暗杀一事,导致3月1日反对派在莫斯科举行了悼念涅姆佐夫的示威游行。此外,很多反对派的非政府组织在外国资金支持下也继续活动着。而在俄罗斯空袭“伊斯兰国”组织的目标后,其国内的恐怖活动也有所增加,例如“伊斯兰国”组织西奈分支“勇士”于10月31日炸毁了埃及西奈半岛上空的俄罗斯客机,导致224人死亡。[8]
此外,民众的不满情绪仍然存在,尤其是在经济衰退和生活水平下降的现状下,近四成的人担心失业和痛恨官员腐败,半数以上的居民担心通货膨胀以及工资下降。
在外交上,俄罗斯也面临重重挑战。首先,其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时有恶化。俄罗斯将北约列为首要的安全威胁,因此不断开展大规模的军演,加强军事部署,而北约同样以大型的联合军演作为回应。其次,俄在新的国家安全威胁评估文件中,首次将美国列为国家安全威胁。虽然俄罗斯客机遭袭和巴黎暴恐事件使得俄罗斯和西方在反恐上的合作加强,且俄罗斯军事介入叙利亚后,和美国在外交、军事和情报等部门的会谈增多,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彼此关系,但双边关系仍处于僵局。
从积极的意义来看,俄罗斯在叙利亚的军事行动使其一举扭转因乌克兰危机而陷入的被动,是俄2015年外交为数不多的突破点。该行为一方面打击了“伊斯兰国”,铲除了安全隐患;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叙利亚塔尔图斯海军技术中心和拉塔基亚空军基地建设,并力挺阿萨德政权以重获主导权,加强了在中东地区的军事存在,既打击了恐怖主义,也扭转了巴沙尔政权的颓势。
此外,俄罗斯通过多边外交主动出击摆脱外交孤立。一是举办金砖、上合“双峰会”。2015年7月,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七次会晤和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五次会议在俄乌法市先后召开。[9]“双峰会”使俄地位凸显,为俄壮了声势。俄外长拉夫罗夫称,国际政治中出现了“新的多中心体系”,世界有了“新的权力中心”。二是在联大软硬两手抛出政策主张。在联大一般性辩论中,普京一方面宣传俄对全球事务的主张,批评美单边主义政策;另一方面抛出反恐联盟倡议,主张在《明斯克协议》框架下解决乌克兰问题,以乌为桥梁发展欧盟与欧亚经济联盟经贸关系。三是力推反恐外交。11月G20峰会召开前发生了巴黎恐怖袭击,普京借机与沙特国王萨勒曼会面,并和奥巴马在茶歇期间非正式会晤35分钟,推动国际反恐合作。[10]
总体来看,2015年俄罗斯内政外交都面临着不小的压力和严峻挑战,但政局大体稳定,外交上也有一定突破,尤其是和非西方国家的交往为其突破西方封锁提供了可能。
2.俄罗斯经济形势综述
2015年,在西方持续的制裁、油价长期走低、经济结构改革长期缺乏动力和成效的共同作用下,俄罗斯经济衰退已经成为“新常态”。2015年,俄GDP开始大幅下降。俄罗斯联邦统计局2016年1月25日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2015年俄GDP较上年萎缩3.7%。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2015年世界经济展望》也将俄2016年GDP预期从萎缩0.6%下调至萎缩1%。[11]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的全球投资报告显示,2015年流入俄罗斯的外国直接投资缩减92%。[12]俄在贸易方面的情况也不乐观,2015年俄罗斯进出口贸易额5304亿美元,同比下降33.2%。其中:俄出口3459亿美元,同比下降31.1%;进口1845亿美元,同比下降36.7%;顺差1614亿美元,比2014年减少489亿美元。[13]
2015年,俄财政赤字为1.95万亿卢布(约合250亿美元),占当年GDP的2.6%。[14]油价下跌也进一步加剧了卢布贬值和通货膨胀。2015年全年,俄卢布相对美元贬值24%,最大跌幅一度达到1美元兑73.63卢布;俄卢布相对欧元贬值14.6%,最大跌幅一度达到1欧元兑83.63卢布。[15]2015年全年俄通胀率为12.9%,达到了2008年以来的最高值。此外,卢布汇率的变化也导致了俄罗斯国际储备的缩水,俄罗斯中央银行9月10日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4日,俄国际储备降至3653亿美元,其政府所持有的外汇储备只剩下3000多亿美元,这其中可动用的外汇储备仅有1000多亿美元,但俄抑制通胀和稳定汇率所需的国际储备大概为5000亿美元。[16]
在西方制裁和油价下跌的双重作用下,俄消费需求和投资双双下滑,零售额下降10%,资本投资萎缩8.4%,工业生产减少3.4%,天然气产量下降2.6%,轿车产量下降27.7%。此外,2015年俄居民实际收入减少4%,已连续两年出现下滑。收支失衡很大程度上受卢布贬值的影响,居民的资产缩水,相应地偿还家庭信贷、债务等支出增加。另据俄联邦统计局初步统计,2015年俄失业人数达426万,同比增加7.4%。[17]
面对经济上的不景气,俄罗斯自身也做出改革努力。2015年1月,俄政府推出总额2.3万亿卢布(约合350亿美元)、共计60项任务的“反危机计划”,包括加大国家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缩减政府预算支出、积极实施进口替代计划甚至下调国家公职人员工资等一系列措施。[18]
3.经济问题的政治原因
油价下跌固然是俄罗斯经济下滑的重要原因,但相较于其他产油国,俄经济的表现也要差得多,因此其经济问题难以解决的背后有根本的政治原因在发挥影响。俄罗斯在威权统治下,腐败日益滋生、政府行政负担过重,这导致了政府部门缺乏有效的治理能力,在面对油价下跌和西方制裁时,并未对卢布汇率加以调控,而是任其下滑,导致货币大大贬值,严重的通货膨胀带来的是国内需求的暴跌,阻碍了其经济的发展。
根据世界银行《2016年营商环境报告》和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指数,俄罗斯在知识产权保护、腐败、司法独立、政府监管、基础设施的质量等方面的排名都较为落后。[19]实际上,俄罗斯在21世纪初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要实现经济重新增长只有依靠大举投资新的产能和提高生产率,然而制裁加剧了多年来未能使腐败的国家资本主义体系现代化的问题,改革的迟滞扼杀了投资的可能。
(三)其他原苏联地区国家政治经济形势综述
受世界经济局势影响,2015年其他原苏联地区国家的经济表现亦有下滑,但个别国家表现较为突出,且未来经济预期有望回升;政治上各国总体保持了稳定,但潜在风险加大。总体而言,2015年其他原苏联地区国家在动荡中力图发展经济与维护政治稳定,并取得一定成果。
1.其他原苏联地区国家政治形势综述
从地区内部来看,各国总体态势相对稳定,但国内矛盾日益凸显。面对伊斯兰教的迅速复兴,极端势力越来越成为政权稳定的威胁;民族和地区矛盾难以消除、政权交接具有不确定性,加之外部经济环境恶化加剧,社会矛盾积累,政治领域的不确定因素持续累积,面临的政治风险进一步增大。但各国也在不断寻求改革与变化,积极应对社会公平与民生问题,保持了政治局势的基本稳定。
哈萨克斯坦货币坚戈汇率的持续下跌,引发担忧情绪在国内的蔓延,民众要求提前举行总统大选。[20]与此前爆发的“扎纳奥津事件”一样,如果政府不积极应对社会矛盾和民生问题,未来可能面临更大规模政治动荡的威胁。因此,哈国于2015年5月20日公布国家建设“百步计划”,这是为落实纳扎尔巴耶夫总统提出的五大改革目标而制定的具体举措,旨在应对国际和国内面临的潜在威胁和挑战、保障国家长远发展、推动哈萨克斯坦进入全球最发达30国之列。该计划共分为五部分,包括建设专业化的国家机关、加强法制建设、落实工业化和保障经济增长、统一与团结、建立责任型政府。[21]2015年3月29日,乌兹别克斯坦举行了总统选举,卡里莫夫再次当选。他提出了包括从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参与到提高教育质量在内的10项优先任务。[22]但由于乌兹别克斯坦宪法禁止同一个人连续担任总统超过两届,而卡里莫夫从1989年起领导乌兹别克斯坦,因此已有一些公民团体对中央选举委员会将卡里莫夫登记为总统候选人的决定提出异议。尽管中亚五国中不乏政治强人,但土库曼斯坦的政治实践尤其体现出鲜明的强人政治色彩。土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注重通过制度化的政治安排来加强统治的合法性,不断推动国内多党化进程,但在政府严密的控制下,政党数量仍然有限。[23]此外,塔吉克斯坦地方势力割据、民族冲突、宗教矛盾仍然突出,受阿富汗局势动荡影响,其国内安全局势恶化。吉尔吉斯斯坦仍然面临着南北矛盾和民族仇视的问题,其政党政治仍然有待完善。
在对外关系方面,该地区政治深受周边大国影响。原苏联地区国家相对孤立的地位要求它们谨慎处理与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随着中俄合作关系的升级,中亚国家传统的在中俄两边“左右为难”的处境得以缓解。2015年,俄罗斯的外交政策向亚洲倾斜,一方面与中国的关系变得更为紧密,另一方面也愈益重视中亚国家。俄罗斯对中国介入该区域越来越持默许的态度,因此为各国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该地区已成为俄罗斯倡议的“欧亚经济联盟”与中国倡议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主要合作地域。2015年,中国与该地区多国领导人进行了互访,与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国发表了联合宣言,进一步发展和深化了战略伙伴关系。
与此同时,原苏联地区仍面临着紧张的安全困境。美国全力谋划亚太再平衡,日本寻求抗衡中国在中亚的影响力,印度经济持续增速,中国的崛起引发该地区国家的担忧。地区内部,哈萨克斯坦的强势崛起与传统地区大国乌兹别克斯坦的地区主导权之争愈演愈烈,各国围绕领土边界、跨界水资源的争夺持续升温。另外,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的威胁也不断加剧。
2.其他原苏联地区国家经济形势综述
其他原苏联地区国家经济深受国际经济局势的影响和地区大国经济态势的制约。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乌克兰危机拖累俄罗斯经济以及油价下挫等因素作用下,该地区经济形势总体不容乐观,但未来有望回暖。
哈萨克斯坦经济依赖石油并且与中俄保持的大量贸易往来,因而随着卢布和油价暴跌,以及人民币贬值,经济大受打击。哈萨克斯坦2015年外贸额为759亿美元,远低于2014年的1207.55亿美元。[24]2015年,哈萨克斯坦经济增长1.2%。由于采矿业下降2.5%,因此工业产值下降1.6%。采矿业下降主要体现在采油量下降1.7%,采煤下降5%,铁矿开采下降22%。2015年哈萨克斯坦通货膨胀13.6%,远高于2014年的7.4%。[25]2015年8月,哈萨克斯坦政府突然宣布允许货币自由浮动,放开汇率导致坚戈跌破1994年来最低水平。[26]同年11月,哈国宣布了大规模国有资产私有化计划,希望以此应对危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其对哈萨克斯坦经济增长的预测值下调至1.5%,而2000年到2011年平均增长8.4%。[27]为此哈国预先制定了一整套方案,包括第二个五年计划、“光明大道”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百步计划”等。
根据格鲁吉亚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5年格GDP同比增长2.8%。[28]外贸下滑13%,降至99.2亿美元。其中进口下降10.1%,为77.2亿美元;出口下降23%,为22亿美元;贸易逆差为55亿美元,同比减少3.7%。同样位于该地区的阿塞拜疆是格第三大贸易伙伴,贸易额为7.833亿美元,格对阿出口由2014年的5.45亿美元降至2.4亿美元,这主要由于转口汽车贸易锐减。格进口下降14.8%,为5.43亿美元。[29]
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的国内生产总值以及财政收入,都高度依赖俄罗斯的汇款和中国商品进入乌兹别克斯坦或俄罗斯的过境运输费。目前两国的前景都不容乐观,吉尔吉斯斯坦对俄罗斯的出口量同比下跌33%,部分原因是吉尔吉斯斯坦再出口业受到联合性打击。[30]吉尔吉斯斯坦国家统计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按照生产法来计算,2015年全年吉尔吉斯斯坦GDP为4236.355亿索姆(约合65.72亿美元,2015年全年平均汇率为1美元兑换64.46索姆,下同),同比增长3.5%。吉人均GDP为74400索姆(约合1154美元),同比增长1.4%。同时,吉政府与吉国家银行通力合作,采取特殊的金融信贷政策,成功将通货膨胀控制在3.4%的较低水平。上述数据在欧亚经济联盟中,都是最佳的。[31]但2015年1月至11月,吉尔吉斯斯坦的对外贸易总额仅49.86亿美元,同比下降23.7%。吉外贸极不平衡,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占外贸总额的26.2%和73.8%,逆差达23.78亿美元。[32]
2015年,塔吉克斯坦对外贸易额为43亿多美元,较2014年下降了18%,全年贸易逆差25亿多美元。其中出口额为8.9亿美元,同比下降8.9%;进口额34亿多美元,同比下降了20.1%。[33]塔吉克斯坦GDP为484亿多索莫尼(约合71亿美元),同比增长6%,通货膨胀率为5.1%。[34]
土库曼斯坦也遭遇困难,但在经济发展方面仍取得较大成就,与2014年相比,GDP增长6.5%,固定资本投资增长7.8%[35],国内贸易增长18.2%。据土官方此前公布的数据,土库曼斯坦2014年外贸额为364亿美元,2015年外贸额下降28%,降至262亿美元。[36]
乌兹别克斯坦汇率也出现明显下跌,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乌兹别克斯坦的通胀率也将因此保持在两位数。2015年10月27日,世界银行将对乌兹别克斯坦2016年经济增长预期从7.8%下调至7.5%,2017年从8%下调至7.7%,均低于世界银行公布的2014年乌经济增长8.1%的数据。[37]根据世界银行报告,近年来,乌兹别克斯坦政府采取出口多元化和扩大内需的措施促进经济增长。然而,棉花和黄金价格走低,以及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主要出口市场经济疲软仍将困扰乌国经济发展。[38]
阿塞拜疆财政部部长沙里弗夫在2015年社会经济发展总结和2016年工作任务政府扩大会议上表示,2015年阿经济增长1.1%,远低于阿政府3.3%的预测。其中,非油气领域产值达376亿马纳特(约合358亿美元),同比增长1.1%,约占GDP总量的69.3%。2015年阿塞拜疆通胀率达4%,对外贸易额达206亿美元,同比下降33.4%。[39]沙称,从2016年起阿经济增长将面临更大压力,未来几年将“勒紧腰带”过日子。[40]
在国际经济形势不容乐观的背景下,油价的持续低迷和俄罗斯经济的走弱进一步推动了中亚国家经济多样化战略的实行。但中亚国家相对偏僻的地理位置、较低的人口密度和基础设施不完善,仍旧是其融入全球制造业供应链的阻力。
不过,中亚经济前景中也有积极的因素。根据2016年1月8日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世行预计中亚五国2016年经济向好,增长3.2%,2017年增长4.8%,2018年增长4.9%。其中,哈萨克斯坦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增长3.3%,2018年预计增长3.4%。哈新石油产地投产、国际油价趋稳和俄罗斯经济复苏将带来有利影响。乌兹别克斯坦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增长7.5%,2017年预计增长7.7%。塔吉克斯坦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增长4.8%,2017年预计增长3.4%,2018年预计增长4.3%。土库曼斯坦2016—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则预计增长8.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