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教师是一个光荣而神圣的职业。19岁高中毕业后,我成了一名插队知青。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成了众多知青中的一名农村小学教师。那时根本就没想到,若干年后我会真的进入教师的行列,一干就是三十几年。我清楚地记得,农村小学师资的缺乏、教学硬件的简陋,使我这个什么都不太懂的小丫头承担起语文、数学、体育、美术等课程的教学工作,还能应付“复合班”的教学,从一年级教到了五年级。农村小学三年的教学实践,练就了我的胆量,练就了我的“大嗓门”,也练就了我的教学思维。现在想来,那段岁月确实为我后来的高校教育工作打下了基础。
我属于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毕业后完全可以去政府机关工作,但是,我却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到党校教书的工作,因为我觉得教书是人生中的一件快乐事。1987年研究生毕业后,我又毅然决然地来到了中国人民大学任教。在中国人民大学工作的这些年,慢慢地,我懂得了教学的深刻内涵,理解了教学的底蕴所在,对教学与研究的关系逐渐地也有了一些体悟和感想。我努力积攒着教学和研究的体会,感受着教学和研究的成果所带来的快感和欢乐。这应该是我人生中最美好最无法忘怀的经历。
在中国人民大学工作的这些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研究是我一直不离不弃的事业。我教过“马克思主义原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邓小平经济理论概论”“政治经济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等本科课程,教过“邓小平理论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等研究生课程。这些教学研究,成为我人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2005年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设立以后,我在对学科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研究中,又逐渐地认识到学科建设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意义。
教学确实是有境界的。我在教学的研究和实践中,逐渐懂得了学术、体悟、学科构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三重境界。本书正是从教学的学术境界、教学的体悟境界、教学的学科境界这三重境界来撰写的,也是我近些年来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研究成果。本书的上篇为“教学的学术境界”,主要汇集了我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面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等课程的内容,意在说明理论研究对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意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要“一身二任”:既是“教书匠”,又是“研究者”。教学的学术境界是每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所必须具备的,唯有如此,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中篇为“教学的体悟境界”,通过自己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本身的研究成果,阐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的关系、从理论到教学的三个“体系转化”问题,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对教师的要求,意在说明教学研究和行动研究是提高教学实效不可或缺的步骤,是使教学散发出魅力的关键。这两大类研究是教师能够真正理解和把握教学精神的根本,它关涉教学对象、教学规律、教学方法、教学环节、教师素质等多个层面。下篇为“教学的学科境界”。教学与学科是密不可分的,学科建设的关键在于人才培养,而人才培养的根本在于教学,因此,教学必须以学科为支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特殊性,它所依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除了要培养专门的人才以外,还必须面向所有的大学生,为培养各类专门人才服务。该部分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角度,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构、建设等问题进行研究,意在说明学科建设与课程建设的结合是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后劲”的关键,是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历程中具有“专业归属”的根本。
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境界”为题写作本书,并非强调自己已达到了这种境界,而是力图阐明对教学境界的一种体会、概括和总结,以不断地要求自己、鞭策自己,并朝这个方向努力迈进。
教育部社科司为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发展,进一步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设立了“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文库”,意义重大。感谢教育部社科司将本书列入文库并支持出版,也感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对本书给予的所有帮助。
张雷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