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国际合作报告2014/2015:“低油价”新常态下的中国能源国际合作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引篇

树立“低油价”新常态下能源国际合作新思维

许勤华[1]

2014年底开始的油价大幅度下跌,预示着2015年会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年份,对于中国而言更是如此。所谓“不同寻常”表现在,人类能源文明史上的第三次巨大转型,借着轰轰烈烈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以油价一路狂跌的形式,在2015年展露峥嵘。这次从化石能源向非化石能源的转型,较之前两次从木材到煤炭、从煤炭到石油的转型,将更为漫长。但也会如前两次能源转型一样,将从根本上重塑全球能源秩序。几乎所有的国家都需要在此过程中作出政策选择,进行一场顺应能源转型大方向的能源革命。尚处于煤炭为主要消费品种的中国,能源革命的提出,应建立在对全球能源形势将发生重大调整的前瞻性判断之上。

能源国际合作是为中国能源革命的能源生产、能源消费、能源技术和能源体制革命服务的,因此需要加强。

那么,中国如何加强能源国际合作,以下四点值得认真思考。

构建能源合作新思维

这一轮油价下跌不同于1986年和2008年的两次下跌,是能源转型过程中的下跌,是在供需基本面起决定因素基础上的一次常规与非常规油气(页岩/致密油气)资源为抢夺市场份额的较量。常规油气加上非常规油气的生产总量大过消费量,在经济依然疲软特别是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欲振乏力之世界经济展望预期值的刺激下,下行压力被进一步放大。应该说,北美非常规油气革命的成功,是此次油价下跌的主要始作俑者,揭示“大能源时代”的到来。

“低油价”实际上只是由于油价泡沫被挤出以后,逐渐向理性油价靠拢的一种新常态。适应“低油价”的新常态,就是尊重国际能源市场的经济规律。建立“低油价”新常态下能源国际合作思维,就是要以更符合国际能源市场经济规律的精神,推进能源国际合作。

认清中国在全球能源秩序中的地位与作用

“大能源时代”的到来,加大了中国在国际能源市场上的权重。“大能源时代”是指:从能源品种来看煤炭和常规油气资源不再“一枝独秀”,致密油气、页岩油气、煤层气等非常规油气和新能源开发欣欣向荣,核能及各类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技术日益成熟;从能源开发区域来看,大陆上油气勘探开发热点降低,而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加大;从能源与自然环境联系来看,能源发展越来越受到气候变化等因素的限制。“大能源时代”中能源权力被重新建构,不再以“油权”为唯一核心,还包含“能源供应权”、“能源需求权”、“能源技术权”、“能源金融权”以及相应的“能源碳权”等。世界不同地区/经济体因为具有不同能源权力优势,在全球能源权力结构中各据一方。“能源供应权”是指能源资源国因拥有能源资源所具有的在世界能源市场中资源供应的绝对权力,如沙特阿拉伯。资源国和生产国因为其能源供应权的优势,在全球能源权力结构中处于金字塔尖的位置;“能源需求权”是指能源需求国因具有巨大的消费量所能提供的能源资源需求的强大市场权力,如中国;“能源技术权”是指进入第三次工业革命后拥有先进技术从而有把握世界未来发展走向的影响权力,如德国;“能源金融权”是指凭借发达的金融体系以及对全球金融的影响力拥有能源价格的更多话语权,如美国;“能源碳权”是指由于掌握了能源产品所含碳量的计算方法以及碳政治的话语权在低碳经济秩序中拥有的相对权力,如欧盟国家。

全球能源需求重心逐渐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国家(emerging nations),区域分布集中在亚太和中东。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能源消费国和原油进口国,巨大的消费力和消费市场使之拥有了能源价格的影响力,也在重新塑造其对外能源关系。

提高对能源国际合作战略目标的定位

中国对石油消费的增加和减少、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左右着国际石油价格的起伏。这一轮油价的下跌亦说明了两个问题:第一,世界现代石油工业经过一百多年的运行,机制已经十分成熟,任何试图操纵国际石油市场的国家或政府,只能利用金融资本等工具借机(如地缘冲突等)行事,然而在多极化日益显现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中,操纵的结果必是双刃剑,没有全胜的十足把握;第二,中国巨大的消费量使其日益掌握了能源权中的市场权。历史上能源消费第一的国家都曾是霸权国家,如木材时期的荷兰、西班牙,煤炭时期的英国和石油时期的美国。中国能源国际合作如何将市场权转化为国际政治含义中的国家权力,以增强我国对全球资源乃至制度安排进行分配的话语权,值得深思。

由此,我们应该提高对能源国际合作战略目标的定位。在主要立足国内的前提条件下,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加强国际合作以有效利用国际资源。同时,如何将市场权转化为国际政治含义中的国家权力,是我们现在面临的最大的目标和任务,也是我们面临的挑战,需要三思而后行,否则将错过又一次能源生产与消费以及技术转型时期的发展战略机遇。

实现能源国际合作战略重点的再布局

自1993年成为石油产品净进口国后的20余年中,中国能源国际合作的战略重点是“走出去”,在全球主要能源资源地进行布局,逐渐形成了上游勘探和开发的全球五大区块,建设了陆上国际油气管道。那么,随着全球能源形势的重大变化,能源国际合作战略重点需要重新布局。首先,要调整能源国际合作战略重点的方向。在“走出去”的同时注重“引进来”,引进技术、资金和人才等。其次,要调整能源国际合作战略重点的结构。从原来的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原材料资源获取,转向通过国际合作,加快新兴、清洁能源和低碳能源技术的转让、管理经验的培育、能源金融市场的建设和人才的储备等工作的步伐。

综上所述,“低油价”时代的到来,对于中国而言,是一个实施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的战略机遇期。我们应该抓住这个“低油价”窗口期,在通过能源国际合作做好各种能源储备的同时,在供需矛盾不突出的情况下,顺应全球能源形势的变化,对能源国际合作的重点、布局等作出调整,以期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加强国际合作,更有效地利用国际资源。2015年,是调整的关键之年。


注释

[1]许勤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