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主流报纸上的评论性篇章:篇章语用学视角的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3.1.1 评论

“评论”的德语表述“Kommentar”源自拉丁语中的“commentary”,词源意义是“仔细思考,思虑再三”。评论仅仅是“Kommentar”一词众多释义中的一个,该词常用的释义还包括“说明”“注释”“解释”等。按照《杜登大词典》的解释,“Kommentar”作为篇章类别的一个称谓,既可指对于法律文件或诗歌等文学作品的注解和批评性的评注,又可指(出现在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上的)对当前发生的某一事件或某一话题发表批评性观点的文章。[1]后者正是本项研究所用的“评论”概念,也就是“新闻评论”(journalistischer Kommentar),是发表在报纸和杂志等大众媒体上的、对新闻报道性篇章所描写的事件进行评论的时事文章。而这一定义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来说,“Kommentar”是一个总括性概念,可以用来指报刊上不同类别、不同形式的评论性篇章,如社论(Leitartikel)、评论(Kommentar)、短评(Glosse)、专栏述评(Kolumne)和文艺评论(Rezension)(包括书评、影评、剧评等);[2]而从狭义上来说,“Kommentar”专门指一种篇章类别。本书这里探讨的是后者,也就是狭义的“评论”概念。

按照《新闻出版学辞典》(Wörterbuch zur Publizistik,1973),评论的功能是“对日常发生的事件、时代的潮流以及政治的发展做出独立的阐释、说明和解释”。[3]归根结底,评论是对新闻报道中的事实做出的反应,是对新闻报道的映射。[4]可以说,评论是“报纸上除了社论之外的唯一一个描述方式,它要有意识的、有目的和有针对性地通过理性的说服技巧,深入到读者的认知状态和认识过程”。[5]也就是说,报纸用评论和社论,有意识、有目的地,同时也是有使命感地超越对现实世界的描述,试图去塑造现实世界。不仅展示事物的真实面目,还要有意识地在这一展示的过程中发挥作用,为读者提供关于现实生活中一个片段的设想和想象,从而影响和改变读者的观点、立场,甚至是行为,对人们的政治决断起到一定作用。[6]

德语报纸上的评论或是刊登在报纸头版、政治版或经济版的头一页,在相关的新闻报道旁边,以不同的字体形式来与新闻报道相区别;或是刊登在报纸的“观点”或“论坛”版,在内容上与当天刊登的新闻报道紧紧相扣。评论对报纸上的消息、报道等各类报道性篇章中所描述的新闻事件进行分析、阐释和评价,所以往往被视作报道性篇章的深化、补充和升华。与此相联系,评论为读者提供导向性的意见,激发读者思考并最终信服文中的观点和意见。因此,评论就如同作者“和读者之间所进行的一场对话”。[7]评论并不是要给读者提供关于事件的唯一正确的评价和阐释,而是要提供一个理性的、可以争论的观点和意见。评论中的评价和观点并不是任意的,而是必须有论据支持,或引用数据和事实,或挖掘事件的起因、后果和行为人的动机,或援引社会规范,如法律、法规以及受到普遍公认的道德规范,而展开理性的论述。评论的出发点通常是对某一事件、某一观点提出质疑,认为某事是有争议的,然后顺着事理本身去分析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说明理由、进行解释,证明作者所持的观点是正确的、有说服力的。这一论证的过程尤为重要。与此相应,从篇章结构上说,评论呈典型的论证性结构,其中论点和论证部分是一篇评论中必不可少的部分。[8]

评论是一份报纸上最重要的评论性篇章之一,影响着一份报纸的政治立场。它们的来源通常不是新闻社,即报纸不能像购买消息、报道那样向新闻社购买现成的稿件,而是由报纸编辑部自行撰写。跨地区性的大报一般都会有自己的评论作者,通常是经验丰富的资深编辑和记者,他们往往带有强烈的个人风格。另外,有些报纸也常常聘请资历深和声望高的记者、作家或是各个领域的专业人士为报纸撰写评论,发表他们颇具独立见解的言论。为了突出评论是一个发表个人观点的篇章类别,评论一般会署作者的全名,还常会附上作者的照片或是简介,部分报纸还会给出作者的电邮地址,以方便读者和作者进行交流。虽然评论署的是作者个人的名字,但是不代表作者有完全的自由。报纸的基本立场应该是相对稳定的,评论作者在保证报纸基本立场的基础上,可以有一定发挥的空间。[9]


注释

[1]Duden1999,2194。

[2]Koszyk/Pruys(Hrsg.)1973,186。

[3]同上,211。

[4]Nowag/Schalkowski1998,48。

[5]同上,16。

[6]同上。

[7]Hoppe2000,30。

[8]Lüger1995,127-128。

[9]Göbel2008,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