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 平台构成
媒介平台是基于多边市场的多边平台,同时面对各种服务客体和用户群体,也形成了响应不同需求的各种类型的媒介平台。针对不同的功能需求,媒介平台内又构成不同的模块或子平台。从意义服务的角度来分,有公共信息发布平台,如微博;有社交服务平台,如微信;还有交易服务平台,如电商;还有各种提供技术、资讯和咨询的服务平台。目前各种类型平台呈现相互融合和差异竞争两个发展趋势。新浪与阿里的联姻就是力图融合社会性和商业性两种需求;微博和微信则是分别满足公共性和社交性两种不同需求,它们也可以实现差异化竞争,各自拥有自己的一片天地。以腾讯QQ为例,集成了社交、娱乐、资讯、通信、工具、博客、购物等多种功能的模块,为用户提供各种服务,响应用户各种需求。微信和QQ是两个功能相似但也有差异的媒介平台。微信完全是一个移动端的媒介平台,QQ则是一个兼顾PC端和移动端的媒介平台。对于腾讯而言,它们是两个不可替代的产品或子系统。
媒介平台是由各种不同的业务板块组成的,图2—4为2012年腾讯的组织架构。
媒介平台是一种集成传媒产业链中各个模块的中间性组织,它通过权威机制和价格机制来协调内部生产、组织产业分工和开展多边市场交易。在媒介平台中,模块是承担着特定功能的主体,它们各自占据着媒介组织中的某一个位置,发挥着自己的功能,并与其他模块进行对接,形成互补,最终实现媒介平台的整体功能。媒介平台中的模块有两个层面:一个属于子系统层面,一个属于大系统层面即平台层面。
子系统层面的模块指的是媒介平台的成员,它们是覆盖产业链上中下游各个环节的主体。成员根据自身的资源,在产业链中扮演着技术提供商、内容提供商、渠道运营商、设备制造商、服务提供商、品牌运营商或者终端用户等不同的角色,提供技术、内容、通信、商务、娱乐、媒体等不同的应用。比如,百度联盟就是一个媒介平台,提供搜索、信息、广告等应用。而在这个平台中,其成员包括了近30万家国内外知名网站、流行软件,以及电信运营商、电脑和手机终端厂商等供方,以及无数的广告主(买方)。它建立的超级链接和各种应用,通过各个模块的互补、交互、组合,最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网络推广业态,而各成员均可从这个业态中获得所需。虽然子系统层面的模块能够形成专业化分工,但是它们毕竟是离散的,因此必须有一些属于大系统层面的模块,它们主要是用来整合各子系统模块并支持媒介平台运行的。它们按不同的功能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技术模块、服务模块、系统集成与检测模块。图2—5为2012年腾讯的平台业务架构图,它分为六大服务模块:即时通信业务、网络媒体、无线互联网增值业务、互动娱乐业务、电子商务和互联网增值业务。
媒介平台的组织不再是权力的中心,网络型的组织更加开放、更具创新性、更有效率。组织的核心竞争力从内部转向外部组织网络,一方转向多方,促进自组织的形成,组织的自我管理,组织间的相互融合,从而形成网络化、生态化、价值化的发展趋势。因此,未来的平台竞争将是组织生态圈的竞争。
模块化理论是“一种用于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新的方法”[1],其本质是不同模块的任务可以独立执行,并能以各种方式将这些成果结合起来。传媒业从诞生之日起,便开始了模块化的运作。15世纪时,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人们对商业信息的需求大增,于是有人专门打听这些消息,抄写后出售。随着市场需求的扩大,16世纪初威尼斯已有专门采集消息的机构和贩卖手抄小报的人。这是传媒业的萌芽,从中可见最初的分工便是“采编”和“发行”,形成了传媒业的两个基本模块。在网络出现之前,报纸、广播、电视、电信等产业的技术泾渭分明,形成分隔的市场,三大传统媒体和电信公司在各自的体系中运行。数字媒体时代的内容生产平台是“跨媒体数字化平台”,也称“大编辑部”,它利用数字技术实现集团旗下各企业、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整合与共享,主要实现电视、报纸、网络、广播的跨媒体整合。
不同的模块具有不同的功能,如新浪微博在功能上包括三个部分:“输入”、“网内交互”和“输出”。新浪微博具体运行架构和功能设置如图2—6和表2—2所示。
平台也是系统,系统是指一群有相互关联的个体组成的集合。在数字信号处理的理论中,人们把能加工、变换数字信号的实体称作系统。媒介平台是基于技术系统的业务平台,也可以说是建立在软件系统上的商务平台。媒介平台通常包括三大部分:系统基础平台、业务应用平台和外围合作平台。每一部分还可细分为若干小的平台。媒介平台由一个多层级的系统构成,通常由大系统—子系统—模块—产品(应用)构成。先是新网络技术的发明,然后是新技术的应用(对于媒介平台而言,主要是软件及相应的服务协议)。这些应用软件再形成新服务新产品,如微博新闻、微信购物、滴滴打车、支付宝等。这些新技术新产品有可能是现有媒介平台中的新模块新服务,也有可能成长为综合服务平台中的子系统和应用平台,也有可能独立成长发展为媒介平台,如搜索技术建构起来的谷歌、社交软件发展起来的推特。
注释
[1] C.Y.Baldwin&K.B.Clark,“Managing in an Age of Modularity,”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7,75(5):8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