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与佛禅”三书总序
“名人与佛禅”三书将要出版时,河南人民出版社寄来三书的校样,嘱我写一序言,盛情难却,勉力为之。
“名人与佛禅”包括《迷路心回因向佛——白居易与佛禅》、《出入自在——王安石与佛禅》、《潇洒人生——苏轼与佛禅》三书,是三位作者分别对唐代白居易,宋代王安石、苏轼三人与佛教禅宗的关系的专题研究成果。三书从宗教关怀、宗教情结的侧面揭示出三位历史名人的精神生活、心灵境界和文学创作、文化业绩。内容丰满,特色鲜明,为白居易、王安石和苏轼与佛禅关系的研究带来一股清新的学术空气。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772—846),号香山居士,早年即亲近禅师,中年皈依佛门,修习禅法,受持净戒,发愿往生西方极乐净土。据白氏晚年自撰墓志铭载,其生平志向为“外以儒行修其身,内以释教治其心,旁以山水风月诗歌琴酒乐其志”。白居易运用佛教义理作为修身养性的准则、理想精神生活的规范,信奉佛禅成为他人生态度和方式的一个重要方面。白居易的佛教信仰对其诗歌创作影响甚大,他在诗歌中表达的对上层权贵的轻蔑,对仕宦利禄的冷漠,对传统价值观的鄙弃,对超越世俗境界的向往,丰富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内容。
王安石(1021—1086)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主张改革政治,推行新政,但迭遭挫阻。王安石晚年归心释氏,舍宅为寺,茹素持名,参究心要。他热心阅读佛经,阐发佛理。他在文字学名著《学说》(已散佚)中多以佛经语言解释字义,他引禅入诗,以诗论禅。王氏现存的部分诗文,反映了一位倾心政治改革而后又隐退田园、结缘佛门的古代士大夫的心声与追求。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1037—1101),号东坡居士,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苏轼的父母信佛,受其影响,苏轼青年时代就亲炙佛法,后习染渐深。他广泛研习了《华严》、《维摩》、《圆觉》、《楞严》、《法华》等经,深有体悟。对禅师语录又情有独钟,所作空灵冷寂的诗文,禅味禅境随处可感。苏轼也主张佛与儒、老融合协调,肯定各有所长,各有特定价值。与白居易相似,苏轼好佛也是为了吸取佛理,思索人生,求得心泰神宁,超然洒脱。佛教经典对苏轼的诗文创作及其思想内涵与语言艺术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
“名人与佛禅”三书,分别就白、王、苏与佛禅关系的方方面面做了比较充分的展示与论述、分析与评论。其中尤以这五个方面更为醒目:一、佛禅与人生,尤其是与古代士大夫的人生关系;二、佛禅与政治,尤其是与古代士大夫的政治生涯关系;三、士大夫信仰佛禅的特点,即信奉佛禅士大夫与出家僧侣、禅师,以及与信佛的平民大众在信仰上的差异;四、佛禅与儒、道,即三教的关系,尤其是佛与儒的关系;五、佛禅与诗文,尤其是与诗歌创作的关系。三书为广大读者提供了比较丰富的文化信息与精神资粮。我们有理由相信,三书的出版问世,必将引起广大读者的兴趣和关注,并为读者带来启发和教益。
2001年7月18日
[原载徐文明:《出入自在——王安石与佛禅》(名人与佛禅),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