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文备众体——莫言小说的“混合”式文体

莫言曾在散文《马蹄》中将文体比拟为铁笼,笼着被称为“作家”或者“诗人”的呆鸟。偶有一只“呆鸟”试图冲破笼子,便遭到其他鸟儿的嘲笑,但这只“呆鸟”却真把笼子撞大了些,于是便有了更多飞翔腾挪的空间。[1]

小说文体所具有的包容性、敞开性、开放性,提供给小说家一个灵活运用各类文体的舞台。大凡优秀的小说家都在小说文体框架下进行着各种文体的融合和杂糅的实验,但莫言作为一位对于文体有着清醒的自觉和追求的小说家,他对小说文体体制的探索是一种刻意而持久的追求。莫言在迄今长达三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通过在小说文体框架下融入散文、诗歌、戏剧等文体因素,探究各类文体的边界与彼此之间的交融,发掘出小说文体所蕴藏的无限的潜力和创造力。汤显祖在《张元长嘘云轩文字序》中有感于科举文章和官场行文中的陈腐习气对文人创作灵性的消磨,说道:“谁谓文无体耶。观物之动者,自龙至极微,莫不有体。文之大小类是,独有灵性者自为龙耳。”[2]

莫言的小说文体实验体现了他不甘受制于僵化的文体规范,力求自我超越,并寻求一种富有灵性的“龙之体”的不懈努力。实践证明,他所取得的探索成果在中国当代文学中有着卓越的艺术价值和文学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