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希特勒加紧投靠垄断资本
德国垄断资本集团重新分化组合,使希特勒争取垄断资本的进程大为加快。
纳粹党同垄断资本之间的关系颇为曲折微妙。
啤酒馆政变以前,两者的联系甚少。1921年,希特勒曾在汉堡民族俱乐部向资本家作过一次演讲,除吸引个别中小企业主外,没有受到普遍重视。但通过这些企业主,希特勒结识了鲁登道夫和蒂森等大人物。后者曾于1923年向纳粹党捐赠10万马克。但是从总体上说,由于垄断资本家对纳粹党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要求心存疑虑,希特勒又把群众性的暴力活动奉为夺取政权的主要手段,因而在这段时期里,纳粹党同资产阶级的交往主要限于巴伐利亚地区的部分中小企业主和商人。他们也没有把希特勒认作自己的政治代理人,而是视为某种下层黑社会集团的头子,给予若干金钱资助,用以对付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
啤酒馆政变失败后,希特勒决定走合法斗争的道路。他出狱后,一方面力拨纳粹党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加紧同垄断资本家拉关系。
在这段时期里,希特勒通过各种途径,频繁同大资本家接触,陈述自己的政治主张,解释纳粹党的纲领,打消他们的疑虑。1926年2月,希特勒第二次在汉堡民族俱乐部向资本家作秘密演讲,随后3次在埃森、1次在柯尼斯温特作长篇发言,并周游鲁尔和莱茵地区。1927年6月4日,希特勒在慕尼黑同基尔道夫作了长达4个半小时的密谈。事后,基尔道夫要求希特勒把自己的政见整理成小册子,定名为《重新崛起之路》,在资本家中间广为散发。这次密谈是这段时间内希特勒与大资本家政治性聚会中最重要和最典型的一次,从中可以窥见希特勒同大资本家政治性谈话的基本内容,即鼓吹武力扩张、独裁统治和民族沙文主义。希特勒在演说中特别对纳粹的“社会主义”作了解释,说这是一种仅限于向民众提供衣食娱乐的社会政策,目的在于争取工人,建立起一个消除阶级对立的民族共同体,为工业家带来更多的利润,它并不触动私人财产,与经济和政治决策无关。
这一时期纳粹党取得的主要进展,是希特勒把自己的影响,从主要在下层扩展到企业界和政界的上层,从主要局限在南德巴伐利亚地区扩展到整个德国,把啤酒馆政变以前与资本家之间带有个别性质的、不稳固的联系与资助关系,发展成经常的联系和定期的资助关系。不过,当时纳粹党还不是垄断资产阶级的主要资助对象和政治代表,从全国范围来说,工业界的政治基金大部分给了其他政党。
经济大危机期间,希特勒在拉拢中下层民众的同时,开始积极而有步骤地讨好资本家。据纳粹党新闻发布官奥托·迪特里希回忆,“在继后的几个月中,他走遍整个德国,同杰出的人物私下会谈。选择的约会地点,不是在柏林就是在各州,不是在凯撒霍夫饭店就是在某个偏僻的森林空地。保守秘密是绝对必要的,绝不能让报界有捣乱的机会,否则就会影响到会谈的成功”。同时,希特勒接受沙赫特的建议,由资本家所信任的丰克取代党内元老弗德尔担任自己的经济顾问,1931年12月,又以大资本家凯普勒取代丰克。
1931年10月,纳粹党同民族人民党等其他右翼政党和组织在哈尔茨堡温泉城举行“全国反对派大会”,会议要求布吕宁政府辞职,组建右派政府。会议结成了“哈尔茨堡阵线”,尽管该阵线不久就解体,但是希特勒据此进一步加强了同资产阶级右翼的联系,扩大了纳粹党在政治舞台上的影响。
1932年1月,希特勒为了争取更多的资本家,接受蒂森的建议,取代丰克,亲自到杜塞尔多夫工业家俱乐部,向300多名资本家及其代表作演讲。他精心准备了演说内容,从分析个人之间存在差异入手,强调保存私有制的合理性,歌颂独裁制,鼓吹“优等种族”有权奴役“劣等种族”;他指责布尔什维主义已经控制了苏联,并“将逐渐震撼整个世界,把它化为废墟”,声称如果不尽早让纳粹党上台执政,共产党将赢得50%的德国民众,然后把德国推入灾难;他还保证掌权后要扩充军事力量,训练800万后备军,使德国摆脱《凡尔赛条约》的束缚,夺取新的生存空间。由于许多与会者是第一次见到希特勒,演说开始时会场气氛冷淡,很多人沉默寡言。但当希特勒讲到快1小时的时候,他的听众便全神贯注。2个半小时的演说结束后,与会者全体起立,向希特勒致以热烈的掌声。尽管大部分与会者没有当即作出实质性的承诺,但是他们已经开始把希特勒看作今后运筹中的一个重要筹码。奥托·迪特里希曾在《跟随希特勒十二年》一书中指出:“1932年1月27日将永远是德国纳粹党历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天。这一天,希特勒成功地在德国西部工业巨头中间打开了缺口。”
希特勒同垄断资本相勾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