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传统文化与周边外交的关系
(一)传统文化是指导周边外交的重要思想基础
经过数千年的文明发展,传统文化在不知不觉中塑造了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逐渐培育了中国人对本国地位的认知,对发展与他国关系的情感、理念和价值观的认知,这样的认知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以及对待国与国关系的态度。传统文化是指导周边外交的重要思想基础,为周边外交奠定了“亲人和善”的和平志向、“仁者爱人”的人本精神以及“和而不同”的和谐理念。
“亲人和善”的和平志向是中国传统文化固有的目标。《说文解字》中提到,“亲,至也”。“亲”最初是指父母,后被引申为有血缘关系的人,再后来被逐渐扩大到以对待亲人的方式对待任何一个人。中国人性格深处缺乏张力,在遇到问题时,往往怕“伤了和气”而选择“息事宁人”,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古代中国小农经济稳定保守的特质,造就了中国人追求稳定的性格。再加上中国历史上战争频繁、分合不断,使得中国人更加渴望和珍惜和平。因此,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反对“国强必霸论”,清楚地认识到“国虽大,好战必亡”的道理。同时,在面对周边争端时,中国倡导有原则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坚持推动和平谈判,不使用武力。习近平主席指出:“要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促安全,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反对动辄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12]此外,习主席还在各种场合表明,中国将与亚洲各国一起,通过共同的、和平的努力,开创以“亚洲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平建设的新局面,为建设一个和谐的新世界做出中国的贡献。
“仁者爱人”的人本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一直秉持的态度。西周政治家周公曾提出“敬德保民”的主张,孟子也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为政思想。西方有“哲学王”,中国则称颂“仁者为王”,究其根底,均是指爱人之人,皆尊重生灵,爱戴民众。“仁者爱人”将积极寻求稳定与和平的理想建立在国家建构之上。荀子认为诸侯有三宝:土地、人民、政事,除土地之外,人民是诸侯国最重要的条件,荀子著名的“舟水之喻”[13]也论证了人民的重要性。因此,一直以来,中国都采取负责任的周边外交政策,奉行以人为本、造福于民的宗旨。习主席强调:“中国发展壮大,带给世界的是更多机遇而不是什么威胁。我们要实现的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14]中国秉持以人为本,在致力于自身发展的同时,大力关注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积极推进社会与民生事业,力求给周边国家人民带去实实在在的利益。中国谚语说,“邻居好,赛金宝”,中国在推进周边外交时,始终关注近邻友邦的民生问题,特别是欠发达的贫困地区。中国坚持向经济困难的周边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着力解决当地民众的医疗、教育、就业、扶贫等民生问题,力求给周边地区的人民带去真正的实惠,让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周边国家、造福地区人民。
“和而不同”的和谐理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和”是指一种有差别的、多样性的统一。“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某一问题持不同看法,这是正常现象。真正的朋友应该通过交换意见、沟通思想而求得共鸣,因此,真正的君子之交并不注重寻求时时刻刻的一致,而是包容对方有其独立的见解,同时不隐瞒自己的不同观点,才算得上赤诚相见、肝胆相照。近代以来,“和而不同”的内涵被进一步丰富,不仅仅适用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成为国与国之间的相处准则。在开展周边外交时,中国一直强调要互尊互信,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干涉他国内政,不强人所难。习近平主席指出:“迈向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不同文明没有优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别。要促进不同文明不同发展模式交流对话,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15]
(二)周边外交体现了传统文化独特的价值观念
文化是一个国家感知和认识外部世界的原始视角,小到对个人人性的不同认识,大到对世界的普遍印象。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的血液中代代相传,已有五千年的历史,对中国人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塑造是不言而喻的。价值观虽以一种隐性的方式存在于民族性格之中,却是人们日常判断是非对错的重要标准,既定的价值观念会烙印在一个民族的思想理念和行为模式中。同样,价值观也对国家外交战略的制定与实施起着隐性而深刻的作用。传统文化独特的价值观预设了中国周边外交大环境的发展方向,塑造了中国周边外交战略制定和实施的价值取向。
中国“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以及“睦邻、富邻、安邻”的周边外交政策,都体现出了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精神世界中的“协和万邦”“敦亲睦邻”“重义轻利”等价值观念。不同于西方的“原罪论”,中国传统文化一直“以和为贵”,认为只要真诚待人,就会赢得他人的尊敬,坦诚相待自会解决矛盾。传统文化中的诸多学派都表示出对和平的尊崇和对战争的抵制。儒家文化主张“以德服人”,认为穷兵黩武不是强大的表现,而是道义贫乏、理念苍白的表现,以暴力方式解决问题本身就是错误的,这体现的就是中国周边外交的价值取向。
中国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邻国是不能选择的,交往过程中的矛盾不可避免。面对菲律宾、越南等国在南海问题上的挑衅,中国积极展开和平对话,加强交流与合作,寻求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李克强总理曾多次在发言中明确了处理南海问题的“双轨思路”,即有关具体争议由直接当事国在尊重历史事实和国际法基础上,通过谈判协商和平解决,南海和平稳定由中国和东盟国家共同加以维护。[16]中国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存在的分歧和争端,以对话增进互信、以对话解决纷争、以对话促进安全。诚如习主席强调,要“以对话协商方式凝聚共识,以互谅互让的精神处理分歧,以合作共赢的态度促进共同发展,以面向未来的眼光解决现实问题”。[17]在处理周边关系时,中国以博大包容的态度,运用自身的文化魅力感召和熏陶周边国家,最终化解矛盾,实现和平。中国在外交行动中不自觉表现出来的互惠等传统价值观念,是中国周边外交发展中最为稳定和根本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