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与周边外交[1]
卢光盛 别梦婕[2]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小农经济为基础、儒家文化为主体、儒释道三者完美融合的独特文化,其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认识、活动等均起到重要的影响与作用,从而与中国周边外交形成相互建构的关系。论文通过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回顾中国周边外交的发展,系统地阐述了传统文化与周边外交的关系,分析了当前周边外交实践中的传统文化意涵,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利用传统文化促进周边外交提出了几点思考。传统文化是指导周边外交的重要思想基础,周边外交体现了传统文化独特的价值观念。“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以及“亲、诚、惠、容”等周边外交思想,在实践中都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意涵。中国应充分利用传统文化来促进周边外交的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的周边外交:塑造周边外交独特的战略视角;以对传统文化的认可带动对周边外交的认可;作为推广周边外交的重要媒介;将传统文化作为促进周边外交实现民心相通的黏合剂。
关键词:传统文化 周边外交 一带一路 命运共同体
2013年10月,中共中央就周边外交工作专门召开了一次座谈会,习近平主席在会上强调:“做好周边外交工作,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需要,要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周边外交,为我国发展争取良好的周边环境,使我国发展更多惠及周边国家,实现共同发展。”[3]此次会议充分体现了中央对周边外交工作的深切认识和高度重视。中国是一个邻国众多的国家,周边地缘环境复杂,发展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十分重要。
在错综复杂的周边环境中,文化是发展与周边国家友好关系的最佳手段。习近平主席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4]中国有着五千年的灿烂历史,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并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品格和特质。相较于西方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基调较为平和,主张“仁”“礼”,不鼓励以武力方式解决问题。中国传统文化在公共外交领域的运用,是中国周边外交的创新。“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是中国利用传统文化的纽带作用将中国与周边国家联系起来的实际表现。而周边外交“亲、诚、惠、容”新理念的提出、亚投行的成立以及“命运共同体”的倡导,都可以视为中国基于传统文化之上推动周边外交所进行的一系列实践。
中国与东亚和东南亚国家共享佛教文化,并且曾同受儒家文化洗礼而形成“儒家文化圈”,与中亚国家拥有丝绸之路的历史纽带,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共同的文化基础,深植了彼此间文化亲近的基因。中国可以通过文化发展带动经济发展,通过文化交流带动相互合作,通过文化亲近带动国家亲近。那么,传统文化与周边外交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当前周边外交的实践中蕴含着哪些传统文化意涵?如何利用传统文化来推动周边外交的发展?本文拟将传统文化与周边外交的开展相结合,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阐释周边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