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大地区研究(2019年第1期/总第1期)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周边外交能否作为一门学科来建设?

中国在实现和平崛起和中华民族复兴的过程中,需要有更多的理论创新。在外交领域,理论创新尤显重要。目前,中国外交研究的大部分理论是从西方“进口”的,包括马克思主义也是从西方引进的。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是基于西方本身的经验,很难用来解释中国的国际关系行为。遗憾的是,二战后西方社会科学、国际关系研究日趋僵化,中国学者中也有这个趋向,这对发展中国国际关系学和外交学而言,是一个巨大的制约。因此,中国需要寻找国际关系理论创新的突破点,而周边外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突破点。

(一)准确定义

周边外交如何定义?很多人把“周边”翻译成peripheral(边缘),笔者对此不敢苟同。这个词可以用于中国过去的“朝贡体系”,因为以前中国把自己视为世界的中心,而其他国家在周边。从中心到边缘不仅存在地理意义上的距离,还存在政治上的距离。这个概念也类似之前西方新马克思主义的“中心—边缘”理论。该理论认为,西方是中心,其资本向非西方的世界各国拓展,即从中心到边缘。自近代主权概念产生后,强调的是国家间的平等,周边的概念也在不断变化。现在,我们使用“周边外交”(neighborhood diplomacy)这一概念,它并不含有从中心到边缘的意思,而是强调国家间的平等关系。

(二)战争与和平

历史上,大部分战争都是某国同其邻国发生的,和平也是指与邻国的和平相处。不同时期建立起来的帝国,不管是宗教帝国还是民族帝国,其中一个目标是为了维持帝国内部的和平,但帝国之间也经常发生战争。近代以来,跨境战争变得频繁起来。近代西方推行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欧洲国家对非洲大陆、美洲大陆和亚洲的战争莫不是如此。甚至可以说,帝国主义是引发跨境战争的根源。尽管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同周边没有关系,但大部分战争还是某国同周边国家发生的。

(三)历史经验

从科学角度看,周边外交决定了一个国家崛起的模式。例如,英国创造了其独特的崛起模式。英国是海洋帝国,在周边外交(法、德、西)搞不好的情况下,就去寻找其他路径来实现崛起。英国通过海洋战略向海洋发展并成为海洋大国,但英国从来没有在欧洲确立其主导性大国地位,这和此前的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类似。德国的崛起模式也是同周边外交有关,由于和周边国家搞不好关系,德国的崛起十分惨烈,并最终引发世界大战。俄罗斯的模式是大陆型崛起,充斥了和周边国家的战争。在很大程度上说,不同国家的周边外交并非相同,其崛起模式也不一样。

再比如美国的崛起方式。周边外交对美国非常重要,美国在19世纪90年代成为世界大国之前,主要都在处理周边外交,解决好周边问题之后才助其真正走向世界大国。美国的崛起给周边外交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当然,时代不同,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美国模式(收购土地、兼并收购)不可复制。美国地缘政治位置得天独厚,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但美国周边只有墨西哥和加拿大两个国家。在经济上,墨西哥和加拿大已高度整合到美国的经济体系里。正因为这个优势,美国可以轻松走向世界,充当“世界警察”。

日本也是典型的海洋国家,其崛起对周边国家产生了很大影响。日本的崛起方式与英国类似,不停地对外扩张,搞帝国主义统治,并在二战时期试图把整个亚洲大陆作为它的殖民地。

中国本身也有丰富的历史经验,只是我们以前很少从“周边外交”出发去研究中国的外交关系。比如春秋战国时代的“外交关系”,可否运用“周边外交”概念来进行研究?从地缘政治空间角度来看,可以说中国历史上先后有过三次崛起。第一次崛起即秦汉帝国的崛起,就是在与周边国家政权互动之下实现的。以前我们写的历史主要是以中国为中心的历史,是长城以内的历史。近几年,西方出现了比较科学的方法,即把秦汉帝国崛起放在与周边国家的交往互动中来进行考察,把长城内外交往的历史综合起来加以研究。实际上,如果不考虑周边外交对中国内部的影响,我们就很难理解汉帝国的架构,如汉武帝向外扩张、与匈奴等的关系。第二次崛起发生在唐宋时期,与汉朝类似。第三次崛起即明清时代。明清从崛起开始走向封闭,尤其是明朝施行海禁政策,使中国丧失了一次成为海洋强国的机会。从当时情况来看,郑和下西洋表明中国是海洋力量最强大的一个国家。但遗憾的是,明朝没有处理好周边外交,施行海禁,搞闭关锁国,致使中国开始走向衰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再一次开启了崛起复兴的征程。从中国历史上的几起几落可以看出,如果处理不好周边外交,崛起就很难实现。因此,中国很重视周边外交,但这个政策取向还没有充分反映到国际关系和外交的理论建构上。

从学术角度来看,把周边外交建设成为一门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大概念和大理论,其潜力巨大,比研究西方理论更具有突破价值和可行性。研究周边外交,我们并不需要排斥西方现实主义,而是把西方的研究方法拿来为我所用。中国周边外交有很丰富的资料可供使用,例如《中西交通史》,但这些尚属较低层次的经验材料,亟待开展研究,并升华为概念和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