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学研究(2019年第1期/总第2期)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庄子传》中的有关信息

在《史记·庄子传》中,如此记载: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应该说这是所有文献中关于庄子信息的最全面记载,从中我们可以梳理出如下基本信息。

首先,庄子的基本生活信息。庄子的籍贯为“蒙”,名字为“周”,担任过蒙地漆园的官吏,与梁惠王、齐宣王是同时代的人,即公元前400~前300年,也就是说,庄子与孟子生活的时代基本吻合。如果这一记载确实的话,那么两位圣人的思想是否相互影响和吸收,当是值得我们探究的话题。

其次,庄子的基本学术信息。“其学无所不窥”表明庄子是个博采众长之人,也可以视为“杂家”,但其基本的学术立论是宗“老子”的。正是因为其宗老子的道家,所以司马迁认为他的著作多诋毁孔子门徒。实际上,庄子的一些作品尤其是司马迁列出的《渔父》《盗跖》《胠箧》篇,其对孔子的观点并非诋毁,而是借批评孔子阐释自己的生活态度。

最后,庄子的基本人格信息。“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展示了庄子追求自由自在的人性特征。“名”和“利”是人所诉求的,但在庄子这里,却不屑一顾,其期望的是无拘无束的“逍遥游”。“游”始终是庄子眼中的最高境界,过上“无所待,以游无穷”的生活,也就是说能够“完全掌握宇宙的自然规律,获得精神上和物质上的绝对自由”。[2]正是庄子这种逍遥自在的人格风范,给后世人尤其是其处于失落时期时,一丝心灵和精神上的慰藉。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文人在现实中受了挫折后,往往是从庄子处获得安慰,幻想“逍遥游”,生云外之志。所以说几千年来,庄子可谓给人们提供了现世心灵安顿的场所。

《史记》作为史书,重点在于对事件的记载、人物生活过程的记述,而并不过多进行思想和逻辑上的分析,但这些信息为我们研究庄子提供了指引,尤其是了解西汉“尊儒”后人们的“庄子观”有着重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