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自往还:苏诗与苏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古琴审美与宋诗平淡风格

张海鸥先生说:“在宋代诗学史上,以‘平淡’论诗者,最早似见于欧阳修作于明道元年(1032)的《书梅圣俞稿后》。”[1]就“平淡”诗风来看,较早论及这一风格者确实是欧阳修,但较早、较全面地在诗歌创作中体现此一风格的却是梅尧臣,也正是梅尧臣的诗歌创作,使古老的“平淡”术语产生了新的内涵。莫砺锋先生指出:“梅尧臣心目中的‘平淡’已是一个全新的诗学名词,它实际上是指一种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一种超越了雕润绮丽的老成风格。”[2]这种“语淡意工”境界的取得,与梅尧臣等人对陶渊明、韦应物、柳宗元等前人诗歌的学习有关,也跟他们超越前人的努力分不开,更与当时普遍存在的复古思潮关系密切。程杰先生指出欧阳修文章复古与诗学平淡的关系:“欧之擅长在‘古文’,倡导‘文与道俱’,‘简易自然’,标志着新一代‘古文’精神和作风的成立。欧言‘平易自然’,这是他从艺术的角度推阐‘平淡’之义的原因。”[3]实际上,当时存在的比古文离诗更近的音乐复古,影响着宋诗平淡美学的发展。但宋诗“以文为诗”的特征,导致学界基本忽略了宋诗与音乐的关系。本文以宋诗平淡风格形成期的代表诗人欧阳修、梅尧臣为例,通过探讨古琴美学的发展及其在诗歌领域引起的变化[4],具体探讨音乐对宋诗的影响,并从音乐学的角度,对宋诗中影响深远的平淡诗风做出新的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