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教坊与梨园
娱乐是宫廷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歌舞表演百戏杂技不可缺少。而从事这些职业的宫女隶属于教坊和梨园。此类宫女又称为宫妓,是专门为皇室提供耳目之娱的女艺人。她们或能歌善舞,精通乐器,或能习绳、竿、球、马等杂技,在皇室各种节日盛会宴宾典礼上表演助兴。
(一)教坊
高祖武德年间(618~626),置内教坊于禁中。武后如意元年(692),改为云韶府,以中官为使。中宗神龙年间(705~707)复旧。[25]玄宗初,“置内教坊于蓬莱宫侧,居新声、散乐、倡优之伎”[26]。“太常礼乐之司,不应典倡优杂伎;乃更置左右教坊以教俗乐。”[27]崔令钦《教坊记》自序较详细说明太常与教坊分司过程。[28]两京均有左右教坊之设,《教坊记》叙教坊之制度与人事部分云:“西京:右教坊在光宅坊,左教坊在延政坊。右多善歌,左多工舞。盖相因成习。东京:两教坊俱在明义坊,而右在南,左在北也。”[29]教坊乐伎分为内人、宫人和弹家几类。
1.内人
《教坊记》载:
妓女入宜春院,谓之“内人”,亦曰“前头人”,常在上前头也。其家犹在教坊,谓之“内人家”,四季给米。其得幸者,谓之“十家”,给第宅,赐无异等。初,特承恩宠者有十家;后继进者,敕有司:给赐同十家。虽数十家,犹故以“十家”呼之。[30]
宜春院坐落在西内[31],善歌舞之乐妓选入宜春院,谓之“内人”,因常在皇帝前头,又叫作“前头人”,身份地位较高。因为接近君王机会多,幸运的还能受题宠号,如王涯《宫词三十首》之八说:“宜春院里驻仙舆,夜宴笙歌总不如。传索金笺题宠号,镫前御笔与亲书。”[32]
内人生活待遇优厚,家属住宫外之外教坊,由宫廷供给粮米。最受宠幸的称“十家”,赐宅第,赏赐也多。每月初二、十六日及生辰,母亲、姐妹或姑姑等女性亲属可前来探望。宝历二年(826)五月戊辰,敬宗于宣和殿,“对内人亲属一千二百人,并于教坊赐食,各颁锦彩”[33]。《教坊记》言:“戏日,内伎出舞;教坊人惟得舞《伊州》《五天》,重来叠去,不离此两曲,余尽让内人也。”[34]显然,“内人”即宜春院妓女身份要高于一般宫妓。
张祜《耍娘歌》有宜春院内人歌唱表演的境状:“宜春花夜雪千枝,妃子偷行上密随。便唤耍娘歌一曲,六宫生老是蛾眉。”[35]宜春院内人表演之时可以接触到外廷大臣。陆畅《解内人嘲》称:“粉面仙郎选圣朝,偶逢秦女学吹箫。须教翡翠闻王母,不奈鸟鸢噪鹊桥。”陆氏南方吴地人,宜春院内人取笑他乡音浓重,陆畅也反击一首戏谑她们。[36]
2.宫人
《教坊记》有:
楼下戏出队,宜春院人少,即以云韶添之。云韶谓之“宫人”,盖贱隶也。非直美恶貌殊,佩琚居然易辨——内人带鱼,宫人则否。[37]
“云韶”指“云诏府”,本为内教坊,武后改名,中宗复旧。云韶府宫女学习歌舞,支援宜春院歌舞表演,凑人数而已。云韶院宫妓身份卑贱,长相又不好,与宜春院内人衣饰区分高低,内人佩戴鱼袋,宫人无此。
3.弹家
《教坊记》云:
平人女以容色选入内,教习琵琶、三弦、箜篌、筝等者,谓“弹家”。[38]
平人女以容色而入选教坊,教习各种乐器。由于没有乐舞基础,乐工必须花费大量精力来教导她们:
开元十一年初,制《圣寿乐》,令诸女衣五方色衣,以歌舞之。宜春院女教一日,便堪上场,惟弹家弥月不成。[39]
弹家技艺笨拙,正式表演之时,宜春院内人排列首尾,而弹家被安排在队伍中间,以学习举手投足:“令宜春院人为首尾,弹家在行间,令学其举手也。”[40]
(二)梨园
《新唐书》卷22《礼乐十二》载:“玄宗既知音律,又酷爱法曲,选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园弟子’。宫女数百,亦为梨园弟子,居宜春北院。”[41]又,《资治通鉴》卷211唐纪玄宗开元二年(714)春正月己卯有“选乐工数百人,自教法曲于梨园,谓之‘皇帝梨园弟子’。又教宫中使习之。又选伎女,置宜春院,给赐其家”[42]。再,郑处诲《明皇杂录·逸文》载:“天宝中,上命宫女子数百人为梨园弟子,皆居宜春北院。”[43]唐玄宗知晓音律,又酷爱法曲,在宜春北院梨园,置有数百人的梨园弟子。梨园乐妓和宜春院内人负责的工作类似。
《唐代墓志汇编》开成010《唐故赠陇西郡夫人董氏墓志铭并序》载:
岂独清音响亮,空号双成之笙;长袖翩翻,唯许娇娆之舞而已哉。自笄年入居宫台,容华绰约,仪则详闲,执礼谦和,发言明媚,而又纤腰柔弱,举止嫣妍,飞燕自得于体轻,平阳雅称其妙丽。当德皇御宇,而名达宸听,超自辈流,登于乐籍。时或曲移节奏,韵变宫商。故态方□于俗流,新声尚迷于众伎,彼则哇咬才啭,此已俯仰合仪。岂习利而学能,诚目击而心得者也。时或令节良辰,锡宴兰殿,百辟就列,九奏在庭。天子厌八佾之旧容,思七盘之新态。锦茵既设,罗袜徐登,动容而宛转若神,当场而意气自得。莫不金乌驻景,借白日之光辉;玉女萦空,讶彩鸾之腾赴。宁独千官万乐,屏息而心呼者哉!是以列圣佳其艺能,六宫推其德美,虽修蛾已老,椒房之贵人;而罗袖时翻,授梨园之弟子。名居上品,时历六朝,逝水不留,化泉将及,以开成二年岁次丁巳八月壬辰朔廿二日癸丑,卒于内院,享年六十六。皇帝念其恩旧,奖以伎能,宠赠追荣,窆引加□□。其年其月卅日辛酉,俾祔葬于先茔万年县霸城乡南窑村。以□礼也。[44]
董氏笄年自良家选入宫闱,因“发言明媚”“纤腰柔弱,举止嫣妍”而“登于乐籍”。董氏歌舞悟性高,新曲甫出,别人“哇咬才啭”,而她已“俯仰合仪”,熟练掌握。她美妙的舞蹈也成为宫廷宴会上不可缺少的保留节目,所谓“动容而宛转若神,当场而意气自得”。由于音乐舞蹈方面的高超造诣,年老之时成为“梨园弟子”老师,“罗袖时翻,授梨园之弟子”。历德、顺、宪、穆、敬、文六朝,开成二年(837),年六十六卒于内院,文宗追赠陇西郡夫人。
梨园乐妓乐舞训练和表演非常辛苦,“自直梨园得出稀,更番上曲不教归”。[45]付出努力当然希望能得君主赞赏:“玄宗爱乐爱新乐,梨园弟子承恩横。”[46]不过希望大多会落空。罗邺《宫中二首》其二云:“虽然自小属梨园,不识先皇玉殿门。还是当时歌舞曲,今来何处最承恩。”[47]这班曾经的“皇帝梨园弟子”,最终只落得“白头垂泪话梨园”[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