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2018年11月初,单菲菲副教授寄来她的书稿《城市多民族社区治理——以西北地区为例》,嘱我写一篇序言。
阅读该书,感觉颇有新意。我认为,最能吸引人,并且十分有特色的部分,就是第三、第四、第五三章的三个案例(“村改居”多民族社区权力秩序的重构;城市多民族社区服务供给的绩效探索以及城市多民族社区“老年餐桌”服务的改进)。这三章既是本书的重点部分,也完全符合《城市多民族社区治理——以西北地区为例》这一著作的研究宗旨。城市社区治理作为多民族国家建设和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愈来愈占有重要的位置。就西方来讲,治理理论对于治理的内涵并没有达成完全一致的看法,许多研究者是基于自身的立场和学术视角,提出各种各样的观点和解释理论。其中一种观点认为,“如果缺乏有效的整合机制与制度设计,公共治理不但不会显现三方的比较优势,实现系统最优化效应,反而会导致三者比较劣势的叠加,出现更大的治理失败局面”。显然,中国在治理的整合机制与制度设计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建设任务。该专著就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来探讨城市社区治理在中国政治发展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这本身就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城市社区的治理是国家治理在基层的体现,分析和阐述西北地区城市的社区治理,既是对治理理论的阐释,又是对基层政府治理绩效评估的补充。国家治理的方向、目标是城市社区治理的重点和基本内容,如基本公共服务、基础教育、居民就业、医疗卫生、养老保险等,尽管西北地区各城市社区治理各具特色,可是都体现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共同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种全新的政治理念,表明我们党对社会政治发展规律有了新的认识,是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重要创新。[1]中国西北地区由于民族、历史、文化的多元特色,各城市社区的治理目标和治理战略,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都应该围绕着科学发展、政治文明、和谐社会、小康社会、新农村建设、服务型政府、创新型国家和生态文明等诸多方面进行。和谐社会建设、脱贫奔小康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又是治理目标中的重中之重,城市社区的治理必须围绕着这个主题。这本著作的三个案例,无疑是围绕着这个目标和主题进行研究的。政治的稳定发展,直接关系到城市社区居民的生活和生产的发展,这是民主建设和民主治理的基本目标之一。围绕着政治社会的稳定治理,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地实行以法治国。与此同时,大力推行政务公开,认真发展公共服务事业。今天一个廉洁高效的社会稳定局面日益凸显。在西北地区进行城市社区的治理,政策的保证就十分重要。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重申了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立场,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延续,预示着我国民族地区城市社区治理的制度安排是成功的。伴随着当前打黑除恶专项活动的开展,城市社区治安状况良好,城市居民社会安全感提升。2018年,和谐入宪,西北地区各民族的和谐关系有了国家大法的根本保证。我们也从著作中的三个案例,明显地感受到了城市社区各民族的和睦相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正在稳步推进。
10月中旬,南开大学首届 PPE(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特色班的同学来信,希望我能给同学们写一段寄语,我写了16个字给同学们:坚定意志,刻苦学习;尊重前人,勤奋求实。这是受顾颉刚先生在《禹贡》第一卷第二期的《编后》中一段话的启发。顾先生说:“谨慎的前辈常常警诫我们:发表文字不可太早,为的是青年作品总多草率和幼稚,年长后重看要懊悔。这话固然有一部分理由,但我敢切劝青年不要受他们的麻醉。在学术上,本没有‘十成之见’,个人也必没有及身的成功。学术的见解与成就,就全体言是一条长途,古人走到那里停下了,后人就从他停止的地方走下去;这样一代一代往前走,自然永有新境界。就个人言也是一条长途,你要进步,就得向前走。”
单菲菲是我所指导的硕士生与博士生。从硕士阶段起,她就对城市多民族聚居的社区充满了研究兴趣;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又参与我主持的“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问题及其对策研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等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研究课题。她的博士学位论文《城市多民族社区管理模式研究》(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1年出版)获得了答辩专家的一致肯定。在兰州大学管理学院工作的这些年,她仍然以城市多民族聚居社区研究作为主攻方向,不仅在《兰州大学学报》《城市发展研究》等核心期刊上发表了多篇论文,还申请了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的项目等。她主持完成的“促进西北民族地区城市稳定与发展的社区治理策略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2CMZ024),鉴定结果为良好。我就用那16个字与单菲菲副教授共勉:坚定意志,刻苦学习;尊重前人,勤奋求实。是为序,贺之、勉之!
高永久
2018年11月15日于南开大学
[1] 俞可平.论国家治理现代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