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政府治理评论》为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和贵州省欠发达地区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协同创新中心共同主办的学术集刊, 旨在搭建平台、砥砺学术,促进学术共同体的发展。本集刊主要设置时政聚焦、政策与治理理论前沿、地方政府治理实践、书评等栏目,每卷围绕上述栏目组织出版专栏、专题文章。本卷自征稿以来,共收到稿件50多篇, 经编委会匿名审阅,仔细甄选,最后通过编委会会议挑选出15篇论文作为本期的内容。现将此次发表的论文在各个专栏下做一介绍。
“大数据与政府治理专题”共刊发了4篇论文。第一篇是清华大学政治学系赵娟与孟天广的《大数据驱动社会治理创新:政策扩散的视角》;第二篇是贵州大学李超与黄其松的《省级政府智能政务服务能力研究——基于对全国32个案例的csQCA分析》;第三篇是贵州大学季飞、李韦和吴水叶的《西部地方政府发展大数据产业的政策工具选择——基于贵阳市42份文件的文本量化分析》;第四篇是兰州大学刘强强的《大数据驱动下的政府绩效信息建构和管理》。第一篇论文对应用大数据创新社会治理的实践经验、模式和成效进行系统归纳;第二篇论文应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识别了地方政府智能政务服务平台和服务能力影响因素;第三篇论文利用文献分析总结了地方政府发展大数据产业的政策工具选用规律;第四篇论文从理论层面探讨了大数据的理念和技术如何通过绩效信息变革再造政府绩效管理。这四篇论文从多个角度探讨了大数据嵌入地方政府治理的理论与实践可能性,对于我们理解大数据时代的政府治理颇有助益。
“公共部门创新专题”刊发了2篇论文。第一篇是南京师范大学李延伟、陆亚娜和楚亚美的《公共部门创新的类型划分与案例比较研究》;第二篇是贵州大学段忠贤和吴艳秋的《线上公共服务的供给机制:分析框架与案例研究》。第一篇论文对公共部门创新进行了类型学研究和案例分析,为公共部门创新研究提供了基础性的分析框架;第二篇文章提出了线上公共服务这类具有前瞻性的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既有分析框架,也有运行机制解释。
“政策治理专题”刊发了3篇论文。第一篇是南开大学刘云霞和同济大学卢昱杰的《政策工具协同视角下新加坡政府绿色建筑促进政策》;第二篇是贵州大学张红春的《基于语料库大数据的社会政策知识体系构建》;第三篇是华中科技大学甘颖的《流动人口需求多元化与治理模式变迁——基于绍兴上虞区的经验》。第一篇论文属于比较公共政策研究范畴,文章对新加坡绿色建筑发展中的政策工具选择及其协同性做了国别案例阐释,对于我国政策协同理论与实践具有参考价值。第二篇论文采用语料库方法构建了一个一般化的社会政策知识体系,对于社会政策学科的构建与完善有基础性意义。第三篇论文关注了社会政策中一类具体的政策对象群体——流动人口,文章对流动人口的需求演化及其政策治理回应做了深入分析。
“公共治理体制专题”刊发了2篇论文。第一篇是东南大学张晒的《使制度有效地运转起来——改革进程中制度运转的动力机制新解》;第二篇是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邓岩的《领导小组如何推动项目制在地方层面的落实?——以N市“白河整改”项目为例》。第一篇论文讨论了转型与改革中制度有效供给问题,作者构建的解释框架具有启发意义。第二篇论文采用案例研究展示了领导小组与项目制之间的关系,拓展了项目研究的视域。
“乡村振兴专题”刊发了2篇论文。第一篇是贵州大学刘郁、刘忠雨和唐莉萍的《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策略与成效——以贵州省麻江县H村蓝靛瑶枫脂染技艺为例》;第二篇是贵州大学向生丽、武洁萌、刘玲芳的《乡村振兴战略下的贵州“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分析》。这两篇论文都是关于乡村振兴、贫困治理的地方经验与故事,是对贵州省大扶贫战略的回应与诠释。
“政治现代化专题”刊发了1篇来自贵州大学许强的《政治衰朽与秩序重构:亨廷顿的政治秩序论再解读》。文章对亨廷顿的政治秩序思想进行了演绎和归纳,对于推进我国政治现代化具有启发意义。
最后,“书评”栏目刊发了西北师范大学王海峰的《后现代视角下公共行政中的性别困境及其突破——评卡米拉·斯蒂福斯的〈公共行政中的性别形象——合法性与行政国家〉》。这篇书评视角独特,带给我们关于公共行政中被忽视的性别议题探讨,值得研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