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缓解山西经济增长大幅波动的建议
山西经济保持健康稳定增长必须积极践行新理念、新思路、新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化结构调整,建立优质、均衡、协调的现代产业体系,减少资源型产业占比来降低山西经济对外部需求市场的依赖,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和新业态,提升现代服务业占比来降低山西对外部供给市场的依赖,完善市场体制建设,加强省级宏观政策调控,才能使山西经济走出资源型经济的路径依赖,实现全省经济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 深化产业结构调整
深化结构调整,建立优质、均衡、协调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新业态,促进服务业的特色化、精细化发展,才能使山西经济走出资源型单一产业结构,实现稳定、健康、持续的经济增长。
(一)推动能源产业转型升级
顺应能源革命、煤炭革命的大趋势,以煤炭管理体制改革为核心,以煤电化、煤焦化一体化发展为路径,促进煤炭由燃料向原料与燃料并举转变,推动煤炭生产利用方式变革,加快电力体制改革,加大煤电一体化建设,打造煤炭工业的升级版。完善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指导意见,提高资源型企业进入门槛和完善退出机制。
(二)加快制造业优化升级
应立足自身实际和基础条件,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领域和顶级水平,加快推进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和产业技术项目,打造一批国内领先的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高科技产业集群,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把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建立智能制造产业联盟,促进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在全产业链的综合集成应用。深化互联网在制造领域的应用,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定制、众包设计、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同时,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推进技术改造和商业模式创新,更好地适应和引领消费者需求。
(三)培育新产业和新业态
依托新技术的新模式、新业态,有可能在短时间内改变产业的生命周期,甚至让整个产业重新洗牌。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当积极培育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宽松环境,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要聚焦平台经济、分享经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领域,积极培育具有竞争力的新兴产业。
(四)促进服务业特色化、精细化、高端化
以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为核心,突出能源服务业、文化旅游业为主导的山西特色牌。依托山西省能源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推动能源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引导省属国有企业提升服务业分工深度,强化市场营销和品牌服务,变能源生产基地为能源服务中心,推动现代物流、现代金融、节能环保服务业快速发展。以发展全域旅游为战略要求,以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化文旅融合,实施大项目建设、大企业运作、大活动引爆,着力锻造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新品牌,加快构建山西文化旅游发展大格局升级版,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加快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把山西建设成为富有特色和魅力的文化旅游强省。加快“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在服务业的普及和应用。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创新服务模式,针对各类主体的需求提供细分领域服务,提高服务品质和竞争力。
(五)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
农业发展要有新思维。一是要坚持消费导向,创新农产品供给,充分考虑市场需求,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加强农产品供给调节,增强农产品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为消费者提供更丰富、更优质、更适销对路的产品。围绕满足居民对生活、健康养生、休闲等产品的多样性消费需求,加强农产品基地规模化建设和示范推广,保障米袋子、菜篮子等大宗农产品供应。突出特色产业发展,大力推进特色杂粮、干鲜果和道地中药材等健康养生农产品开发,增强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推动山西农产品向山西品牌农产品转变;挖掘农耕文化、农业生态景观价值,培育休闲农业产品,促进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积极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大幅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加强产地环境保护和源头治理,鼓励创建优质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
二 推动开发区成为全省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
要更好发挥各类产业园区、开发区的产业集聚和溢出效应,使其成为山西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一方面,推动园区产业由制造业为主向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转变,依托制造业基础,加快推进研发设计、金融保险、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充分发挥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发展的引领、支撑、带动作用,让产业园区成为推动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变的主体;另一方面,推动园区功能由生产功能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协调”功能转变,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功能完善,努力把产业园区建设成为现代化城市功能区。建设省级工业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完善工业园区产值、环保等信息统计管理制度;研究提出工业园区转型升级实施意见,加强对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论证和指导,明确省、市、县工业园区产业定位和发展重点;制定工业园区管理办法,按照“小机构、大服务”完善管理机制,理顺和完善管理体制,建立省、市、县分级考核和“优进劣退”机制;积极探索工业园区发展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建设,形成“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市场运作、互利多赢”的开发模式。
三 加快推动民营企业发展
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通过上市、各类股权投资基金参股、发行债券等多种渠道直接融资;定期组织民企和金融机构开展洽谈会,深化合作;支持金融机构开展业务创新,推动完善融资担保体系;完善企业信用信息征信机制和评价体系,强化信用建设,为企业信用融资创造条件。加强科技服务平台建设,鼓励政府社会资本合作成立科技创新基金,进一步营造科技创新社会氛围;开展送科技进园区、进企业、进商会服务;平等支持民营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开展新产品研发和技术攻关,对科技创新做出贡献的民营企业研发机构和人员,按规定给予与国企同等资金支持。
开展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活动,努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要广为宣传优秀企业家精神,特别是要大力弘扬习总书记提出的“诚实守信、开拓进取、和衷共济、务实经营、经世济民”的“晋商精神”,努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落实全国工商联践行“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健全政企沟通机制,畅通企业家反映问题渠道,建立健全解决企业家诉求长效机制,促进形成“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制度性安排。
四 健全省级经济调节体系,熨平经济增长大幅波动
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建立省级经济调节体系,熨平经济周期性波动。一是保持持续稳定较快的经济增长。尽量减小经济波动振幅,尽量延长经济的扩张期,缩短经济的衰退期。二是实行弹性的政府投资和政府采购政策。在经济波动的不同阶段,相机实行弹性的政府投资和政府采购政策,从短期看能调整省内经济需求,从长期看能改善公共产品供给。三是抑制对省外贸易逆差的扩大。采取有效措施适当控制市场需求的外流,使宝贵的市场资源多留一些,成为拉动省内经济增长和新型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四是密切监控和合理控制主要产品的价格。山西的区域经济利益,主要是通过煤炭、焦炭、钢铁、铝镁等主要产品的价格来调整的。价格调节,主要是通过对省内优势产品的总量控制来引导市场价格;继续推进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资源价格的全成本机制。注意CPI和PPI的关系,保持两者的合理调整和联动,以避免出现“价值双向流失”作为价格调控的重要目标。五是确保省内煤电油运适度超前发展。山西经济运行大起大落的特点比较鲜明,容易受经济运行基本条件的“瓶颈”制约。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推动煤电油运适度超前发展,提供一个能容纳经济高涨期需要的运行基本条件。与国家宏观调控一样,省级经济调节主要采取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结合山西实际,可供使用的具体调节手段和政策工具有年度发展计划,政府投资,省级财政收支,价格和价格调控基金,地方金融政策,各类经济政策,地方性法规和规章,行政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