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国际一流湾区,打造高质量发展中国样板
魏后凯[1]
摘要:粤港澳大湾区,应该按照建设国际一流湾区的要求,打造高质量发展的中国样板;要充分发挥重要城市的引领作用,加强城市之间的分工合作,建成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宜居宜业宜游的高品质世界级城市群;要坚持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两手抓”,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转型,实现高质量的工业化和城镇化,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 城市群 城镇化
粤港澳大湾区,应该按照建设国际一流湾区的要求,打造高质量发展的中国样板。
第一,依靠全面开放和创新引领“双轮”驱动,全面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合作,建设国际一流湾区,打造高质量发展的中国样板。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对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专门强调:要抓住这一重大机遇,携手港澳加快推进相关工作,在促进双向投资、推动贸易便利化、构建新型合作模式、搭建多元合作平台等方面积极探索,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粤港澳各方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把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一个具有世界竞争力、有特色、三地优势互补的世界级的大湾区。从目前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应该有条件、有能力成为一个高质量发展的中国样板,成为国际一流的湾区。从国家层面来看,必须率先全面实现高质量发展,打造湾区高质量发展的中国样板,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粤港澳三地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很强。香港、澳门国际化程度较高,现代服务业的比重都在90%以上;广州、深圳的科技教育基础较好,整个珠三角的先进制造业实力很强。粤港澳大湾区有条件、有能力率先在全国实现高质量发展。据估算,2016年粤港澳大湾区人均GDP为20405美元,其中珠三角9个城市人均GDP是17027美元,整个地区已经整体进入高收入社会。在珠三角城市中,有7个城市已经稳步进入高收入社会。
下一步的重点就是要根据粤港澳的优势条件,实行“双轮”驱动,全面实现高质量发展,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高质量发展的中国样板。一是要实行全面开放。深化粤港澳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双向开放,不仅要“引进来”,还要“走出去”,要和“一带一路”倡议有机结合起来。二是要创新引领。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引领不是简单的科技创新问题,而是全面推进科技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品牌创新。珠三角过去在体制创新方面做得不错,但是在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尤其是品牌创新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需要进一步提升。
第二,粤港澳大湾区属于多中心网络型结构,要充分发挥重要城市的引领作用,加强城市之间的分工合作,建成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宜居宜业宜游的高品质世界级城市群。
粤港澳城市群是一种典型的多中心网络型结构。从空间结构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应该是“一核多心两轴网络型”的发展格局。“一核”就是由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珠海等组成的大核心区;“多心”就是多中心,包括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等多个重要城市;“两轴”,是以广州为中心,从香港、澳门经过广州往北,往清远、韶关方向的轴线,以及从茂名到广州、潮汕地区的轴线,两条轴线刚好形成一个大十字形的格局;“网络型”是指包括大十字形一级轴线和其他次级轴线在内的网络状的发展格局。从发展眼光看,广州是一个增长极,它处于大十字形轴线的中心位置,也是A字形的核心区的顶点。从广州到香港,广州到珠海、澳门,再加上中间一个通道,形成一个A字形的核心区,广州处于这一A字形核心区的顶点。在多中心网络型的结构中,要处理好两个关键问题:一个是要处理好香港、广州、深圳等重要城市之间的分工问题,另一个是要处理好重要城市与其他城市之间的分工合作问题。
如何处理好这样一种分工格局,关键是要构建新型产业分工格局。首先,香港、广州、深圳等重要城市的产业格局应该是控制两头、甩掉中间的哑铃形结构。控制两头,是指一头抓住总部、研发、设计环节,一头抓住市场营销、技术服务、品牌环节,把两头控制住。尽可能地将加工制造环节推向周边地区,向其他城市转移扩散。核心城市只要利用有限的资源,就能够提高对整个产业链的影响力、控制力。在核心城市中,广州因为地域面积比较大,制造业的发展永远是不可或缺的,但重点是要发展高端制造业,发展制造业的高端环节。根据对东京、伦敦、纽约、巴黎4个国际大都市100多年的产业数据分析,这些城市还是存在一定的制造业。控制产业链可以提高广州对整个产业链的控制力、影响力。其次,其他城市要更加侧重于专业化。这种专业化既包括先进制造业专业化,也包括高端服务业专业化。最后,要强化功能分区。在产业链新型分工的格局下,一定要强化城市之间的功能分工(产业链分工)。例如,香港已经是金融中心,但并不意味着广州就不能再建设金融中心,而是香港、广州和其他城市应该联手打造全球的科技创新中心、先进制造业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和国际贸易中心等。
对广州来说,重点要强化管理职能和中心城市功能。职能专业化水平,即管理部门和生产部门就业的相对比重,是衡量功能分工的重要指标。据测算,在珠三角地区,近年来管理部门不断向中心城市集聚,生产功能向外围城市集聚。从职能专业化指数来看,广州是3.72,深圳是1.72,其他城市在0.8以下,广州的职能专业化指数要远远高于深圳,更远远高于其他城市。广州的总部经济发展情况非常好。2017年8月,累计已有289家世界500强企业在穗投资或设立机构,其中至少有120家将总部或地区总部设在广州。这意味着,每2家世界500强企业至少有1家在穗投资,大约每4家就有1家在广州设总部。广州CBD的经济总量在全国各大城市CBD中排名最靠前,但是广州CBD的中心功能,尤其是控制力和影响力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虽然广州CBD的经济总量大,但房地产的比重有点偏高,影响了中心功能的发挥和控制力、影响力的提升。从发展的眼光来看,随着南沙新区的快速发展,未来广州CBD有可能向CBD网络方向发展。深圳这些年来总部集聚效应也在不断增强,总部经济也在快速发展。2017年深圳的世界500强企业增至7家。在未来深圳跟广州之间的竞争合作关系中,竞争可能会进一步加剧,这种竞争也是深化合作的基础。
第三,坚持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两手抓”,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转型,实现高质量的工业化和城镇化,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城镇化在不断推进,2016年珠三角城镇化率达到84.9%,大部分城市在80%以上,粤港澳大湾区现在的城镇化率已经越来越接近城镇化的顶点。因此,珠三角地区的城镇化建设,未来的重点应该是提高城镇化的质量。目前,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珠三角的工业化也要由过去的高速工业化转变为高质量工业化,走中国特色的高质量工业化之路。按照新型工业化和提高工业化质量的要求,我国的工业化远没有完成,因此要慎提“去工业化”,防止“脱实向虚”,要加快推进工业化转型,提高工业化质量,实现高质量工业化。如何实现高质量工业化?我们可以采取很多措施,譬如要划定城市增长的边界,明确耕地保护区和农业保护区,推动城市资金、技术、人才下乡,促进乡村的全面振兴。粤港澳大湾区一定要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不能“水泥地”连成一片,要确定开发强度的“天花板”,确定生态空间比例的底线,实行“两条线”控制。
[1] 魏后凯,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广州智库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是城市与区域发展、国家区域政策、企业迁移、经济增长与地区差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