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任何一种民族文化的生成,都离不开孕育它的地理环境。民族文化的发展,也是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实现。祖国的东北地区是东北亚大陆古代文明孕育和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在亚洲以及世界范围内都占有着重要的地位。东北地区地域辽阔,地势复杂,周边绵延的群山是东北地区主要的地貌特征。东北地区既有苍茫的林海,又有肥沃的草场和平原,物产丰富,成为众多民族生息繁衍、往来融通的理想场所,形成了以渔猎、畜牧和农耕为主的三种经济类型和三大文化系统并存互动的格局。东北地区的三种经济类型与文化系统不仅在地理分布上界线明显,而且各以不同语族的民族系列为开拓者:东北地区的西部,曾是乌桓、鲜卑、契丹、蒙古等游牧民族纵横驰骋的场所;东部和北部则是由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为主脉联结起来的密林河谷地带,是以狩猎网捕著称于世的通古斯语族各民族及其历代先人——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女真、满、鄂伦春、鄂温克、赫哲等族的传统居住地。
东北地区历来都是多民族的地区,生活在这富饶土地上的各族人民,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东北地区少数民族自古以来就存在,相互交织、相互更迭不断向前发展,现存的少数民族和已经消失的民族都为人类留下了大量的宝贵财富,它在我国民族发展历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东北地区古属幽州,金代始称白山黑水,清咸丰八年(1858)以前,泛指辽河、黑龙江、绥芬河、图们江等流域,远至库页岛。东北地区各个少数民族对中国的历史都做出过贡献。[1]从先秦时期开始,东北地区形成了四大族系,即华夏(汉族)、东胡、濊貊和肃慎。在漫长的历史发展、演变和兴衰中,许多民族消失了,或者融入了其他民族之中,或者族称发生了改变;有些民族如鲜卑、契丹、女真、蒙古和满族,建立了政权和王朝,有的统一了全国,在历史上起到了重要作用,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2]
服饰是人类物质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精神世界的物化形式。它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反映了一个民族在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信仰,同时也折射出一定历史时期民族之间的涵化、融合以及服饰自身的创新和再生。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服饰文化,每个民族的生产方式、风俗习惯、宗教礼仪、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审美心理、艺术传统等,无不折射到他们的衣冠服饰上。法国著名作家阿纳托尔·法朗士曾说过:“假如我死后百年,还能在书林中挑选,你猜我将挑选什么?……在未来的书林里,我既不选小说,也不选类似小说的史籍,朋友,我将毫不迟疑地只取一本时装杂志,看看我身后一个世纪的妇女服饰,它能显示给我未来的人类文明,比一切哲学家、小说家、预言家和学者们能告诉我的都多。”这段话告诉我们:服饰是展现人类文明的复合物,是一种意蕴深厚的文化形态。
服饰是人类物质文化水平发展的一个直接标志和体现,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可以笼统地说,一个地区或者是一个国家、民族,服饰文化发展的水平就标志着这个地区或者是国家、民族文化艺术的发展水平,标志着其文明程度的高低。一个民族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服饰,对于其他民族来说是一种区别的标志,对于本民族而言则是互相认同的旗帜,集结的纽带。而这一切,都是由于人类历史传承发展的“本能”。民族服饰形成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东北地区少数民族的服饰首先是出于实用,然后才有美的追求。它不仅受地理环境、经济方式及生活习惯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也受民族心理、审美观念和传统习俗等主观因素的约束。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服饰的文化遗产,能使我们对于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所传承的服饰文化有更加深刻的了解。[3]
本书是以在东北地区历史发展进程中,各个阶段各个民族在服饰上呈现的形态以及服饰背后所隐喻的文化内涵为主要研究内容,本书中的东北地区地理范围则是以当下我国东北地区的行政区划范围为主,即本书中的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本书将以一条共同的人文经济地理条件和相近的自然地理环境为背景,以诸民族交汇融合的文化内涵为纽带,以各民族服饰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发展形态为载体,探究在服饰文化的背后给我们所带来的博大精深的历史厚重感和深厚的文化资源,通过服饰管窥其他文化事项。本书所涉及的民族是指世居在这片土地上的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是按照新中国成立后认定的少数民族即满族、蒙古族、赫哲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锡伯族、朝鲜族、回族为线索,对每一个民族从“概说”“服饰溯源与现状”“宗教服饰”三个层面对其进行阐述和研究,由古至今、由外及内,对我国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服饰进行系统梳理。书中将结合考古资料、文献资料以及田野调查资料,全方位、立体式开展对东北地区服饰文化的研究。本书以东北地区民族服饰为视角,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东北各民族服饰历史发展、文化变迁及其相互影响的了解;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为东北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发展提供新的例证、新的研究视角,从而深化对东北民族关系以及历史发展的认识,更深刻地理解中华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格局。
[1] 傅朗云、杨旸编著《东北民族史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第1~3页。
[2] 蒋秀松、朱在宪:《东北民族史纲》,辽宁教育出版社,1993,第1页。
[3] 曾慧:《满族服饰文化的变迁》上,《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