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与新社会秩序的形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章虚拟文化的特性与动态

一 虚拟文化出现的背景

虚拟(cyber)一词源自希腊语κυβερ,意为调整、控制、引导。维纳(N.Winter)将包含反馈信息在内的信息处理过程命名为“控制论”(cybernetics),从此“虚拟”一词开始广泛应用于现实。此后,电脑技术飞速发展,“虚拟”这一前缀作为灵活运用电脑的调控体系而被广泛使用。“虚拟文化”是指以互联网为主,依靠尖端的信息通信技术发展而出现的文化体系变化的总称(RCCS,1998)。

从表示外在变化和内在变化差距的文化滞后(cultural lag)现象中可以看出,IT的初期发展阶段,很难识别导致概念与性质等意识体系变化的虚拟文化的存在。但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社会化,技术与文化的融合指数不断攀升,信息文化作为技术文化的一种,其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大。

IT引导的信息革命成为文明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不亚于以前任何一个革命给人们带来的强大文化冲击力。源于微电子工学的各种电子仪器和通信设备,仅用半个世纪的时间就扩散到世界各个领域,这也正说明了这一点。在信息革命的冲击波中,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影响最大的是“虚拟空间”这一假想空间的出现。

虚拟空间是人类的共同愿望即“梦想现实化”成为可能的一个技术壮举,不仅可以展示现实生活当中难以接触的各种壮观景象(spactacle),而且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包括朋友的往来与商务上的往来以及各种公共生活。它不是单纯的生活工具,如今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可以说,我们的生活在逐渐虚拟化,在这一过程中随着文化意识的不断变化,近代之后很长时间以来处于对立关系的文化和技术不断进行沟通与交流,它们之间的亲密关系(affinity)也在不断得到加强。

在信息社会研究方面,有不少研究将技术发达导致文化模式的改变归于信息文化这一课题。但大部分研究主题注重IT的工具功能,到目前为止还找不到能够成为一种典范的信息文化论。因此,这一章节首先将IT革命影响到个人思维与整个意识领域的信息文化的现代特征定义为“虚拟社会”,然后从以技术与文化相互作用为前提的技术文化论观点出发,分析虚拟社会处于支配地位的网络文化的特点、过程和弊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