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进步学概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社会进步学的学科性质

一 社会进步学的知识体系

社会进步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是人类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进步学的知识体系包括社会进步学概念体系、理论体系、规律体系和方法体系。

(一)社会进步学的概念体系

“在同一思维论断过程中,同一个概念或同一个思想对象必须保持同一性,亦即保持确定性。”“为了更准确地表达思想,人们经常要给所使用的概念下定义,确定它的内涵,或者揭示它的外延,明确这个概念所适用的范围,以便在一个确定的意义上使用概念。”[4]

任何一个学科都有区别与其他学科的本学科理论体系。而本学科理论体系的基础就是本学科专有的概念系统。例如,物理学有物理学的理论体系和概念系统。交叉学科及分支学科虽然应用大量相关学科概念,也必须建立本学科的理论体系和专有概念系统。如果交叉学科只使用相关学科的概念,而没有形成本学科专有理论和概念系统,那就说明交叉学科并没有真正形成,只是多学科知识的集合;如果分支学科只使用母学科的概念,而没有形成本学科专有概念系统,那就说明分支学科并没有真正形成,仍然是母学科的一部分。社会进步学专有概念系统和专有理论体系的形成标志着社会进步学作为一门学科已经形成。

社会进步学建立了1000多个本学科术语,其中定义了700多个本学科的概念。

社会进步学的概念是根据构建社会进步学理论体系的需要创设的。大部分概念运用形式逻辑的方法进行定义。定义概念时力求揭示概念所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其中一部分概念是新建立的,如社会进步学、自动生产社会、A级社会、直接价值、间接价值、价值消费需要等。还有一部分概念是站在本学科的角度对社会中或其他学科中已经存在的概念进行重新定义。这部分定义没有否定原概念的意思,而只是为了本学科研究的需要,从本学科的角度进行解释,或将原概念通俗化,使没有相关学科基础的人也能理解。

(二)社会进步学的理论体系

社会进步学的理论体系包括社会进步学基础理论和社会进步学分支理论。

社会进步学基础理论主要介绍什么是社会进步,社会进步的基本规律,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方法。是对社会进步整体的、综合性的、根本性的研究。社会进步学的基础理论部分主要包括社会进步学的对象与学科性质、社会进步基本问题、社会水平、社会基本规律、宏观社会类型进步和社会进步效用论六章。

社会进步学分支理论侧重介绍人的活动进步和人的素质进步。人的活动进步重点研究经济进步和政治进步。经济活动为人类的生存提供物质基础,政治活动为人类的活动提供管理。有四章研究经济进步,分别为消费进步、消费分配制度与宏观社会类型进步、生产进步、宏观经济进步。研究政治进步的一章,为政治进步。人的素质和数量进步重点研究品德进步、知识进步和人口进步。

第一章题目为“社会进步学的对象与学科性质”。本章介绍了社会进步学的产生、社会进步学的研究对象、社会进步学学科的知识体系和学科特点、社会进步学的功能以及社会进步学家的作用。

第二章题目为“社会进步基本问题”。社会进步基本问题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社会进步学家对研究客体的基本认识,包括社会的物质构成、社会体系、社会单位、广义社会关系、广义社会互动等的基本社会知识。二是社会进步的根据。从社会进步与人类基本意识、人类利益的关系入手,揭示了社会进步的根据和建立社会进步学的根据。三是社会进步学家对社会进步的基本认识,包括社会进步的本质、社会进步内容、社会进步体系、社会关系进步、社会进步的根本目标和途径等。

第三章题目为“社会水平”。社会水平理论从人的素质、人的活动、自然环境、人工环境等方面考察社会水平,建立了明确而具体的社会水平标准体系,通过对社会水平等级的研究,推导出先进社会的基本标准。社会进步就是社会水平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社会水平理论以人类生存水平的客观发展为基础,揭示了社会进步的方向,建立了社会进步的目标体系和内容体系,建立了全面、系统评价社会水平的标准体系,建立了判断人类活动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描绘了顶级社会的蓝图。

社会水平理论包括社会进步方向理论、社会进步目标理论、社会进步内容体系、素质水平理论、活动水平理论、环境水平理论、产品水平理论、社会分级理论、A级社会理论等。

第四章题目为“社会基本规律”。本章通过分析社会存在和变化的基本原理,推导社会进步基本规律和根本规律。社会基本规律揭示了社会基本要素之间存在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它适合于所有类型的社会,具有客观性和普适性。由社会基本规律推导出的社会进步基本规律和根本规律对人类的活动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只有符合社会进步基本规律和根本规律的活动,才能推动社会进步。任何国家、民族、党派、单位、家庭和个人都应该用社会进步基本规律和根本规律指导活动。

第五章题目为“宏观社会类型进步”。宏观社会类型进步理论是专门阐释宏观社会类型进步原理的理论集合,是社会进步学的一个基本理论。通过揭示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本质以及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发展,划分了宏观社会类型,预测了宏观社会类型的进步方向,揭示了宏观社会类型的进步目标、进步阶段、进步规律以及进步机制,描述了未来社会的蓝图。

宏观社会类型进步理论包括宏观社会类型理论、宏观社会类型进步规律、宏观社会类型进步机制理论、生产力概念的扩展、生产力发展阶段理论、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规律、生产力发展的方向理论、生产力发展的动力理论、生产力发展的基本特点和基本政策、社会消费分配制度发展趋势理论、自动生产社会理论等内容。

第六章题目为“社会进步效用论”。社会进步效用论是揭示社会要素效用与社会进步联系的理论体系。该理论体系由概念、理论、规律、方法论构成。包括环境基本效用理论、社会存在值理论、直接效用与间接效用理论、消费效用与生产效用理论、消费品价值形成理论、消费品价值形成与消费分配关系理论、价值比较理论、人的价值与反价值理论、效用方法论、价值质量规律、反价值质量规律、总价值数量规律、总反价值数量规律、社会存在值规律、社会存在值与社会水平的关系规律等内容。社会进步效用论主要研究两大社会效用的形成机理,总结其中的社会规律,找出顺应这些规律的科学方法,最终告诉人们怎样利用物质、怎样做人对社会进步更有利。

第七章题目为“消费进步”。消费进步理论是根据消费对人类生存水平的作用揭示消费进步原理的理论集合,是社会进步学的经济进步理论之一。包括消费与社会进步的关系理论、消费进步内容、消费进步目标、消费进步相关规律、消费进步方法论、价值消费理论、控制消费理论、消费需要进步理论、消费需求进步理论、消费过程进步理论等内容。

第八章题目为“消费分配制度与宏观社会类型进步”。本章介绍消费分配制度进步以及与宏观社会类型进步关系的理论集合。消费分配制度进步是宏观社会类型进步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对于整个宏观社会类型进步有着重要影响。当消费分配制度落后于宏观社会类型进步时,会阻碍宏观社会类型进步。当消费分配制度超前于宏观社会类型进步时,也会迟滞宏观社会类型进步。只有当消费分配制度与宏观社会类型进步相适应,才最有利于宏观社会类型进步。包括消费分配制度进步理论、需要分配制理论、必要消费制理论、资源共有性理论、福利变动对社会进步影响理论、消费分配制度与宏观社会发展阶段对应理论等内容。

第九章题目为“生产进步”。生产进步理论是根据生产对人类生存水平的作用揭示生产进步原理的理论集合,是社会进步学的经济进步理论之一。包括生产进步理论、生产进步目标理论、生产目的进步理论、链条理论、价值生产理论、生产方式进步理论、企业布局进步理论、生产力规模进步理论、企业规模数量进步理论、生产数量进步理论、价值经济波动控制理论、企业准入进步理论等内容。

生产进步理论围绕生产与人类生存水平的关系展开,而不是围绕企业利润展开,所以它是人性化的经济理论,而不是利润化的经济理论。

第十章题目为“宏观经济进步”。本章介绍了宏观经济进步的理论集合、相关规律以及宏观经济进步的方法。包括宏观经济调控目标进步理论、控制市场经济理论、经济人性化变革理论、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关系理论、核心经济流程与社会进步关系理论、消费者在经济流程中地位理论、投入产品与社会进步关系理论、产出产品与社会进步关系理论、投入产出关系与社会进步关系理论、投入节余与社会进步关系理论、产品漏出和注入与社会进步关系理论、政府的宏观经济功能理论、经济流程的政治环境与社会进步关系理论、经济流程的法律环境与社会进步关系理论、消费者税与社会进步关系理论、转移支付与社会进步关系理论、政府购买产品与社会进步关系理论、经济政策与社会进步关系理论、国际贸易性质对本国社会进步的影响理论、实物产品国际流动与本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关系理论、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生产延续理论等内容。

第十一章题目为“政治进步”。

本章阐述了政治制度的性质进步、民主化进步、公平性进步、政治进步目标和先进政治制度等内容。

政治进步是指社会权力的运用向有利于全体公民利益的方向发展。政治进步依赖于政治制度进步,如集团政治制度向全民政治制度发展,专制政治制度向民主政治制度发展,等级政治制度向平等政治制度发展等。

政治制度变革的结果必须是提高公民生存水平,只有提高公民生存水平的政治制度变革才是政治制度进步。如果政治制度变革不能提高公民生存水平,则政治制度变革只是作秀,浪费资源,没有任何进步意义;如果政治制度变革降低了公民生存水平,造成了社会动荡、国家分裂,导致战争、居民逃亡,则政治制度变革就是反动的,是政治制度的倒退。

总之,提高公民生存水平是衡量政治制度变革性质的唯一标准。

第十二章题目为“品德进步”。品德进步理论介绍了品德进步的内容、判断品德思想先进性的社会进步标准和方法、先进的范围品德思想体系以及品德进步的相关规律和基本方法。

人类需要知识进步,也需要品德进步。只有将知识应用于正品德活动,才能促进社会进步。如果将知识应用于负品德活动,必然导致社会倒退。

第十三章题目为“知识进步”。知识进步理论是根据知识对人类生存水平的作用揭示知识进步原理的理论集合。知识进步理论从知识具有的双向社会功能进行研究,进而概括出知识进步概念的内涵。从发展知识的进步、推广知识的进步和应用知识的进步三方面阐释了知识进步的基本理论。知识进步理论包括知识双向社会作用理论、科学进步理论、教育进步理论和应用知识进步理论等内容。

第十四章题目为“人口进步”。人口进步理论立足于维持与提高人类的生存水平这一社会进步的宗旨,从人类与环境关系入手,阐释了人口数量标准、逆向繁衍、正向延续、人口进步的基本原则、人口进步的主要政策措施、生育质量保证制度和在生育方面处理人权关系的基本原则。人口进步理论为提高人类的生育水平,为政府进行生育管理提供了社会进步学的理论依据和基本原则。

(三)社会进步学的规律体系

社会进步学共研究了90个同社会进步相关的规律,形成了一个社会进步规律体系。

社会基本规律 包括生存规律(社会存在规律)、有限改变规律、改变水平规律、活动水平规律、素质水平规律、社会总水平规律。

社会进步基本规律

社会进步根本规律

社会倒退基本规律

宏观社会类型进步规律

生产力发展基本规律

人类素质与社会变迁关系规律 包括品德水平与社会变迁方向和速度正相关规律、知识水平与社会变迁速度正相关规律、体质水平与社会变迁速度正相关规律。

人类活动与社会进步关系规律 包括社会作用与社会进步关系规律、作用范围与社会进步关系规律、作用幅度与社会进步关系规律、作用时间与社会进步关系规律、物质利用水平与社会进步关系规律。

效用相关规律 包括价值质量规律、反价值质量规律、总价值数量规律、总反价值数量规律、社会存在值规律、社会存在值与社会水平的关系规律。

消费进步相关规律 包括消费需要与社会进步关系规律、价值消费需求与公民生存水平正相关规律、消费需求与社会进步关系规律、收入相对变动与消费需求正相关规律、收入相对变动与社会进步关系规律、预期收入变动与本期消费需求正相关规律、预期收入与社会进步关系规律、价格相对变动与消费需求负相关规律、价格相对变动与社会进步关系规律、消费总需求规律、消费性质与社会进步关系规律、消费结构与人类品德水平关系规律、消费方式与社会进步关系规律。

消费分配制度进步相关规律 包括劳动分配比重递减规律、需要分配比重递增规律、社会福利对社会进步的影响规律、消费分配制度与宏观社会类型进步关系规律。

生产进步相关规律 包括生产目的与社会进步关系规律、价值生产与社会进步正相关规律、反价值生产与社会进步负相关规律、生产者的知识水平和道德水平与生产的价值水平正相关规律、生产方式与社会进步关系规律、企业布局与社会进步关系规律、国家生产力规模与国家进步关系规律、国家生产规模与国家资源损失正相关规律、国家生产规模与国家环境损失正相关规律、国家生产规模与公民休闲损失正相关规律、企业规模与数量反比规律、产品数量与社会进步关系规律。

宏观经济进步相关规律 包括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关系规律、经济增长性质影响经济增长对社会进步的贡献率规律、生产方式影响经济增长对社会进步的贡献率规律、收入分配均衡程度影响经济增长对社会进步的贡献率规律、国际贸易影响经济增长对社会进步的贡献率规律、投入产品数量与社会进步关系规律、产出产品数量与社会进步关系规律、投入产出的数量关系对社会进步的影响规律、产品的漏出注入与社会进步关系规律、政治环境与经济进步关系规律、法律环境与经济进步关系规律、消费者税的征收对象对社会进步的影响规律、消费者税的征收数量对社会进步的影响规律、消费者税的使用对社会进步的影响规律、转移支付的使用对象对社会进步的影响规律、转移支付的数量对社会进步的影响规律、政府购买产品的用途对社会进步的影响规律、政府购买产品的数量对社会进步的影响规律、政府购买产品的价格对社会进步的影响规律、国际贸易与社会进步关系规律、实物产品国际流动与本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关系规律、经济可持续发展基本规律1、经济可持续发展基本规律2。

政治进步相关规律 包括政治制约国家进步规律、民主程度与决策人占比正相关规律、决策水平决定规律、政治制度的公平程度决定社会的公平程度规律、公平与稳定正相关规律、公平与廉洁正相关规律、民主与公平正相关规律。

品德进步相关规律 包括社会品德教育水平与社会品德水平正相关规律、社会规范和约制水平与社会品德水平正相关规律。

知识进步相关规律 包括知识进步与社会进步正相关规律、品德水平科学水平教育水平与应用知识水平正相关规律。

以上这些规律是通过对社会历史经验的研究考证而概括出来的。这些规律是社会客观存在的。社会进步学家的作用是把这些规律进行系统总结并加以规范,用统一的语言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系统的社会进步规律体系,告诉人们这些规律是指导社会进步的规律。社会进步的规律体系是制定国家一切政策的基础,一切符合社会进步规律的政策都是正确的,一切违背社会进步规律的政策都是错误的。

(四)社会进步学的方法体系

社会进步学系统地归纳总结了社会进步的一般方法,形成了社会进步方法体系。这些方法大部分是人类所使用过的。其中有的方法被人类普遍使用过或正在普遍使用。应用社会进步方法对于“增促社会进步,减缩社会代价”有非常重大的作用。

社会进步的总体方法 包括社会进步基本方法与根本方法、自动生产社会的实现途径、消费分配制度进步基本方法、生产力进步的基本政策、效用方法论、社会关系进步的基本方法、社会进步的根本目标和途径、人类处理利益的基本原则、人类活动的社会进步准则。产品进步基本方法、垃圾处理进步基本方法、自然环境进步基本方法。

消费进步基本方法 包括消费需要进步的基本方法、消费需求进步的基本方法、消费过程进步的基本方法、改善消费方式的基本方法。

生产进步基本方法 包括生产目的进步基本方法、生产性质进步基本方法、生产方式进步基本方法、企业布局进步基本方法、国家生产力规模进步基本方法、企业规模数量进步基本方法、生产数量进步基本方法、企业准入进步基本方法。

宏观经济进步基本方法 包括控制市场经济进步基本方法、经济人性化进步基本方法、政府管理经济增长进步基本方法、政府管理核心经济流程进步基本方法、政府参与经济流程进步基本方法、政府管理开放经济进步基本方法、政府组织经济可持续发展进步基本方法。

政治进步基本方法 包括政治制度性质进步基本方法、政治制度民主化进步基本方法(直接民主制方法、间接民主制方法、涉内决策的民主程度进步方法、涉外决策的民主程度进步方法)、政治制度公平性进步基本方法(公平四项基本原则、机会公平的基本原则、对应公平的基本原则、需要公平的基本原则)。

品德进步基本方法

知识进步基本方法 包括科学进步基本方法、教育进步基本方法、应用知识进步基本方法。

人口进步基本方法

二 社会进步学的特点

社会学研究社会变迁,社会进步学研究社会的正向变迁。社会进步学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社会进步学具有人本性、科学性、整体性、综合性、实践性和中国特色六大特点。

(一)人本性

社会进步学认为社会进步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中人和环境向提高人类生存水平的方向发展,是人类生存水平的提高。建立社会进步学的目的就是为了系统研究提高人类生存水平的原理和科学方法。社会进步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提高人的生存水平。

社会进步学认为社会进步需要人们的主观努力。人们可以掌握社会进步知识,利用社会进步的规律和科学方法以实现“增促社会进步,减缩社会代价”的目标。

社会进步学是为人类根本利益服务的科学,人本性是社会进步学的首要特点。

(二)科学性

社会进步学利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将分散的社会进步经验、思想、理论科学化和系统化,形成专门研究社会进步原理与方法的新兴社会科学。

因为社会变迁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社会进步是社会变迁的一种表现,所以社会进步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人类需要正确认识所有客观存在的事实,当然也需要认识社会进步这一非常重要的客观事实。

社会进步学利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对社会进步这一非常重要的客观事实进行客观研究,其理论建立在客观事实基础之上,不存在任何主观评价。例如,社会进步学家认为“社会进步”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也不是站在特定意识形态立场上对社会的价值评判。社会进步学家研究的“社会进步”是具有实际内容的客观事实,表现为社会中人的生存水平处于提高状态。例如,人的知识水平由初中发展到大学,人的平均寿命由60岁提高到80岁,自然环境由重危害级转变为轻危害级。上述内容都是社会客观存在的状态,并不是价值判断。社会进步学家研究上述社会客观状态发生的原理和推动其发展的方法,将其介绍给人们。社会进步学就是社会进步学家在分析社会客观状态的基础上,依据客观事实建立的。

在研究内容上,社会进步学总结了世界各国社会进步的实践经验,采集了当代世界先进的社会进步理论。社会进步学的理论和规律已经被实践所验证过。

在知识体系上,社会进步学建立了关于社会进步的本学科的理论体系、规律体系、概念体系,形成了一门基本完整的学科。

社会进步学使用本学科独特的研究方法、科学研究通用的研究方法以及通用的研究技术。

社会进步学建立了本学科独特的人类根本利益分析法、生存水平分析法、品德等级测量法、活动水平分析法、产品水平分析法、效用分析法、链条分析法、消费者利益中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这些方法将在本书中逐一介绍。

目前,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已经科学化和系统化。特别是实证法的应用使社会科学由前科学阶段走进科学阶段。社会进步学运用科学研究通用的实证法、形式逻辑、唯物辩证法、系统论等建立知识体系。部分使用以及研究社会进步课题可以使用的通用研究技术有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实地研究、观察法、抽样法、测量法、统计分析法、定性资料分析法等。

(三)整体性

社会进步学把人类世界作为整体进行研究,研究整个人类世界全面、系统、协调、均衡、持续地向有利于人的生存方向发展。社会进步学认为人类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存在于社会之中,人类的管理、消费、生产都存在于社会之中,产品和自然环境也存在于社会之中,它们都是社会的一个方面,并不游离于社会之外。政治进步、经济进步、文化进步、管理进步、消费进步、生产进步、产品进步和自然环境进步都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

社会进步学不是只研究狭义的不包含经济的“社会进步”。而是研究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社会进步学是站在最高点俯视整个人类世界,从而可以为社会全面、系统、协调、均衡、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持。

社会进步学同时也研究整体中各部分、各方面进步的原理和方法,还研究整体中各部分、各方面进步的关系,研究整体中各部分、各方面协同进步的原理和方法。

社会进步学研究的“社会”显然超出了社会学所定义的“社会”范畴。社会进步学研究的“社会”是包括自然的整个人类世界。

社会进步学的整体性使之在研究人类世界进步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优势。其他新兴的发展科学及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环境学等学科对社会发展研究都存在研究领域局限。

人类必须在整体上把握社会进步,才能实现全面、系统、协调、均衡、可持续的社会进步;而不是片面、残缺、冲突、失衡、不可持续的社会进步。

(四)综合性

社会进步学在研究中以本学科主体性知识为主,同时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作为补充。社会进步学的综合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社会进步学涉及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在研究中需要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如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伦理学、人口学、法学、环境学等;社会进步学研究人与环境的整体进步,需要运用环境科学知识;社会进步学研究经济向有利于人的生存方向发展,需要运用经济学知识。二是一些学科中存在着有关社会进步的研究成果,社会进步学在研究中需要汲取这些研究成果,如社会进步学中人的素质进步理论汲取了教育学中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理论成果;社会进步学的综合性决定了社会进步学与一些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存在交集。

社会进步学虽然研究领域非常广泛,但并不是其他学科的简单综合。社会进步学有区别于其他学科独立的研究对象,就是专门研究提高人类生存水平的原理和方法。社会进步学还有区别于其他学科独立的概念体系、理论体系、规律体系,还有本学科的研究方法。

(五)实践性

社会进步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社会进步学的科学原理、普遍规律、推动进步的科学方法可以广泛应用于各个层面的社会管理活动和执行活动。可应用于国家管理、政党管理和企业管理,可应用于生产管理和消费管理,可应用于提高人们的素质水平和活动水平。应用社会进步学提供的系统理论、规律和方法,可以使社会进步少走弯路,提高社会进步的速度和质量,进而全面、协调、持续提高全体公民的生存水平。

社会进步是依靠改善人的活动来实现的。社会进步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改善人的活动,使人的所有活动纳入推动社会中人的素质、人的活动、人生产的产品、自然环境向更加适合人的生存的方向发展的轨道上来。

(六)中国特色

社会进步学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中国人原创的中国特色的社会科学。

社会进步学在人类历史上首次提出并建立了专门研究和传播社会进步知识的社会进步学学科。建立社会进步学学科,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在社会科学领域里的大胆探索,是对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贡献。

社会进步学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充分体现了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和专业性。社会进步学继承了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人类社会进步知识,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社会进步学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社会进步学是中国人原创的学科,在社会进步研究领域为中国争取了话语权。社会进步学把握当代、面向未来,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社会进步学建立了社会进步学科的术语体系、理论体系、规律体系和方法体系。社会进步学在社会进步研究领域具有专业性。

社会进步学是对文明传承有重大影响、同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学科,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新兴学科,是中国人民原创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一朵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