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进步学概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社会

一 社会学家眼中的社会

社会本身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物质实体。人类对这一物质实体的描述五花八门,中外的社会学家们对社会做过各式各样的解释。

我国社会学会会长、著名社会学家郑杭生教授主编的《社会学概论新修》提到: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社会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有机总体。该书对社会的特点进行了解释: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是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社会系统具有心理的、精神的联系,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活的机体。[1]

我国社会学会副会长、著名社会学家王思斌教授主编的《社会学教程》这样定义社会:在社会学中,社会指的是由有一定联系、相互依存的人们组成的超乎个人的、有机的整体,它是人们的社会生活的体系。社会是人的社会,是人类互动的体系,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的体系。[2]

美国社会学家戴维·波普诺(David Popenoe)教授撰写的《社会学》对社会(society)的论述:社会是有着相互认同、团结感和集体目标的人的集合。不仅如此,社会更是一个包含了广泛的、以地域为基础的、满足人类基本需要的所有社会设置的社会性集合。所有的社会类型都会展现出以下社会特征:社会存在边界,几乎所有的社会成员活动都发生在社会的边界以内。社会有一些社会程序和机制来获取和分配经济或其他资源。社会具有做出决策和解决争端的最终权威。社会是其成员的最高一级的组织形式。社会成员有共同的、独特的文化。[3]

通过以上简要的描述,已经勾勒出社会的轮廓。社会学家们站在不同的角度认识社会。郑杭生教授和王思斌教授是从人们共同生活的角度解释社会,但他们更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戴维·波普诺教授从人群和社会设置两方面解释社会。

二 社会的物质构成

社会进步学家既然是研究社会进步的,也就需要对社会进行解释。社会具有许多特征,对社会下定义应当把社会最基本的特征揭示出来,以达到把社会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目的。以下是社会进步学提出的双素社会论。

社会是人类和环境两个物质要素构成的物质实体,缺少任何一个要素,社会都不能存在。人类产生于自然环境,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人类每天都要呼吸自然环境提供的空气,喝自然环境提供的水,吃自然环境提供的食品,使用和利用自然环境创造的产品。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了生存条件。可以说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而社会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存在人的群体。但是社会并不等同于人群,人群是构成社会的一大要素。社会另外一个最重要的特征是存在人类生活的条件(统称为环境),环境是构成社会的另一大要素,包括自然环境、物质文化、社会设置等都是人类生活的条件。这两个特征是任何一个社会不可或缺的基本特征。中国社会如此,美国社会亦如此,任何国家和地区的社会都是如此。不存在非物质的社会,不存在无人群的社会,也不存在无环境的社会。社会是人类和其生存条件自然环境及其被人类改造过的自然环境(人工环境)的统一体(见图2-1)。

图2-1 社会的物质构成

社会是物质的,物质具有运动性和普遍联系性,因此社会行动和社会关系是物质运动性和普遍联系性的体现。社会进步学家研究社会物质构成,并不是认为社会中不存在精神。社会中存在丰富的精神文化。人类创造的精神文化是以物质作为载体存在的,存在于人的大脑之中并运用文字、图像记录于书、光盘等物质载体之中。从文化角度分析社会的构成,社会是由人、文化和自然构成的。

双素社会论不仅适用于任何一个完整的社会,而且适用于任何一个局部社会和社会集合,如世界体系、社区、社会设置、组织、群体等。双素社会论继承了社会学前辈对社会的认识,并做了进一步发展,把自然环境引入社会的范畴。从而把环境改善、经济发展、政治进步、文化进步等有关人类及其生存条件的正向发展都并入社会进步的范畴。双素社会论既符合实际,又突出了人类的核心地位,是建立社会进步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如广义社会关系理论、广义社会互动理论、社会分级理论、自动生产社会理论等社会进步学的重要理论都建立在对社会物质构成的认识基础之上。作者正是从研究社会物质构成开始构建社会进步学理论体系的,并从双素社会论引申出社会基本关系是人类和环境两类物质之间的人环关系。社会基本运动是人环互动,社会进步是人环关系、人环互动发展的结果。完整的社会进步是人类和环境两类物质共同向提高人类生存水平的方向发展,其本质是人类生存水平的提高。

即:

社会、局部社会=人类+环境

三 社会体系

社会是人类生活的体系。社会体系庞大而复杂。社会体系结构归纳起来从微观到宏观有地位与角色、群体与组织、社会设置、社区、社会、世界体系等。[4]显然社会进步学家研究社会进步的内容包括上述社会结构单位的进步。

世界体系是所有社会的集合,又称为国际社会。国家联盟社会、国家社会、非国家社会存在于世界体系之中(见图2-2)。

社会是一个存在正式边界、具有一致主流文化的、独立自主的、大规模的人类和环境的集合。包括国家社会、国家联盟社会和非国家社会。每个独立的国家都可称为一个社会,如中国是中国社会,英国是英国社会,原苏联是国家联盟社会。我们应该注意的是,欧盟已经逐渐形成统一的社会,如欧盟各国已经形成了统一的对外边界;欧盟建立了统一的社会程序和机制,具有统一协调各国关系及行动的权力机构;欧盟已成为成员国最高的组织形式;欧盟成员国的文化也具有共性。国家形成前的原始部落社会、古希腊城邦社会属于非国家社会,而现代社会中也存在非国家社会,如我国抗日战争时期的解放区社会、沦陷区社会等。

图2-2 社会体系

社会中存在社区,村庄、小镇、城市、郊区和现代大都市都是社区;社会中存在社会设置,政党、政府、军队、警察、工厂、农场、商店、银行、学校、媒体、教派、教堂、家庭都是社会设置。

目前,世界系统也具有了一些社会功能,如联合国组织具有一定协调国际社会行动的功能,跨国公司发展成为世界性的经济设施。

纵观人类社会历史,社会是从小型社会向大型社会发展的。最初是原始部落社会,而后发展为国家社会,现在正向国家联盟社会和世界社会发展。

四 社会单位

社会体系结构中的单位称为社会单位,每个社会单位都是有范围、功能、人员和环境的社会系统。社会中存在许许多多长期的或临时的社会单位,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条件对社会单位进行划分。但是无论怎样划分,社会单位中都必须包含人和人所生存的环境。社会进步学把整个世界视为一个社会单位,也可以把国家视为一个社会单位,而政党、民族、宗教教派、社会团体、企业都是社会单位,省、市、县、乡、村是社会单位,家庭也是社会单位。

从人类生存活动的场所角度可以将社会单位划分为三类。一是社会集合、社会、社区,称为政区,如世界体系、国家联盟、国家、非国家社会、城市、郊区、小镇、村庄等,人们总是要生活在某个政区社会单位之中。二是除了家庭的所有社会设置或组织、群体称为工作单位,如政党、政府、军队、警察局、工厂、农场、商店、银行、学校、媒体、教派、教堂等,人们或者在其中扮演工作者角色,或者在其中扮演工作对象角色。三是家庭,人们在其中扮演家庭成员角色(见图2-3)。

图2-3 社会单位

五 广义社会关系

社会学家对于社会关系有许多论述。普遍认为社会关系是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围绕这一关系建立理论。社会系统可以区分为个人关系、群体关系和社会制度三个层次。个人关系是指日常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直接联系或互动,是低层次的社会关系,如同事关系、夫妻关系、朋友关系等;群体关系是在社会群体层次上发生的社会关系,如阶层关系、单位关系等;社会制度是一种固定化的较为持久的社会关系,是社会关系的综合体,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及与之相联系的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如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等(见图2-4)。社会学家从联系的纽带上,将社会关系区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社会学家还从联系的性质上区分社会关系,如将社会关系分为结合关系、对立关系和统治关系。社会学家在研究社会互动时还总结出情感关系、工具关系和混合关系。[5]社会学关于社会关系的论述还很多,不再一一列举。社会进步学对这些理论持继承态度。

图2-4 社会学家阐述的主要社会关系

社会进步学家出于本学科研究的需要,把社会学关于社会关系的理论进行了扩展。社会进步学在双素社会论的基础上建立了广义社会关系理论。既然社会是人类和环境两个物质要素构成的物质实体,人类和环境两类物质之间的人环关系就是维持社会存在与变迁的社会基本关系。而社会学研究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是狭义社会关系。广义社会关系包含狭义社会关系。

(一)广义社会关系的概念

广义社会关系是社会中物质之间的社会性联系。

社会关系是社会中物质对象之间的联系。社会由物质组成,物质具有普遍联系性。社会关系只能发生在物质对象之间,如人与人之间。但是社会中的物质对象并非只有人,物质文化也是社会物质,自然也存在于社会之中,并具有社会功能。社会关系包括人与人关系,也包括人与环境、人与文化、人与自然、文化与自然等关系。

社会关系是指社会性联系不是指自然性联系。自然性联系是对象之间的反映物理功能的联系,而社会性联系是指对象之间反映社会功能的联系。社会功能是指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核心是对社会人生存水平的影响。社会进步学使用社会作用的概念表示对人类生存水平的影响。社会作用是指对人类生存水平影响的性质。社会作用从对人类生存水平影响的性质角度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提高人类生存水平的社会作用,二是维持人类生存水平的社会作用,三是降低人类生存水平的社会作用。

社会关系是社会中物质之间能够对人的生存水平产生影响的联系。社会性联系是在自然性联系基础上产生的,没有自然性联系就不能有社会性联系。社会中物质之间能够只存在自然性联系,而不存在社会性联系,这样的物质关系不是社会关系,而是自然关系。自然性联系可以向社会性联系发展,社会性联系也可以转化为自然性联系;社会关系可以是直接关系,也可能是间接关系。

社会关系具有层次性。人与环境之间存在社会关系,人类内部人与人之间、环境内部环境与环境之间也存在社会关系。人与环境是构成社会的基本要素,它们的关系是第一层次的社会关系。社会要素内部的关系是第二层次的社会关系。以下分别讨论人环关系、人类关系和环境关系(见图2-5)。

图2-5 广义社会关系

(二)人环关系

广义社会关系理论将人环关系纳入社会关系的研究视野,建立了人环关系理论。社会进步学的一些重要理论是建立在人环关系理论基础之上的,如社会基本规律理论、宏观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生产进步理论、消费进步理论、社会进步效用论等。理解人环关系理论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进步学的理论体系。

人环关系指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社会关系。人与环境之间存在社会性联系。这种联系表现在环境创造了人,环境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物质条件,人类可以利用环境提供的物质生存和发展;这种联系是社会得以产生和存在的本原,任何一个社会都离不开人环关系。人环关系是社会赖以存在和进步的基本关系,可称为社会基本关系。提高人类生存水平必须首先处理好人环关系。社会进步学从社会功能角度研究人环关系,将之划分为利供关系和破伤关系。

1.利供关系

人环关系反映了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人类从环境中取得生存所必需的物质,环境向人类提供生存所必需的物质。这种利用与供给的关系贯穿于社会发展过程。如果这一关系断裂,人类就失去了存在的条件,社会也将随之消亡。利用与供给是维系社会存在的纽带,所以人环关系是最重要的社会关系。这种人类与环境之间利用与供给的人环关系称为利供关系,利供关系通过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表现出来。

利供关系有三种情况与社会进步高度相关,分别为利供适度、利供不足和利供过剩,或称为适度关系、不足关系和过剩关系。

(1)利供适度是指当代人在必要消费得到满足的同时,环境可持续为人类提供满足后代人必要消费的物资条件的利供关系。当人类和环境处于利供适度关系状态下,社会可持续发展。利供适度关系社会是可持续发展社会。利供适度社会对人类最为有利,并且最有利于社会进步。

(2)利供不足是指当代人的必要消费不能得到满足的利供关系。其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人类没有获得满足当代人必要消费的能力。二是人口数量超过环境承受能力,环境不具备满足当代人及后代人必要消费的物资条件。三是人类对环境的过度利用及破坏使环境供给能力不足。利供不足对人类社会发展不利,不利于社会进步,应该向利供适度社会靠近。

(3)利供过剩是指当代人的必要消费得到满足,同时存在明显的物质浪费的利供关系。表现为人类超过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必要需要而进行了过多的物质生产和消费。其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社会计划管理存在问题,人类活动宏观计划性不足,盲目性强。二是过分追求经济利益,忽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要需要。三是过分追求当代人的享受,而忽视后代人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利供过剩社会与利供不足社会一样对人类不利,并且不利于社会进步,应该向利供适度社会发展。

一国利供过剩的一般表现:一是生产部门相对消费部门过于庞大,投资率过高,消费率过低。二是贸易顺差过大,造成本国资源相对于本国居民过度利用。三是消费品生产量大于必要消费量,造成消费浪费。任何国家、单位和个人都应该以勤俭节约为荣,铺张浪费为耻。

2.破伤关系

人类与环境之间除了利供关系之外,还有一种相互排斥的关系,就是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和环境给人类带来的灾害。人类与环境之间破坏与灾害的人环关系称为破伤关系,这也是社会基本关系,是社会基本关系中导致社会消亡的因素。

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广泛存在于各类活动之中,如战争、生产、消费都可能引起环境损失,形成人类对环境的政治性破坏、生产性破坏和消费性破坏。

环境给人类带来的灾害有非人为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的人为灾害以及混合灾害。减少破坏与灾害是符合人类根本利益的,是人环关系进步的基本要求。

***************社会之窗***************

地球使用手册[6]

瑞典科学家们称,需要一本用户使用说明,保护地球免遭人为原因带来的全球变暖、动植物灭绝等危险变化。

28名专家组成的小组建议,在淡水利用、化学污染物及土地利用变动等九个领域,政府可确立一定限制,保证人类有一个安全运转的地球。

斯德哥尔摩大学斯德哥尔摩应变中心主任、研究的带头人Johan Rockstrom表示:现在我们明显是在蒙着双眼推着世界往前走。他说:我们没有考虑我们可能将地球推到深渊里。周四的《自然》杂志刊登了这个要求确立地球限度的呼吁。

Rockstrom表示,全球变暖,动植物灭绝比例太高,主要因使用化肥所导致的氮污染等,现在有众多迹象显示人类活动已经把地球推向危险区。他们建议,全球土地转为耕地的比例应该限制在15%,而当前的比例为11.7%。

他们还建议,应该把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控制在百万分之350个单位,目前的含量水平为百万分之387个单位。人类淡水利用面积每年应该控制在4000平方公里。

****************************************

(三)人类关系

人类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即狭义社会关系,它是目前社会学所研究的社会关系。社会学所研究的社会关系也是社会进步学所研究的内容,只不过社会进步学有自己的研究角度和重点。社会进步学不是泛泛地研究所有的人类关系,而是重视那些对社会进步举足轻重的人类关系,研究人类关系如何向提高人类生存水平的方向发展,即研究人类关系进步。社会进步学把人类关系进步看作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在范围上对诸如个人关系、群体关系、社会制度等都感兴趣。社会进步学的一些理论是研究人类关系的,如品德进步理论、政治进步理论等。

社会进步学特别重视对人类生存水平有重要影响的人类关系性质的研究。人类关系是两个以上主体之间的关系,主体之间可以存在各式各样的复杂关系,其中管理、地位、互动和利益最为重要。从研究社会进步的需要出发,在性质上将人类关系划分为管理关系、地位关系、互动关系和利益关系四大关系,四大人类关系分别表现为相互对立的两种不同的性质,管理关系分为民主关系与专制关系,地位关系分为平等关系与等级关系,互动关系分为和谐关系与对立关系,利益关系分为公利关系与私利关系。

1.管理关系

人们必须进行活动才能生存和进步。活动应该遵守一定的规则,无序活动必然造成混乱。无序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会给人类造成严重伤害,会给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为了实现活动的有序性,人们把管理引入活动之中。管理水平与活动水平的关系是,管理水平越高,活动水平就越高;管理水平越低,活动水平就越低。

人类在活动中实行了管理与被管理的分工,这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分工。随着社会发展,管理与被管理的形式可以发生变化,但是管理与被管理永远存在。世界、国家、工作单位、家庭等所有的社会单位都需要管理,都存在管理关系。管理关系是指活动的指挥者与活动的执行者之间的人类关系。

管理与被管理的人类关系是人类基本关系。管理与被管理的基本分工自然形成了管理与被管理的基本人类关系。人类关系多种多样,其中管理关系对人类活动影响最为重要,它通过对人类活动水平的影响进而影响社会水平。

管理关系的两端分别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这是构成管理关系的基本要素。在现代社会中,管理关系是复杂的。管理关系的两端并非固定不变,可以互换角色。一些管理者本身同时又是被管理者,一些被管理者同时也是管理者。

管理关系制约着人类活动,并通过人类活动表现出来。管理者在管理关系中处于主动地位,在活动中做出管理决策,实施管理活动。管理关系在自然生产社会中主要制约人们消费活动,在人类生产社会中主要制约人们的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在自动生产社会中主要制约人们的消费活动。

管理关系广泛存在于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如联合国对成员,国家政府对公民,公司对员工,家长对孩子等。随着“地球村”概念的出现,如今世界性管理日趋重要。人类需要在经济全球化、限制核武器、保护自然环境、维持世界和平等重大活动中形成共识,促进社会进步。

管理是协调人类关系主体行动的,管理关系有多方民主协商和单方强制两种基本性质。分别称为民主关系和专制关系。

人类基本关系与社会基本关系不同。社会基本关系是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它是维系社会存在的基础,它的发展引起社会生产力发展阶段的更替,引起宏观社会类型的发展;人类基本关系是人类内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在活动中形成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它是维系人类有序活动的基础,这种关系的改变引起社会政治制度的变革。

2.地位关系

社会地位是指人在一个群体或社会中所界定的社会位置。在一个社会等级体系或分层体系中,社会地位是指人的等级位置。[7]

地位关系是指等级位置相同或不同的人之间存在的带有等级位置色彩的人类关系。地位关系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性质。一是平等关系,二是等级关系。

平等关系是指在权力、收入与财富、声望方面处于一个等级位置的人际地位关系。反之,在权力、收入与财富、声望方面处于不同等级位置的人际地位关系就是等级关系。

社会学家研究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时,把有价值物的分配作为社会分层的基础。有价值物指财富与收入、权力以及声望。根据不同人群占有的有价值物数量区别,将人群划分为不同的阶层或阶级。不同的阶层和阶级社会地位存在显著差别,如美国社会学家把美国社会阶级划分为上层阶级、上层中产阶级、下层中产阶级、工人阶级和下层阶级。这种五阶级划分法在现代发达国家中具有普适性。

市场经济能够提高公民的生存水平,已经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接受。人们在市场经济中的社会位置不同,必然存在着各式各样的差异。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引导社会向符合公共利益的方向发展,实现不同群体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基本平等,促进各阶层和谐相处,共同进步。

***************社会之窗***************

公民医疗权平等[8]

“我们加拿大人天生就有点低调。”马库斯·戴维斯以温和的声音对我说。“我们不会满世界大喊大叫:我们天下第一!但你知道,我们有两方面觉得比美国人强:冰球和医疗。”

戴维斯在萨斯喀彻温医学会任职,他赞美加拿大的医务工作并不让人意外,但这种对本国医疗系统的自豪感却几乎为加拿大人所共有。他们喜欢提到,加拿大的医疗体系覆盖全民,通常没有患者部分负担制或扣除条款,而美国却有无数公民没有保险。他们喜欢提醒我们,美国每年有大约70万人因为付不起医疗费破产,加拿大的医疗破产案却是零。加拿大在给重病患者提供及时免费医疗方面做得相当出色。

加拿大医疗体系的国家道德观是:医疗不是一种谁给的钱最多就卖给谁的产品,而是一种必须平等分配的权利。简而言之,加拿大人建立了一种与加拿大个性相配的医疗保健制度:极度平等,同时经济节俭。

我周游世界为公共广播公司们拍摄一部纪录片,同时写一部有关其他富裕国家如何提供医疗保健的书。所到之处,我都发现这种模式,即医疗体系反映国家基本的文化价值观。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世界最著名的医疗保健经济学家之一尤韦·莱因哈特表示,各国医疗体系的本质在于,国家价值观和国家性格决定其系统如何运作。

设计任何国家的医疗体系都要做出政治、医疗和经济决定。但就像奥巴马总统上周表明的,任何医疗体系的基本问题都是道德问题:富裕社会是否应该给每一个有需要的人提供医疗服务?对这个道德问题给出肯定的回答:一个国家就将建立英国、德国、加拿大、法国和日本那样的覆盖全民的医疗体系。如果不打算提供全民医疗,最终的系统很可能让一些人享受到地球上最好的医院和最好的医疗,而其他无数人都因为得不到医疗护理只好等死。换句话说,没有道德上的投入,最后你就会得到一套像美国那样的系统。

世界各地,文化影响力决定着日常医疗工作的本质。在东亚的儒教国家,传统上说,医生们就该免费给人治病;他们靠销售药物给患者谋生,这些药供他们回家后服用。直到今天,日本和中国的医生还同时既开药,又卖药。那些医生用的药往往比西方医生多得多,后者不分享药物的利润。

在英国、西班牙和意大利,医务工作的基本规则是,人们绝不会从医生那里得到账单,医疗保健的费用来自一般税收。但是,在法国,患者只要和医疗体系打交道就得现金付账,尽管保险公司会在一周左右赔偿患者负担的那部分费用。法国人认为,人们需要时时记得,每次看病都得花钱——即使是保险公司的钱。

在德国和奥地利,医疗保险甚至支付温泉疗养一周的费用——如果医生开这个处方治疗抑郁。在英国,当我问起国家医疗服务系统是否提供同样的服务,我的医生觉得这种想法可笑。

但是,国家文化最重要的影响有时体现在国家医疗保险体系面临的最基本问题上:谁包括在里面?

这条原则对欧洲、加拿大和东亚国家的人民似乎再明显不过,以致他们的卫生官员反复让我解释为什么这对美国人不显而易见。“准则很简单:人人享受医疗服务,人人免费。”瑞典一位卫生部副部长告诉我:“你们美国人这么聪明,为什么想不明白呢?”

这个准则在其他工业化国家都是最基本的,它们都在宪法中纳入人人享有医疗权利的某种版本。

但是,在美国,联邦宪法或任何州的法律都不保证“人们享有医疗保健”。有些美国人走上法庭要求享受医疗权。他们所持的法律理论是,《独立宣言》说我们都有“不可分割的权力”,包括生命权,而没有医疗服务维持你的生命,你就不可能享有生命。没有哪个美国法庭接受这个观点。在其他发达国家却不存在这类争论。这些国家都承认,“人人享有医疗”是道德义务,但对如何保证这个权利并不一致。有些国家(比如英国、西班牙、意大利和新西兰)认定,提供医疗服务是政府的工作,就像修路或灭火一样。在那些国家,政府拥有医院,雇用很多或大部分医生,支付费用。但是,很多富裕的民主国家(比如德国、法国、瑞士、荷兰和日本)以私人医生、私立医院和私人保险计划覆盖全民。美国人65岁转向政府经营的保险(医疗救助),德国人从生到死始终靠私人保险。

有些国家和地区(比如加拿大、中国台湾和澳大利亚)使用混合体系,医生和医院是私营的,但由政府支付费用。加拿大的模式是由私营部门提供医疗服务,但由公共保险支付费用。美国总统林登·约翰逊于1965年依照这种办法创立医疗救助体系。区别在于加拿大、中国台湾和澳大利亚为所有人提供公共保险,而美国的保险只限于老年人和残疾人。

在我们当前这场有关医疗保健的争论中,很多人警告说,全民覆盖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医疗“定量配给”。这种观点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美国已经在定量配给医疗服务。事实上,每个国家都采用定量配给,因为没有任何一套体系有能力为一切支付费用。区别在于配给的方式。其他发达民主国家都有一个基本底线,保证人人能享受医疗服务。因此那些国家没有人因为得不到医疗死掉。但这套体系能提供什么样的治疗办法和药物是有限制的。这时候,配给就发挥作用了。前英国卫生大臣约翰·里德解释说:“我们覆盖所有人,但不是覆盖一切。”

在这个最基本的问题上,美国游离于世界发达自由市场国家之外。其他工业化民主国家保证人人享有医疗服务,无论年轻年老,患病健康,富有贫穷,本地人还是移民。全世界最富裕最强大的国家美利坚合众国是唯一一个从未承诺为所有需要者提供医疗服务的发达国家。

缺少全民医疗是有后果的。政府和私人开展的研究表明,每年约有2.2万名美国同胞因为缺少保险、看不起病而死于可治疗的疾病。这通常发生在慢性病患者身上,用在他们身上的钱按照享受医疗救助的标准显得太多,但要支付维持生命所需的药物和治疗又显得太少。在富裕国家当中,这种情况只发生在美国。同样,美国也是唯一可能发生医疗破产的发达国家。

因为碰巧生病而死亡或破产的美国人体现着美国做出的一个基本道德的决定。所有富国都做出另一种决定:覆盖全民。法国内科医生瓦莱丽·纽曼这么解释:你们美国人说人人平等,但不是这样。有些人美,有些人不美;有些人聪明,有些人不聪明。但生病的时候,不错,人人平等。这是我们可以平等对待的东西。这条规则对法国人来说似乎再基本不过:涉及生死的时候,我们都应该能平等享受到医疗服务。其他国家遵循同样原则,但解释略有不同。对1994年才建立覆盖全民的医疗保健体系的富裕资本主义国家瑞士来说,潜在的解释是“团结互助”的概念。这在瑞士的单词表里是个关键词,有很多意思,包括“共有”“平等待遇”“大家尽管各有不同,却同舟共济”等。

瑞士前联邦主席帕斯卡尔·库什潘告诉我:“要让人民有一种伟大的团结感,所有人必须拥有平等权利,特别是享受医疗的权利。因为人们有一种深切的需求:他们需要感到放心,如果遭到命运的袭击,他们可以依赖良好的医疗体系。

****************************************

3.互动关系

人们以相互的交换方式对他人采取行动,或对他人的行动做出回应的过程是人类的社会互动。其主要形式有交换、合作、冲突、竞争和强制。[9]从社会关系角度,它们可分别称为交换关系、合作关系、冲突关系、竞争关系和强制关系。这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的互动关系,存在于社会发展的各个时期、各个地方。人们并不能简单地判断哪种关系的优劣。例如,同样是合作关系,几个人合作生产食品同几个人合作生产毒品其社会作用完全相反。再如,同样是强制关系,基于公共利益的法律强制与基于个人利益的绑架性质截然不同。有的大型社会冲突可以引起社会倒退,如世界大战;有的大型社会冲突却能推动社会进步,如封建社会末期的资产阶级革命。所以,人们只能从互动结果中考察互动性质。

从更宏观的角度观察人类之间的互动关系,可以概括为和谐关系与对抗关系。和谐关系是指互动双方尊重对方人身财产安全的互动关系。对抗关系是指互动双方或一方对另一方应用暴力措施危害人身财产安全的互动关系。人类的经验是世界和平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类生存水平,有利于世界进步;而世界大战则破坏经济,降低人类生存水平,直至夺取很多人的生命,导致世界倒退。人类需要世界和平,不需要世界大战。中国从秦朝至清朝也是和谐进步,对抗倒退。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以阶级斗争为纲,人为地制造对抗,经济发展缓慢,甚至长期停滞不前,人们生活在贫困状态。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政府改变了治国方针,变对抗为和谐,举国上下安定团结,经济迅猛发展,人们生存水平大幅度提高。在大多数情况下,和谐关系能够为社会进步提供稳定的社会条件,往往有利于社会进步。对抗关系破坏社会结构,往往导致社会倒退。但是,重大的社会变革也是可以使用和平方式的,如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是用和平方式推动的巨大社会变革。

4.利益关系

利益关系是涉及关系人利益的人类关系。利益关系在人类关系中具有普遍性,人们经常会说人与人的关系是利益关系。这是因为利益是人类关系的重要内容。只要人与人之间发生社会关系,必然表现为互动,互动往往会影响到各方利益。

利益关系表现为公利关系和私利关系两种性质。公利关系是指关系各方以公共利益为前提而追求自身利益的利益关系,如两国之间在不损害他国利益及世界利益的前提下进行的互利合作(如各国间的文化交流);私利关系指关系各方只顾及自身利益,不顾及其他方利益及公共利益的利益关系。在世界层面,一国损害他国利益,或者多国联合起来损害他国利益都属于私利关系,如八国联军对中国的侵略。

人类历史经验证明:无论是国家、群体、家庭,还是个人,在处理利益关系时,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以己方利益为出发点,而较少考虑他方利益和公共利益。那么公利关系如何产生呢?公共利益谁来维护呢?在一个良性的社会里,存在建立和维系公利关系的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会品德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人们的行为,品德水平较高的人在处理人类关系时会自觉维护公共利益。二是国家的法律会禁止一些危害公共利益的行为,限制一些危害公共利益的私利关系。三是民主的政府为了维护社会稳定,会积极主动地平衡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维护公共利益。四是具有公共利益导向的社会舆论对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有一定的约束作用。五是一些国家、群体、个人会因为声望的需要而建立和维系公利关系。

一个进步的社会应当建立和维系民主关系、平等关系、和谐关系及公利关系。

(四)环境关系

环境之间存在多种多样的自然性联系。例如,自然生态系统就是非常重要的自然性联系,鱼和水的联系更是人们所熟悉的自然性联系。当环境之间的自然性联系与人类无关时,环境联系不是社会关系;当环境之间的自然性联系影响到人类的生存水平而具有了社会功能,环境的自然性联系就上升为社会性联系,成为社会关系。例如,蝗虫和农作物的关系就是重要的社会关系。蝗虫会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形成饥荒,防治虫害就成为人类重要的社会行动。自然科学直接研究环境中物质的自然性联系为人类服务。社会进步学在宏观上研究环境中物质的社会性联系,为处理环境关系的人类行动提供社会进步理论。

环境关系是指环境之间对人类生存水平有影响的联系,即环境中物质之间的社会关系,包括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人工环境与人工环境的关系以及自然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环境关系包括两类基本性质的关系,其中主要对人类产生有利影响的环境关系称协调关系,协调关系下的环境是协调环境;主要对人类产生有害影响的环境关系称冲突关系,冲突关系下的环境是冲突环境。

所有的社会关系都会对社会人产生有利或有害的影响,环境关系也不例外。社会人可以对环境关系进行调节,使其向有利或有害于人的方向变化。

***************社会之窗***************

富国公司出口垃圾激起公愤[10]

托克有限公司2006年的行为受到公众关注可能纯属偶然。托克有限公司雇用科特迪瓦当地的卡车公司清除其储物罐中的有毒物质,但后者将所有废弃物倾倒在一座城市的周围,造成集体中毒事件。如果它们没有这么懒惰,并把这些有毒物质倒在广阔的地带,这一罪行就完全可能不会被发现,或者至少不会追查到托克有限公司头上。很可能大量此类非法倾倒垃圾情况正在世界落后地区发生。这些地方的环境控制力很弱,还存在愿意以破坏环境来换取低廉费用的肆无忌惮的当地贫穷居民。

不仅是有毒化学物质在毒害各地区。今年初,本报参与的一起调查发现,英国废弃物转包商向非洲输送报废的电视机、电脑和各种电子配件等电子垃圾。专家们估计,这种垃圾出口平均每年约达5000万吨,其中很多掩埋在加纳和尼日利亚等非洲国家,而没有任何卫生监督措施阻止这些垃圾的工业再利用,从而使那些接触这种产品的人受到伤害。

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主任玛利亚·科斯塔说,有组织犯罪团伙瞄准的主要是西非和索马里等国家和地区。意大利一些公司与一些跨国公司合作在索马里地区掩埋核废料,洪水过后,这些垃圾流入海水中,从而使该地区的鱼消失。英国法律称,这些可能有害的项目必须由专业公司清除或回收。但有迹象表明,转包商忽视上述法律,而且把垃圾运往诸如尼日利亚和加纳等国。贫穷的非洲人从这些垃圾中搜寻金属品。

深受我们处理垃圾方式之害的不仅是非洲。中国南方的河流和树木充斥着塑料袋和源自英国的其他不可降解垃圾。

这种污染是合法贸易的副产品。欧盟规章禁止成员国向海外倾倒垃圾。但它们被允许把垃圾运往国外回收。这就是英国许多垃圾的去向。问题是,这些垃圾经常最终出现在诸如中国南方等地区,健康风险和污染在当地政府的议事日程上优先性很低。托克有限公司的行为和阿比让中毒事件首先是单家公司不负责任的怪诞事件,可能也是犯罪事件。但这一骇人听闻的事件还说明了西方公司和国家向世界上易受“欺负”的地区倾倒有害垃圾的更大丑闻。这些行为的后果可能不像托克有限公司大规模倾倒有毒化学物质那样明显。但它们对当地居民的健康同样有害。希望省钱的西方利益集团对此熟视无睹,这非常可耻。

****************************************

六 广义社会互动

社会进步学家在双素社会论的基础上扩展了社会学关于社会关系的理论,同时也扩展了社会学关于社会互动的理论。广义社会互动包括人环互动、人类互动和环境互动。本书把社会学研究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称为狭义社会互动或人类互动,而社会进步是广义社会互动的积极结果。

广义社会互动是指社会物质之间相互的社会性作用。它可以发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也可能发生在环境与环境之间。教室中教授与学生的教与学活动即是广义社会互动中的人类互动。汶川地震与中国人的抗震救灾形成了人环互动。汶川地震给地震灾区人民造成巨大伤害,全国人民支持灾区人民抗震救灾则是人类对环境活动的积极反映。人类抗击甲型流感(HINI)等各种病毒侵害都是典型的人环互动。人类改造自然的生产活动和利用产品的消费活动也属于人环互动。人环互动与人类互动往往交织在一起。几乎所有大型的人环互动中都存在人类互动。如抗击甲型流感(HINI)活动中医生与患者的互动。

广义社会互动具有层次性。人与环境是构成社会的基本要素,人与环境之间的人环互动是第一层次社会互动,社会要素内部的互动即人类互动和环境互动是第二层次社会互动。

并不是所有物质之间的互动都是社会互动。只有那些具有社会功能的物质互动才能称为社会互动。比如,当大沙漠中的骆驼与沙漠产生互动时,如果与人类毫无关系,它们的互动只是自然互动;如果骆驼在为人类服务,骆驼与沙漠的互动就具有了社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