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第五共和国政治机构的诞生
一 第一届国民议会
第五共和国第一届国民议会选举定于1958年11月下旬举行。在此之前,首先要解决投票方式问题,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新议会的结构,进而影响到政府的组成、政治力量的消长和政局稳定与否。所以,选举法的选择成为法国政界和舆论界极为关心的议题。
由于事关重大,宪法咨询委员会希望提交公民投票解决。过渡政府内部也分裂为两派,相持不下。为了稳定局面,戴高乐多次亲自介入,进行干预,做出裁决。最后,过渡政府终于决定采用“单记名多数两轮投票制”[51]。
与多数西方国家始终忠于某种选举法相反,法国自第三共和国以来,经常变换投票方式,在多数选举制和比例代表制之间选择。为什么戴高乐偏偏选中单记名多数两轮投票制呢?
首先,他希望在未来的议会中拥有一个稳定的多数派[52]。第四共和国在相当长时期内采用比例代表制,参加竞选的政党按所得选票的比例瓜分席位,其结果在议会中出现了“群雄割据,竞相逞威”的局面,无法组成一个稳定的多数派。多数选举制能够推动政党尤其是戴派政党结成选举联盟,壮大声势,战胜对手,从而改变议会的政治结构,组成必要的多数有利于政府和政局的稳定。
其次,为了对付法共。由于法共拥有强大的实力和影响力,它的选民和议席在第四共和国时期经常保持在总数的1/4左右。戴高乐处心积虑地要减少法共在未来议会中的席位和削弱它的政治影响,所以他一反过去坚决抵制多数选举制的常态,热心地主张这种投票方式。因为采取两轮制,就可以减少法共候选人在第一轮选举中取胜的机会(获得过半数才能当选,就比一轮制中获得相对多数当选困难得多),以便在第二轮选举中,戴派和其他政党组成反对法共的联盟,战而胜之。又如,新选举法重新划分了法国本土的选区,相应地增加了右翼选民较为集中的农村和小市镇议员的数量,减少了法共选民比较集中的大城市议员的数量。
最后,戴高乐宁愿放弃戴派支持名单投票制的传统,满足社会党对单记名投票制的要求,打算通过拉拢摩勒和比内以组成新的多数派,分化左翼和孤立法共。
正是出于上述考虑,戴高乐政府决定并在10月上旬公布了新选举法和新选区划分法。法国各个政治党派和团体环绕着立法选举紧锣密鼓地动员起来,重新分化组合,以新的面貌投入竞选运动中去。
最引人注目的是戴派组织。自从法兰西人民联盟销声匿迹后,戴派分裂为许多小派别,从事“游击式”的活动。现在,他们由于戴高乐的再度出山而得意扬扬,踌躇满志。立法选举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由戴派内具有名望的人物苏斯戴尔出面,代表争取法兰西复兴联盟邀请戴派另外两个组织社会共和党和共和协会的领导人磋商,决定同其他戴派组织合并。由于戴高乐自诩为超党派的,他禁止任何政党在选举运动中打着以他名字命名的旗号,“哪怕以形容词”[53]也不行。因此,10月1日正式成立的戴派新党命名为“保卫新共和联盟”[54]。保卫新共和联盟以戴高乐主义[55](戴高乐的政治理论和主张)为指导,团结了像沙邦-戴尔马、苏斯戴尔、罗歇·弗赖、德勃雷、莱昂·德尔贝克等戴高乐的忠实追随者。保卫新共和联盟的成立,给戴派增添了一支生力军,使戴高乐的政治基础进一步巩固和扩大。
保卫新共和联盟刚一成立,就全力以赴地投入竞选运动。它迅速地在大部分选区建立了自己的基层组织,并立即同独立党、法兰西基督教民主联盟、激进党的一些派别等右翼组织和中间派接触,协商和签订了在选举中实行的“不侵犯公约”,结成选举联盟。保卫新共和联盟需要拉拢尽可能多的中右政党甚至社会党以及支持戴高乐的左翼派别,重点孤立和打击法共;而中右政党在“戴高乐主义普遍化”[56]的情况下,也乐于借用戴高乐这面旗帜来取悦选民。法国《国家政治科学基金手册》对戴派同中右政党的关系做了这样的描写:“戴高乐主义的潮流正好出现在传统右翼势力明显进展的时候。前者甚至部分地与后者混淆在一起,以致选民们或者认为温和派同保卫新共和联盟的候选人同样是戴高乐派,或者认为保卫新共和联盟不过是传统的保守主义的一种特殊的形式。”[57]
在左翼方面,早在公民投票之前,独立社会党、激进党的孟戴斯派[58]、抵抗运动社会与民主联盟的密特朗派[59]、法国基督教劳动者联合会等联合组成民主力量联盟,参加议会竞选。其余的传统政治力量,如社会党、法共、激进党、人民共和党、温和派等则独立参加议会竞选。
竞选运动因反对派数量大大减少而呈现一边倒的态势,但是,11月23日法国本土的第一轮投票仍然是一个无结果的投票。首先,弃权率占登记选民的22.9%,上升到比公民投票的弃权率还高的水平;其次,在法国本土465个选区中,只有39名候选人当选,仅占总席位的9%。因此,绝大部分席位等待在第二轮投票中决出。这种情况正如戴高乐所期待的那样,对戴派十分有利而对左翼政党十分不利。法共在议会选举中的得票率,在第四共和国时期通常保持在25%左右,而这次在第五共和国第一届国民议会选举中仅为19.2%,社会党的得票率仅为15.7%。
11月30日举行第二轮投票。在总共604个席位中,保卫新共和联盟按比例代表制只能得82席,实得212席;法共按比例代表制可得87席,实得10席;社会党按比例代表制可得72席,实得44席;温和派按比例代表制只可得94席,实得118席;人民共和党实得56席;激进党实得33席;布热德运动[60]52席;阿尔及利亚议员48席;无党派人士31席。
第五共和国第一届国民议会终于诞生了。从结构和成分看,新议会具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进行了大换班。在法国本土总数为465名议员中,重新当选的议员仅有131名。一些前总理、前内阁部长、前政党领袖和许多老议员被淘汰,如孟戴斯-弗朗斯、约瑟夫·拉涅尔、莫里斯·布尔热斯-莫努里、莫里斯·富尔、保罗·拉马迪埃、加斯东·德费尔、密特朗、雅克·杜克洛等,而众多的年青政治家纷纷当选,首次涌进波旁宫。议会的大换班和年轻化,给第五共和国立法机构注入了新的血液,增加了它的朝气和活力,如当选为议长的沙邦-戴尔马年仅43岁,体力充沛,聪慧干练,雄心勃勃。第二,政治力量发生了重大的变动。保卫新共和联盟才成立几星期,通过竞选一跃成为国民议会中的第一大党,在法国政治舞台上占据显要的地位。法共和其他左翼政党的选票明显下降,当选的议员寥寥可数,它们在议会和法国政治舞台上的地位一落千丈。究其原因,法共的竞选策略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在客观上受到戴高乐主义浪潮的冲击,又受到选举法的约束,导致其失去了相当多选票。社会党在第四共和国期间推行殖民政策失去了民心,其组织内部闹分裂也造成选票分散。激进党、人民共和党四分五裂,又对第四共和国的覆灭负有重大责任,因而逐渐被选民抛弃,开始走向衰落。第三,保卫新共和联盟、温和派和阿尔及利亚议员共有378名,约占总席位的70%,构成议会中支持戴高乐的多数派,占据绝对的优势。社会党、法共和激进党议员仅87名,仅占总席位的14.4%,构成反对戴高乐的少数派[61],因而对戴派掌权和戴高乐推行内政外交十分有利。
二 第一届共和国总统
新国民议会建立后,第五共和国第一届总统选举就提上日程。由于未来的总统拥有极大的职权,是名副其实的国家元首和国家权力中心,因此,遴选总统便成为第五共和国国家政治设施建立过程中的头等事件。
实际上,在第五共和国宪法公布后,多数法国人对戴高乐被提名为总统候选人并当选总统深信不疑。而戴高乐从一开始就决心使自己当选。这不是像当时有些法国舆论所形容的那样,戴高乐天生具有“权力欲”、有“一个独裁者的灵魂”,而是戴高乐为了践行他对“法国的一种看法”,实现法兰西民族复兴,欲圆他的“大国梦”“强国梦”,被高卢雄鸡在世界上引颈高歌的“雄心大志”所驱动。
对戴高乐来说,入主爱丽舍宫的唯一障碍就是现任总统科蒂。科蒂作为第四共和国总统还有两年任期,第五共和国宣布成立后,他的总统使命实际上也将结束。然而科蒂仍具有颇大的影响,如果他参加竞选,那将对戴高乐构成某种威胁。但是,当戴高乐于11月底谒见总统进行摸底时,考虑到形势的需要和戴高乐的个人威望,科蒂乐意退下来,当即表示支持戴高乐报名参加总统选举,这才使心里七上八下的戴高乐松了一口气。果然,12月2日,戴高乐宣布参加总统竞选,而科蒂也通过政府公报正式宣布他无心继续留在总统职位上,也不准备参加新总统的竞选。尽管还有几个左翼政党提出了自己的总统候选人,但都不能同戴高乐抗衡。戴高乐通往总统道路上的障碍被清除了。
12月21日,根据第五共和国宪法规定的间接选举总统的办法进行总统选举,即由议会议员、省议会议员、海外领地议会议员以及市议会选出的代表组成的选举团[62]选出。在8万多张选票中,戴高乐获得6.2万张,占有效票总数的78.5%;法共的总统候选人乔治·马拉纳获得1万多张,占有效票总数的13.1%;左翼“民主力量联盟”的总统候选人阿尔贝·沙特莱获得7000多张,占有效票总数的8.4%。也就是说,在选票总数中,戴高乐获得近4/5的选票,占绝对多数。戴高乐终于如愿以偿,攀登到了梦寐以求的第五共和国权力的顶峰。
1959年1月8日,戴高乐前往爱丽舍宫拜访了科蒂,前总统在台阶上迎着他说:“第一个法国人现在变成了法国第一人[63]。”[64]接着,他们肩并肩地乘车前往凯旋门,陪同前往的还有国民议会议长沙邦-戴尔马、参议长加斯东·莫奈维尔、未来的政府总理德勃雷等人。在沿途人群的欢呼声中,他们到达目的地,按照传统习惯向“无名战士”墓献花致敬。仪式结束后,戴高乐总统在前总理府办公厅主任、其密友乔治·蓬皮杜的陪伴下,驱车返回爱丽舍宫正式就职,开始了总统的生涯。
三 新参议院
参议院由国民议会议员和地方议员共同选举产生。而新的市镇议会要在1959年3月才能组成,第一届国民议会也要在4月才开始工作,因此,第五共和国参议院要拖到很晚才能诞生。
1959年3月选出的市镇议会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原有市镇议会的成分,它们仍由那些对戴高乐和戴派保持一定距离的地方绅士和社会名流组成。换言之,参议员的选举团对保卫新共和联盟十分不利。另外,在7个人口最多的省份里,参议员选举采用比例代表制,而这几个省要选出占参议员总数1/5的参议员。这种选举法也对戴派争夺席位不利。
4月底第五共和国举行了参议院选举。在总共307个席位中,温和派获得94席,独占鳌头;激进党获得64席,居第2位;社会党获得51席,居第3位;保卫新共和联盟仅获得44席,居第4位;人民共和党获得34席;法共获得14席;无党派获得6席。新参议院的阵容具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卢森堡宫的多数派同波旁宫的多数派有很大不同。在卢森堡宫里,保卫新共和联盟的参议员在参议员总数中仅占1/7,未能像在波旁宫里那样构成多数派的核心,而反对派力量由于左翼政党参议员数量的增加得到加强。第二,那些在国民议会选举中被击败的前总理、前部长、政党领袖,如富尔、密特朗、德费尔、杜克洛等又重新当选,纷纷涌进卢森堡宫。第三,自1947年以来一直主持参议院的激进党人加斯东·莫奈维尔以绝对多数票再度当选参议长,而未能像国民议会那样改由戴高乐派担任。
新参议院的成分、多数派结构和参议长人选都出乎戴高乐和戴派的预料,参议院不仅不能成为总统和政府在必要时用来抗衡国民议会的工具,而且反过来还可能成为绊脚石。
宪法委员会、经济与社会委员会等政治机构设施,也在参议院选举前后相继建立起来。
新宪法的公布以及第五共和国重要政治机构设施的设置,标志着第五共和国的诞生。自此,战后法国政治史翻开了新的篇章。
[1] 雅克·夏普萨尔、阿兰·朗斯洛:《1940年以来的法国政治生活》,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第297页。
[2] 1894年法国军方诬陷犹太身份的阿尔弗雷德·德雷富斯上尉是德国间谍,并判刑流放。当真相逐渐显露出来时,引发全法国大争论,从而形成了反德雷富斯和为德雷富斯辩护的两大营垒。戴高乐参与了这场争论,并主张为德雷富斯冤案平反。
[3] 戴高乐:《战争回忆录》(第1卷)(1940~1942)(上),世界知识出版社,1981,第1页。
[4] 戴高乐:《战争回忆录》(第2卷)(1942~1944)(下),世界知识出版社,1981,第517页。
[5] 戴高乐:《战争回忆录》(第3卷)(1944~1946)(下),世界知识出版社,1981,第430~431页。
[6] 戴高乐:《战争回忆录》(第2卷)(1942~1944)(下),世界知识出版社,1981,第517页。
[7] 瓦莱里·吉斯卡尔·德斯坦:《法国人》,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第9页。
[8] 戴高乐:《战争回忆录》(第1卷)(1940~1942)(上),世界知识出版社,1981,第1页。
[9] 戴高乐:《战争回忆录》(第1卷)(1940~1942)(下),世界知识出版社,1981,第519页。
[10] 国际关系研究所编译《戴高乐言论集(1958~1964)》,世界知识出版社,1964,第173页。
[11] 史称“6·18召唤”。
[12] 1943年6月,领导海外抵抗运动的戴高乐组织了“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吸收法国国内抵抗运动的代表参加。1944年6月,该委员会改称为法国临时政府。它作为法国最高权力机构,领导海内外抗击德国法西斯的战争。
[13] 戴高乐:《战争回忆录》(第2卷)(1942~1944)(上),世界知识出版社,1981,第323页。
[14] 法国共产党法文为“le Parti communiste franςais(PCF)”。
[15] 社会党法文为“le Parti socialiste(PS)”。
[16] 激进党法文为“le Parti radical(PR)”。
[17] 人民共和党(或称人民共和运动)法文为“le Mouvement républicain populaire(MRP)”。
[18] 社会共和党法文为“le Parti républicain socialiste(PRS)”。
[19] 戴高乐派(简称戴派)法文为“les gaullistes”。
[20] 独立人士和农民全国中心法文为“le Centre national des indépendants et paysans(CNIP)”。
[21] 独立党法文为“les Indépendants”。
[22] 温和派法文为“les Modérés”。
[23] 抵抗运动民主与社会联盟法文为“l’Union démocratique et socialiste de la résistance(UDSR)”。
[24] 法兰西人民联盟法文为“le Rassemblement du peuple franςais(RPF)”。
[25] 戴高乐:《战争回忆录》(第3卷)(1944~1946)(下),世界知识出版社,1981,第637页。
[26] 戴高乐:《战争回忆录》(第3卷)(1944~1946)(下),世界知识出版社,1981,第638页。
[27] 戴高乐:《战争回忆录》(第3卷)(1944~1946)(下),世界知识出版社,1981,第637页。
[28] 戴高乐:《战争回忆录》(第3卷)(1944~1946)(下),世界知识出版社,1981,第637页。
[29] 雅克·夏普萨尔、阿兰·朗斯洛:《1940年以来的法国政治生活》,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第114页。
[30] 戴高乐:《希望回忆录》(第1卷)(1958~1962),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第30页。
[31] 国际关系研究所编译《戴高乐言论集(1958~1964)》,世界知识出版社,1964,第38页。
[32] 争取法兰西复兴联盟法文为“l’Union pour le renouveau franςais(URF)”。
[33] 争取第五共和国联盟法文为“l’Union pour la Ve république(UVeR)”。
[34] 共和改良中心法文为“le Centre de la réforme républicaine(CRR)”。
[35] 独立社会党法文为“le Parti socialiste autonome(PSA)”。
[36] 法兰西基督教民主联盟法文为“l’Union de la démocratie chrétienne de France(UDCF)”。
[37] 社会主义左翼联盟法文为“l’Union de la gauche socialiste(UGS)”。
[38] 民主力量联盟法文为“l’Union des forces démocratiques(UFD)”。
[39] 国际关系研究所编译《戴高乐言论集(1958~1964)》,世界知识出版社,1964,第40页。
[40] 《世界各国宪法》编辑委员会编译《世界各国宪法》(欧洲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12,第267~282页。
[41] 让-雅克·贝克尔:《1945年以来法国政治史》(第10版),阿尔芒·科兰出版社,2011,第96页。
[42] 众议院法文为“la Chambre des députés”。
[43] 上议院法文为“le Sénat”。
[44] 国民议会法文为“l’Assemblée nationale”。
[45] 参议院法文为“le Conseil de la République”。
[46] 指议会于1958年6月2日通过的制宪五项原则。
[47] 雅克·夏普萨尔、阿兰·朗斯洛:《1940年以来的法国政治生活》,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第114页。
[48] 让-雅克·贝克尔:《1945年以来法国政治史》(第10版),阿尔芒·科兰出版社,2011,第98页。
[49] 国际关系研究所编译《戴高乐言论集(1958~1964)》,世界知识出版社,1964,第61页。
[50] 国际关系研究所编译《戴高乐言论集(1958~1964)》,世界知识出版社,1964,第481页。
[51] 单记名多数两轮投票制法文为“le Scrutin uninominal majoritaire à deux tours”。
[52] 多数派法文为“la majorité”。
[53] 让-雅克·贝克尔:《1945年以来法国政治史》(第10版),阿尔芒·科兰出版社,2011,第98页。
[54] 保卫新共和联盟法文为“l’Union pour la nouvelle république(UNR)”。
[55] 戴高乐主义法文为“le gaullisme”。
[56] 雅克·夏普萨尔、阿兰·朗斯洛:《1940年以来的法国政治生活》,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第354页。
[57] 《国家政治科学基金手册》(Cahier de la Fondation nationale des Sciences politiques)第109期,第376页。
[58] 孟戴斯派法文为“les mendésistes”。
[59] 密特朗派法文为“les mitterrandistes”。
[60] 布热德运动法文为“le Mouvement poujadiste”。
[61] 少数派法文为“la minorité”。
[62] 选举团法文为“le Collège électoral”。
[63] 按欧美习惯,称总统为国家第一人。
[64] 戴高乐:《希望回忆录》(第1卷)(1958~1962),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第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