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舒本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啬于财而奢于聚书

“啬于财而奢于聚书”,此语采自王芑孙《山东阳信县知县玉君墓志铭》(下文简称《墓志铭》)[1],是对姚玉栋的为人的一种评价。

王芑孙是姚玉栋的好友。在姚玉栋逝世后,王芑孙为他撰写了《墓志铭》,全文如下:

余所识辇下藏书家,无过玉栋筠圃。尝为作《读易楼记》者也。

筠圃所藏书,于集部尤富。以是洞晓古今学术,与其授受源流,持论空一世。所与游,翁学士方纲、周编修永年、桂进士馥,天下不四三人。偶从他所见余诗,趣驾十五里访余,既而邀余襆被所谓读易楼者,剧谈穷日夜。其家所藏金石书画,往往多余题识。

顷之,君再出官山东,余亦南还七八年。

其子荣庆以通判试用河南,以书告君之丧,且以状来征铭。

按状:君字子隆,玉栋其名,筠圃其自号也。本襄平民家姚氏,有赠光禄大夫、福州将军良贵者,自太祖时编入内府,为正白旗汉军。

曾祖章奇,赠资政大夫、江宁布政使。祖五格,赠资政大夫。父福葆,沟渠河道监督,授中宪大夫。母贺,封恭人。娶夏,封孺人。子六,存者四:荣庆、桂庆、炳庆、炵庆。女一,适学生灵椿。

其卒,嘉庆四年六月三日,年五十五。以某月日葬某原。

君以乾隆庚寅举人拣选知县,发山东,补宁阳。故陆公燿方为按察使,荐调单县,中以事去。再补淄川,获要犯,引见,当迁,以亲老告。亲终,出补阳信。前后在山东几二十年,历署博兴、利津、章丘、乐陵,皆能其职。

君躯干修伟,博涉强记,无所不通。以旗人自晦为吏,故世不深知。而世所矜宠有名者,君亦不以屑意。

所著诗古文八卷、杂志二卷、金石过眼录五卷。他所诠次校定尚多。

性颇啬财,独奢于聚书,人亦以是靳之。尝过厂市,酬一书如其常值,弗与,再倍之,又弗与,君怒,拂衣登车去。夜不获寐,破晓,卒遣骑奴以三倍值驰取书归。其笃好若此。

余南还,再与君书,不报。荣庆之赴余也,书不详,第言悉倾所有,未审所谓,岂物理聚而思散,抑君身后官逋私责,有不可言者耶?惟君生平寡契,晚交得余,虽不言,意绪间一似重有托于余者,其忍不铭。

铭曰:

嗟君好书,亦施于政。其在利津,义学兴盛。其去乐陵,县民遮境。救荒章邱,民鲜菜色。大吏闻之,颁下其式。再莅河滨,岁缮茭薪。经画终始,役不及民。始宰单父,匄妇道僵。往瘗其殣,遗婴卧旁。收哺以长,有蔼慈祥。傥来倏往,物运相循。书则往矣,泽有攸存。归安斯宅,利尔嗣人。

从《墓志铭》的记述可知:

(1)姚玉栋字子隆,号筠圃。

(2)他的上世本是襄平(今辽宁省辽阳市)民家,姓姚,后编入内务府正白旗汉军。

(3)姚玉栋的世系,列表如下:

(4)姚玉栋的生卒年月:卒于嘉庆四年(1799)六月三日,享年五十五岁。以此逆推,可知他生于乾隆十年(1745)。

(5)他是京城著名的藏书家。

(6)与王芑孙、翁方纲、周永年、桂馥等人交游。

(7)他是乾隆三十五年(1770)庚寅举人出身。

(8)他在山东做官,出任多地知县,前后将近二十年之久。《墓志铭》先后提到他的任职地点共有八地:宁阳、单县、淄川、阳信、博兴、利津、章丘、乐陵。

(9)单县之任,系出于山东按察使陆燿的荐调。

(10)著有诗古文八卷、杂志二卷、《金石过眼录》五卷。

此外,关于姚玉栋的生平事迹,还可以补充、说明的有以下五点。

第一,他是正白旗春岱管领下汉军,见于山东巡抚国泰乾隆四十五年八月初九日奏折[2]

第二,他号筠圃,一作“云浦”。见于道光《济南府志》卷三十。

第三,在乾隆五十七年(1792)六月,姚玉栋与友人等(文宁、王又亮、陶涣悦、洪亮吉、胡翔云、罗聘、周厚辕、宋鸣琦、吴嵩梁、姚思勤、卢锡埰、陆元、张道渥、曹锡龄、刘锡五、何道生、徐凖)十七人有积水潭之游,王芑孙虽未参加,却撰写《积水潭游记》一文记其事[3]

第四,姚玉栋曾于乾隆六十年(1795)任临邑知县。

第五,在任山东阳信知县期间,姚玉栋曾邀请好友王芑孙来游阳信,王芑孙因故未能成行。此事见于王芑孙怀人组诗中的《玉筠圃大令》:

君家藏书甲辇毂,岂伊藏之实能读。

读书无伴苦相求,襆被留君读易楼。

楼前乍种梧桐树,匆匆出宰山东去。

归舟未得远相寻,半道留书写我心。

在第四句之下注云:“壬子,君邀余为读书之伴,时时襆被君家。”壬子即乾隆五十七年(1792)。在第八句之下注云:“君有书邀余迂道过其所宰之阳信县。余以舟程触热,方虑闸阻,不果赴约。”[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