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广贤文全鉴(典藏诵读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8章 先人一步 谨防小人

【原文】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先到[1]为君,后到[2]为臣。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莫信直[3]中直,须防仁不仁[4]。

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直人。

自恨枝无叶,莫怨太阳偏。

大家都是命,半点不由人。

【注释】

[1]先到:抢先一步。

[2]后到:落后一步。

[3]直:正直。

[4]不仁:不讲道义。

【译文】

古代的人看不见今天的月亮,而今天的月亮却曾经照耀过古代的人。

抢先一步就能当上君王,后到一步只能俯首称臣。

别以为你出发得早,还有比你出发得更早的人。

不要轻信那些表面特别正直的人,也要防备那些假仁假义的人。

山里长得笔直的树很多,世上正直的人却很少。

树木只应抱怨自己的枝上长不出叶子,不要抱怨太阳太偏心。

人的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一点也由不得自己。

【简析】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时间能改变一切,也能决定一切,就像它已经决定了古今,决定了历史。人不能穿越时空去改变什么,不能要求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世上也没有谁能真正做到这一点。几乎各个行业和领域都有专业人士在从事工作,作为后来者应该虚心学习前辈的丰富经验,充实自己的内涵,提升自己的能力。在学术领域,做研究工作的人士都知道,要学习利用前人的研究成果,作为自己进一步研究的基础;在商业领域、政治领域等,人们也应该善于向先行者学习经验,增长才干,才能更快更好地取得成功。

人的一生中会有很多机遇,但重大利好机遇却是有限的。我们要决策果断,行动迅速,抢抓机遇。如果机遇出现时,反应迟钝,就会丧失机会。只有擦亮我们的慧眼,才能抓住稍纵即逝的机遇,谱写精彩人生。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这句话告诉人们,永远不要觉得自己行动早,可能还有动作更快的人。因此,做事不要拖拖拉拉,宁可早一步,不可晚一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争先的脚步赶不上时间的翅膀,总会有人走在你的前面,比你先到一步。因此,人生无须那么失意,毕竟有许多事情不是只通过努力就能办到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只要尽了人事,结果就不必过于在意。

“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意思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要多长心眼,不要被别人表面的假象所迷惑。人们对很多事情的发展都很难掌控,因为人生之中看不清楚的东西太多。世界上有许多假象时刻在欺骗着人类的双眼。生活中有许多人和事并不像所看到的那样光彩美好,有时候越是表现刚正不阿的人越是奸诈狡猾,越是表面道貌岸然的人越是卑鄙无耻。所以,千万不要轻信那些看起来像极了正人君子的人,凡事都要通过时间和事件的考验,才能得出结论。我们要善于拨开迷雾,透过现象看本质,不仅要看他如何说,而且要看他如何做;不仅看一时,而且看长久。白居易诗云:“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得谁知?”

“大家都是命,半点不由人”,这是什么事都是上天提前安排好的,没有人可以改变的。这句话有点悲观。其实人的能力是有大小的,每个人的能力也都有限,可这并不妨碍我们向自身完满进发,因为人都有着改造世界、改造自身的能力。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自身的不足,提高了自己的能力,缩短了与别人的差距,创造着全新的自我。做人应该乐观一些,将眼光放远一些,这样才不会因为时运不济、人心难测而对生活失去希望和热情,日子也才能过得轻松一些。

【典例】

枕戈待旦闻鸡舞

祖逖(266-321年),字士稚,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人,东晋军事家。

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起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征北中郎将,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后来,两人因为战乱而分开了。祖逖首先组织起一支军队,抗击北方的匈奴。刘琨听说祖逖带兵出战,建立战功,十分激动地对别人说:“祖逖现在已经在为国家效力了,我也一天都没有放松,每天睡觉时都枕着戈,时刻等待着天亮,将来好像祖逖那样杀敌立功。”

这就是成语“闻鸡起舞”和“枕戈待旦”的由来。后来,祖逖和刘琨都成了晋朝著名的将军。

苏秦刺股勤学苦

苏秦(?—前284年),字季子,雒阳(今河南洛阳)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

苏秦早年到齐国求学,拜鬼谷子为师,与庞涓、孙膑、张仪同为鬼谷子的学生。苏秦出师以后,一心想有所作为。在倾心研究了当时的局势之后,他认为只有秦国才有实力影响整个天下。于是他变卖家产,还借了些盘缠,向秦国进发。终于,他见到了当时秦国的国君秦惠王,并向秦惠王提出了以强大的国力“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的整套构想与主张。这些构想与主张很有道理,也是后来秦始皇走的路线。只可惜不合秦惠王的口味,秦惠王认为这些主张不合时宜,未予采纳,并委婉地下了逐客令,说:“你不远千里来到我的国家,肯这样当面教导我,非常感谢。希望将来有这么一天,我来向你专诚请教。”

苏秦还不死心,回到住处连续写了十个奏章请人送给秦惠王,可秦惠王丝毫没有礼贤下士的意思。此时的苏秦,带来的钱全都用完了,他再也无法在秦国待下去了,只得收拾行囊打道回府。

他没有钱租车马,只好用裹腿布把自己两只小腿包起来,以利于长途跋涉;他的鞋子破了,买不起新的,只好穿上草鞋;他没有钱雇人搬运行李,只好自己把带来的书背在肩上,把行李做成担子自己来挑,从秦国的首都咸阳回到他的故乡洛阳。

苏秦进得家来,他的妻子正在织布,看到他落魄模样,当着家人的面,没有起来迎接他,只是不停地做手里的活计,摆出一副冷漠的表情。他的嫂嫂更是见如未见,爱理不理。父母大人见了他这副模样,一句话也不想和他讲。苏秦饥肠辘辘,但没有一个人问他是不是吃过饭了,更不用说为他到厨房里去做饭。面对家人的冷漠,苏秦只是轻轻地叹了一口气,说:“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皆秦之罪也。”

但苏秦不怨天、不尤人,通过一番认真的检讨之后,他认为是自己功夫还不到家,是自己的无能导致了自己的蒙垢受辱。于是从自己的藏书中找出姜太公所著的《阴符经》,关起门来昼夜苦读。读到深夜想睡觉时,就用锥子来刺自己的大腿,以警醒自己。一年之后,他又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开始了第二次游说。

苏秦上一次游说,走的是强国吞天下的路线。这一次他吸取教训,走的是弱国联合的路线,他要用他的“合纵”主张,说服秦国以外的六国南北联合起来与秦国抗衡。

他先后十分成功地说服了燕文侯、赵肃侯、韩宣王、魏襄王、齐宣王、楚威王。这六国的国君都愿意把国事全部托付给他,于是“六国纵合而并力焉”,成功地实施了“合纵”战略,苏秦当上了“纵约长”,并且“并相六国”,同时兼任当时燕韩赵魏齐楚六国的辅相职务。合纵战略的成功实施,使秦国不敢轻易侵犯其他六国,为老百姓争取到了十五年的和平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