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时光催人老 莫做亏心事
【原文】
为人莫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
两心一般[1]心,有钱堪[2]买金。
一人一般心,有钱难买针。
莺花犹怕春光老[3],岂可教人枉度春。
红粉佳人[4]休使老,风流浪子[5]莫教贫。
【注释】
[1]一般:一种,一样。
[2]堪:能,可以,足以。
[3]老:指逝去。
[4]红粉佳人:指美丽的女子。
[5]风流浪子: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的人。
【译文】
做人不做对不起良心的事,即使半夜里有人来敲门心里也不会惊慌。
如果两个人一条心去努力,就能够赚到购买得起黄金的钱。
如果一个人一个心眼,那恐怕连买根针的钱也赚不到。
连莺儿和鲜花都害怕春天逝去,怎么可以让人虚度年华呢?
不要让美丽的女子变得衰老,不要让风流潇洒的才子忍受贫穷。
【简析】
“为人莫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这句话的意思是,作为一个人,不要去做些让自己内心感到不安、愧疚的事情,这样,半夜里有人来敲门你的心里都不会感到害怕。过去,这句话有这样的说法:“为人莫做亏心事,鬼来敲门心不惊”,是说要是做了坏事,会遭到报应的,小鬼会找到你,把你送到可怕的地狱去的。做人不做损害别人的事,行得端,做得正,问心无愧,自然心安。
“两心一般心,有钱堪买金;一人一般心,有钱难买针”,团结一致,力量无穷,没有不可克服的困难;家和才能万事兴,内耗就会走向衰败;家庭如此,国家亦如此。这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尤有教育意义,对他们的事业和生活都很有帮助。
“莺花犹怕春光老,岂可教人枉度春”,万物皆恋生,都希望尽展生命风采,鸟兽草木皆尽然。人作为万物之灵,更应该珍惜生命,不虚度年华,应当刻苦学习、努力工作,成就事业。人生只有一次,青春只有一回,请珍惜自己的青春时光。时间稍纵即逝,不要蹉跎自己的岁月。古语云:“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智力、体力和机遇是不一样的,要善于把握最佳时期,使自己有最好的发展和取得最大的成功。
【典例】
老父断箭教三子
一位老人感到自己不久将离开人世,便把三个儿子召唤到病榻前,拿出一捆箭说:“你们试试能否把这捆箭折断。”
长子拿起这捆箭,使出了吃奶的力气也没折断。他把箭交给了老二。二儿子接着使劲折,也是白费力气。小儿子试试也只是徒劳,一捆箭一根也没折断,还是老样子。
“没有力气的人,”父亲说,“你们瞧瞧,看看你们父亲的力气如何?”三个儿子以为父亲在说笑,都笑而不答,但他们都误解了。只见老人拆开这捆箭,毫不费劲地一一折断。“你们看,”他接着说,“这就是团结一致的力量。孩子们,你们要团结,用手足情意把你们拧成一股绳。这样,任何人、任何困难都打不垮你们。”
老人感到自己就要撒手归西了,最后对孩子们说:“孩子们,记住我的话,你们要始终团结,在临终前我要得到你们的誓言。”三个儿子都哭成了泪人,他们向父亲保证会照他的话去做。父亲满意地闭上了双眼。
三兄弟在清理父亲的遗物时,发现父亲留下了一笔丰厚的财产,但留下的麻烦也不少:有个债主要扣押财产,另一个邻居又因为土地要和他们打官司。
开始时,三兄弟还能协商处理,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然而这兄弟之情是如此短暂,虽有共同的血统,但各自的利益促使他们分离。欲望、嫉妒和法律问题困扰着三兄弟,他们争吵着要分家,法官不得不在许多事情上对他们一一课以处罚。
债主和邻居重新翻案,一个说错判要重新起诉,另一个则由于前次诉讼不合手续又提出申诉。不团结的兄弟们内部分歧更大了,互相使坏,最后他们丢失了全部家产。当想起捆在一起又被拆散的箭和父亲的教诲时,他们都后悔莫及。
饮醇自醉交周郎
三国时吴国的名将周瑜,年轻时就才华出众,仪表堂堂。他自小与孙策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后来帮助孙策向江东发展,建立了孙氏政权。
公元198年,周瑜来到吴郡。孙策亲自迎接,并封他为建成中郎将。这一年周瑜才24岁。当地百姓见他年轻有为,英俊大方,都亲热地称他为“周郎”。不久,周瑜跟随孙策攻克了皖县。皖县的乔公有两个非常美丽的女儿,孙策娶了大乔,周瑜娶了小乔。由此可见两人关系之密切。一年后孙策遇刺身亡,由他的弟弟孙权统理政事。从此,周瑜辅佐孙权,帮助掌管军政大事,在朝中获得了很高的声望。
周瑜性格开朗,气度宽宏,待人接物谦虚和气。为此,朝中文武大臣都爱和他交往,只有程普对周瑜不满。程普也是东吴的名将,很早就跟随孙权的父亲孙坚,后来又帮助孙策经营江南,是孙氏政权中的元老。他见周瑜年纪轻轻,地位却处于自己之上,内心不服,所以常常倚老卖老,给周瑜脸色看,借以抬高自己的身价。周瑜是个宽宏大量的人,不愿和程普闹矛盾,所以处处克制,事事谦让,始终不与程普计较,更不与他发生冲突。
公元208年,曹操率兵二十余万南下,结果在赤壁之战中被东吴和刘备的联军击败。在这次战争中,周瑜和程普分任吴军左右都督,但战斗的策略主要是周瑜制定的。事后,程普却贬低周瑜,夸耀自己。周瑜知道后不仅不予辩白,反说指挥这次战斗时自己还年轻,没有程公的帮助是不能取胜的。周瑜一再谦逊忍让,终于使程普有所触动。为了消除隔阂,周瑜又多次拜访程普,表达了自己对他的尊重之意。在这种情况下,程普终于抛弃了偏见,对周瑜非常敬服,并与他融洽相处。
后来,程普对别人感叹说:“跟周公瑾相交,好比饮味道浓厚的美酒,不知不觉就醉了。”
偷光映雪为苦学
西汉时,有一个大学问家名叫匡衡。他小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可是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一到晚上就没有办法看书,他常为此事发愁。这天晚上,匡衡无意中发现自家的墙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来是墙壁裂了缝,邻居家的烛火从裂缝处透了过来。匡衡看后,立刻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把凿子,将墙壁裂缝处凿出一个小孔。立刻,一道烛光射了过来。匡衡便就着这道烛光,认真地看起书来。以后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着墙壁,借着邻居的烛光读书。由于他从小勤奋好学,后来成了一名知识渊博的经学家。
晋代时,有个年轻人叫孙康,非常好学,但由于家里很穷,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他突然发现可以利用雪光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便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