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讲中国地理:骏马追风跑 内蒙古高原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概说 骏马追风跑内蒙古高原

→ 面积

内蒙古高原是中国四大高原中的第二大高原,面积约34万平方千米。

→ 范围

内蒙古高原位于阴山山脉之北,大兴安岭以西。包括内蒙古自治区全部、甘肃省及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的广大地区。

广义的内蒙古高原还包括阴山以南的鄂尔多斯高原和贺兰山以西的阿拉善高原。

→ 地形

内蒙古高原海拔大多介于1000~1200米,地势由西南向东北缓缓倾斜。总的来说,内蒙古高原开阔平坦,地面起伏和缓,从飞机上俯视高原就像烟波浩瀚的大海,古人称之为“瀚海”。

东北部:呼伦贝尔高原,有和缓的山冈。

中部:分别为锡林郭勒高原、乌兰察布高原和河套平原,地势平坦开阔,是最标准的内蒙古高原地形。

西南部:鄂尔多斯高原,被大片沙漠覆盖。

西部:阿拉善高原,主要是沙漠和戈壁。

→ 气候

内蒙古高原主要属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特点是昼夜温差较大,一般可达10℃左右。内蒙古从东至西可分作以下两大气候区。

草原气候区:从呼伦贝尔草原至河套平原一带,冬季冰天雪地,达半年之久,5~9月气候温和。其中大兴安岭以东地区受季风影响,降水偏多。

沙漠气候区:鄂尔多斯高原以及阴山以西的阿拉善高原,降水稀少,春日多风暴,夏日酷热,冬日奇寒,只有秋季气候温和。

五彩斑斓的高原

翻开地图,内蒙古高原就像一弯新月悬挂在祖国的北部边疆。提到它,我们的脑海中立马会浮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场景。其实,内蒙古高原南北跨度1700千米,东西直线距离2400千米,如此巨大的跨度孕育了超乎想象的自然景观。

所以,如果要用彩色铅笔给内蒙古高原涂色的话,它绝不是单一的绿色,而是多种颜色交织而成的斑斓色彩。

内蒙古高原的东部是广袤的森林和草原。大兴安岭几乎贯穿高原的东部,使得内蒙古高原这个草原天堂同时拥有中国面积最大的森林。更重要的是,从大兴安岭流出的河流有上百条,它们就像一个个超级水塔,让东部成为整个高原最湿润的地方。所以,这里有了水草丰美的呼伦贝尔大草原、额尔古纳湿地及面积巨大的呼伦湖。除此之外,这里也有小面积的沙地和数量不少的火山。

* 内蒙古风光

与湿润的东部相比,内蒙古高原的中部就干旱多了,这里是草原和荒漠的交错地带。乌兰察布草原、鄂尔多斯草原不像东部草原那么湿润,库布齐沙漠、毛乌素沙地向我们展示着这片土地稀少的降水量。好在黄河母亲蜿蜒而来,在干旱的草原和荒漠中孕育了肥沃的河套平原。

高原的中部还有黄河的滋润,到了西部就只剩下茫茫的戈壁与沙滩了。这里屹立着一座雄伟的大山——贺兰山,海拔2000~3000米,最高峰3556米。从遥远海洋吹来的湿润东南风,跋山涉水来到这座山前,却再也翻不过去了。西部焦渴的大地得不到降水的滋润,无奈化作了漫漫戈壁与黄沙。

不过,谁说干旱的地方就一定荒凉,这里有蔚然成林的胡杨,还有中国最美的沙漠之一——巴丹吉林沙漠呢。

草原是牧民的“作品”

农民伯伯一年四季都在田间辛勤地劳作,小麦、大豆、玉米、花生、水稻……一片片田地在他们的锄头下变得多姿多彩。如果没有农民伯伯,那田地就成了荒地,大片荒地连在一起,该是多么单调乏味呀。这么说来,田地就是农民伯伯的“作品”。

同样地,那内蒙古大草原就是牧民的“作品”了。

咦,不对吧,草原上的草不是自然生长的吗,跟牧民有啥关系?这你只说对了一半,草原上的牧草的确是自然生长的,但如果没有牧民,草原会是另外一番景象。

原来,草原离不开牧民的耕耘。

当牧草金黄,挂满草籽的时候,牧民让马群在牧草间奔跑,将草籽抖落,踩进泥土里,等待来年的萌芽。这就如同在播种。

* 草原上的牛群

当杂草长得很高,让牧草不能沐浴阳光的时候,牧民又把马群赶过去,让马群去踩踏高大的杂草,给低矮的牧草腾出生存空间。这就好比在除草呢。

牧民在草原上放牧,牛羊吃掉牧草的草尖,会刺激牧草再生,越吃草长得越好。这就像是在给草地施肥。

所以你看,牧民虽然不直接在草原上劳作,但他们通过马、牛、羊、骆驼等牲畜对草原进行“创作”。

牧民可爱惜自己的“作品”了。过度放牧会破坏草场,因此牧民们过着游牧的生活。这儿的草被吃得适当了,就转移到下一处草场。一般来说,他们在一个草场逗留的时间不超过两周。不仅如此,因为草原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所以牧民还会控制马、牛、羊等的数量,以维持草原生态的平衡。

* 牧马而归

马背上的民族

13世纪的蒙古草原,大大小小的部落常为争夺牧场水草厮杀格斗。后来,一个叫铁木真的人首先统一了内蒙古草原,并被推举为大汗,没错,他就是成吉思汗。

再后来,雄心勃勃的成吉思汗从呼伦贝尔草原起兵远征,以十几万的骑兵纵横欧亚,在马背上征服了几十个国家。不知道是不是从那时起,擅长骑射的蒙古族就被誉为“马背上的民族”了。可以肯定的是,马给当时的蒙古族带来了无限的荣耀。

蒙古族世代生活在辽阔的大草原上,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马是他们最亲密的小伙伴,他们骑着马放牧,骑着马迁徙,骑着马肆意驰骋。牧民毕生都在游牧,也可以说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马背上度过的。

草原上还流传着许多与马有关的故事:如果主人不小心从马上摔下来受了伤,马会站在原地不停悲鸣,像是呼救一样等待有人来救主人;如果主人迷路了找不到家,只要放心地把自己交给马儿,它就会把主人安全带回家……

说起“逐水草而居”,我们想到的可能是头枕大地、眼观星空的诗意生活,但其实游牧生活是很艰苦的。首先,人们要了解方圆数百千米乃至上万千米内的水草分布,然后确定地点、路线。再加上冬季的寒冷漫长与夏季的蚊虫侵扰,这一切都需要用毅力与智慧去克服。

艰苦的游牧生活让蒙古族人民养成了坚强、乐观、豁达的性格。辽阔的天地让他们心胸宽广,生活的磨炼让他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开朗乐观地去面对,这些美好的品格很值得我们学习。

* 游牧迁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