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的障碍——功能固着实验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出现一些思维定式。例如,有一个小孩对父亲说:“爸爸,苹果里有星星。”父亲不以为然。小孩以实际行动进行证明,他把苹果拦腰切开,父亲一看,苹果核果然形成一个五角星。但是,让父亲更惊奇的是小孩切苹果的方式,因为我们通常是竖着切,那样苹果核是不可能形成五角星的。
当你去问一位画家:“你手中的画笔是用来干什么的?”当你去问一位军人:“你手中的枪炮是用来干什么的?”当你去问一位农民:“你手中的镰刀是用来干什么的?”你得到的答案很有可能是:画笔是用来画画的,枪炮是用来打仗的,镰刀是用来收割庄稼的。但是如果拿以上相同的问题去问一些儿童,那么你将会得到五花八门的答案。心理学家卡尔·登卡尔很早就注意到这个问题,并且进行了相应的实验。
在实验中,登卡尔先把被试带入一个事先准备好的房间内,这个房间中放满了乱七八糟的杂物。然后,登卡尔让被试完成一些任务,但是房间内没有一样东西适合完成这些任务。
登卡尔设计这项实验的目的就是观察被试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把一种或者多种可以拿到的东西用作其他用途。
例如,在一项实验中,登卡尔给被试准备的东西有蜡烛、胶条、纸夹、几张纸、绳索、铅笔、3个空的小纸箱等。然后,登卡尔告诉被试:“我们接下来需要进行一项视觉实验。你们的任务就是把3支蜡烛安装到门上齐眉高的地方。”之后登卡尔就会自行离开,到被试看不到的地方默默观察被试的举动。
登卡尔注意到,被试首先会在房间内胡乱翻动一番,然后就会发现没有东西可以直接帮助自己完成这项任务。于是,被试开始重新思考房间内物体的用途。最终,被试会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案,即把3个纸箱子贴在门上,并且用它做支撑,把蜡烛放上去。实验结果表明,只有86%的被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该任务。
登卡尔把实验中被试出现的这种常见且十分严重的解决问题的障碍称为“功能固着”。当一个人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如果认定一个物体的专有功能,那么想让这个人发现该物体的其他功能将是十分困难的。
延伸阅读
有一个书生寄宿在寺庙中读书,但是他每天都不务正业。有一天,书生玩累了回寺庙休息。到了自己的房间后,书生对书童说:“给我拿一本书来。”于是,书童递给他一本《文选》,结果书生说:“太薄。”
书童只好再去拿书,这次递给书生一本《汉书》,书生还是说:“太薄。”书童又去拿书,这次书童递给书生一本《史记》,书生说:“还是太薄。”
庙里的和尚看到十分吃惊,于是问道:“这三本书,只要熟读其中一本,都称得上是饱学之士。但是你却连连嫌薄,这是为什么?”书生一笑回答道:“没什么,我需要午睡,只是拿书来做枕头罢了,三本加起来自然也嫌薄。”
这个故事本来是为了讽刺不读书的书生,但是如果我们从“功能固着”理论去看的话,这个故事就是在讽刺那个和尚了。因为书除可以用来看之外,还可以有其他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