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草、石榴皮与染色剂
法国巴黎时装周上,名模们穿着艳丽在T台上走秀的场面,相信大家在电视上或杂志上都见过。那些时装或文艺优雅,或清新亮丽,飘带、牛仔、刺绣、贝雷帽等各种设计元素与红黄色调、蓝紫色调、黑白色调等互相搭配融合,着实夺人眼球。
不过你可曾想过,服装上那些艳丽的色彩是怎么染上去的?
在没有现代科技的古代,人们偶然发现,某些植物的汁液蹭在衣服上会很难洗掉,把衣服染上各种不同的颜色。如蓝草会染上蓝色,石榴皮会染上黄绿色等。由此逐渐发展出了染布的方法。起初人们只是用天然染料来染色,后来发展出了化学合成的染料。染布的工艺流程比较复杂,但是大体可以分为前处理、染色、后处理、固色、干布等。这中间几乎每一步都离不开化学。
先说前处理吧。前处理根据布的种类不同,处理的方法也不同,不过一般都要煮练、漂白。这当中就少不了漂白剂了。印染行业常用的漂白剂有过氧化氢、次氯酸钠等。其原理是利用过氧化氢和次氯酸钠的强氧化性,把坯布中含有的杂质氧化,使其变白。这样一来可以避免杂质颜色对成品布的干扰,使成品布颜色更正、出色稳定。
染色过程中使用的染料一般分为天然染料和合成染料。为了使与织物纤维亲和力差的色素固着于纤维上,媒染剂也是必不可少的染色助剂。媒染剂通常是利用螯合反应来达到牢固着色的目的的。
后处理中的固色也与化学息息相关。固色的原理根据固色剂与染料的不同,有利用固色剂与色素形成不溶性色淀、利用固色剂的成膜性、利用固色剂与染料反应发生交联等,都是利用化学反应来使色素附着牢固、不易褪色的。
其中染色工序是染布最核心的一步。在现代化学工业诞生以前,人们会用植物、动物和矿物中提取的天然染色剂来染布。蓝色可以用蓝草染,红色可以用茜草、红花,黄色可以用姜黄、栀子,紫色可以用紫苏,黑色用五倍子、苏木……这些天然染色剂色彩丰富,不同色彩之间也可以融洽相处。作为一项古老的工艺,天然染料染布在很多少数民族地区依然保留了下来。苗族的蜡染和白族的扎染工艺就是天然染料印染的代表,目前都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小实验
草木染——用天然染色剂来染布
天然染料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难找,生活中不少“废料”其实都可以拿来染布,洋葱皮、石榴皮、紫甘蓝、姜黄等都是可以做染料的。
实验器材:锅和煤气灶、筷子、石榴皮、紫甘蓝丝、白棉布、盐、水。
实验步骤:
1.前处理:把白棉布用水煮一个小时,这期间要不断翻动,然后充分洗涤并晾干。
2.染料提取:把石榴皮、紫甘蓝丝之类的染料加水熬煮30分钟以提取色素,浓度最好浓一点。
3.染色:把处理过的白棉布用热水漂洗、拧干、打松,然后投入约60℃的染液中染色半小时,并随时翻动。这期间要保持加热,不能让温度下降。
4.固色:往染液中加入少许食盐,搅拌均匀,继续保持15分钟。
5.洗涤、干燥:把布取出用清水洗,然后晾干。在快干的时候可以用熨斗熨平。
进入工业时代以后,人们又陆续通过化学合成的手段开发了许多新染料。英国化学家威廉·亨利·帕金(1838~1907)就是合成染料的发明人。
1856年,欧洲疟疾肆虐,18岁的帕金在老师的指导下想要研究出人工合成奎宁的方法来。他发现煤焦油的提取物中有几种和奎宁的化学结构相近,所以想试着用它们来制取奎宁,但都没有成功。有一天,他选用苯胺作为原料,用重铬酸钾使其氧化,生成了一种黑色的沉淀物。因为奎宁是白色粉末,所以一看实验就是失败的。可是他并没有放弃,把这些黑色的沉淀取出来,溶解在酒精里,显示出美丽的紫色来。他马上意识到,这种东西也许可以当作染料来用。他试着用它染了一些布,发现它对绸子和羊毛的染色效果最好,染好的布料经过反复洗涤和太阳暴晒,紫色依然鲜艳如初。他寄了一点样品给当时的纺织品公司,得到了公司的高度赞赏。于是帕金申请了专利,这种名为“苯胺紫”的染料从此推广开来。他本人也开办了染料工厂,成了大富翁。
合成染料染的布与天然染料染的布相比,具有成色稳定、价格便宜、保存期长、色牢度强等优点,非常适合大批量工厂生产,所以目前市面上见到的绝大多数衣物都是由合成染料染出来的。不过即使在工业化程度如此之高的今天,天然染料也仍然占有一席之地。因为天然染料不仅自然环保,还有着安全性高、不刺激皮肤、色彩复杂、不同色彩之间相溶性好的优点。有研究显示,用某些具有消毒抗菌成分的中草药染色的布还有一定的药效。
经过科学家的不断研究,新染料不断出现,总有一天,会有兼具合成染料和天然染料长处的新染料诞生出来。这种新染料也许不光易于生产、价格便宜,还对皮肤没有刺激、色牢度高,对棉、麻、丝、毛等各种材料亲和性都很好。真希望这一天尽早到来。
英国化学家威廉·亨利·帕金
人类合成的第一种染料——苯胺紫中的苯胺紫A
苯胺紫染色的丝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