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经典(第1卷)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密尔的自由主义信仰

蔡于蓝[1]

又一次豁然地合上《论自由》,半年里这本小书翻翻合合,不觉封面已有所破损,书的内页也满是斑驳纵横的小注。读完《论自由》已经有好几次了,但对于读懂却一直在路上。的确很让人惊羡,这本轻薄的小书,赋予了自由如此深厚的内涵。自由,人类思想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从但丁的慨叹“人类的至善之境是它获得最大自由之时”,到美国独立战争前夕的呐喊“不自由毋宁死”,自由总是涂抹着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自由浓缩成一句句激昂的口号,制成一面面革命的令旗,成为可望而不可即的价值目标。密尔就在那个自由狂热的年代,揭开了自由的浪漫主义面纱,用功利主义的眼光打量自由,把自由从神坛带到世俗,却成功地将自由推上了世俗的信仰之巅。

密尔或许信仰的并不是自由,在他的思想体系里,自由只是达到功利最大化的有效工具。但是微妙的是,在他的论证中,自由几乎是达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唯一真正有效的途径,世间最确凿的真理、最睿智的先知、最完美的政府都无法企及自由为人类社会创造的价值。因此,通读本书,虽然密尔开篇即声明“在一切道德问题上,我最后还是诉诸功利的”,避免单独谈论自由本身的价值,而将功利与自由紧密相连,但是我们还是不难发现密尔对自由的信任与推崇不亚于任何一个古典自由主义者,他巧妙地在保证自由的“实用性”的同时,坚持了自由的“绝对性”。密尔对边沁的功利主义进行了一定的修正,这为以“功利”评价“自由”提供了理论基础,一方面密尔强调了功利主义的评价基准——“幸福”“快乐”的质量与数量同等重要,提出“理智的快乐、感情和想象的快乐以及道德情感的快乐”等概念,另一方面密尔重申功利主义追求及于所有相关人员的幸福,甚至肯定有利于增进幸福总量的“自我牺牲”,这些对功利主义的完善都决定了密尔将着眼于人类社会整体的“幸福”“快乐”及其质量,对自由的“有用性”作出评价。那么耐人寻味的是,密尔究竟将自由放在何种价值位阶,在密尔功利主义的映衬下自由的光辉是否依然耀眼,在密尔的思想体系下自由到底能否是他的信仰?不妨在书中探寻。

一、密尔的“绝对自由”

拜读《论自由》之前,我们大多数人对自由的第一反应往往不是自由本身,而是自由的限度。还未谈及自由的分毫,就要先讨论自由的界限。的确,自由太过于抽象,对自由内涵的猜度一不小心就会陷入荒谬和理想化的极端,只能通过对自由界限的认定来定位自由的坐标,何况对自由的任何肯定性阐述都难以避免部分保守主义者的极端推理和恶意揣测。密尔则不然,他在开篇第一章就高调地声明,“若是上述这些自由在那里的存在不是绝对的和没有规限的,那就不算完全的自由”,在其后的论证中他更是反复强调,自由如果不是绝对的就没有讨论的意义。这样的逻辑在他论述思想自由和讨论自由时表现得尤为明显,他层层深入地论证思想自由和讨论自由的必要性,首先论证自由讨论对错误看法的打击作用,这一点无疑是最基础最显而易见的。其次又论证了自由讨论对那些似是而非的意见的修正作用,这是进一步扩大了自由的领域,因为密尔结合古今论述得出结论:目前的理论没有哪个是完全绝对的真理,更没有哪个智者表达的永远是真理,可见密尔对所谓“真理”最本能的怀疑使得自由的领域一再扩大。最后,密尔的自由还远不止于此,他向保守主义者们退后了一步——暂且承认世间存在着完整的绝对的真理,这并不意味着此种绝对真理就是不容置喙的。他创造性地从真理践行的角度分析,如果不经过激烈的意见碰撞对冲,真理的“真理性”就难以在反驳谬误中显现出来,人们承袭“真理”只是因为它是教条而非它是对的,相反,只有时刻让真理处于讨论之中,让真理的信徒为真理本身来驳斥谬论,信徒对于真理才有更深刻的理解并将其更好地实践。至此,密尔为讨论自由划定的疆域几乎已经接近“绝对”,世间没有可以扼杀讨论自由的领域。

让密尔的讨论自由最后能到达“绝对”之境的,关键一点在于讨论自由在绝对真理领域的作用。这是论证讨论自由最让人惊艳的部分,密尔巧妙地将讨论自由的作用从理论本身转到践行理论的人,于是一时豁然开朗。我们在争论何者是真理时,往往会忽略,除了“真理”本身出错的不幸,更不幸的是歪曲真理并打着“真理”的旗号为错误的行为。我们误以为真理是一锤定音的扁平文字,而真理却是不断丰富的立体模型。正如若是我们相信“社会利益阻却个人利益的无限延伸”,也应该在讨论中不断丰富对“社会利益”的认定,而不是挂上“社会利益”的令牌就径直践行所谓的原则。我们不小心误读了真理,又不免将责任全盘归于真理,密尔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点,并引入讨论自由来规避这弊端,也因此为讨论自由开辟了“绝对”的领域。

从密尔的论证逻辑我们可以看到,密尔的自由绝对性是建立在真理的相对性之上的,密尔对自由的推崇是以他对真理的怀疑为前提的,包括他对真理本身和践行真理的准确性的怀疑。密尔将自由推至绝对境地的坚定和对自由毫无保留的信任,使得我们很难因为密尔的功利主义基准就认为,自由对于密尔而言只是达到功利的工具。应该说,功利主义的确是密尔价值判断的杆秤,但自由是密尔的价值体系里当然的高峰。

二、密尔的“自由限度”

密尔不可避免地谈到自由的限度问题,但即便如此,密尔仍在论述中保持着自由的至高地位,而所谓的限度只是自由的例外。这是因为密尔为自由设定限度的最终目的正是维护他人的自由。正如密尔所论述的,社会的存在让人与人之间紧密联系,每个人自身的自由都与其他人息息相关,不可能完全超然世外。不同的是,密尔没有在此处引入“社会利益”的概念,他将自由的限度当作每个个体自由博弈的结果。在这个层面上,密尔继续以功利主义为标准,尽可能地为个人自由拓展疆域。首先,密尔提出最易于理解的情况,个人在纯粹自己的领域有发挥自己个性的自由,这当然是个理想的设想,因为密尔紧接着就自我质疑“个人与他人难以全然清晰地区分”。对此密尔提出了两个原则,一不得确切地损害他人具体的利益,二不得怠于履行作为社会成员的义务,这也是社会权威干预个人的两种情况。但他同时也提出,社会福利是否因为这种干涉而获得增进本身就是一个公开讨论的问题,而在这一问题上,密尔无疑又为个人自由争取了最大的空间。

个人只有在完全对他人、社会所负义务的领域内,其自由才有被限制的可能。这意味着密尔排除了个人行使自由对他人、社会的间接伤害。得出这一结论的根据自然也是基于对双方自由的衡量,密尔为此还举出了一系列程度加重的例子,从个人的恶劣品格到落后文明都对社会有着负面的影响,但这些负面影响仍未妨碍他人行使自己的自由去指责这些负面影响本身,更不妨碍他人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因此这是他人为了保全自由本身可以作出的让步。密尔对此解释为“这一点点的不便利,社会为着人类自由的更大利益之故是能够承受的”。于是,密尔的自由界限就很清晰了,即个人自由行为不论对错,只要未直接伤及其他自由就没有超出自由界限;社会权威干涉也不论对错,但只要没有直接增进社会福利就侵入了自由的领域。密尔在此完整地论证了伏尔泰的一句名言——“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看到这里我不禁细细琢磨起这句被反复当作戏言的话,是哪一种信念使得自由主义者们能强忍情感上的反感,选择在行动上决然维护相反意见的表达自由呢?我想这正是自由主义者们的高瞻远瞩,他们把自由看作一个整体,我们意见相左,自由层面上却不分你我,也因此他们捍卫的不是某个人说话的权利,而是所有人说话的权利,当然也包括自己。

密尔对自由限度的讨论毋宁说是对自由代价的讨论,为了自由可以承受多大的代价,直到无法承担的代价就是所谓的界限,现在我们知道这“无法承担的代价”就是他人的同等自由。在这样的逻辑体系下,所有的道德情感、宗教信条都可以为自由妥协,为自由停火,密尔的自由依然保持着最高的价值位阶。

三、密尔的“自由应用”

在本书最后的章节,密尔将其自由的理论应用于现实生活进行讨论,再次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上所谓“滥用自由”的现象都可以归于误读了自由,即“人们往往在不应当给予自由的地方给予了自由,而在应当给予自由的地方又往往不给予自由”,才致使“一个人竟享有一种不可少的为害他人的权利,却一点也没有只求自娱而无伤于人的权利”。可见,密尔并不承认自由本身可能被滥用,自由只会被误读,而被误读的自由事实上与自由的真谛相悖,因为它损害的正是自由价值本身。如密尔所提到的,父母享有享乐的自由而枉顾孩子的教育,孩子丧失的从教育中获得知识的自由就是对这种所谓“自由”的最好反讽。密尔在这里坚定地维护了自由价值的崇高性,没有因为自由在某些时候的越轨行为非议自由本身,而是用功利主义追求更高质量幸福的标准,在两方“自由”的矛盾中选择了更高质量的一方。密尔对自由绝对的信任和推崇再次得到逻辑的证实。

进一步体现自由在密尔心中的价值高度是在全书最后,他提出不涉及侵犯自由问题而反对政府干涉的三种情况。在不涉及侵犯自由的前提下,密尔仍坚持限制政府的干涉,一方面是为了锻炼人们运用个人自由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是防止过于强大的政府埋下限制人民自由发展的隐患。对于后者,他进行了三个层次的论述:一是高效科学而无所不能的政府即使没有对人民采取任何的专制,但它以其优势招纳越来越多的本国高才就足以引起对于个人自由发展的不安,因为本该百花齐放的人才都被强大的政府所吸引。二是人民过于依赖这个无所不能的政府,习惯于政府操办一切,这逐渐消磨掉运用自由去判断选择的热情和能力。三是因为外部监督的缺位,这样的政治体制最终将陷入僵化。由此可见,密尔对于自由的维护不仅限于自由的平行空间,更及于对侵害自由的预防。自由在密尔的价值体系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四、结语

在自由主义发展史上,密尔的自由主义一直被冠以功利性、折中性的标签,密尔是否为真正的自由主义者也颇具争议。但综观密尔在《论自由》中对自由的定性,以及关于自由限度和自由应用的观点,不难发现,密尔始终站在自由的至高点上纵观全局。因此,我认为不应以密尔功利主义者的身份来模糊其对自由主义的信仰。密尔的自由主义信仰固然无法剥离功利主义的内在评价标准,但也正是借助功利主义才登上了新的高峰,成就了更加坚实的自由主义信仰。

导师评语:

全文行文流畅、逻辑紧密、层次分明,通过对全文内容的精准把握,表达了密尔自由主义的主要含义,并将密尔的自由主义与密尔的功利主义进行了对比和融合,观点鲜明。

(梁洪霞副教授)


[1]作者简介:蔡于蓝(1996),女,广东湛江人,就读于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2015级1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