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经典(第1卷)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舶来的民主靠不住

王麒懿[1]

近日拜读了林达夫妇的《总统是靠不住的》一书,该书通过对尼克松和克林顿两位美国历史上极具争议且各有特色的总统的描述解构了美国最基本的政治制度以及政治精神。通过林达夫妇的笔触,以及我自己过去对美国的一些了解,我却有了一些不同的看法。“Freedom is not free”(自由是需要代价的)是美国朝鲜战争纪念碑上镌刻的耐人寻味的一句话。所谓自由,在某方面来说就是西方宣扬的所谓民主,在西方不遗余力地传播民主的过程中,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这句话中的“代价”的含义。那么,民主到底是什么?所谓民主付出的代价又是什么?民主到底是作为一种最终的目的,还是一种适时的手段?当今的中国到底需不需要这种舶来的民主?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西式民主在世界

首先,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任何形式的民主都是促进国家发展的手段,仅仅是一种手段而已,绝不能将所谓建立民主制度,运作民主生活作为国家发展目标,否则就是画地为牢。世界上没有最好的政治制度,只有最适合的政治制度。所以我们讨论的民主政治准确来说应该定义为西式民主,那么许多人膜拜的当下最好的西式民主,到底是不是最适合的民主呢?世界某些国家,如埃及、泰国、叙利亚、乌克兰,这些都是发生过,甚至正在发生着严重动乱的国家,而他们的政治体制,无一例外的都是遵循所谓西方民主精神所建立的。

就“二战”后至今的强国而言,有些国家要么之前就是属于发达国家行列,如法国、英国;要么靠美国扶持飞速发展,如韩国、日本。而真正从政治、经济、军事独立发展起来并具有全球影响的大国其实只有苏联和中国。这两个国家恰恰不是西式民主的产物。而后苏联的解体,其导火线却又恰恰是政治体制西式民主化。

对于国际关系有一句颠扑不破的真理叫“国际交往,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也就是说,没有一个国家希望看到另一个国家发展壮大,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国家间看似友好的交流合作也只是为了各自的利益考量。从20世纪末的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到21世纪初的东欧颜色革命。中东、东南亚国家社会动荡,西方国家打着民主自由的口号输出甚至强加西式民主,在破解民生难题和国家稳定方面并未如纸面上构想的那么好,权力制衡原则一次次成为权力冲突对抗的借口和护身符,成为一次次流血和混乱的导火索,西方民主正在成为暴力推翻现政权最时髦的借口。而最具讽刺意味的是在冷战年代,苏联首先高举民主大旗向西方世界做宣传,搞意识形态输出,那时候的西方人才不谈民主呢。

不可否认西式民主在西方欧美世界获得了成功,但从其成功实施应用的范围来看,不难发现其所谓民主政体都是建立在国家经济较为发达,全民教育较为先进,人民素质有较高水平的基础上的。在林达夫妇的《总统是靠不住的》一书中介绍的美国的政治制度在面对尼克松、克林顿这两位“刺头”总统时,看似是完美的政治权力制衡体系保护了美国政治生活的流畅运行。但其实,就“水门事件”为例,这一套似乎完美的体系中最关键的是:大陪审团、国会听证会、独立检察官及其团队,几乎都以全美公民较高的政治素养为支撑,加之大陪审团、国会听证会、独立检察官个人对民主法治的深刻见解和信仰,最终才能保障体系的完美运作。而作为总统的尼克松,面对最高法院的判决后,他的幕僚黑格将军就提出调遣八十二空降师围住白宫,保卫总统。试想一下,如果尼克松本人没有足够坚定的法制信仰,接受了这样的提议,美国的今天会是什么样子?

所以西式民主的实施需要建立在从上到下整体国民较高的素质水平之上。有了“西式民主的根本需建立在较高的国民素质基础之上”的结论,就不难明白为何在发展中国家穿西式民主的花衣就不太好看了。西式民主指导下的政治制度,第一步最核心,但最表象的环节是什么?答案便是其选举制度。选举制度的核心又是什么?答案是选民。在实行西式民主政治制度而发生动乱的国家,有相当一部分就倒在了这第一步。选民素质不高,没有自己独立的对政治的看法,极易受到煽动性宣传鼓动,对候选人提出的政治蓝图没有清晰的独立认识,对神圣的选举权没有神圣感,凭借对候选人个人的喜爱或者崇拜而投票。更有人为了经济利益而受人指使投出选票。而当计票结果得出后,未得利益集团又利用选民暴力示威抗议,结果导致动乱。因为西式民主指导下的政治体制强调权力的制约,强调势力的均衡,所以对选民的要求也就是对不同的结果需要冷静、理性与包容,而恰恰这是不少发展中国家公民所欠缺的。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对当前公民对政治的理性、冷静、包容的欠缺有着更深的体会。既然对于西式民主指导下建立政治体制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都无法走出,那何谈在这种国家健全这种制度?这就是没有学会走路就幻想着奔跑的迷梦。

二、西式民主在中国

中国作为世界上历史传承最悠久的国家,中华民族作为世界上人数最多的民族,历经了整整五千年,多么深入骨髓的文化传统,多么稳固的民族惯性才使得整个民族得以维系至今!所以当一百多年前西方洪流流入中国,看似从头至尾地改变了中国人的方方面面,但是这些洪流却从未能真正从里到外地改变中国人的点点滴滴。

有些人对于政治体制改革的讨论越来越功利化,希望通过政治制度改革一举改变中国积弊。甚至认为实施西式民主权力的制约,解开体制的束缚是解决当下社会问题唯一的前提。但在我眼中,这种想法无异于是拿国家前途开玩笑。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最需要的是稳定的内外环境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加之中华民族的人口数量和民族惯性,使得中国必须有一套高效的、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来管理。而西式民主指导下的政治制度恰恰在这方面有所欠缺。中国通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在这里不再一一赘述,这一切都说明,虽然毛病不少,但制度的框架与主体却是能适应满足当今中国的发展要求的。

一个国家从白手起家到走向复兴的过程中,发展的阵痛是不可避免的。中国如今面临的问题,难道西方就没有吗?就中国如今备受关注的雾霾问题而言,在19世纪的时候,英国伦敦同样空气质量极差,泰晤士河远远不是如今的模样。而中国城乡差距问题,难道欧美城市化水平如此高水准之前他们的乡村与城市的发展会像今天一样的协调?中国如今就业难,欧美国家的失业率难道是很低吗?中国如今存在一些破坏社会风气的现象,但请回头看看曾经欧美的黑奴买卖吧。

我并非在这里为如今中国的社会问题开脱。我举上述例子只想说明一个道理,中国的社会问题曾经甚至今天都是西方国家的社会问题,这些是一个国家在发展崛起之路上不可避免的发展规律。对于发展规律,有发展就必须有牺牲,而不是通过建立哪一种政治制度就能避免的。

中国若实施西式民主,一切为了选票而满足选民对民生方面各种具体的要求,以中国现有的国力即使可以办到也会导致发展后劲不足。我们必须把有限的力量用到以大局为重、以未来为着眼点的重点建设的地方去。

三、当今中国对“民主”的误读

林达夫妇在《总统是靠不住的》一书中并未具体阐述民主为何物,但是作者将大量笔墨用在了对美国的选举制度和权利监督制度的描述上。或许作者本身并未有过这种认识,但不可否认,在当下的中国,许多人对民主政治制度的认识,对欧美政治制度的推崇很大程度上就是对其选举制度以及权力制衡体系的崇拜。于是在中国便形成了一种唯西方的民主论调,民主政治就是三权分立,就是选票政治,就是两党或者多党政治,军队国家化等,更有极端者走上了民粹主义的路线。但是这真的就是民主吗?

当下中国对于民主政治、民主改革的讨论,存在的一个误区就是对民主政治的定义问题。到底何为民主?当下所定义的民主,几乎都是在西方的实践、西方的理论、西方的价值观的基础上形成的。所以当今的民主,其实质是西方的价值观、意识形态的输出。作为一个具有五千年不间断历史文明,人口接近14亿的东方民族国家,在进入现代后,却不顾五千年的民族惯性、文化传统、政治氛围,不加谨慎、全面地思索而去讨论基于西方几百年的发展历程而定义的民主,希望通过舶来西方所谓民主制度来改变现状,难道这样就是现代中国的发展之道?

四、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对《总统是靠不住的》一书的总结和对当下中国的思考,首先,我认为民主实质只是一种利益妥协和分配,它不是神,不是教义。对于民主的定义不是西方的专属,西方的制度并不代表民主的全部。民主没有固定的定义与方式,每个时代、每个国家、每类文化、每种社会性质都拥有其对民主独一无二的定义。其次,民主制度有很多种形式,实现民主最核心的不在于如何从理论上构建民主制度,而在于如何去实施民主制度。最后,民主只是作为一个国家发展的手段,绝非目的。一个国家最终追求的不是建立所谓的西式民主制度,而是国家的强大,民族的复兴,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民主只是实现目的的垫脚石之一,并且民主进程都是循序渐进、因时制宜的长期工程,任何想在建立强国大厦的地基上安插一块靠舶来的并不适合自身要求的民主的砖的行为,最终都会付出大厦倒塌的代价。

导师评语:

在《总统是靠不住的》中,林达以信件的形式,讨论了美国政治法律制度的基本原理和操作细节。王麒懿同学通过阅读此书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并通过分析西式民主在国外运行的状况,反观其在我国的发展状况,指出我国对民主存在误读,强调民主只是手段,有很强的探索意识。全文分为四部分,结构合理。文字表达精炼,行文通顺。

(陈建平副教授)


[1]作者简介:王麒懿(1994),男,重庆渝中人,就读于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2013级9班。